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史的研究,已经有很多的研究成果,而程民生教授的新作《中国古代北方经济史》,还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中国北方经济史》与其说是一部区域经济史,倒不如说是一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演变和南移的著作。全书共十一章,章章都和经济重心的演变有着直接的关联,如第一章“关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研究和思考”,第二章“文明的发祥与北方经济重心的形成”,第三章“秦汉北方经济重心的发展演变”,第五章“隋唐北方经济重心的鼎盛及南移的开始”,第六章“宋代北方经济的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而最代表作者见地的则是第十章…  相似文献   

2.
岳麓书社1996出版的郑学檬著《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一书,分三章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时间界限及具体标准、经济重心南移的动力、经济重心南移后江南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是近几年来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中的一部力作。通观全书有三...  相似文献   

3.
中学《中国古代史》课程中的经济重心南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中国古代史》课程中的经济重心南移问题陈祖新人民教育出版社新出版的高中《中国古代史》教材,已于1993年秋在全国范围使用。尽管教材中没有明确提出经济重心南移这一概念,但由于经济史的内容在教材中的增加,客观地显示出我国古代社会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由...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析彭克明近年,有人以我国南方的考古新成就为据,认为我国的文明发源地不光是北方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也是源地之一。还有人认为春秋战国时期以楚文化为代表的南方经济不应弱于北方,隋唐以降南方经济更不逊色于北方,故历史上并不存在经济重心...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在北方 (较偏于西 ) ,而不在南方。东晋南朝时期 ,江南的经济在南迁的北方人民和南方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 ,有了非常显著的发展。从此以后 ,江南 (较偏于东 )的经济就逐步赶上并超过北方 ,中国的经济重心 ,也便由北方移到南方。以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的开发来对照今日的西部大开发 ,可以得到具有重要意义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理事长、宋史学会理事、河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兼宋史研究室主任漆侠教授,于九月十四日至二十八日,应河南大学历史系邀请,来校讲学。三十多年来,漆侠教授在史学研究中勤奋耕耘,成果丰硕,著有《秦汉农民战争史》、《隋末农民起义》、《王安石变法》、和论文集《求是集》,近著约百万字的《宋代经齐史》即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集作者几十年之心力,以马列主义的观点,对我国古代、特别是宋代的社会经济做了深入的探讨。漆教授这次重点讲述了《宋代社会》产力的发展水平及其在我国古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宋代社会经济制度》、《宋代的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7.
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对我国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历史上经济重心南移历经三个时期:一是从夏商到西晋末年,北方经济远超于南方;二是从西晋末年到安史之乱后,南北方经济发展基本持平;三是从安史之乱后到北宋神宗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的使命完成。通过研究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吸收古代经济发展规律,为我国当今经济发展提供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8.
吴敬 《考古与文物》2014,(1):95-100
秦岭—淮河沿线以南地区已报道了1000多座宋代墓葬,通过对这些墓葬的分类、统计和归纳,我们发现其在分布特点、区域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上有着一定的共性规律。在分区上以河流山川为分界形成若干文化圈,在各文化圈中又受到了自然地理以及宋代社会、经济、宗教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宋代南方各地葬俗的共同特征,这是宋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南方地区宋代地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略论宋代地域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宋代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新阶段。它不但达到了辉煌的高峰,而且在时间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空间上,地域特色更加突出。对于前者,学术界已有研究,对于后者,基本上仍是空白。本文拟对宋代地域文化的某些方面进行论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刘秋根 《史学月刊》2005,(11):98-105
《中国北方经济史》以经济重心的转移为主线,探讨了先秦、秦汉至明清时期中国北方经济的兴衰及经济重心的演变过程。从总体上来说,《中国北方经济史》既是一部运用历史区域经济地理方法对北方经济进行考察的力作,更是经济重心南移问题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11.
南北位置的转换 中国古代造型艺术活动系统是一个在时空中不断运动的实体,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古代艺术重心进行着一场大规模的南北空间迁移运动。(图一)从两千年来区域艺术活动发展大趋势看:北方最初处于高水平主导位置而最终为南方所取代。中国古代艺术重心缘起于北方(黄河中下游流域)而最终归宿于南方(以长江三角洲为核心地区),这个变化的发生和形成是颇耐人寻味的。对其运动变化机理试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孙荣华 《文博》2009,(3):84-90
德清县独特的江南水乡湿地环境,独一无二的武康石材矿产资源,给古代桥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悠久的人文历史和居山为农、近水为田的地域民俗风情,造就了德清地区古代桥梁业发达且技术和工艺独特。我国南方地区目前保存的宋代桥梁资料极其珍贵,德清宋代梁桥在用材、技术与装饰工艺等方面颇具时代和地方风格。通过与周边地区相同时代的桥梁资料比较,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3.
杜文玉教授的新著《五代十国经济史》(学苑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洋洋洒洒50万字,从农业经济、手工业生产、商业与交通、畜牧业与林业、赋税制度等几个方面全面系统地探讨了五代十国时期的经济演变。在此基础上,作者从区域经济史的角度对当时各个地区的经济状况及其特点作了深入分析;又从中国古代经济史演变的纵向角度,探讨了学术界的热门问题——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问题,进而对五代十国时期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上的地位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朱年志 《沧桑》2010,(2):98-99
物资的流通和运输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政治、经济活动,运输的首要条件是运道的畅通。明代大运河是联系南方经济重心与北方政治军事重心的最重要的交通运输线。山东运河是整个运河的关键河段,在明代的南北物资运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便利的水陆交通与物资的往来运输直接推动了山东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试对明代山东的这一主要物资运道——山东运河的贯通,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物资的流通和运输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政治、经济活动,运输的首要条件是运道的畅通。明代大运河是联系南方经济重心与北方政治军事重心的最重要的交通运输线。山东运河是整个运河的关键河段,在明代的南北物资运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便利的水陆交通与物资的往来运输直接推动了山东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试对明代山东的这一主要物资运道——山东运河的贯通,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
首先庆贺引领日本宋代史研究前进的近藤一成《宋代中国科举社会的研究》(汲古书院)一书出版。本书从国制、地域、个人三个方面探讨了宋代中国的社会。此外,还有小川快之《传统中国的法和秩序》(汲古书院)、吾妻重二《宋代思想研究》(关西大出版社)、横山伊势雄《宋代文人的诗和诗论》(创文社)、松尾肇子《词论的成立和发展——以张炎为中心》(东方书店)、爱新觉罗·乌拉熙春《爱新觉罗乌拉熙春女真契丹学研究》(松香堂书店)等专著出版,相关介绍可以看专门的书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祥瑞崇拜的文化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浩 《民俗研究》2008,(2):167-177
祥瑞崇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作为信仰崇拜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已有学者开始关注这方面的研究。但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于若干朝代,如杨晓红《宋代的祥瑞与灾异初探》、《沦宋代的尚祥之风》^1,对宋代的祥瑞崇拜进行了初步研究;李俊《初唐时期的祥瑞与雅颂文学》^2涉及了唐代的祥瑞崇拜。  相似文献   

18.
正研究宋代政治制度史著述已不少,如朱瑞熙《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宋代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对宋代中央与地方政治制度,进行了全面、宏观、深入的论述,贡献甚大。然而,专注于地方政治管理机构与权力运作的研究不多。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贾芳芳的专著《宋代地方政治研究》,该书从地方政治制度运作的视角,研究宋代地方政治。该书探讨了中央集权与宋代地方政治权力运作的关系,剖析了宋代地方行政权运作的规制与官场生态,具有创新的学术价值,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运  相似文献   

19.
马强 《中国地方志》2004,(11):54-58
宋代中国地志学空前繁荣,出现了《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舆地广纪》《舆地纪胜》《方舆胜览》五部名的全国性地理总志,在中国方志学史与地理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宋代地志学的兴盛首先是国家内忧外患的时代政治、军事形势的产物,其次是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内抚诸州、外控四夷的需要,同时还是古代地理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此外宋代学乡邦意识的增强以及追求博物洽闻、格物穷理的抱负也是地志学兴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正>宋金元明时期的货币,以其构成和演进的复杂性,成为经济史研究的一个热点。王文成等合著的《宋金元明时期的市场发展与货币流通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出版。该书在作者之一王文成所著《宋代白银货币化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综合运用多学科方法,深入研究宋金元明时期货币形式与制度的演变历程,在全球化视野下探索中国古代经济的演变特色。一、贯通宋金元明,揭示传统中国货币流通格局演进的内在逻辑。国内外经济史学界就市场、货币问题多有分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