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朝建立前,尚无完善教育,建立后为适应经济发展、政治统治的需要,在文教方面效法辽、宋,比较重视教育与科举。本文论述了金朝各类学校、学校管理机构、师资、教材、经费和学生来源,以及金朝科举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科举考试的内容与科举制度的利弊。  相似文献   

2.
今年为我母校达德成立的第三十年,齐生舅要我写一篇关于过去所受的教育感想和意见,我从前曾在这个学校读了七年书,后来又曾在这个学校当过教员,因此,我便来回答这一问题。提起这个学校,几乎是初起时许多先生和许多同学的第二生命。三十年来内内外外继续不断的奋斗,冲破了无数的阻力和困难,同时也加添了不少的同志和援助,不仅保持了它的生命,而且使它一天比一天更加发展起来,回头一看,是不是值得称叹,是不是值得爱重!?我离开贵阳已约十有六年。由于我思想行动工作之种种特殊原因,使我多年来完全与故  相似文献   

3.
清代,一批文人贬戍边疆,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其中,边疆舆地赋的创作值得注意.英和流戍东北边疆后,创作了具有独特东北边地风情的《卜魁城赋》,为读者全面呈现了卜魁城的情况.《卜魁城赋》继承汉大赋的创作传统,以赋的形式颂扬了清代统治者开土拓疆的丰功伟业,是戍配文人盛世情怀的抒发.作者在赋的创作过程中亲历调查,广征博引,我我们保留了清代东北边疆的第一手资料,具有一定的方志价值.  相似文献   

4.
南京总统府(两江总督署遗址)内的西花园又称煦园,园门上横刻的“煦园”二字,刚劲有力、饱满圆润,今人赞不绝口,这两个字是清代大学士英和题写。英和,生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幼名石桐,字树琴,号煦斋,满洲正白旗人。官至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英和是清嘉道年间朝廷重臣,其书法自成一家,与刘墉、成哲亲王永理齐名。英和一生几经跌宕,“煦园”碑刻也是其难得存世至今的遗墨碑刻。  相似文献   

5.
杨廷绪 《贵州文史丛刊》2006,(4):101-102,104
黎庶昌六岁丧父,无钱进私塾。杨开秀让他免费入塾,精心教诲,使他后来终成大器。杨先生还琢育出黎氏几昆弟,为"沙滩文化"的创建作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宋代是福建历史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福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科举考试方面,宋代福建科举考试位居全国第一。宋代319年间共举行118次进士科考试,录取进士3万多人,其中福建7607人,占约四分之一。科举活动的盛衰和中举及第人数的多寡,往往是衡量一个地区文风高下和教育水平高低最重要也是最客观的尺度。  相似文献   

7.
谢台臣,原名丕阁,字苔岑、苔尘。1884年生于直隶省濮阳县(今属河南省)鹿斗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8岁应科举,中秀才。3年后,考入直隶省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大名、保定、天津等地任教。他广泛接触进步思想,提倡科学民主。1921年,当选为直隶省参议员,1923年7月受直隶省教育厅派遣,到大名县创办省立第七师范学校(简称七师)。在大名,他广招人才,致力于教育改革,大力倡导科学民主,提出“以作为学”和“师生打成一片”等主张。  相似文献   

8.
杨园章 《福建史志》2022,(5):11-17+71
从区域社会自身的逻辑而言,整体社会活力的衰退是晚明泉州科举兴盛的重要原因。该时期泉州科举新贵的出身愈发多元,使得各乡族势力间的关系有所平衡;同时,士大夫又呈现集中于府城和晋江南乡的分布态势,且形成对周边县份、本县内部其他地区的土地的占有和人群的支配,塑造出新的地方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9.
科举是建文历史的重要内容,也是其"文治"的具体表现。然而,《明实录》书写的建文朝科举,既缺乏三级科举考试的正面记载,又大体上掩盖了附传传主建文年间科举中式的信息。本不属于政治敏感性问题的科举史事,因其体现了建文帝泽被天下士子的恩典、妨碍了朱棣"文治"的弘扬,遭到了《明实录》的排斥。这表明实录对建文历史的讳饰,不只限于政治敏感性问题,而是一切有利于建文帝形象的史事。值得注意的是,史官在实录编修中采用春秋笔法披露了建文朝科举的蛛丝马迹,使得相关史事并没有在"国史"话语体系中完全被湮没。这反映出史官与君主在建文历史的认识、评价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此种现象并非晚明才出现,而是明初已露端倪。  相似文献   

10.
王静 《安徽史学》2023,(2):62-70
童子军在清代多指童生群体,意涵中性。童子军应试时规模庞大,从县试数百数千人,到府试、院试可达成千上万人。难青一衿的童生已具备士之属性,凭借其掌握的知识或技勇,在当地社会事实性享受一些优待和尊重。童天王多以形容考试期间滋闹之大胆童生,如闹考、哄闹衙署、滋闹街市、聚赌造乱、冲击教堂等。该称号多出现于晚清文献中,说明晚清童生气焰嚣张,既令人恐惧,又受人鄙夷。原因在于官方监管和约束童生艰难,咸同兵燹后宽额滥送和待士宽纵更加剧了士习嚣陵,且童生治生多重于应试,科举、功名的吸引力不断下降。童生为利而试,亦由利之纷争而滋闹。兼具士、民双重特征的童生成为似士非士的游民,反映出科举制在基层社会从“读书种子”内部瓦解,以及官方养士储才理想期愿的落空。  相似文献   

11.
蔡东洲 《文献》2004,(4):244-260
1996年,五座安丙家族墓在四川省华蓥市发现,引起了中国考古界和宋史界的广泛关注.安丙家族是南宋巴蜀地区的名门望族之一,在安丙及其弟安涣、子安癸仲领导参与平定吴曦叛宋降金的"武兴之乱"后,安氏家族更是扬名天下.  相似文献   

12.
佟养性及其生活于辽东的家族成员,系明末汉化了的女真人,他们仍然保持着与故乡族众的联系.在努尔哈赤起兵反明前后,佟养性及其家族成员陆续归附后金,形成一支突出的汉族实力,构成八旗汉军中的重要力量,为清朝开国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姚红 《文献》2007,(2):145-148
王明清在<挥麈录·前录>卷二中云:"唐朝崔、卢、李、郑及城南韦、杜二家蝉联珪组,世为显著,至本朝绝无闻人.自祖宗以来,故家以真定韩氏为首,忠宪公家也.  相似文献   

14.
钟扬 《文献》2004,(1):262-270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四人帮"垮台不久,就渐渐有人赴陈独秀故乡安庆,去寻访陈独秀的有关文献.  相似文献   

15.
明末清初,贵阳马士英家族因马文卿、马明卿兄弟科第蝉联而光耀里闾,亦因南明东阁大学士马士英背负"专权误国"之名而蒙辱于后世。马士英堂兄马士升、其子马銮,在士英当国时拒入官场,保全了马氏家族的名节和裔脉。  相似文献   

16.
宗韵 《安徽史学》2006,(3):62-65
明清时期,受徽州商业经济的影响和家庭中从商父兄的引导,徽商子弟克绍箕裘者众.因而,商业教育成为明清徽商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将子弟缔造成激烈商战中应付裕如的商人,明清徽商着重从知识、素质、技能三方面对后继从业者展开全面的职业培训,以期为其很快适应市场和占有市场提供保证.本文对这一现象加以总结和研究,旨在揭示我国古代鲜为人知的经商家传,并为现代商业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18.
19.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geographies of large-scale individual giving in supporting the work of ‘elite’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With public funding of higher education in general decline, universities in countries of the global North are increasingly seeking funding from alternative sources, including private philanthropy. Although scholarly work has examined corporate and foundational giving to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HEIs), there has been little enquiry into how donations from wealthy individuals are represented by universities in their official literature. Publications such as annual reports, giving reports and campaign reports are used strategically by HEIs to project a global image. We examine the official literature of 50 elite HEIs located across the globe, uncovering new discourses into the cross-cultural reach of universities. We draw attention to complex social and cultural relations between HEIs and philanthropists, describing their encounters with reference to debates on personal mobilities, world-making and global and social inequalities. We conclude by highlighting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oretical work on ‘strategic philanthropy’ and on the transformative nature of HEIs as global centres of knowledge.  相似文献   

20.
延边远处中国边陲,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构成决定了她在林业产业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林业经济的发展,则是延边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林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非公有制林业应运而生,并成为林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事实证明,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是实现林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在具体的进程中,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却产生了种种问题,使其陷入困境.本文从延边州非公有制林业现状出发,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势,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延边州发展和提高非公有制林业经营效益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