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娟  高兰 《攀登》2008,27(1):62-64
党内民主意识,是全体党员关于党内民主及其现象的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也是由此而产生的关于政治情感和民主心理的民主思想体系。党内民主意识是党内民主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党内民主制度化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党内民主意识,对于推进党内民主的深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怀海 《攀登》2005,24(1):67-69
党员是党内民主的主体,党员队伍的民主素质决定党内民主的实现和发展程度,党内民主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也只有在党员民主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这就决定了提高党员民主素质是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工作。新时期,提高党员民主素质的重点是增强党员民主意识。只有进一步肃清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改善党内民主生活氛围、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党员民主素质才能得到切实提高。  相似文献   

3.
关于改进党内选举工作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启福  胡斌 《攀登》2003,22(5):15-19
如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是当前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所亟待深入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分析了当前在党内选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并就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进行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4.
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的重要保证,新形势下必须积极推行党的民主建设。本文从加强党内民主的必要性出发,并对如何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做了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宇 《攀登》2008,27(1):53-57
党员主体有着本质的内涵和特征。只有通过分析党员主体的现状,明确其存在问题的原因,才能采取真正有效的措施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确立党员的主体权利,培育党员的主体意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以激发党内活力并不断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孟茸 《神州》2012,(33):161+163-161,163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所以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对巩固政权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然而党内民主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所以为了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必须找到发展党内民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肖可亦 《区域治理》2022,(3):130-133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时代党内建设的总要求,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高知群体作为面对学术工作的重要群体,在我国产业发展过程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强化高知群体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意义作为切入点,介绍了现阶段高知群体党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一般来说,高知群体指的是高等院校毕业,对科学...  相似文献   

8.
张书林 《攀登》2007,26(3):32-36
本文研究了党内反倾向斗争与党内和谐的互动模型和互动状态。从理论上看,开展党内反倾向斗争是实现党内和谐的重要手段,而党内和谐的政治生活局面也能够有效地规避党内错误倾向的产生;从历史上看,党内反倾向斗争的历程就是不断建构党内和谐的历程;从实践上看,党内反倾向斗争的基本经验实际上指明了现实中构建党内和谐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基层党内选举制度改革的问题及其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层党内选举制度改革是推进基层党内民主的主要内容。梳理基层党内选举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对策,对于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进一步推进基层党内选举制度改革,必须从动力层面培育强健的动力因素;从制度层面形成有机联系的制度体系;从模式层面积极探索基层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1959年召开的庐山会议是我党关于党内民主实践的一次反面经验教训,其发生有着复杂的背景,会议的结果也是对党内民主的违背。这次会议在党的历史上留下了很不良的影响,通过庐山会议的经验教训而得到的启示,对我党以后的民主建设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明哲 《攀登》2008,27(4):34-39
强化对党内权力的监督制约,是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以加强党内权力监督促进党内和谐,必须不断增强监督意识,构筑强化党内权力监督与增强党内和谐的思想基础;必须切实提高监督的质量,打造强化党内权力的监督与增强党内和谐的有效平台;必须着力加强党内监督制度建设,推进强化党内权力监督与增强党内和谐的制度化;必须充分发挥和保障党员监督权利,夯实强化党内权力监督与增强党内和谐的根基;必须优化党内监督的环境,为强化党内权力监督与增强党内和谐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2.
清前期督抚关系管窥--以清官张伯行的仕宦生涯为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伯行是康熙后期一位著名的清官,他清廉正直,惠爱百姓,因而见知于康熙帝.张伯行初任福建巡抚时,刚果有为,治绩显著;调至江苏后,亦欲奋发有为,却深陷官场漩涡,事事受到掣肘,最后落得四面楚歌的境地.本文试图通过对张伯行仕宦生涯的观察,探究清代独有的督抚制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军舰驻华特权制度给予了明确的规定。《虎门条约》是外国侵略者"合法"获取军舰驻华特权的开始。美、法等国通过《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使这一特权制度日趋完善。在攫取军舰驻泊权的过程中,美国人顾盛使外国军舰驻华特权条款扩展到几乎可以被人任意解释的地步,为日后列强军舰任意游弋中国内水埋下了祸根。通过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西方有约国家获得了军舰驻泊特权。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在这一问题上获得了较大突破,此后该制度逐步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公务员(文官)考铨制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开始实行且步履艰难的公务员(文官)考铨制度,历经北京政府、南京政府和抗日战争的动荡,成为民国时期行政管理体制近代化的重要标志.伴随着制度性建设的日益完善和具体实践上的相对混乱,这一时期公务员(文官)考铨制度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得与失,为后人留下了宝贵遗产.近年来,史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日益重视,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礼俗文化及其在近代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俗是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了解传统的礼俗以及其变迁,对于了解中国灿烂的文明很有帮助和当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很有益处。  相似文献   

16.
论汉代土地所有制的结构和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土地所有制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劳动与土地的结合这一思维视角,分析了汉代土地所有制的结构和运动的前提条件、基本结构、运动特点和运动的结果,从中总结出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时代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7.
试论华侨华人学科的形成与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侨华人研究具有确定的研究对象、专门的术语 ,开始形成有特色的研究方法和学术规范。理论体系虽处于不够成熟的阶段 ,但在学科建设的过程中 ,将日趋完善。华侨华人学是一门正在兴起的交叉学科 ,具有跨学科性和多学科性。它既承袭和借用了大量老学科的理论、概念、方法和学术规范 ,同时逐步创造出不依附其他学科的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的行政督察专员制度及其知识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翁有为 《史学月刊》2006,37(6):37-45
行政督察专员制度是南京政府于20世纪30年代初所创设、后逐渐在国共各治区推行和实施的地方层级制度,对当代中国地方政府制度也产生重要影响。该制在民国时期随着国内局势的重大变化,在抗战以前、抗战时期和抗战胜利以后,相继发生了相应的变迁,在国共各治区也有不同的特征和命运。在行政督察专员制创设和演变的过程中,也不应忽视其与学术界流行的相关知识、观念的关联。  相似文献   

19.
马维振 《攀登》2010,29(6):11-14
任何理论体系都需要通过一定的范畴呈现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也不例外,它既是反映和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及其特性与关系的基本概念,也是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手段和工具。准确理解和把握其基本特性和功能,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创新其范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颖 《安徽史学》2005,4(1):12-16
20世纪初英国逐步建立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贫困和失业等社会问题的严重化和济贫法制度的失效是这一制度建立的根本原因;来自工人阶级的政治压力是其建立的一个重要原因;费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为这一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德国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起了先导作用.英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的社会立法逐步形成了涉及到养老、失业、医疗、儿童等方面比较完善的福利体系,标志着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确立.它是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史上一次根本性的转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