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小说《水浒传》中,绿林好汉动不动就说:"八百里水泊梁山。"不禁想起媒体报道有的地方政府和策划公司打算再现"八百里水泊"盛景,还有人一本正经计算水泊现存面积和"方圆八百里"的差距。其实,"八百里"是虚指,用来形容距离很长或面积很大,它甚至不是一个"概数",只是一个习惯用语。古人形容某种动物走得快、跑或飞得远大都用"八百里",如《魏武帝集》记载曹操赠杨彪"八百里骅骝马一匹"。《封神演义》  相似文献   

2.
水浒故事在南宋时已经流传,《水浒传》中不少人物和故事大都是以《宣和遗事》为蓝本。《水浒传》成书大约在十四世纪,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金圣叹截取前七十回(金将第一回改为楔子,其实是七十一回)本的《水浒传》,流行最广,至今已三百多年。从水浒话本之勃兴,到水浒戏剧和小说之盛演及流传,已历七个世纪。金圣叹腰斩《水浒》,是《水浒传》出版史上最大的一桩公案,至今有毁有誉。所谓腰斩,是指他伪称得到古本,其实是把百回本中招安以后的二十多回拦腰砍去,又加以修改评点,即贯华堂本《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鲁迅…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中经常有午时三刻杀人的描写,如第四十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里,宋江、戴宗被押到法场,“报道一声:‘午时三刻!’监斩官便道:‘斩讫报  相似文献   

4.
2002年第9期《文史天地》载有王文斗《对梁山好汉的七点质疑》一文,对《水浒》“梁山好汉”称谓提出七点看法。读后始觉有不同见解。王文斗文章(以下简称王文)虽系“各抒己见”,但对我国几百年传诵之伟大文学巨著《水浒》中的“英雄”称谓和史家之“农民起义”说法不顾历史背景和地域界定地提出“质疑”,本人实在不能认同。“梁山好汉”(梁山英雄)的称谓并非是“好”、“坏”论人时代的产物。为什么把“梁山好汉”的义举称为“农民起义?”又为什么把梁山兄弟称之为“梁山英雄”?这是后人针对北宋末年封建王朝专制下广大劳动人…  相似文献   

5.
梁山泊方圆“八百里”之说因《水浒》的流传而举世皆知;但是,事实上该说法既不见载于宋元地理志书,亦非古代小说家的原创,而是由从《涑水记闻》到《事文类聚》等五本宋人笔记对一则材料的不断传抄讹变而来.现利用版本目录学的研究方法,先还原文本讹变的发生过程并分析其原因,再针对该则材料中两个要素的历史背景——即熙宁时人对《农田水利利害条约》的评价,与王安石、刘攽二人的交恶——进行考证与讨论,最后指出:“八百里”之说绝不可作为开展历史地理研究时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第12回,落魄的杨志对梁山好汉讲了他的来历—“洒家是三代将门之后,少侯杨令公子孙,姓杨名志,流落在此关西。”至于落魄原因,杨志说是:“道君因盖万岁山,差一般十个制使。去太湖边搬运花石纲赴京交纳,不想洒家时乖运蹇,押着那花石纲来到黄河里,遭风打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纲。不能回京赴任。逃去他处避难。”  相似文献   

7.
王微 《神州》2013,(5):10-10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百年来备受国人喜欢,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没有用文言文写成的小说,梁山好汉的故事也家喻户晓,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于元末明初,每当人们提起这段小说,即为他们的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义举所感动,但是也为他们最终的悲惨结局所叹息,因此,本文对《水浒传》中主要的几个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里有许多反面人物,王伦是着墨最少,却是很成功的一个负面典型。他的外号为“白衣秀士”,其实这四个字的原义,指尚未及弟的士子,从字面推敲,本无贬义。但经《水浒传》一用,就成了带有否定意义的专属词汇。从此,这个词一是专指《水浒传》中的王伦,二是泛指类似王伦式的人物。一说“白衣秀士’,立刻在脑海里跳出一个气量偏狭,脸色铁青,立眉瞪眼,容不得人的人的形象。这就是文学的力量,文学要是给谁鼻子上抹块白,千秋万代也洗不干净。王伦,确有其人,但不是《水浒传》里描写的那一个。在宋人蔡绦的笔记里,提到了他。…  相似文献   

9.
刘继兴 《江淮文史》2012,(1):160-162
据清代大学者戴名世《忧庵集》等古籍记载,有“国粹”之称的麻将牌是明朝时一个名叫万秉迢的人发明的。万秉迢被施耐庵《水浒传》中的梁山108位好汉所折服,于是想做一副娱乐工具来纪念他们。经过精心设计,终于研制出了麻将牌。他最初把麻将牌设计为108张,暗喻《水浒传》中的梁山108位好汉。。牌中的九索指“九纹龙”史进,  相似文献   

10.
阮氏三雄的故乡战兴振水泊梁山,因《水浒》一书的宣传而驰名中外。从水泊梁山滑220国道北去60华里,在铁山南麓有一石庙村,即是书中描写的阮氏三雄的故里──石碣村。"石碣村"现在黄河下游山东省东平县境内。这里隶属八百里梁山泊北部的边缘,为东岳泰山山系的最...  相似文献   

11.
现行中学语书中选用的学名中的篇章,如初中第五册《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自七十一回本《水浒传》第三回。其中都提到作为货币的银子。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写到,鲁提辖“摸出来五两银子”给金氏父女作盘缠,那史进也“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再如《范进中举》中范进中举后,张乡绅送来“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绽子,即便包了两锭”,交与胡屠户拿去。  相似文献   

12.
关于《水浒传》主题思想的论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同志概括为八种说法:一、农民革命史诗说。二、投降主义反面教材说。三、两种《水浒》说。四、市民说。五、游民说。六、忠奸斗争说。七、农民革命的一面镜子说。八、地主阶级内部斗争说。①由此可见,这个问题十分复杂,有进一步开展争鸣的必要。笔者赞成张国光同志提出的“两种《水浒》,两个宋江”的观点;但却认为,对旧本《水浒传》(即正名为《忠义水浒传》的版本)  相似文献   

13.
张亚敏 《神州》2014,(17):30-30
在众多的《水浒传》续书中,《后水浒传》这部续书可以说是最符合原著《水浒传》的反抗精神的。作者借水浒之名实写杨幺起义,用转世托生的情节设计把历史上两次著名的农民起义联系起来,给人以启示:只要封建制度不除,人民的反抗不止。把《水浒传》“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思想上升到“反贪官也反皇帝”的境界,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有关陈洪绶《水浒叶子》(包括水浒图、水浒牌)的资料,对《水浒传》研究者和美术研究者都十分重要。这方面的资料,马蹄疾《水浒资料汇编》和朱一玄、刘毓忱《水浒传资料汇编》共录11条。笔者初步搜集二书漏辑资料14则,计19条,以作补遗。  相似文献   

15.
元代前期是杂剧成熟鼎盛时期,杂剧名家几乎都集中于这一时期,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题材广泛,争奇斗妍。水浒戏是其中重要的题材类别之一,作品繁多,不乏名篇,内容都是宋以来民间流传的水浒英雄故事,主旨都歌颂了梁山好汉扶弱济贫,除暴安良的英雄事迹,歌颂他们主持正义、替天行道的侠义行为。这些丰富的故事内容以及鲜明的歌颂态度,对长篇小说《小浒传》的成书影响颇大,元代水浒戏是《水浒传》定型的长期积累过程中的重要过渡阶段。本试从下面几方面探讨元代水浒戏对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晓晶 《神州》2013,(5):14-14
《水浒传》是一部反映和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道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它更多地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人生向往。那么在梁山,"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有别;心情肝胆,忠义信义并无差。"不论是富豪将吏还是贫贱子弟。"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高低,表达了人们对平等与人人互爱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也就是说无论从那个角度来看这部作品,《水浒传》中的传达出来的几种思想倾向是值得注意的:、宣扬忠义思想。这是《水浒传》客观存在的最突出的思想倾向。因此,本文阐述了关于对《水浒传》的忠义观的探讨,仅供分析。  相似文献   

17.
「梁山好汉」聚义星岛湖○晓吴1996年4月,中央电视台《水浒传》大型电视连续剧外景拍摄基地——星岛湖水浒城全面竣工。此项工程修建了梁山寨的聚义厅、后寨和水寨第一二三关、断金亭以及五台山文殊院、杭州涌金门、苏杭水街等仿宋古建筑拍摄景观。这些景观采用花岗...  相似文献   

18.
李开周 《文史博览》2013,(11):57-57
梁山泊一百零八条好汉,武松的酒量堪称第一。《水浒传》里有记载,武松上景阳冈之前,曾经在酒店里喝了15碗酒,然后又赤手空拳打死老虎。后来他帮着金眼彪施恩打蒋门神,又搞过一回“无三不过望”。  相似文献   

19.
《水浒》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名著之一,它以水泊梁山英雄们的起义斗争为主线,通过波澜壮阔的斗争历程,广泛展示了宋代社会的各个层面。其中,不少方面对我们认识和了解宋代社会的本质,比起当时所有专门历史家的著述,更加生动而深刻。当代著名封建经济史专家李挺教授,早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就据此撰写过《‘水浒传’中所反映的庄园和矛盾》①,引起国内外报大的关注。受到李先生的启示,作者追随李先生的思路,拟就《水浒》中描绘的其他一些问题,联系有关文献记载,探讨宋代社会中的相关情况。一《水浒传》中,有三处写到“度牒”的…  相似文献   

20.
<正>岐周,又称周原、岐邑,金文中称为“周”。中国古代有关岐周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该书收录了许多与岐周相关的材料,如《大雅·绵》记载“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孟子·梁惠王下》也记载了太王“去邠,逾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踰梁山,止于岐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帝王世纪》记载“古公亶父是为太王,以修德为百姓所附。狄人攻之……遂杖策而去,逾梁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