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在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基础上,系统地形成了对外援助理念,指出中国在接受外来援助进行自身发展的同时,应积极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从而为中国的发展赢得了稳定的国际环境并带来了现实的利益和效果。邓小平的援外思想被是新时期我国对外援助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2.
三年困难时期,也是中国对外援助最踊跃的时期之一。1962年,在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王稼祥提出了一系列稳妥务实的对外工作主张,包括对外援助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结果被批判为"三和一少",王稼祥被迫搬出了中南海。  相似文献   

3.
2011年4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首次发表《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白皮书说,自2004年以来,中国的对外援助每年增长近30%。从1950年到2009年,中国对外援助总金额达2562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4.
对外经济技术援助是各国对外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各国贯彻其外交战略和政策的重要渠道与体现方式.尼泊尔是南亚内陆国家,新中国始终重视发展同尼泊尔的睦邻友好关系,但同时尼泊尔也是美国贯彻其南亚政策的主要争取对象.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美两国对尼泊尔经济技术援助的起始阶段,在冷战背景下,中美两国对尼泊尔的援助在动机、方式、内容以及效果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中不仅体现出中美两国在对外经济技术援助中不同的理念,还折射出中国与尼泊尔、美国与尼泊尔、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演变.  相似文献   

5.
欧洲自战后走向一体化阶段以来,对外一直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尤其是历史上与欧洲有殖民联系的国家。随着欧洲的一体化发展,其对外发展援助政策也逐渐由支离破碎走向了完备,成为了当今国际发展援助中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本文旨在通过对欧盟对外发展援助政策的整体性回顾,对其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并分析如今欧盟在困难的经济形势与变化的国际环境下,欧盟的对外发展援助面临怎样的问题,从中得出一些国际对外发展援助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论文聚焦中国对非援助与对非直接投资的不确定性关系,将援助细分为社会基础设施援助、实物资本援助、经济基础设施援助、政府和民间社会援助四种类型,构建了援助与投资的解析模型;基于中国对非洲52个国家的援助项目数和直接投资项目数,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分别考察了中国对非援助项目总量及各类型援助在对非直接投资项目中的作用。研究发现:①中国对非援助集中在东非、南非,援助项目总数、各类型援助项目数、对非直接投资项目的空间分布具有很高的相似性。②中国对非援助类型结构相对均衡,对非援助在中国对非直接投资中发挥着先锋促进效应。其中,经济基础设施援助的促进效应强劲、稳定,且强度随分位数提高有浅U型变动特征;实物资本援助、社会基础设施援助的促进作用分别在对非直接投资项目少、中等数量下促进效果显著;政府和民间援助的促进作用不显著。③友好城市关系、出口关系与双边政治关系分别仅在中国对非直接投资项目较少、中等规模、大规模情形下显著,空间关系的影响不显著。④受援国人口规模的促进影响最清晰、最稳健;成本规避、资源寻求、受援国的投资环境质量和腐败状况的影响尚不清晰。中国在非投资有追随他国投资区位的倾向,但这一倾向仅在经济基础设施模型中显著。  相似文献   

7.
日本对非洲的政府开发援助包括"双边援助"和"多边援助"两种。近年来,在日本的对外双边援助中,非洲国家所占的比重大幅度上升。2006年,非洲超过日本的传统双边受援地区亚洲,位居首位,非洲在日本对外援助政策中的地位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8.
王慧英 《世界历史》2006,6(2):12-20
内容自20世纪20年代起,农产品过剩问题一直困扰着美国。二战后初期,这一问题危及美国的农业安全。为处理剩余粮食,美国制定了《1954年农产品贸易开发与援助法》,即480公法,以无偿与有偿援助等方式对外提供粮食,从而开启了制度化的对外粮食援助计划。50年代末,美国将该计划命名为“以粮食换和平”计划,以突出利用粮食援助拉拢第三世界国家、遏制共产主义的功能。处理剩余农产品和为冷战遏制战略服务,成为这一时期美国对外粮食援助政策的两大目标。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对非援助是澳非关系的重要方面,由于地缘政治因素及澳大利亚的战略利益重要性所致,对非援助具有起步晚、区域性、操作性强的特点,但实施效果明显,基本符合其对外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农业"走出去"是中国对外合作的重要领域,其内涵主要包括对外农业援助、对外农业投资和农产品贸易。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农业便以对外农业援助为载体走向海外,而后农产品贸易、对外农业投资不断发展。相对而言,农产品贸易和对外农业援助发端较早,对外农业投资起步稍晚。70年来中国农业"走出去"的历程可以分为初步发展(1950—1977年)、体制调整(1978—2000年)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杨鹏飞 《丝绸之路》2023,(2):92-100
对中亚国家的援助,是俄罗斯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俄罗斯对外援助的优先选择。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历届政府都对中亚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慷慨”援助,实现俄罗斯与中亚经济空间的统一,提升俄罗斯的形象和文化影响力,巩固和扩大欧亚经济联盟,强化俄罗斯在中亚的主导地位,推进一体化进程,在原苏联空间重建政治经济共同体,是俄罗斯中亚援助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
高薇薇 《丝绸之路》2009,(10):45-48
太平洋战争之后,美国为中国提供了一系列的援助,空中援助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由于中美在战略目标、物资数量等方面的巨大分歧,致使双方在有关对华空中援助问题的诸多方面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这些争论严重影响了战时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战时外交把中国的抗战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一直努力积极争取西方国家的援助,特别是美国。国民政府认清美国需要中国战场牵制日本的条件,积极通过外交途径争取美国租借援华,同时社会舆论界也对争取美租借援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全面抗战期间,在人道主义旗帜下,国际红十字会对华展开人道援助,其中特别突出的有红十字会国际委员会、国际红十字中国委员会、美国红十字会、德国红十字会、英国红十字会等。现以《申报》为中心,从国际红十字会对华援助概况、援助特点、援助意义三个方面,对全面抗战时期国际红十字会对中国的人道援助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5.
对外经济援助在战后日本国家发展中的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凤岚 《世界历史》2003,17(2):34-44
本文试图从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 ,通过对不同阶段、不同战略目标下 ,日本对外经济援助政策的特点分析 ,探讨对外经济援助在战后日本国家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以揭示其对外援助的真实目的 ,并从一个侧面了解日本现代史的发展历程。文章指出日本对外经济援助政策的制订、实施及发展演变不但与其国家发展战略密切相关 ,而且始终是日本获取国家利益的重要工具。对外援助这种特殊的经济手段 ,在战后日本国家发展进程中起着军事力量无法替代的作用。日本之所以如此钟情于对外经济援助的“投入” ,归根结底源自于其对“产出”效果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16.
美国对利比亚伊德里斯王朝的援助外交在美国对外援助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展现了美国对利比亚伊德里斯王朝从惠勒斯军事基地上的博弈到保护石油利益的角逐历程,援助重心也历经经济援助向军事援助的转变。遏制苏联、压制埃及、使用军事基地是美国不断增强对利比亚援助的主要原因。通过援助外交,美国占有惠勒斯军事基地,拥有与苏联对抗的战略平台,开发石油也使得美国石油公司获益颇丰。美国援助外交的本质是使伊德里斯王朝服从美国称霸中东的总体战略,压制勃勃兴起的阿拉伯民族主义。结果把冷战因素引入利比亚民族国家构建进程中,使得伊德里斯王朝军队整合与政权合法性建构陷入困局,葬送君主制政权。历史经验表明,超级大国对亚非拉国家的干涉往往使地区冲突不断,安全局势恶化,同时使得被干涉国原有的国内问题更难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中国真像莫塞斯·奈姆在《纽约时报》撰文指出的那样,是一个“流氓捐助者”吗?我并不这么认为。中国在非洲的崛起是有些人担心的理由,但这没有必要引起那些将中国的援助和参与谴责为不稳定因素,认为它们对治理有害,不会帮助非洲摆脱贫困的人的惊慌与恐惧。许多对中国援助与参与的惊慌和恐惧都是建立在错误信息基础上的,并且所发出的警告与事实是不相符的。中国的援助额并不巨大,传统捐助者向非洲提供的援助要多得多。一些媒体或其他研究者所公布的“援助”数额严重误导了民众。比如,美联社在2008年一篇报道中称中国总理说自开始援助计划以来,中国共向非洲提供了“440多亿美元的援助”,实际上,中国总理说的是440亿人民币(57亿美元)。  相似文献   

18.
范娇  严润成 《沧桑》2011,(5):63-65
战后国际关系中,美国和以色列的特殊关系最为引人瞩目,美国每年给予以色列数额巨大的军事和经济援助,这已成为美以特殊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学界对于美以特殊关系中的援助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20世纪60年代以后,对于20世纪60年代以前(即1941-1958年)美国对以色列的援助问题的研究很少。本文探讨1948—1958年以色列建国初期美国对以色列的援助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非援助,按照政策力度等要素的考量,中国对非援助政策大致可分为孕育与实践(1949—1982年)、务实转型(1982—2000年)、机制化与扩大化(2000—2012年)、全面提升(2012年至今)四个阶段。不过,就对非援助原则和政策目标而言,以1983年中国对非合作“四项原则”为分界点,中国援非历程可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之前,中国援非深受意识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于对抗美国在南亚地区的战略影响,苏联与尼泊尔建立了外交关系,对尼援助计划也随之启动。由于受本国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苏联对尼援助的主要领域是工业及其相关产业,对尼援助的主要目的就是扩大其在南亚的战略影响,防止尼泊尔加入西方阵营,同时希望孤立中国以及在尼泊尔培养一个亲苏政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