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宗教改革对德国社会的影响,是判断宗教改革性质的重大问题。为此,需要分析宗教改革爆发前后的社会矛盾、改革的各项措施和农民建立人民共和国的纲领,从而阐明市民、农民推动德国社会发展的作用。由于德国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市民与君主结盟无法实现,而是采用了市民与农民相联合、自下而上推动德国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方式。通过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德国告别了中世纪,走向了近代政治体制、社会体制和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2.
德国宗教改革的起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对德国宗教改革原因的论述大致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当时德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西欧其他国家,但阶级矛盾却远比各国尖锐。由于教会处在封建制度万流归宗的地位,所以一场反封建的阶级斗争要先由宗教改革来拉开序幕。 这种把阶级矛盾和反封建斗争作为宗教改革基本原因的观点,显然是以偏概全。德国的各个阶级、阶层都参加了宗教改革运动,掀起了一个民族主义热潮和全民规范的反教廷风暴。宗教改革反对罗马教会,但却没有触动封建制度。路德没有为任何一个阶级提出具有反封建意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查理五世与德国宗教改革张春林查理五世当政时期恰值欧洲社会大变革,在他统治区域内发生了欧洲近代国家形成、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发现和殖民地的建立等重要历史事件,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目前人们对欧洲16世纪的历史研究更加重视,但忽...  相似文献   

4.
苏珊·卡兰特-纳恩是美国著名的德国宗教改革史专家。她早年汲取社会学方法,受结构主义史学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启发,并在默勒、斯克里布纳与戴维斯等社会史学家的影响下,投身宗教改革社会史研究,为这一取径的深入发展作出了贡献。卡兰特-纳恩的早期著作探讨萨克森与图林根的乡村和领地城市在宗教改革冲击下的社会变化,可谓宗教改革社会史研究的范本。但其研究方法没能揭示为何在宗教改革爆发后的一段时期内,民众仍旧在日常生活中保留了中世纪天主教的某些信仰敬虔方式,对新教如何重新构建民众的宗教活动亦缺少深刻的解读。卡兰特-纳恩意识到社会史取径无法解决这类问题,转而借鉴和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并同时接纳历史学的“文化转向”,从而参与开创了宗教改革文化史研究领域。她撰写多部有关仪式与情绪的史学著作,借由开掘新教与普通信众在宗教习俗与信仰操作方面的互动和博弈,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逻辑,让德国宗教改革史研究别开新境。  相似文献   

5.
<正>德国神学教授马丁·路德于16世纪初引发的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在世界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它标志着欧洲已经持续了近千年的中世纪史结束和近代史开端。毋庸置疑,以迄今为止的世界史观,路德宗教改革在德国史、欧洲史以及世界史上,在政治、经济尤其是精神文化等领域内展示了新旧交替的重要内容。转换视角,从世界史转向全球史,从世界史观中的国别区域独立发展史转向全球史视野下的人类文明趋合史,仍然可见路德宗教改革包含着人类历史整体发展进  相似文献   

6.
德意志民族曾对人类作出过伟大的贡献。16世纪初发生在德国的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是德国历史上、乃至欧洲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恩格斯称之为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大决战。国内外学者曾对这一历史事件发表了很多研究成果。近日读到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孔祥民著的《德国宗教改革与农民战争》一书,受益非浅。该书是著者在研究了上述成果,并掌握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国内第一部这方面的学术专著。概括起来,该书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内容丰富。著者不仅广泛汲取了国内外、特别是像戚美尔曼、林赛、斯米林等人的研究成果,而且结合自己的研究,系统详尽地论述了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的历史背景、事件全过程和历史结局,论述了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生平和思想,论述了农民  相似文献   

7.
陈钦庄 《世界历史》2003,7(5):110-114
腓力·梅兰希顿是欧洲 1 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的重要人物 ,其影响仅居于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之后。梅兰希顿少年时深受人文学者罗伊希林的影响和伊拉斯莫的熏陶 ,而后成为一位著名人文学者。他积极投身于宗教改革运动 ,全力支持马丁·路德。他是《神学基本概念》与《奥格斯堡信纲》的起草人 ,并在路德之后成为德国宗教改革的领导人。但他却一直默默无闻长达 30 0年。他与路德的分歧表现在 ,他希望与天主教会妥协 ,而正统路德宗反对人文学者在教会内部推行宗教改革的主张 ,所以梅兰希顿和伊拉斯莫、莫尔、罗伊希林等均走上悲剧之路 ,这或许是时代的局限性。 1 9世纪后 ,德国学术界对梅兰希顿及人文学者的评价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16世纪德意志宗教改革,是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大决战。史学界通常认为,由于路德的背叛,这次革命蜕变为封建诸侯加强自己权力的工具,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德国宗教改革与以后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不同。它的任务不是推翻封建制度,夺取政权,把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而是驱逐罗马教皇外部势力,消除封建分裂割据  相似文献   

9.
郭振铎主编的《宗教改革史纲》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大32开,35万余字。全书内容丰富、史料翔实,是目前我国较为系统的、完整的宗教改革史。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大专院校历史系教学大纲中关于开设《宗教改革史》课程的要求和高校历史、政治、中文、法律专业教学的需要,作者撰写了适合于我国大专院校教学的《宗教改革史》教材。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宗教改革的许多问题作了新的阐释,系统地、完整地阐述了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发展和衰落的历史。全书共十四章:绪论、宗教改革的起源和评述、宗教  相似文献   

10.
莱茵河——记录了德意志的国家历史和承载着日耳曼民族精神的德国境内最长的河流,一直被德国人称为父亲河(Vaterrhein)——发源于阿尔卑斯山的莱茵瓦尔德(Rheinwaldhorn)冰川,流经瑞士、卢森堡、法国、德国、荷兰等国家,最后从荷兰的鹿特丹汇人大西洋的北海,全长1320公里(德国境内长865公里),流域面积22.4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1.
仅从“乡村“或“农民“的角度认识德国农民战争是很不全面的,城市与德国农民有密切联系,或者说,德国农民战争有鲜明的城市特征.16世纪初,德意志很多城市在宗教改革和农民运动的影响下爆发了市民运动,它们与农民运动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普通市民构成德国农民战争中一支重要革命力量.同时,市民斗争也有自己的特点.城市与德国农民战争的密切联系反映了当时特殊的城乡关系,这种关系使得某些城市当局出于城市自身利益的考虑,对农民战争采取了不同于封建诸侯及领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晚近几十年的西方宗教改革史研究经历巨大变化,以往的诠释和迷思频遭挑战与修正。学者们不再受制于19世纪成型的历史目的论,而是发掘新史料,汲纳社会科学的多种理论,推动了宗教改革社会史和宗教改革文化史的兴起与发展。国际学界不再将宗教改革简单视作事件或革命,而是将之与近代早期史联系起来,从长时段分析其生发与影响。宗教改革史也由单数的解释概念逐渐演化为复数的诠释框架。宗教改革史研究焕然一新,解构与重构依次登场。本文一方面概述相关的学术变化,另一方面论析晚近颇具代表性的三种著作,考察其如何解构迷思、诠释历史,以期呈现这一史学流变。同时,本文亦尝试就宗教改革史研究的未来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迷人的荷兰     
采桑子 《丝绸之路》2007,(12):60-61
虽然荷兰没有中国那么悠久的历史,但那里保留了历史发展的脚步。历史上,古罗马、土耳其、英国、法国、西班牙、德国都曾入侵过荷兰,因此使得荷兰具有多样性和融合性。郁金香本是从土耳其引进的,现在却成了荷兰的象征,在土耳其反而已经绝种。古老的风车是荷兰人与海水搏斗的佐证,现在依然在乡间发挥作用,他们还建造了新式风车用来发电。在广阔  相似文献   

14.
中古后期南部德意志出现了绵延起伏百年之久的农民斗争浪潮 ,农民的法律意识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重大变化 ,从古法到神法是其中的一条基本线索。农民在斗争中先是依托古法即日耳曼人的习惯法 ,多次失败后转而诉诸基督教神法。经过农民斗争的实践和宗教改革家的大力阐发 ,神法成为德国农民战争的思想基点。德国农民战争的神法特征 ,既显示出它与以往农民斗争的继承性 ,也展现了与宗教改革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2012年9月13-16日,中国德国史研究会2012年年会暨"德国历史:宗教与社会"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山东大学以及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人民出版社等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七十余位学者会集一堂,围绕"德国历史:宗教与社会"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会议由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和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和历史文化学院协办,共收到论文37篇,德国历史新地图2幅.会议期间,与会学者围绕"德国的宗教与政治"、"中德史学与文化研究"、"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运动"、"德国经济建设及社会问题"、"现代德国对外关系和社会政策"五大主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许多前沿性观点.  相似文献   

16.
1520—1526年德国基督教社区宗教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宗教改革史研究走上了细致描写和系统分析的轨道。学者们努力探讨运动兴起地区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避免用一般性的结论来概括各种不同性质和目标的宗教改革运动。这样,宗教改革运动的多元性就充分显示出来。 在所有的宗教改革流派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下层市民和农民的宗教改革。这种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基督教社区”,以便“首先考虑上帝的荣耀,其次考虑公共利益”。盖斯迈尔说;“你们要消灭和驱逐一切不敬神者,因为他们歪曲上帝之言,压迫平民百  相似文献   

17.
寻绎荷兰艺术———西欧纪行之二文/周俊杰乘车离开德国汉堡,几个小时后进入荷兰境内。早就听说荷兰农牧业发达,其奶牛产奶量居世界前列,奶牛品种亦极优良,我虽不懂畜牧业,但在孩提时代即从表现荷兰田园风光的油画作品中感受到了这一点。车开得并不快,司机严格按照...  相似文献   

18.
西欧散记     
我们常常把到中国来的别国人称之为“老外”。殊不知,因一次引进设备的商务谈判,我作为六人小组的领队,于1993年5月中下旬被派往西欧的荷兰,顺便也到了比邻的比利时和德国,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也当了一回“老外”。乍到异国他乡,一切都是陌生的,新奇的。背负青天朝下看滩开世界地图,在西半球的西北部,很快地找到了荷兰国的确切位置。它东靠德国,南抵比利时,北浙北海,西通过加来海峡直望英国。国家虽小,位置却十分重要。著名的莱茵河作为欧洲的重要水道,流经德国之后,以其平级之势由东向西,拦腰横贯荷兰,从“欧亚大陆桥”的…  相似文献   

19.
在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莱特》中,有一个隐藏在作品背后的重要背景——德国威登堡大学。许多评论者认为,这里是培养哈姆莱特成为人文主义思想家的基地。但联系莎士比亚时代德国威登堡大学所侧重的教育内容,当时这里所进行的宗教改革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再重新考察《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与路德宗神学的诸多相通之处,就会发现,威登堡大学对哈姆莱特产生的重要作用,正体现在宗教思想方面。  相似文献   

20.
论英国宗教改革的政治遗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英国宗教改革的政治遗产蔡骐英国宗教改革以折衷与兼容为特点,走的是一条介于欧洲大陆宗教改革与罗马教会反宗教改革之间的中间路线。我国史学界对此评价并不高,认为这是一场不彻底的、保守的宗教改革。如果单纯从宗教角度来考察,这种评价有其根据。但正如英国学者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