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目次一陶俑分类二陶俑分期三陶俑演变规律四陶俑演变背景分析五汉代四川陶俑来源分析六汉代四川陶俑的传播七两晋南朝时期四川陶俑的东流八结语本文将汉墓中出土的人形陶明器称为陶俑,时代从西汉至两晋,部分材料的时代延续至南朝。地域限于今四川地区,重庆地区的陶俑资料另文论述。陶俑作为一种特殊的随葬品包含了大量历史信息,其最重要的特点是直观形象,排列有序的俑群组合反映了真实的社会场景。西汉时期,关中陶俑的数量和质量为其他地区所无法比拟。至东汉,四川、广州等地陶俑盛行,但广州陶俑的规格、艺术水平不及四川。可以说东汉中晚期,四川陶俑代表了当时陶俑制作的最高水平,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博》2014,(5)
西晋十六国时期陶俑在造型、组合、制作都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这一时期是陶俑发展的重要阶段。近年来,关中地区西晋十六国时期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随葬陶俑,通过对已发表的考古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陶俑在出土随葬器物中比例逐渐增大,陶俑的组合规范也在这一时期形成,并影响深远。本文将分三个阶段说明这一时期陶俑形制的变化和组合规范逐渐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刘春艳 《东方收藏》2024,(2):115-117
陶俑和壁画是中国文物宝库中的两朵“奇葩”,极富表现力的特点使得陶俑、壁画类舞蹈能够跨越千年展现在今人眼前。文章在艺术考古视域下对陶俑、壁画类舞蹈的艺术风格进行探析,探寻古代舞蹈创作的发展与特点,总结不同时期舞蹈创作的不同风格,并解读陶俑、壁画类舞蹈创作原素材,为融合陶俑、壁画类舞蹈元素的创作探索与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江苏沛县栖山一号石椁墓,中椁东壁画像中有戴胜扶几端坐的西王母形象。刘辉《沛县栖山石椁墓中的西王母画像管见》一文认为,所谓的西王母应为女墓主。我们认为此观点值得商榷,因为作者并未明了西王母与女墓主的辨识问题。西王母图像志的主要标志是戴胜、玉兔(捣药)、蟾蜍、三足乌和九尾狐等。这些均为西王母图像系统中比较普遍和相对稳定的附属物像。  相似文献   

5.
西王母题材画像石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王母题材画像石及其相关问题李锦山西王母是汉画像石中常见的题材之一,此类画像在山东、苏北、河南南阳、四川、陕北等地屡有发现,尤以山东出土最为丰富。笔者选择部分画像资料,就其相关问题进行粗浅探讨。一、关于西王母题材画像石目前发现的西王母题材画像石均为东...  相似文献   

6.
郭建设 《收藏家》2011,(9):3-11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蒙元时期,这里是统治者早期经略制约北方并用兵南方的重要基地之一。20世纪70年代至今,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掘出土了几批元代陶俑,主要有西冯封元代墓陶俑、新李封元代墓陶俑和东王封靳德茂墓元代陶俑等,这批陶俑对元代社会风俗及文化艺术的研究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话说西王母石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西王母的记载,当首推殷墟甲骨文卜辞“燎祭西王母”。战国时期最终写成的《山海经》尚在其后。青海师范大学教授赵宗福博士论证认为:西王母不是某一代酋长的名号,而应当是世代相袭的。“虎齿豹尾”随同西王母在其部落中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8.
汪小洋 《南方文物》2004,(3):37-41,15
在汉画像石的图像中,西王母是引人注目的一个神话题材。东汉中期以后,几乎所有画像石墓中都可以看到西王母的图像,而且位置显赫。从西王母图像的发展轨迹和组成看,西王母信仰具有了比较完整的宗教形态,它所具有的宗教品质,特别是西王母至上神的努力,对我国宗教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体现出汉画像石的宗教价值和宗教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画像石中的西王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从军 《民俗研究》2004,(2):123-134
西王母是战国秦汉时期最受崇拜的神明,历史文献多有记载和描述。在两汉时期的画像石中,西王母也一直是至高无上的神仙世界的首领。西王母最早出场于半人半兽的怪异世界,后来变成一位仙药制造神,在其身边聚集了专门制造长生不老仙药的玉兔、蟾蜍以及采集原料或传播仙药的青鸟等等。两汉时期的人们崇拜和信仰西王母,主要是为了长生不老或起死回生。  相似文献   

10.
呼林贵 《文博》2003,(4):59-63
所谓裸体俑,实际上是一种着衣式陶俑,它与塑衣式陶俑不同,当用真正的纺织品——丝绸裁剪成衣服,穿在陶俑身上,色彩艳丽、明快,使得一个个陶俑看上去和真人一样,活灵活现,而衣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碳化腐朽了,当现代人看到它们时,往往无衣遮体,赤条条全身裸露于外,所以今人多以裸体俑相称。  相似文献   

11.
刘宗迪 《民俗研究》2005,2(2):159-201
在中国神话中,遥远的西方有一位女神,就是西王母。西王母的故事在中国神话乃至中国宗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由西王母演变而来的西华金母更是道教神谱中一位地位显赫的女神,民间世俗信仰中的王母娘娘也是由西王母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2.
故宫博物院购藏南宋陶俑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故宫博物院收购的一批宋代陶俑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依据目前已发表的考古学资料,对两宋时期四川地区的陶俑进行了分期研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所收购的这批陶俑是南宋淳熙时期的产物,同时论证了陶俑组合所反映的升仙思想。  相似文献   

13.
大连地区出土的汉代陶俑概述王珍仁汉代陶俑在大连地区的考古发现中屡有出土,其数量之多颇受考古工作者的瞩目。这些陶俑在制作工艺上有许多鲜明的地方特色,从而为研究汉代的雕塑造型艺术和地方历史,民间风俗提供了丰富的形象资料。现将其有代表性的陶俑作以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徐州狮子山汉楚王陵彩绘陶俑的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俐  徐飞  范陶峰  陈步荣 《文博》2009,(6):125-135
为对徐州狮子山出土的彩绘陶俑进行保护,我们对陶俑本体进行了分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陶俑表面进行微观形貌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分析化学成分;通过岩相分析,并结合XRD分析、热重和差示热分析(TG-DSC)从而推测陶俑的烧成温度;电子能谱仪(EDS)对彩绘表面颜料的进行成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7种化学材料进行对比实验,对外观、颜色光泽度变化、固化物形成期、防水接触角、吸湿等温线、吸水率、抗压强度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同时,还进行了紫外光耐老化试验。试验表明,氟橡胶不仅有较好的渗透率和膜层外观及相对较强的抗压能力的优点,而且还有较好的耐老化性能。经过对狮子山出土的一尊彩绘陶俑利用氟橡胶进行保护后10多年的观察,陶俑的表面色泽、防水与接触角、颜料表面的固结强度等状态保持良好。因此,在保护彩绘陶俑方面,氟橡胶是值得考虑的一种材料。  相似文献   

15.
在汉代西王母信仰的影响下,四川地区东汉晚期出现了西王母陶灯。这类器物有两种类型:单体式和组合式。它们分别属于同一文化系统中的两个地域子传统,有着各自的构思来源和发展体系。西王母陶灯颇具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它不仅是四川汉代物质文化的主要内容,也是四川汉代西王母图像研究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南部县出土唐代三彩陶俑陈钢,陶陈洁1994年2月21日,南部县东坝镇三村五社农民杨正兴在其责任地刨土时发现一批陶俑。当文物部门赶到时,出土现场已经破坏,大部份陶俑流失。后在县政府的直接领导和有关执法部门的通力协助下,追回文物二十余件。陶俑均为泥质红陶...  相似文献   

17.
文静 《丝绸之路》2004,(12):40-42
泾川县城西1里,泾讷两河交汇之处,坐落着一座美丽而神奇的山,原名“回中山”,简称回山,俗称王母宫山。“回”是西王母的别称.回山的含义,就是西王母之山。回山为历代拜谒西王母的圣地。直到如今,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五月端阳、七月十八,人们都会从四面八方涌向这里,拜谒西王母。  相似文献   

18.
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位于西安白鹿原西部,其东北与东南分别与窦皇后陵和薄太后陵相邻。2013年8月,在配合该学院的基本建设中,在一座废弃井内发现了一批汉代陶俑,其种类主要有着衣式男、女俑,塑衣式男俑,骑马俑及陶马。此次发现的陶俑,个体高大、制作精细,规格较高,为近年来发现的汉代陶俑中不可多得之精品。根据发现地的地理位置,我们认为其应该是薄太后南陵陪葬坑的随葬陶俑。  相似文献   

19.
西王母神话是铜镜常见的装饰题材,阜阳博物馆藏有两枚该题材的铜镜,保存完好、铸工精整、纹饰华美。本刊上期刊登了本文上篇,记述了两枚铜镜的形制与纹饰,并通过分析各地所藏及见于著录的22面西王母禽兽镜的图式物象构成,总结出西王母图像系统的组合特征。本期将刊登本文中篇,分析西王母图像的神话学内涵。  相似文献   

20.
在乐山崖墓博物馆的棺亭内,陈列着从彭山县双河东汉崖墓中发掘出来的石棺一具。在石棺上,镌刻有一帧关于西王母的雕像。画面中间偏左是端坐于龙虎座上的西王母,左侧为三足鸟和九尾狐各一,右侧为灵蟾一、玉兔二、求药人一和圆形用具一(见图)。根据古代文献中的有关记载,对照同时期出土画像砖中的同类题材,可以看出这帧壁画展现着西王母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显示出东汉时期关于西王母观念的一个全新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