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韧期(1882--1927年).韩国华侨称自己为韩华。韩国何时开始有华侨难于考证。1882年清政府派吴长庆将军率大队清军援助朝鲜政府,有部分商人随军行动办军需.应是华侨大批进入朝鲜半岛的嚆矢。是年,朝鲜政府与清政府签订《朝清商民水陆贸易章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在查阅有关文献和考察访问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 194 5年 8月日本投降以后 ,朝鲜华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华侨知识分子的努力下 ,在朝鲜半岛北半部重新恢复和新建了华侨学校。这一时期 ,由于华侨教育得到了朝鲜政府的支持 ,朝鲜华侨学校发展很快。朝鲜战争的爆发使华侨教育受到严重破坏 ,但在中国政府的大力帮助下 ,大多数华侨学校仍能坚持上课。从 195 3年 7月停战到 196 6年 ,由于多方面的有利因素 ,朝鲜华侨教育进入了鼎盛时期。但其后 ,朝鲜政府按本国教育体制全面改造了华侨教育。从此 ,朝鲜华侨教育沿着“朝鲜化”发展。作者认为 ,当今的朝鲜华侨教育何去何从 ,到了应该考虑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3.
权赫秀 《近代史研究》2003,8(3):180-197
1882年11月,马相伯(时名马建常)奉命赴朝鲜,被朝鲜高宗政府破格委任为正二品议政府赞议兼统理交涉通商事务衙门协办,成为近代朝鲜授予官职最高的外国顾问。他提出早期近代化改革的一系列建议,并参与创建近代外交和通商制度与机构,协助办理对外交涉事务。由于清政府对朝政策的多重性、矛盾性及朝鲜政府的保守立场等内外因素的干扰,他不得不于1884年4月请假回国,其顾问使命遂半途而废。  相似文献   

4.
数字     
《南方人物周刊》2013,(12):18-18
20万中国人 据《韩国时报》报道,虽然朝鲜半岛局势持续紧张。但许多政治观察家认为没有可能发生全面战争。韩国韩华经济研究所分析员高秀淑举出朝鲜不会对韩开战的四大理由,第二条是在首尔有20万中国人,“中国是朝鲜的恩人”,不会允许朝鲜杀害其公民。  相似文献   

5.
《江华条约》与清政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华条约》与清政府王如绘关于朝日《江华条约》的签订,有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认为朝鲜是接受了清政府的劝告,才被迫与日本签约的。如朝鲜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著的《朝鲜通史》中说:“朝鲜政府对于日本强盗的侵略行动,起初只作消极反抗,随后分成主战与主和两派,争...  相似文献   

6.
在抗美援朝胜利50周年之际,笔者拜访了新四军老战士、原志愿军39军副军长谭友林,87岁高龄的谭老将军向我们讲述了一件鲜为人知的故事。1992年3月的一天,中顾委代表团结束了对朝鲜的参观访问,在平壤机场即将登机回国。突然,机场负责人匆匆赶来告诉代表团,刚刚接到朝鲜政府的紧急通知要求该次航班延飞。正当大家疑惑不解时,朝鲜政府代表一行数人赶到机场,传达金日成主席的指示:为代表团中的谭友林将军颁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独立自由勋章。此时,朝鲜战争结束已经40年了。云山之战立功勋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39军入朝参战,谭友林将军…  相似文献   

7.
吴长庆是淮军名将、儒将,是1882年中国军队成功平定朝鲜壬午兵变、稳定朝鲜社会秩序的军事统帅.吴长庆与袁世凯叔祖袁甲三、嗣父袁保庆及袁世凯本人有着三代世交关系.青年袁世凯投军吴长庆部,受到吴长庆的特别关照和精心培养,脱颖而出,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青年将领.吴长庆与袁世凯关系密切,袁世凯对吴长庆的恩情铭记在心.  相似文献   

8.
评甲午战争前清政府的对朝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认为,甲午战争前,清政府执行了一条错误的对朝政策,从而加剧了其背清自立的离心倾向。由于中朝生隙,联盟解体,最终导致了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一清政府对朝鲜内部事务的干预,是从1882年“壬午兵变”之后开始的。在此之前,中朝两国一直遵循历史上形成的宗藩关系,友善交往。1875年9月“江华岛事件”发生,日本在兴师朝鲜的同时,又派特命全权公使森有礼  相似文献   

9.
《南方人物周刊》2014,(23):13-13
中国只有一个正式缔约的盟友——朝鲜。然而,本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朝鲜的死对头韩国进行国事访问。这被视为是对朝鲜政府的严重羞辱——这么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习近平未访朝鲜先访韩。以金正恩为首的朝鲜政权,在贸易、援助和能源方面几乎完全依赖中国。  相似文献   

10.
夏冬波 《江淮文史》2005,(5):133-142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八套播放了百集韩国电视连续剧《明成皇后》,在全国引起不小的轰动。剧中有关朝鲜“壬午兵变”的情节刻画得紧张激烈,令人感到惊心动魄。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壬午兵变”与清政府以及淮军将领吴长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笔于韩国发现张树声、丁汝昌、吴兆有致朝鲜王朝高宗政府官员之书信写本三件,均属韩国国内仅存唯一本,其内容不仅反映上述三人与近代朝鲜的历史关系,更是反映1882年至1885年间中朝关系内幕之珍贵史料。今介绍该三件史料于韩国收藏情况,并进一步考察与该三件史料有关的近代中朝关系史实,以期向国内学界全面介绍上述三件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期间,朝鲜民族革命党总书记、朝鲜义勇队总队长金若山将军是活跃在中国战场上的著名政治活动家和军事活动家.他所领导的朝鲜义勇队进行的英勇顽强的反日斗争,不仅有力地支持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而且为韩国的民族独立复国事业建立了不朽的业绩,在现代中韩友谊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到中国求学1898年3月13日,金若山将军出生于韩国庆尚南道密阳郡府北面甘川里的一个农家.原名金元凤,号若山,曾用化名崔林、陈国斌等.抗日战争时期,金将军  相似文献   

13.
东北亚华侨社会的现状及其未来○朱慧玲东北亚(日本、韩国、朝鲜)与东南亚的华侨、华人社会相比,前者有华侨、华人数十万,后者数千万,前者是华侨社会,后者是当地化了的华人社会。简言之,与东南亚相比,东北亚华侨、华人不仅量少,而且“质”异。本文拟根据资料研究...  相似文献   

14.
2009年笔者在韩国发现的1891年清政府与朝鲜签订的元山电线合同,是迄今发现的有关该合同的唯一原件,不仅可以纠正1920年代以来日、中、韩三国学界文献中从题目到内容的严重错误,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到19世纪末清政府通过控制朝鲜四条主要电报线路来推行对朝鲜积极干涉政策的实际情形。本文不仅对该合同的收藏情形与内容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并通过附录公布了经过标点与简要注释的该合同全文。  相似文献   

15.
李俊 《黑龙江史志》2013,(19):80-81
本文拟从微观研究的角度出来,浅析甲午战争时期朝鲜政府的第一次对清乞兵政策的形成过程,来重新认识朝鲜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作用。19世纪60年代,朝鲜国内出现的东学在朝鲜各道迅速扩散。东学教徒在报恩郡聚集了两万余众教徒,向朝鲜政府提出"除暴安民"",斥倭洋"等要求。而朝鲜政府为了镇压此次"民乱",使尽了浑身解数。需要值得注意的是高宗为了镇压此乱,首次提出了对清乞兵的问题。这一建议的提出,虽遭到众臣的反对,但是高宗的"借清兵之心"未死。而这一建议,变相得为以后日本出兵朝鲜提供了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16.
观点     
《南方人物周刊》2013,(11):12-12
朝鲜的轮盘赌 朝鲜这几周的挑衅行为是非比寻常的。虽然朝鲜肯定打不过韩国和美国,但也不要怀疑那些武装部队为国献身的热情。战争给人类造成的损失将是巨大的:朝鲜半岛有170万现役士兵,朝鲜的炮兵部队还以阿尔为目标进行训练。美国有些将军预测,  相似文献   

17.
由杨昭全、孙玉梅所著的《朝鲜华侨史》一书已问世。作者以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为标准,将朝鲜华侨史分为古代(殷末周初至清中期)、近代(1840年——1949年)和现代(1949年以后)三个时期论述,对华侨移居朝鲜的历史、近代朝鲜华侨社会的形成,现代北南朝鲜华侨的概况,以及日本统治朝鲜时期的排华事件等内容进行了分析,突出了华侨与朝鲜人民融洽相处,促进中朝经济、文化交流和促进朝鲜经济文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8月30日上午,韩国国立仁川大学中国学术院李正熙教授以"中日战争时期朝鲜华侨的抗日活动"为题主讲了中国侨联华侨华人研究系列讲座。讲座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三层报告厅举行,由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秘书长张秀明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常务理事陈奉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宋燕鹏副编审,国务院侨办侨务干校副教授张梅,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博士后龚宁,以及侨博、侨研所的部分同志约20人参加了讲座,北  相似文献   

19.
论文梳理了新加坡华侨赈捐活动三个不同阶段的特征,探讨了晚清华侨民族主义从无到有、从政治制度认同发展为超越乡土观念的民族意识这一历史脉络。在前两个阶段的赈捐活动中,主要是新加坡华侨与清政府之间的联系。而在1900年之后,新加坡华侨的赈捐活动则与中国的民间力量产生了更多的关联,新加坡的同济医院、新加坡中华商务总会等组织积极参与到赈捐活动中。面对来自祖国民间的求赈呼声,新加坡华侨自发联系、自行组织助赈活动,产生了超越乡土观念的社会意识,进而生发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推动了晚清华侨民族主义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下半叶,清政府介入了朝、俄关于朝鲜人越境及遣返的交涉,两次派人赴俄同南乌苏里当局交涉,但不久后清政府退出了交涉.清政府介入遣返朝鲜人事务的原因,有维护边境安全的考虑,担心俄国借朝鲜人来蚕食中国领土,同时和朝贡制度的“惯性”也有一定关系.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仍试图维持以它为中心的朝贡体系,这在作为“外藩之首”的朝鲜身上表现明显.清政府退出遣返朝鲜人交涉,反映了在条约体系的冲击下清政府正在逐渐适应西方国际交往原则和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