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康王路南起人民桥,北接东风西路。1996年8月市政工程正式立项建设这条位于广州城西、贯穿广州南北交通的城市干道。建设工程包括扩宽镇安路、带河路,康王直街以及拆迁康王上街、康王下街等地的民居共2394户,拆迁面积达  相似文献   

2.
在汉口黄浦路临江一端的西南处,有一条芦沟桥路,街道不长,却有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这条路原是往年日本租界的属地,它一头靠江滨,另一头正对着三元里铁路孔.从前日本人把这条路定名为“大正路”.“大正”是日本的一个年号,它是指“明治”以后即从1912年到1925年的14年期间,日本的历史上曾将这一段时期称为“大正期”.至于芦沟桥路,是 1946年汉口市政府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而更改的路名.  相似文献   

3.
西京古道     
京珠高速公路粤北段在广东省乳源县大桥镇旁边穿过,这是现代快速路。在现代快速路旁边还有一条古代快速路,叫“西京古道”,千百年前这条路与京城相通。 “西京古道”是一条什么样的路?有什么样的历史故事?它还有历史遗存吗?怀着种种好奇,我们在向导的带领下,走上了这条千年古道。  相似文献   

4.
西湖路有条小街叫流水井,洁净的街面,错落着几座古老大屋,格外宁静,大屋的头门镶嵌着“道祠”、“书院”、“书室”之类的石匾,显得古朴又带几分书香。这是广州旧城中保留得较好的清代宗族式书院小街。这些书院不但闪烁着历史文物价值,而且蕴藏着历史人文价值。考亭书院就是其中一所。  相似文献   

5.
正广州为中国民主革命策源地,无数革命先烈,在广州为终帝制起共和,为救国御侮赴汤蹈火,冒死一搏,以致其墓冢坟茔,遍布于长约4000米的东沙马路两旁。时人为纪念革命先烈计,改名"先烈路",使之成为广州独有的"革命策源地"地标,闻名全国。但关于广州先烈路改名时间,各有说法:有"民国初年"说,"1921年"说,"1930年代"说等,众说纷纭。是故有必要考证之,正本清源,彰显广州民主革命策源地的历史地位,维护广州市的地表纪念地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6.
<正>漫步贵州省城,一些旧街巷虽然早已换了现代化的模样,但繁华之下,却有道不完的历史与故事,就如老城核心大十字以南的科学路。贵阳市的科学路是连接都司路高架桥和醒狮路的一条小路,还包含一条通向省科技厅的支路,道路极短,不过百余米,倘若你还是不知在哪儿,那我告诉你,就在台湾大厦后面,想必你就清楚了。诚然,这条路的存在感实在不高,但查阅史料便可知,科学路在贵阳乃至贵州的近现代发展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近代以来,这条路上所建起的建筑、  相似文献   

7.
正广州市恩宁路东接第十甫路,西接龙津路,沿街保留有较完整的骑楼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的民居住宅,骑楼下间或有经营五金或小商品的铺面。这里也是"粤剧之街",众多名伶老倌等粤剧艺人在此落户生根,其他名人故址等文物古迹亦有10多处。与上下九不同,恩宁路含蓄宁静,充满了西关人闲静的生活气息,被称作"广州最美的老街"。[1]恩宁路"有着深厚的民间文化历史底蕴,是广州骑楼最多、最集中且最著名的一个历史地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的文实之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太原 《近代史研究》2005,1(6):163-196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教育正处于一场大变革时期,无论是政府中人还是一般教育者都试图对变革有所影响。文实之争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论争首先发生于广州,1932年5月19日,邹鲁等政要提出在广州各大学“停办文法科或减少数量”,由此在广州《民国日报》现代青年栏引发了讨论。相差仅11天,陈果夫也向国民党中央提出了“十年之内停办文法科”的教育改革方案,此后围绕着是否应该“抑文重实”发生了全国性的讨论。这场貌似简单的关于一条具体教育改革措施的论争,实际上隐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诸如社会问题的解决、国难的因应、地方和中央之争、自由知识分子与国民党之争等无一不在其中。梳理纷纭,揭示细故,既可再现当时教育变革的场景,又可发现隐藏在教育中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正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丝路的复兴,不仅是中国的机遇,也是世界的机遇。丝路的魅力,不仅在于经济的合作,也在于人心的沟通、历史的对话。这条路原是一条充满历史魅力的路,来自不同文明、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在此聚集,他们在丝路这幅长卷上绘出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有两位行走于丝绸之路上的高僧,以他们卓  相似文献   

10.
座落在广州市中山七路的陈氏书院,又称“陈家祠”,建成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是清末广东七十二县陈姓族人合资在广州建造的合族祠,素以规模宏大、装饰精美、保存完好著称,1988年被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这样一座煌煌建筑,虽然仅有100余年的历史,其文献记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26日.圣火传经泰州.历史文化名城泰州万众欢腾,喜迎圣火。火炬传递的线路由省泰州中学起点,经迎春东路、人民东路、东进东路、青年北路、青年南路、海陵南路、梅兰路、鼓楼南路、济川路、东风南路至凤凰东路的人民广场。这条线路既充分展现了泰州历史文化的风貌.又展现了新城区现代化的靓丽丰姿。  相似文献   

12.
华中里     
华中里的位置和里份布局华中里紧挨江汉路上最繁华的中心百货商店和璇宫饭店。东北为江汉路(原名歆生路),东南为江汉一路(原名歆生一路),西南为前进五路(原名济生五马路、府东五路、宪政五路),西北为江汉二路(原名歆生二路)。里份中有纵向巷道三条,其中一条通江汉路和前进五路;横向巷道两条,均通江汉一路和江汉二路,总长1200米,各宽3~5米。里份共有150多栋二层楼的砖木结构楼房,是20世纪20年代武汉规模最大的里份之一。华中里由上海联保水  相似文献   

13.
何立波 《纵横》2009,(7):37-42
1929年7月,中国国民政府和东北地方政府为收回中东铁路主权,派军队以武力接管中东路,对苏联宣战,同苏军之间发生了一场震动中国乃至世界的武装冲突,史称“中东路事件”。这场冲突持续近5个月之久,双方动用的一线兵力超过20万,使用了重炮、坦克、飞机和军舰等重型装备,其规模和持续时间远远超过1969年的“珍宝岛事件”,成为中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冲突。它是20世纪20年代末中苏两国关系史上的大事。“中东路事件”的结局,对于东北的局势乃至全国的时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哈尔滨——文化记忆中的独特风景(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道江(松花江),一条路(中东铁路),一群人,组成了一座城,这便是闻名遐迩响誉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哈尔滨。  相似文献   

15.
党郁  孙金松 《大众考古》2022,(12):19-26
<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九曲黄河蜿蜒流淌,一路奔袭冲刷出多少古老的历史。这条被称为母亲河的大河两岸古往今来留下了不计其数的古城、关隘,以及烽烟四起的战场。饱经风霜的河谷沟壑纵横,诉说着黄河两岸先民艰难不屈的历史。内蒙古清水河县后城咀石城就默默伫立在南流黄河东岸约20公里外的浑河(黄河二级支流)北岸。通过临河陡峭的绝壁和绝壁下滔滔的河水,可以想象4000多年前这座万仞孤城绝壁伫立的恢弘气魄。4000年的沧桑巨变,  相似文献   

16.
锦纶会馆是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荔湾区繁华的商业街内,始建于清代雍正元年(1723),是广州唯一保留下来的丝织业行业会馆,也是反映清代广州丝织行业盛衰的历史物证,更是研究中国传统社会行会制度和资本主义发展问题的重要实物资料。1999年,广州市计划在老城区西关开辟一条  相似文献   

17.
南京,这座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城,既承接了著名古都带来的荣耀,又承接了历史名城留下的狭小。昔日,南京曾有过“路”的辉煌。南京人民为建成全国第一条宁六一级汽车专用公路、打通16条城市进出口“卡脖子”路,而有过一阵庆幸。然而,曾几何时,当时代的经济大潮奔腾...  相似文献   

18.
《江苏地方志》2012,(5):54-57
平江路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据清《吴门表隐》载,古名"十泉里"。宋开宝八年(975),宋政和三年(1113),元至元十三年(1276)苏州曾分别称平江军、平江府、平江路。今平江路路名当得名于此。千年古街平江路,由南干将路苑桥起至华阳桥,并苏城第四条直河即平江河,全长1606米,跨涉17座桥梁。路宽3.2米,原为弹石路面,1958年改为长方石人字形路面.2002年后改为长条石板。规划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东起护城河,西至临顿路。南起干将路,北接白塔东路。面积116.5公顷,是苏州古城中保留最古老、最完整的河街相依的双棋盘格局典型。这里集中了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3处、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7处、市控制保护古建筑47处,古桥13座,古牌坊3座。古井20余口。  相似文献   

19.
古名番禺,西汉初,成为南越国的都城。在作为南越国国都的近一百年历史中,遗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这些遗迹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先后被考古工作者发掘并揭示于世。它们主要是南越文王墓遗址、南越宫苑、宫殿遗址、南越水闸遗址。这些遗址包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很高的科学艺术价值,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中的精华。研究南越国遗迹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及其在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地位,不仅对南越国历史的研究,而且对目前广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贵惠路曲沧深处马蹄疾贵惠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康熙26年(1687)这里就是石块铺成的驿道,所谓驿道就是古时政府传递文书的车马临时歇脚的地方,所以这里又被称为驿马坡,后改名为贵番路,民国15年扩建为车行道,老百姓就把这条路从“坡”叫成了“路”,即驿马路,但是这似乎还不能体现驿马路在贵阳市的要塞位置,因此在民国33年。驿马路正式改名为贵惠路,因为当时这条路是通向惠水唯一的,也是必经之路。这样,一个街名就把两个方位紧紧的联系起来了,这个名字解放后就—直沿用到今。上世纪70年代,李卓一家就搬进了当时在这条街上号称最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