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辛亥革命之后,杨增新接替袁大化主政新疆,其执政之初便面临着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多方面难题,为了稳定社会局面巩固统治地位,杨增新采取了一系列吏治改革措施,对当时和以后的新疆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辛亥革命的鼓舞下 ,我国新疆各族人民掀起波澜壮阔的革命怒潮 ,反对吏治腐败 ,抵抗列强掠夺。沙皇俄国以护商保侨为名悍然出兵 ,入侵伊犁、喀什 ,其目的是在国际政治中以军事相威胁、企图混水摸鱼 ,在我国边疆地区谋取新的政治、经济权益。沙俄出兵过程中与英国联络 ,企图借新疆革命运动爆发之机 ,南北夹击 ,以达到瓜分、肢解中国边疆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吏治,向来是国家盛衰治乱的关键。我国史学界对康熙一生业绩,倾向于肯定,而对其吏治则多有批评。不必否认,康熙朝吏治问题较多,但观其总体,应予肯定部分仍占主导地位。其有关吏治思想和经验教训值得后世借鉴。  相似文献   

4.
封建王朝的治乱、兴衰与吏治有密切的关系。清代贵州吏治是清王朝吏治的缩影,都经历了由励精图治到贪污腐败的过程,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明朝的灭亡与其“官方隳裂,吏治窳敝”分不开。清朝前期统治者深知这个教训,都在不同程度上整顿过吏治。其中,事功最显、影响最大的,是清世宗对吏治的整顿。 乾嘉时史学家章学诚说:“我宪皇帝澄清吏治,裁革陋规,整饬官方,惩治贪墨,实为千载一时。彼时居官,大法小廉,殆成风俗,贪冒之徒,莫不望风革面,时势然  相似文献   

6.
平台初期,清廷因台湾新纳版图,尚注重挑选贤良之士任台,台湾吏治状况较佳。但康熙末年特别是乾隆以后,历经嘉庆、道光变乱时起,全国各地吏治皆日趋糜烂,台湾孤悬海外,吏治败坏状况尤其严重。乾隆年间台湾贪污现象极为普遍,知府孙景燧、台防同知刘享基、台湾县知县程峻、署诸罗县事董启延、署诸罗县事唐镒等等尤为声名狼籍。道光年间,台湾道徐宗干在致友人信中亦说:“各省吏治之坏,至闽而极;闽中吏治之坏,至台湾而极。”  相似文献   

7.
在武汉举办纪念辛亥革命逢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自1961年始,至今已举办4次。十年一度的以纪念为依托的辛亥革命学术讨论会,已形成蜚声海内外的学术品牌,同时也清晰地折射出辛亥革命史研究的发展脉络。半个世纪以来辛亥革命史的学科发展,固然因为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本身具有巨大的魅力,但更与这四次辛亥革命学术讨论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由这四次深具典型意义的讨论会管窥学术会议与学科发展之互动关系,或可为学术史的探讨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海外华侨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和贡献较为重视,但却较少深入而全面地研究辛亥革命对于海外华侨社会的影响。本文仅以新加坡华侨社会为例,探讨辛亥革命对新加坡华侨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认真探讨这种影响,一方面有助于加深理解辛亥革命的海外意义,另一方面也可深入把握新加坡华侨社会变迁的中国动力。  相似文献   

9.
慈禧太后在垂帘听政初期,忧虑官场腐败给清王朝统治带来的危机,对吏治进行了大力整饬,采取了鼓励大臣谏言、处置贪官污吏、严格考核官吏等系列举措,一度整肃了纲纪。慈禧太后整饬吏治的目的只是为了维持王朝统治,保住个人权力,这就导致出现名实不符的异化现象,使吏治整饬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0.
何标 《炎黄春秋》2001,(9):33-35
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先生曾四次到台湾,还拟以台湾作为发动内地革命起义的跳板。辛亥革命的风暴,在日据下的台湾岛内,掀起了武装起义的波澜,有些台胞直接参加了辛亥革命;广大台胞则对孙中山无限敬仰,并把台湾的前途,寄望于中国革命的成功。值此辛亥革命90周年之际,回顾这些史实,使我们倍感台海两岸同胞血脉相连,休戚与共。  相似文献   

11.
50年来的辛亥革命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皇权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其影响不仅在国内极为深远,而且在亚、非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也有程度不等的传播。因此,辛亥革命史研究,最近50年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国际性的重要史学分支之一。  回顾往昔,就国内辛亥革命史的编撰出版而言,可以说是与辛亥革命几乎同年,迄今已有将近90年的历史了。  1949年以前,以中国革命史命名的辛亥革命史书,以苏生编写的《中国革命史》问世最早,是武昌起义后不久(即辛亥阴历九月)出版的。此后出版的与此同名或名称相近的史书共约15种,…  相似文献   

12.
孔昭琪 《百年潮》2011,(9):68-74
鲁迅的一生与辛亥革命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深厚的辛亥情结。这种辛亥情结除贯穿于他一生的行为之外,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中。从他的丰富的著作中可以看到,早在上世纪初日本留学时,鲁迅就积极参加反清的革命活动,大造革命舆论;回国后,很快就赶上辛亥革命爆发,即积极参加革命行动。辛亥革命后,他更加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以笔做武器,以大量丰富、精湛的创作和论著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捍卫革命成果,评价历史人物,揭露反革命,痛击反革命复辟,团结辛亥名人等等。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的服饰改革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统治了270多年的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同时,辛亥革命也推翻了在中国几千年以来的以等级标志为核心的服饰体系。就这一方面而言,“辛亥革命划时代性的最明确的在服饰上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4.
一、社会动荡与乡约格局的畸变“乡约”做为一种区域性的基层教化组织形式,历来均以儒教的精神感化为其运作的核心功能。“乡约”制度形成之初,基本遵循蓝田吕氏兄弟制订的约文“凡同约者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有善则书于籍,有过或违约者亦书之”。多少带有民众自发聚合的契约性质,一些地方绅士也往往以“乡约”的纯粹教化精神做为区别于世俗吏治的主要标帜。清初,一些上层统治者开始以宣讲圣谕的形式强行介入“乡约”的传统组织,使其正式转型为吏治的附属机构,乡约的纯粹教化功能发生了畸变。“乡约”性质的转变固然与“吏治”原则对基层乡  相似文献   

15.
官僚政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突出特征。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是通过层层叠叠的各级官僚机构、不同层次的官员,利用各种手段,来实现其对黎民百姓的统治和管理,即当时的所谓“吏治”。他们在长期的统治实践中,也深切体会到吏治的好坏,与社稷的安危密切相关,尤其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过“官逼民反”,使某些封建统治者更有所警觉。因此,某些有作为的皇帝总是企图从整顿吏治着手,要求各级官吏“矢忠矢公,清廉勤政,各尽职守”,以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当时的封建王朝也曾颁布过种种严刑峻法,规章制度,以求扬善惩恶,奖廉惩贪。清初的几位比…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先生曾有过一句名言:华侨为革命之母,以表彰华侨对辛亥革命的支持。由于华侨中十之八九皆系洪门成员,故华侨在辛亥革命中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海外洪门做出的,因此,海外洪门在辛亥革命中功不可没。海外洪门是由华侨、华人带往海外所形成的社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洪门致公堂。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前夕,章开沅,林增平主编的《辛亥革命史》上、中、下三册已由人民出版社全部出齐。这部书受到我国史学界的重视,也引起了网外史学界的注意。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影响深远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但在解放前,辛亥革命史被当作国民党党史的一个组成部分,除了整理过一些资料外,实际上未曾进行认真的科学研究;解放区以及国统区的个别同志也只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辛亥革命史的某些问题作过探讨。阵遍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研究辛亥革命史,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的。由于种种原因,建国以来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时期的共和宪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时期出现过一些省级的临时性共和宪法,可以说是了解这个时期政治斗争及民主宪政思想水平的最佳材料。可是,过去有关辛亥革命的研究中,这却是较少接触和讨论的课题。本文拟对目前所能掌握的几种辛亥革命时期的省级共和宪法,作一综合的比较与分析,藉以说明当时制定这些宪法的各省革命政  相似文献   

19.
武汉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城。辛亥革命,给武汉留下了太多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遍布武汉三镇的30余处辛亥首义旧址、遗迹以及纪念建筑,已成为辛亥首义的历史见证;辛亥志士忧国忧民、锐意进取、不惧艰险、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是武汉宝贵的精神财富。2011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不仅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同时也是举世瞩目的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武汉地方志工作者在纪念辛亥革命活动中主动作为,以史志资料开发的新业绩,为辛亥革命100周年献厚礼,编纂了大型史志《中国红——辛亥革命百年祭》,从题材构思和主题立意上进行了创新。首先是跳出就武汉写武汉的圈子。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辛亥革命90周年。在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之际,我们想起了护国战争,因为它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