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拂席:擦去座席上的灰尘,请客人就座,以示敬意;扫榻:拂去榻上的尘垢,表示对客人欢迎;倒屐:由于急于要迎接客人,以致把鞋子都穿倒了;拥彗:古人迎接尊贵的客人,常拿着扫帚表示敬意,意思是说,扫得清洁招待客人;虚左:空出车上左边的位子,迎接客人(古代乘车,以左位为尊);却行:向后退着走,以示对客人的尊敬;侧行:侧着身子前行,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避席:离开座位站起来,以表示  相似文献   

2.
汉代画像中有很多对当时社会生活内容的描绘,比如对门吏、守卫、侍仆等人物的刻画就较为常见,其意旨显然是为了表达墓主人非同一般的身份地位。将这些人物刻画在埋入地下的画像上,也有让他们在冥界中继续服侍墓主人的象征之意。刻画者在表现这类人物时也并不都是千篇一律,而是尽可能地使其形式多样化,变化较多的便是这类人物的手持物,如执笏、持节、执盾、拥彗、带剑、执棨戟、执金吾、执棒、执斧、持兵械、牵獒等等。汉画中描绘的这些手持物不仅与角色身份有关,同时也显示了当时的社会制度与礼仪习俗。  相似文献   

3.
女子持帚即为“婦(妇)”,可见女人拿扫帚的样子极其平常,但也有例外--那位“上扫天,下扫地”的女神“扫晴娘”。当代作家汪曾祺曾饱含感情地回忆:堂姐会在连阴雨天,剪个纸人粘在墙上,一手拿簸箕,一手拿帚,风一吹就摇动起来,她就是扫晴娘。神的是“扫晴娘扫了一天,第二天多少会放晴”。  相似文献   

4.
陈莉  杨超杰 《中原文物》2022,(4):131-135
龙门石窟有众多的唐代伎乐造像,形象表现为三种身份,其中舞伎和乐伎得到了一致的看法与认同,但有一种持长柄团扇人物身份没有明确的认知。本文通过调查龙门石窟现存此类6例造像,对其所处位置、表现形式、伎乐组合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文献资料,认为其身份为歌伎造像,所持物长柄扇称为歌扇似更为妥贴。  相似文献   

5.
河南南阳市八一路汉代画像石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保同  王凤剑  柴中庆  马骥  张海滨  王明景  郭照川 《考古》2012,(6):14-25,114,103,106
2008年,对河南南阳市八一路一座画像石墓进行发掘。该墓为砖石混合砌筑,由墓道、墓门、前室和后室组成。前室两侧各有一耳室,后室为三室并列。画像石可辨画面的有33幅,图案有建鼓舞、应龙、白虎及执盾、拥彗人物等。墓内出土陶器、铜器和钱币等。该墓为王莽时期夫妇合葬墓,墓主应为地方官吏。  相似文献   

6.
1998年10月笔者在陇西县农民处得到一枚东罗马拜占廷狄奥多西斯二世(408-450)“索里得”金币。金币直径18、厚0.5毫米,重2.306克(原来已剪边并严重磨损)。正面为皇帝头盔半身像,盔顶翎羽耸立,脑后冠缨结两股飘带翘起,右手持标枪斜扛肩上,枪端露在左侧发边,左手持盾牌,身着铠甲,外套战袍。上方边缘顺时针对称排列16个字母“DNTHEODOSPFAC”,为“我们的主上,狄奥多西斯,虔诚的幸福的至尊(皇帝)”。背面为左侧向胜利女神,右手持长柄十字架,左手下垂,背生双翅,翅中部旁有一八芒星,…  相似文献   

7.
铁岭县东南部的白旗寨乡流传一种传统地秧歌,很受当地群众欢迎。旧时每逢农历正月十一日至二十一日,各村都要扮秧歌,所扮人物有“沙公子”、“渔翁”、“白蛇”、“青蛇”、“许仙”、“傻柱子”、“阔大爷”、“小老妈”以及持棒者、持霸王鞭者。演出前要先拜庙以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再到大户人家“拜门子”,进行表演。表演形式是以大场为主,扭各种场子花。(陈图),如“龙摆尾”、“半边月”、“剪子股”、“十字梅”、“套连环”、“盘肠”、“万字”、“四面斗”、“八面风”、“五朵梅”、“编蒜辫”等,边种阵图所需演员较多,故一股秧歌队少则六、七十  相似文献   

8.
打油诗撷趣     
<正>关于打油诗的趣事,也层出不穷。北宋大书画家米芾为雍丘县令时,有一年闹蝗灾,米芾命令所有差役率领百姓持扫帚、树枝扑打蝗虫,灾情日益减轻。正当米芾为此高兴之时,邻县县令却派人送  相似文献   

9.
唐墓壁画中所见拂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昱东 《文博》2000,(4):48-53
中国古代的壁画艺术,至唐代臻于鼎盛。当时的宫室、寺观、贵族宅第、陵墓,都有壁画装饰,壁画在人们生活中所占地位前所未有。同时,在“唐尚新题”这一时代风气影响之下,壁画的内容大量反映着唐人的现实生活,如人物手中多有拂、扇、杖、胡床、酒具、食具乃至盆景、鲜花等持事,还有作为仪仗的车、旗、伞、兵器,作为建筑的阙楼、城垣、房屋等。对这些物类细加考证,无疑有助进一步了解唐人的生活状况。本文仅对其中的拂略作考释。 拂,是拂尘的古名,唐人又称作“拂子”或“蝇拂”,至明清始有“拂尘”之名而沿用至今。其形长柄,前端…  相似文献   

10.
朱继伟 《收藏家》2016,(4):73-78
在清代的紫禁城中,到处可见到一柄柄被称作“如意”的精致物件。形似长柄钩,钩头扁如灵芝,又称“握君”、“执友”或“谈柄”等,在我国是一种代表吉祥的珍玩与日常摆设。  相似文献   

11.
其次,是对主权至上论的一次挑战。从持有“主权至上论”者的视角看来,任何拥独派是不可接受的,这就是与分离主义画等号,要背上“历史罪人”的名号。“国家主权至上”的传统价值观,是近代国家形成以来一直到冷战结束两百多年来国际秩序的支点。自从1575年让·布丹(JeanBodin)“发明”了主权之后,该概念就成为一个不可置疑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1914年元月至1916年5月,李大钊在日本留学的经历,使他摆脱了“言治”拥袁思想体系的束缚,大踏步前进,成为激进民主主义者,为日后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奠定了基础。考察这个时期李大钊的革命活动,对研究民初留日学生运动,探求中国马克  相似文献   

13.
猪年话猪     
《文史博览》2007,(4):32-33
猪又名乌金、黑面郎及黑爷,唐朝洪州人养猪致富,遂称猪为“乌金”。在上古的时候,猪的文化意义根本不含任何贬义。如:“家”的含意是在房屋内养猪;“事”的甲骨文像双手举长柄网捕捉猪  相似文献   

14.
漫话如意     
李晶 《收藏家》2000,(2):50-51
“如意”是供玩赏的吉利器物,体作S形,像一个有长长柄的勺。柄前有一扁圆形结,有的柄尾还带有飘缨。或者说,如意像长柄钩,钩头扁如贝叶。明、清两代,取如意之名,表示吉祥如意,幸福将临。“如意”一词出于印度梵语“阿娜律”。《裨史类编》中认为:“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或用竹木,削作人指爪,柄长可三尺许,或背脊有痒,手不到,用以搔爬,如人之意。”后来人们取其爪杖之形,做成各  相似文献   

15.
成书於东汉的《东观汉纪.世祖光武皇帝》曰:“见更始诸将过者,已数十辈,皆冠帧,衣妇人衣,诸于绣拥掘,大为长安所笑。知者或畏其衣,奔亡入边郡避之。”这段史事在《後汉书.光武帝纪》中记为:“三辅吏士东迎更始,  相似文献   

16.
商代的舞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代的舞雩连劭名一、甲骨文中的“舞”甲骨文中的“舞”是个象形字,其典型例证可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辑的《甲骨文合集》第14209号、第15996号等,字象人形,双手持羽以舞。《公羊传·隐公五年》云:“初献六羽。六羽者何?舞也。”何注:“羽者,...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日:“史之本义为持书之人,引申而为大官及庶官之称,又引申而为职事之称。其后三者各需专字,于是史,吏、事三字于小篆中截然有别.持书者谓之史,治人者谓之吏,职事谓之事。此盖出于秦汉之际。而《诗》《书》之文尚不甚区别。”(《观堂集林》卷六《释史》)观殷人卜辞每以史((?))或吏((?))为事,如“(?)王事”之事,或作史,或作吏,是殷时尚无事字。又以吏  相似文献   

18.
Ⅰ、中国古代究竟有否白色人种生息,是我国考古学界和人类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过去学术界多持怀疑和否定态度。但肯定者也有,如唐善纯先生认为,古代西域地区的月氏人和龟兹人同为塞种人,因为在塞语中“龟兹”(Kutsi)有白色的含义;而“月氏”与“龟兹”来源于...  相似文献   

19.
舒娟 《南京史志》2023,(18):41-43
<正>兴化市实验小学前身为昭阳书院,坐落于海子池畔,创办于1899年,横跨三个世纪,至今已走过一百二十多年历程,是古城兴化唯一没有迁址的学校。一代代先生在此扎根,立言立行;一代代学子由此出发,负笈远方。书香一脉,根植水乡。近年来,学校注重搭建教师成长支架,锻造世纪书院“大先生”,形成“集大成、致众乐”的实小精神,即实小教师在学识上要做一名“集大成”者,在情怀上要做一名“致众乐”者。铸“大先生”之魂:坚守“持志养正”的教育初心  相似文献   

20.
铜鼓是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主要是“百濮”和“百越”系统)文化中一种具有财富和权力象征的重器和礼器。嘉靖《四川通志》叙州府下铜鼓条:“本府出(铜鼓),相传诸葛亮所铸,上者值银数十镒,次者数镒”。又据《叙州府志》卷十六《金石志》载:“鼓声宏者为上,可易千牛,次者七八百,得鼓二三便可僭号称王”,号令地方,尤以持鼓多者为尊。从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贮贝器盖子上所铸的祭祀铜鼓的场面中,可以看到铜鼓作为重器和礼器的神圣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