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两广地区市场中心地分布的差异(一)明清时期岭南西部地区市场中心地分布特点明清时期岭南西部(本文简称为“岭西”)地区的市场中心地是属于外发型 ,即依靠外部力量而形成 ,其中主要是通过岭南东部(本文简称“岭东”)商人促成了岭西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 ,岭西市场中心地的分布特点是“无市不趋东”的树状型。岭南西部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广西境内,地理环境多以山地、丘陵为主 ,明清时期交通多依赖于西江干支流 ,所以圩镇的分布与河流有着密切联系。西江干支流沿江一带分布有大小不等的平原 ,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商品经济发达。大宗…  相似文献   

2.
《山茶》2011,(10):52-54
毛南是一个山地民族,族人主要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环江县,另有少部分人分散居住在南丹、都安等县。毛南人自称“阿难”,意为“这个地方的人”,透露出他们世代居于岭西的历史。毛南族是由岭南百越支系发展而来的,唐以前的“僚”、宋元明的“伶”是毛南人的祖先。百越支系有地名与族名合一之俗,自宋代开始,  相似文献   

3.
<正>青峰岭抗联密营遗址于2010年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遗址普查中申报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位于通河县西北80公里,凤山镇(抗战时为凤山县)西3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28°15′40.1″,北纬46°28′55.5″。青峰岭海拔350米,南连海拔961米的摩云顶子山,北面逶迤相连海拔948米高的大青山,绵延10公里。岭东是通河抗日游击根据地,岭南是木兰县,岭西是东兴、庆安和蒙古山抗联密营遥遥相对,  相似文献   

4.
流传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境内的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加岭传奇之部》(以下简称《加岭》)的汉文版,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云南版)出版了。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加岭》中的“加”指汉地或汉族,“岭”指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唐五代时期岭南西部粟特人活动踪迹的查找和考证,文章借以分析该时期在岭南西部的粟特人事迹、他们南下的目的及其五代以后不见于史籍的原因。这些粟特人是在唐中后期朝廷重用胡将、岭西战乱频发、社会动荡的大背景下,从北方南下岭表,没有确切的例子说明岭南西部有来自海路的粟特人。他们大多以军职或行伍世家的面貌进入岭西。在有限的材料里仍能清晰地了解到他们华化的过程。入宋以后,由于入华粟特人长期以来通过改变姓氏、郡望、民族以及与汉族通婚等形式,改变了原有特征,其民族性已杳不可考。  相似文献   

6.
在清代文学史上,柳州的王拯占有一席之地。散文为清代后期桐城派古文中的“岭西五家”之一;诗作评为兼有“苏(轼)、黄(庭坚)二家之长”;词作为清代词坛“后十家”之一。本文简介王拯生平,并对其文、诗、词的成就作评述。  相似文献   

7.
韩强 《岭南文史》2011,(4):15-20
本地域现习称岭南、岭海等,其范围历史上时有变化,现学界普遍认同历史上最宽的陆地范围包括广东(含港澳两地)、海南、广西大部分地区和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及以北地区。因先秦时期此两名称未见于史载,本文以“本地域”称之。  相似文献   

8.
岭南自古以来,代有才人。明朝黄佐云:“自会稽以南,逾岭皆粤地也。秦汉之先,盖已有闻人者。”但惟独于绘画不尽然。从先秦至隋朝一千多年间,岭南工画者在史籍上几乎是一片空白,而流传于世的现在发现最早作品,却是到了明朝景泰、天顺年间(1450—1465)颜宗的《湖山平远图》卷(现藏广东省博物馆)。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从唐至宋、元、明时期,中原、江浙一带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种画科均已取得长足发展,且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画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岭南地域文化研究是不少学者拓耕的领域,关于这个课题的著述迭有所见。去年年底出版的杨豪先生的《岭南民族源流考》(以下简称《源流考》)一书,是一本颇有特色的学术专著,对岭南文化史、民族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所持的研究方法更富有启发性,读之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现在我们能够确认韩国所藏的敦煌写本是岭南大学图书馆藏《大般涅槃经卷第三》一卷(以下称“岭大敦煌经卷”),其内容为《大般涅槃经卷第三》中《寿命品第三》和《大般涅槃经金刚身品第二》,卷首有“大般涅槃经卷第三”题,卷中有“大般涅槃经金刚身品第二”题。《寿俦命品第三》共303行,5156字;  相似文献   

11.
<正> 岭南,又名岭表、岭海、岭峤、岭外,为地域名称,指今五岭以南广大地区。 岭南位于我国大陆最南部,为一独立地理单元,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本文论述的范围,大致包括今五岭以南,南海以北;十万大山、九万大山以东,阴那山、莲花山以西的地区。行政上约当今广东、广西两省(区)的陆地部分,并涉及今越南东北部的部分地区。除越南部分外,面积约四十四万平方公里,占全  相似文献   

12.
大庾岭梅关古道不仅是联系岭南与中原地区的重要商道,而且在政治空间上具有重要的化象征意义。明清时期.在地方官员及士大夫的政治观念中,大庾岭梅关古道作为一种象征符号.将地理空间上的岭内与岭外化约为政治空间上的“化内”与“化外”、“华”与“夷”。  相似文献   

13.
陕西麟游古遗址调查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麟游县位于陕西宝鸡市东北部,西、南、中部为山丘,东、北部是南北走向的带状残原。县内河流以页岭为界,南北分流。岭北诸河汇入泾河;岭南诸河汇入漆水,经永寿、武功流入渭河。1986年春,麟游县博物馆和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该县境内漆水流域的周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进行了调查(图一),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谭元亨先生《阴铿:“开吾粤风雅之先者”一兼论深化南北朝岭南文化之研究》(本刊2001年第3期)一文提出,六朝时著名诗人阴铿,是“岭南第一大诗人”,“在诗歌上的成就应当在岭南首屈一指”.“在岭南文学史上,更有其独特的建树”。  相似文献   

15.
左权将军纪念亭建筑于左权同志殉国处的十字岭上,位于当年八路军总部驻地麻田镇东17公里处.十字岭正岭呈东西走向,连绵起伏数十公里,和两侧南北走向之山岭相交,呈现大小不等的“十”字状,故名十字岭.该岭是山西、河北两省交界岭,岭西属山西  相似文献   

16.
唐初将全国分为10道,广西属岭南道。咸通三年(862)分岭南为东西两道,广西为岭南西道,下设桂管、容管、邕管经略使,史称“三管”,基本上形成了后来广西政区疆域的轮廓。每管下辖若干州,各州又曾一度改用郡名。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了许多羁縻州,各羁縻州又分辖若干县。宋朝至道三年(997)分天下为15路,元丰时(1078~1085)又析分为23路,广西地方称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广西之称由此始。  相似文献   

17.
论唐代宰相籍贯的地理分布华林甫秦岭是一条中国地理上很重要的南北分界线,无论是自然现象还是人文景观,秦岭南北的差异都十分显著。唐代宰相籍贯的地理分布亦复如此,秦岭之北的京畿地区(相当于今陕西关中平原)出了一百多位宰相,而与关中仅一岭之隔的剑南道和山南西...  相似文献   

18.
在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里,两国明确地规定了在东方的两国边界:“大兴安岭,此岭直达于海,亦为两国之界。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的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自从尼布楚条约订立之后,经历160年以上的时间,中俄两国的东方边界没有发生什么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许佳 《神州》2010,(10):74-76
前生:徽州、徽商与徽文化徽州,简称“徽”,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区,古称新安,自秦朝置郡县以来,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徽州地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1955年与1981年在绩溪县发现的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证,早在六千年前,翚岭(即徽岭)南北就有人类活动,西周以前,据《禹贡》天下分九州本区属扬州,即所谓“蛮夷”所属之地。  相似文献   

20.
西丰县西岔沟古墓群是1956年发现,由前东北博物馆文物工作队清理发掘的。1960年《文物》第八、九期合刊上发表了该墓群的发掘简报,提出了初步的研究成果,认为该遗存为匈奴文化,并称之为“匈奴西岔沟文化”(以下简称《匈奴论》)。简报发表后,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和讨论。曾庸同志发表文章对《匈奴论》提出了质疑,认为西岔沟墓群是乌桓人的遗存(《考古》1961年六期,以下简称《乌桓论》)。但由于以后一直没有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