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画虎不成我和父亲的实际接触很少,但我能记得起的是他真的非常爱我,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他对我的期望太高,他没想到最后"虎将也有犬子",对他打击太大了。身体非常结实的他会得  相似文献   

2.
海外关系我小时候第一次见到姐姐是在杭州。父亲由成都到祁阳时把姐姐留在了老家三堂街读书,此前的我太小,对她没印象。抗战胜利后父  相似文献   

3.
儿时映象这里要讲述的是一个特殊时代里特定家族的特别故事,当然先从父亲讲起。父亲,对我来说,意义是重大的,印象却是模糊的。能记得起来的最早一个映象,或者说是在我脑际中能闪现的印象,他是骑着高头大马向我飞驰而来的一位将军。  相似文献   

4.
5.
父亲的故事     
丁耘 《贵阳文史》2009,(4):62-64
我的父亲丁益智是贵阳市的一名小学教师.祖上是江西人,他出生在贵阳四川巷。他的父亲是一位在江西会馆为贫困孩子们上课的“先生”。由于经济的原因父亲和他的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是少之又少.所以当父亲有了自己的小家时他是非常珍惜的。他十分热爱教师的工作。工作起来兢兢业业。  相似文献   

6.
父亲的故事     
他,曾经是一个嗜赌如命的人。从小就不喜欢学习,时常逃课,常聚在一群不良少年里赌博,成了班级里公认的差生。无论亲朋好友怎么劝说,他就是执迷不悟,直到倾家荡产时他才茅塞顿开。那年,他十九岁。面对家人的宽容与安慰,他辗转难眠。翌日,他背上  相似文献   

7.
1995年4月12日,16岁的我,第一次在《伊犁晚报》上把自己稚嫩的文字印成铅字。这篇《夸父、太阳和我》的散文,写出了青春的迷惘,和父亲关于信念的对话——“爸爸,夸父为什么要追日?”“因为战胜太阳是他的信念,一个人,一旦心中有了崇高的信念,就应当坚定、勇敢地去追求,死而无悔!”父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世纪90年代,我的父亲谢杨惠调入霍城县史志办,当时的史志办在县委后院老平房办公,是一整间巨大的办公室.  相似文献   

8.
我的父亲原名宋五诏,号话删,笔名爰爰轩,曾用名品三、品山、拼三,后以宋聘三行于世,1881年10月24日生于禹县(今禹州市)浅井乡浅井村一个富裕家庭。  相似文献   

9.
黄方毅 《纵横》2014,(12):26-30
灵哨百札,一部紫红色封面纸夹,里面装有一百几十封信及诗词,是上世纪40年代初我的父亲黄炎培与我的母亲姚维钧的相恋情书。  相似文献   

10.
工合 邓文钊在香港参与工作的革命机构,除了保卫中国大同盟和《华商报》之外,还有一个中国工业合作社国际委员会。工合和保盟,实际上是殊途同归的两个机构。保盟直接筹款捐物支援抗战,工合则通过发展经济来支援抗战。关于这个机构,同样,了解的人并不多,有必要介绍一下。 1937年日军侵华,中国大批难民缺衣缺食,急待救济。以新西兰人路易·艾黎和美国进步作家埃德加·斯诺夫妇为首的一些外国友好人士,连同中国爱国人士胡愈之、沙千里、章乃器、孟用潜等发起生产自救运动。这号召一开始就得到共产党支持。1938年,在武汉成立中国工业合作社协会,由路易·艾黎任技术顾问。工合的宗旨是发起捐款,购置机器,组  相似文献   

11.
父亲不是总书记的日子1938年10月六届六中全会以后,父亲还是总书记,应当主持中央工作,但是他把精力已经转到宣传教育方面去了。为了不影响毛泽东的工作,父亲退得比较彻底。为了彻底让权,他提出来下乡搞中国农村  相似文献   

12.
胡井远 《湖北文史》2004,(2):126-143
1915年12月4日,父亲出生在松滋县老城镇西门河一户家境较为殷实的家庭。那时,中国社会正处于军阀?昆战的黑暗年代,1927年国民党和共产党第一次合作后的革命浪潮也席卷了松滋。12岁的父亲加入了儿童团,参加了高唱“打倒军阀”的革命歌曲和禁烟、禁赌、禁娼、禁售洋货的活动。这是父亲少年时最早接触的革命活动,对他以后的人生走向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不知道父亲为何事犯愁。但我记得那时候,他在贵医的两个好朋友周会举和欧阳辉,有事无事经常来我家劝说父亲想开点,说现在证明人都去了美国和台湾,只有等台湾解放后,证明人能回来,父亲的问题总会搞清楚。  相似文献   

14.
前一阵子我跟父亲聊天,他说:"闺女,以后我帮你带孩子,你得赶紧把开车学会了,买辆车上班也就不用挨冻了。"父亲退休这五年一直在重复地说着这些话,确实,我都毕业工作五年了,父亲也老了。父亲出生在边境县,从小无父无母,9个兄弟姐妹相依为命。常听父亲说的一句话就是:"那时候,有个放羊的叔叔来家里走动,带回来的半块羊腿就是我们一年的荤腥。  相似文献   

15.
我常常怀念着父母亲,—对毕生致力于青藏高原建设的新青海人。父母亲既是同庚,又是同乡,二人均于1926年农历十月初一出生在湖北  相似文献   

16.
写给父亲的文集为什么本书以"父亲与毛泽东对话周期率"命名?为什么本书最后要附上父亲1945年所著《延安归来》?1958年10月,已经历土改镇反、统购统销、工商业改造尤其是  相似文献   

17.
太阳 《文史月刊》2009,(7):53-55
2009年1月初,根据革命烈士耿殿君生前事迹拍摄的24集电视剧《十三省》,又名《闪亮军刀》,在上海等全国各大电视台热播,受到广泛赞誉。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剧中主人公的女儿,为了给父亲正名花费了38年时间,耗资15万元,走遍了全中国。  相似文献   

18.
1928年,正是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不稳之时,何香凝把廖承志送往德国,廖梦醒送往法国。而邓家方面,由于曾灶娇丧生,邓文钊、邓文田和邓文枢的遗孀胡氏继承了巨额遗产,文田开始花天酒地。此时周少歧已在意外中丧生,其余周家长辈怕文钊在金钱的诱惑下染上不良嗜好,极力主张他去欧洲留学。何香凝亦鼓励文钊  相似文献   

19.
邓文钊原籍广东五华县,生于香港。他曾留学英国,毕业于剑桥大学,回港后任华比银行华人经理、《华商报》董事长兼督印人,建国后任广东省副省长、省工商联副主委。他出身于香港的名门望族,与宋庆龄、何香凝、廖承志关系密切,并投身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是香港人爱国主义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红屋”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加紧对进步人士迫害,许多爱国人士从国内各地转移到香港。这时先后到港的人有何香凝、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许广平、黄炎培、陈淑通、马寅初、马叙伦等等。香港成了藏龙卧虎之地。 抗战期间,何香凝在两广颠沛流离。抗战胜利后,她先在广州住了一段时间。后来在广东的国民党当局不停地骚扰她,令她十分厌烦,便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