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国初期,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中共中央提出了向苏联学习的方针。其中,学习苏联的教育经验是为新中国教育事业奠定基础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当时向苏联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由此,从50年代初开始,苏联教育模式对我国的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高宁 《沧桑》2010,(6):8-9,26
新中国建立以后,由于种种原因,采取了"一边倒"政策,加入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并以苏联的经验为基本,仿照苏联的模式,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苏联模式在我国建国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和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起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越来越束缚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也发现了苏联模式的一些弊端,提出了对苏联模式要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的思想,并开始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高宁 《沧桑》2010,(12)
新中国建立以后,由于种种原因,采取了一边倒政策,加入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并以苏联的经验为基本,仿照苏联的模式,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苏联模式在我国建国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和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起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越来越束缚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也发现了苏联模式的一些弊端,提出了对苏联模式要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的思想,并开始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50年代后期国营企业财务管理的探索和创造黄菊波1956年和1957年,毛泽东先后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光辉著作。他借鉴苏联的经验,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论述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提出...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社会主义的建设和他的领导紧密相连。而苏联模式则是苏联在斯大林领导时期,逐渐形成的一套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模式。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认识,直接影响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特别影响着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与失误。本文通过梳理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模式的初步认识、毛泽东在新中国筹建中对苏联模式的学习,毛泽东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中对苏联模式的反思和维护三个历史时期,说明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认识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并且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以史为鉴,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6.
在史学领域,分期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是一个分歧、争论较多的问题.2015年以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及对历史认识的逐步深入,笔者认为国史可分为五个时期:即1949-1956年为中国结合实际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时期,或者说是以苏联的建设道路为目标模式的时期;1956-1978年为中国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或者说是要突破苏联模式,试图把计划经济体制加突出政治和群众运动作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模式的时期;1978-1992年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1992-2012年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局面时期;2013年以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成熟和定型时期.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苏联模式息息相关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模式的认识直接影响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另一方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只有通过研究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模式的认识,才能搞清楚.在八大前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有益探索,是因为这个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苏联模式的认识比其他时期更准确.中国共产党从多方面批评了苏联模式的弊端,强调学习苏联经验要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这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8.
八大前后党对苏联经济建设模式的认识及其局限武力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如何迅速实现我国的工业化问题上,在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前后,选择了当时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很大的苏联经济建设模式,即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1956年八大前后,在苏联开始总结其...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中国在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与苏联和南斯拉夫发生了较大的分歧。中方不能容忍赫鲁晓夫和南斯拉夫对斯大林建立起来的苏联模式进行改革,并把这种改革当作修正主义加以批判。同时,为“反修防修”和防止“和平演变”,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党领导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取得了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但这种探索没有能够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的传统框架,特别是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巨大损失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来摆脱困境,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也要求我国必须通过改革开放缩小差距。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不仅由于这是从党领导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艰辛探索中得出的必然结论,而且因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使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充满生机,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斯达汉诺夫运动产生在三十年代中期,是苏联社会主义竞赛的新的更高的阶段。斯大林称赞它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史册最光荣的篇章之一。”为了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这一新生事物,本文就斯达汉诺夫运动产生的历史条件、历史地位和基本经验,作一简略论述。  相似文献   

12.
我国学界对20世纪20年代苏联对外政策存在不同的评价意见。本文从斯大林、契切林的外交政策理论以及他们对苏联外交政策影响的角度对20年代苏联对外政策进行了探讨。认为斯大林、契切林都继承了列宁晚年的外交思想,斯大林在20年代已经把世界革命的胜利寄希望于未来,提出了“一国社会主义”理论,契切林已把社会主义的未来和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联系在了一起。在对外政策方面,斯大林、契切林都把苏联国家利益放在外交政策考虑的优先地位。在实践上,虽然斯大林有时依然表现出了对世界革命的追求,但契切林以其长期担任苏俄外交人民委员的经历和丰富经验影响了斯大林以及苏联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从整体上看,苏联20世纪20年代的对外政策尽管存在一些失误,但基本把握住了列宁晚年思想的方向,为苏联国内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3.
评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兼谈邓小平对毛泽东的正确评价杨小燕1991年底,一位50年代曾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的苏联教授再次来该校进行学术交流时,谈了他对原苏联演变和解体的看法。他认为,从30-50年代初,苏联人民非常团结,民族和睦,如同一家。一切变化源...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史学界对苏联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的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评价一直是有争议的。多数同志持基本肯定意见,也有部分同志认为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政策,是失败的政策。因此,要正确地评价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除了需进一步研究当时苏联国内的政治、经济情况,运动发生的过程及产生的后果等,尚需弄清苏联“农业集体化”和“全盘集体化”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同时准确地确定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期限。笔者不揣冒昧,提出一些拙见。  相似文献   

15.
中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从具有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制度层面来看,集中体现于陈云在中共八大发言中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由于八大仍把消灭资本家所有制和个体劳动者所有制的残余规定为党要继续实现的任务,这就使当年的探索没能摆脱苏联模式的框架,探索也因此中断以至逆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是邓小平首先从社会主义模式的角度提出问题,全党才得以摆脱苏联模式的理论和框架的影响,从而逐步摸索和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和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开展的改革,人们破除了过去单一的苏联模式观,承认社会主义建设可以而且应该存在多种模式,存在多样化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改革时代”的今天,我们回顾一下曾一度被誉为“改革之星”的哥穆尔卡的“波兰道路”,并就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结果作一浅析,这对我们观察和认识各国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是有意义的,人们可以从中获得教益。  相似文献   

17.
1978年后,中国突破苏联模式而探索出一条崭新的社会主义道路。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模式",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正确分析和认识这种模式,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和东欧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的共产党纷纷丧失政权,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宣告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挫折。  相似文献   

19.
博物馆科普教育功能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博物馆科普教育功能探讨张行博物馆是兼有收藏、科研和教育三大职能的多功能复合体。我国的博物馆由于一开始就隶属于教育部门领导,所以很重视科普教育职能。50年代,从前苏联引进社会主义博物馆模式,虽然隶属于文化部门,但仍具有优良的科普教育功能,使博物馆的科普...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影响了大半个世纪和几十个国家的模式,斯大林模式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在苏联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苏联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和国家安全提供了保障;但是斯大林模式发展到后期,已经不能满足苏联社会发展的需要,僵化的体制,弊端重重。文章从历史合理性和历史局限性两方面评价斯大林模式,以求对斯大林模式得出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