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西安市人口的分布变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俊莉  王慧  曹明明 《人文地理》2005,20(1):121-125
基于三次人口普查数据,对西安市80年代以来的人口分布变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在20世纪80年代便已形成"中心区人口减少、内圈和中圈人口快速增长、外圈人口低速增长"的区域差异格局,90年代这种区域差异格局更明显。通过人口分布模型的回归拟合,尝试性预测了西安市未来人口分布的趋势。结果显示:2010年西安市人口分布的峰值将出现在距市中心约2.5km的城墙与二环线之间。最后探讨了西安市人口分布变动的促进机制。  相似文献   

2.
张广翔 《史学集刊》2002,1(2):65-72
俄国的婚姻和人口再生产模式与西欧相差甚远,东正教居民的人口观,尤其是农民的人口行为直接影响了俄国人口再生产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口模式的转型,19世纪60年代以前,俄国人口再生产是“粗放型”的,高结婚率、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人口寿命短,自然增长缓慢,1861年后,俄国人口再生产模式略有进步,但相当缓慢。俄国人口再生产模式转型的快慢对其人口进程和城市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1450-1650年英格兰人口运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450-1650年是英格兰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从农业明向工业明过渡的重要时期。同时,在英格兰人口史上,该时期也具有重要意义。英格兰人口摆脱了14世纪中期以来一百多年不断下降的困境,从15世纪中期起到1650年一直呈持续增长状态。本试图对这个时期英格兰人口增长的基本状况和原因进行研究,并分析这个时期英格兰的人口增长对其社会经济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江立华 《史学集刊》2001,4(2):37-42
转型期英国人口迁移以17世纪中叶为界先后形成了生计型迁移和改善型迁移两种模式。17世纪中叶以前,随着人口快速增长而出现乡村人口过剩,许多人为生计所迫,在原住地推力和城市拉力的双重作用下形成了生计型迁移模式。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具有相当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17世纪中叶以后,人口增长减速,经济地理布局日趋均衡,城市拉力作用减弱,人口迁移走向地方化和有序化,从而形成了改善型迁移模式。转型期英国人口迁移模式的变化深刻影响到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5.
所谓人口问题,是由人口单位的数量或人口单位的品质,即数量或质量而造成的社会问题。目前,世界人口已达53亿,中国人口已经超过11亿,而且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绝对数也越来越多。“大约在1830年左右,世界人口总数达到了10亿,过了100年即在1930年,世界人口增加到了20亿,又过了30年即在1960年,世界人口总数接近30亿,到了20世纪70年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的新疆人口问题及其调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传国 《人文地理》2001,16(2):36-41
西部大开发战略给新疆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人口作为PRED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疆的开发和实施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详细分析了新疆人口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时间变化态势,并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未来人口的变化趋势和绿洲人口合理容量进行了模拟仿真,提出了人口增长的高中低三个方案,在分析了人口增长过快所带来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冯春萍 《人文地理》2002,17(5):60-64
俄罗斯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性人口增长的大背景下,人口持续减少,已成为影响国家发展和民族生存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其人口的发展显示出有悖于世界人口增长普遍规律的一些特征,非常值得探讨和研究。本文在对俄罗斯人口的增长、结构、分布和城市化发展特点等四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俄罗斯人口危机产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原因。指出解决俄罗斯人口问题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发展经济,全面提高人口的生存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的中国人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众多也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曾影响到她的许多人而。在近几十年即20世纪后半叶,中国人口从5亿增加到10亿以上,在总量上超过了1800年的世界人口。这一增长的基础,主要即是在近几百年特别是在清代打下的。其间人口增长的数量也和其他一些数据一样,可以帮助我们说明中国经济发展及有关的许多问题。在明清时期人口增长数量的研究中.有几个数值最为重要:(1)明代初年的人口;(2)明代后期的人口;(3)清代初期的人口;(4)清代后期的人口。明清时期的官书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人口记…  相似文献   

9.
一 马尔萨斯理论 :认同与挑战两个世纪以前 ,马尔萨斯指出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是一种没有节制的自然增长 ,它将导致粮食的短缺、生存条件的恶化和人民的贫困。马尔萨斯认为 :在生育没有控制时 ,人口将以几何级数增长 ;而粮食只能以算术级数增长。因此 ,一个社会要避免粮食和人口关系的危机 ,只有抑制人口的增长。在马尔萨斯看来 ,1 7世纪至 1 8世纪的西欧人通过晚婚和独身对婚姻进行了限制 ,减缓了人口的生育 ,形成了从人口体系内部来控制人口增长的自愿的、有道德的“预防性抑制” (Preventivecheck) ;而中国不仅存在着…  相似文献   

10.
悖论迪安和科尔对于英国从17世纪晚期到20世纪中期经济增长的研究具有开拓性的意义,他们在书中的结论大体是这样的:“工业革命”这一术语富有意义,关于工业革命的传统的时间界定大体上也是正确的,即大约从18世纪最后几十年开始,持续半个多世纪。在此时期,国民生产增长率明显加速,尽管同一时期英国人口增长之快也是空前绝后,但国民生产的加速增长是如此的显著,以致人均产量也比以前有更快的增长。“但是,到该世纪末,情况出现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1785年以后,无论是总产量,还是总人口,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增长。但是,总产量的增长现在开始大…  相似文献   

11.
我国贫困地区占全国总面积1/3以上,加速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分析了贫困地区的形成原因,概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开发工作的成就,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贫困地区面临的挑战,提出了跨世纪的反贫困战略。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的太平洋——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重要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梁 《人文地理》2003,18(2):70-74
太平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海洋,在环太平洋沿岸和浩瀚海洋中星罗棋布的岛屿上,分布着40个国家和一些尚未独立的地区,太平洋地区国家陆地面积占世界的46%,人口占世界的40%,但却拥有全球50%以上的GNP和近1/2的世界贸易总额。二次大战以后,太平洋地区的迅速崛起,引起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21世纪是太平洋世纪,已日益被国际社会所公认。本文立足于政治军事地理及地缘政治学的基本理论,以21世纪是太平洋世纪的基本结论为出发点,从资源、经济、政治、军事等四个方面对太平洋在21世纪的重要性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与评价。指出太平洋不仅是人类有待开发的巨大资源宝库和全球经济最富有活力的地区而且是21世纪全球地缘政治中心和地缘战略中心,是世界上各大国和大国集团矛盾的焦点,以及军费增长最快和军备最密集的地区。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围绕太平洋地区控制权的争夺竟会日趋激烈。因此21世纪的世界是走向和平还是步入战争,关键取决于环太平洋地区各种战略力量的矛盾与合作。  相似文献   

13.
A review of population trends in the USSR and in East Siberia suggests that net in-migration will become a negligible source of labor over the next 25 years until the year 2000 because past labor surpluses no longer exist in the western regions of the Soviet Union and because living conditions in the eastern regions are inferior to conditions in the west. East Siberia will therefore have to depend increasingly on the regional rate of natural increase. The region's population is expected to grow from 8 million in 1970 to 10–12 million by the year 2000. The slow predicted growth of population is not expected to become a constraint on the region'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of rising labor productivity and a regional emphasis on energy-intensive and raw-material-oriented industries rather than labor-intensive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4.
区域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形态的演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艳军 《人文地理》2011,26(3):65-70
引入"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形态"的概念,从单一城市和城市群体两个空间层次构建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形态的理论模型,揭示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形态演化的一般规律,得出以下结论:伴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城市从单一的城市形态逐渐向城市群体空间形态演化,从都市区到城市整合体,城市群体形态不断发展演化。在现代快速化、立体化交通体系的支撑下,城市(城市群体)迅速走向区域,并最终向区域空间功能一体化形态演化。并以长春市为研究案例,进一步印证了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形态演化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的社区地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峰华 《人文地理》2002,17(5):73-77
本文简述了社区地理学的形成、研究现状和面临的形势,对21世纪的社区地理学进行了展望。指出21世纪的社区地理学有12个热点课题,即:(1)社区发展合作组织;(2)社区发展;(3)社区环境;(4)社区规划;(5)社区管理;(6)农村社区城市化;(7)城市社区病态;(8)社区贫困;(9)社区经济;(10)社区文化;(11)精神社区;(12)虚拟社区。从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社区发展运动看,从21世纪社区地理学研究的领域看,21世纪将是社区地理学的大发展时代。  相似文献   

16.
城市道路的发展状况已经成为制约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许多地区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来缓解交通压力,但是收效甚微,关键在于我们没有从根本上认识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本文通过建立城市道路与人口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式,分析城市道路与人口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试论我国沿海地区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慧 《人文地理》1999,14(Z1):26-31
本文从国际化大都市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出发,分析了我国沿海地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条件,运用指标综合评分法,进行了沿海地区主要城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现状实力排序,提出了未来我国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重点和方向,指出了当前我国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When experimental archaeology began 100–150 years ago, it was carried out scientifically alongside regular archaeology. However, while general archaeology has continued intensively, scientific experimental archaeology has continued very sporadically during this century. The fact that there is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so‐called ‘experimental archaeology’ does not mean that it has been carried out scientifically. This is exemplified by house reconstructions, which despite their great number have only in a few cases added something new to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Although these particular house reconstructions serve a pedagogic function, it would be better if, instead, scientific education was made available in the area of experimental archaeology.  相似文献   

19.
This report presents the results and assumptions of a set of projections of the population of the USSR, 1979-2025. Trends in population size and age-sex composition as well as fertility, mortality, and emigration are discussed. The detailed projection methodology is described in Kingkade (1987). The projections show that the population of the USSR will grow throughout the period to 2025. The working age population will grow very slowly for at least the next 10 years, and will not recapture the rapid growth experienced in the 1970s. The pension-age population will double in size between 1980 and 2025.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reassessment of the role that Kios played as a nexus of trade between the northern Aegean, the Black Sea and inland north-west Anatolia. The city was founded as an emporium at the end of the seventh century BC and joined the Delian League in the following century. The autonomous city was subsequently ruled by a Persian dynasty during the fourth century BC, while retaining its Greek identity. Three groups of ceramics will be analysed for this reassessment: one from rescue excavations at Kios itself; another from surveyed sites in the surrounding region; and a third from other excavated settlements. It is argued that both locally-produced fine wares and transport amphoras allow chronological periods to be traced to relatively high resolutions, and that these reveal Kios to have been a significant market town that was deeply involved in trade with the Aegean and the Black S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