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艺术类学生人文教育缺失的问题,值得关注。文化育人是大学的优势。大学教育必须将人文精神作为教育的第一要义,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此,应积极构建艺术类学生人文教育体系。应在艺术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使人文教育获得主阵地;加强人文课程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作用;注重人文精神弘扬,以创建人文价值为终极目标;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构建人文教育的理想环境。  相似文献   

2.
何静 《神州民俗》2009,(8):61-63
高职教育强调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人文素养在某种程度的缺失。中国传统文化是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资源,高职院校须认清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与教育价值,探究高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关系,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丈精神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为社会培养有精神素养的职业人。  相似文献   

3.
王瑞平 《神州》2012,(36):87-88
高职高专人文素质教育乏力,表现在缺乏完善的人文素质课程体系,校园环境缺乏人文氛围,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且积极汲取人文知识的主动性不足。高职高专要尽快改革课程设置形成完善的人文素质课程体系;注重营造校园人文氛围;提高教师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充实和加强人文社科知识的教学;充分利用当地的历史、乡土、地域文化资源为人文素质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4.
曾竞 《沧桑》2014,(6):100-102
人文与技术是医学的两翼,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表现在理念指导中,是医者对于医学人文精神的轻视;表现在临床实践中,是医者不尊重病人的情感和要求,不考虑病人的整体利益,导致医疗服务质量较差、医患关系紧张。这些对医学生的未来从业造成不良影响。医学院校重视医学人文教育,应克服医学教育"技术至上""科学至上"的认识偏差,加大医学人文课程教育的力度;加强社会实践及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5.
人文精神对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具有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加强人文教育,可以使个人对自身有明确的认识,正确的定位,从而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文章立足于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论述了“人文精神”与“全面发展”的含义、人文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明确了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了加强人文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当前,人文关怀缺失现象在新闻报道中越来越频繁地出现,新闻媒体作为重要的社会主体之一,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社会意识倡导社会先进文化,在报道中坚持以人为本的信念,体现出人文关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7.
桑颜侠 《文史月刊》2012,(Z3):256-256
注重需求的个性化、人性化教育方式及人文精神的全面发展是当今教育的根本理念,也是教育者们为之努力奋斗、不断进取的终极目标。本文从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及人文教育、个性学习的重要性出发探讨了如何另初中语文教学朝着和谐、健康、个性化发展的实践策略,有效的扭转了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缺乏人性化、个性化的发展局面,对初中语文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提升,初中生人文教育、个性化培训的全方位开展有着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农学专业大学生人文教育现状及困境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人文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其目标在于推动学生"精神成人",实现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职业精神的融合。农学专业大学生人文教育现状是:学生渴望学习人文知识,但人文精神仍显不足;学习兴趣不浓,科学精神有待激发;职业认知不强,职业精神需要培育;因此,农学专业人文教育要处理好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全面发展与学有所长;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廖园园 《神州》2012,(17):112-112
语文学科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因此,人文精神的培育是大学语文教学的应有之意。但是,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依然存在。其问题有人文精神渗透的模式平面化;人文精神渗透的价值评判的代本我立言的非英雄。为此,可采取营造创造性的学习氛围;以美文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等方式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杨丽涛 《神州》2012,(10):119-119
近年来年轻一代人文素养的缺失使中国的语文老师突然间成了千古罪人。这种情况就不得不使我们反思:为什么提高人文素质的任务就一定要全部压给语文这科呢?它本来就是现代教育共同的目标。特别是作为语言文化学习的英语学科,更不能排除在外。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教育也要体现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1.
陈成文  郑自立 《攀登》2008,27(2):82-86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有利于把全党全社会的思想统一起来;有利于调动全党全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活力;有利于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社会群体的意识和行为,凸显构建这一价值体系的现实价值;有利于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心,夯实构建这一价值体系的人文基础;有利于把人民群众的创新精神激发出来,彰显构建这一价值体系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2.
费雅君 《攀登》2006,25(5):29-32
长征精神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本文在对长征精神的本质内涵进行历史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前景规划,特别是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协调发展的小康社会建设目标,阐明了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所具有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古明菊 《攀登》2008,27(2):14-16
科学发展观从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着眼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体现了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泽元 《攀登》2008,27(1):19-2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本文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的公平观才是真正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公平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公平观,才能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任秀莲 《攀登》2006,25(5):138-139
法是调节社会关系的一种手段,法的精神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一种体现。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条件,是人类理想的不懈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切实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把和谐社会的关系牢固地建立在民主法治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新现 《攀登》2008,27(1):22-26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的大事。改革开放中,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变化,党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相结合,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盘考虑,实现了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把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取得了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7.
王莹 《攀登》2009,28(1):9-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营造和谐的社会舆论环境。导向鲜明、公正平衡、监督得当、精品迭出。既是现阶段我国社会和谐舆论的鲜明特征,也是当今报纸、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坚持和营造和谐舆论必须高度注重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沈宝祥 《攀登》2007,26(5):2-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已有五个方面的大变化,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思想的体现,又有中国特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9.
桑杰 《攀登》2008,27(1):9-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民族问题。中国共产党关于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一系列重要观点,构成了我们党和谐民族观的核心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倡导并树立社会主义的和谐民族观。  相似文献   

20.
寻广新 《攀登》2006,25(6):17-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而提出的战略目标和重大课题。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一重大课题所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梳理亟需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把握当前的着力点,对于我们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