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芳 《旅游纵览》2013,(12):22-24
文学旅游既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传播活动,本文拟从传播学的角度,以传播过程中的三个重要因素——传播主体、传播受众、传播内容为切入点,结合蕴含着丰富文学旅游资源的秦皇岛个案分析,探讨如何加强文学旅游过程中传播的有效性,从而为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整合提升提供一种策略参考。"一切能造就吸引力环境,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都可以被称为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9月15日,"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因病去世。9月25日,"中国天眼"——世界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FAST落成并投入使用整整一周年。人们在缅怀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同时,也对他潜心奉献二十多年的"国之重器"FAST有了更多关注。位于贵州南部的平塘县克度镇,是"中国天眼"的所在地,也即将成为一个新兴的科技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职教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将就吉林省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双师型"教师基本内涵有二点:一是认为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二是认为教师既能担任教师,也能担任专业技术人员。简言之,"双师型"教师应同时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务证书"。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2010,(7):73-74
冬去春来,遍地花开,开开心心地去赏花,看着春天的美景如画,是一件很惬意的事。然而,赏花的时候若不注意,从户外、绿地或花丛中归来,就会满身发红疹。因而,在出游前多了解“花性”、多做些知识准备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正"黄山归来不看岳,九寨归来不看水",这对喜欢旅游的人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总结和劝勉。但对于寄情于山水之间的人也是一个误导,因为无论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山水,只要你乐于其间,总会有新的发现,享受不一样的乐趣。去过九寨沟,观赏过黄龙,再去九寨国家森林公园,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去九寨沟旅游的人,大多选择的是九寨沟景区和黄龙景区,人们往往忽略了九寨国家森林公园。也正是游人的这  相似文献   

6.
<正>文学旅游资源作为人文旅游资源的一种,近年来日益引起业界重视。本文着重分析了文学旅游资源的特征、表现形式以及开发策略,以期为我国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研究提供借鉴。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不再满足于"上车睡觉,下车看庙,回家一问什么都不知道"的粗放式旅游方式,文学旅游作为新一波的旅游形式应运而生。从单纯的走马观花到深入了解某地、或者重现某一文学作品的场景和亲身体验某一故事的感受,这些渐入式的需求为文学旅游资源开发提供非常良好的发展土壤。  相似文献   

7.
黄山     
正"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话说得好。去年五一假期,我和爸爸、妈妈、舅舅、舅妈,姥姥、姥爷和妹妹一大家子人去了一趟黄山,那里的美景使我流连忘返。我们是开车去的,一路上的风景也十分迷人,公路两旁都是金灿灿的油菜花和大片大片的农田。有的农民伯伯正忙着耕种,有的房顶冒出缕缕炊烟,我还看到了一群群农村孩子嬉笑着追逐着顽皮地游戏,让我不禁想起了白居易的  相似文献   

8.
<正>"黄山归来不看岳,九寨归来不看水",这对喜欢旅游的人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总结和劝勉。但对于寄情于山水之间的人也是一个误导,因为无论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山水,只要你乐于其间,总会有新的发现,享受不一样的乐趣。去过九寨沟,观赏过黄龙,再去九寨国家森林公园,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去九寨沟旅游的人,大多选择的是九寨沟景区和黄龙景区,人们往往忽略了九寨国家森林公园。也正是游人的这  相似文献   

9.
翟莲 《风景名胜》2021,(8):0264-0264,0266
跨文化,指的是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文化特点,可以相互借鉴和交流,并且在互相包容的基础上相互认同。交通工具的不断发达,给国际旅游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国际旅游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选择,社会观念的不断转变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内旅游景点成为外国友人的选择。在国际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趋势下,对景区的接待能力和英语翻译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行业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也是人们体验不同的民族风情和美景的重要途径,更是文化交流和传播必不可少的环节。充分做到专业和具有跨文化意识的英语翻译,可以更好地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使中国文化被更多的外国游客所了解。不同国家的社会历史和风俗习惯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需要进一步提升旅游景点英语翻译的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0.
虚拟中永生     
在场感的价值人们为什么要四处旅游?如果是为了欣赏美景。那么照片里的风光从艺术角度看已经超越了现实;如果是为了拓展视野。那么网络上的信息量也超过了现场能获取的信息。抛却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大多数人对于某地的向往。大概就像“因为山在那里”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旅游业各主体不断发展的方向。旅游消费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也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迅速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互联网+"模式下各旅游主体对人际交往的促进功能,从"互联网+旅游"的背景出发,研究互联网对于旅游公司服务创新的影响,重点分析网约导游和在线云导游与旅游者的关系,指出互联网对旅游行业以及旅游者人际交往的影响,探讨"互联网+"模式下各类新型旅游模式对于旅游者人际交往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学是一种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文学家故居、文学中描述的场景、文学题材的艺术品和文学主题公园都是现代旅游中的重要旅游资源。文学增添旅游资源的文化魅力、增加自然山水的审美价值、丰富人文古迹的文化韵味,文学的传播也可以宣传、提高旅游资源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3.
文学是一种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文学家故居、文学中描述的场景、文学题材的艺术品和文学主题公园都是现代旅游中的重要旅游资源。文学增添旅游资源的文化魅力、增加自然山水的审美价值、丰富人文古迹的文化韵味,文学的传播也可以宣传、提高旅游资源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4.
<正>陆文夫人生食谱,苏帮菜占第一位。在苏帮菜中,家常菜最好吃。家常菜的核心,是一个"家"字。所以,陆文夫说,"吃遍天下,还是回家"。(陆文夫《人之于味》)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意味。陆文夫成为美食家,家人的贡献很大,一妻二女,都是烹饪高手。唯独陆文夫,上得了厅堂,却下不了厨房。所以,探讨陆文夫的美食人生,不能回避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贤妻,管毓柔。  相似文献   

15.
一般认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疑古"与"释古"两条学术路向分别代表了破坏古史和重建古史两条不同的路线。这一看法大体成立。但二者在观念上也有不少相通乃至相同的地方。一方面,"重建派"学者在研究中也运用了与顾颉刚非常相似的"层累说"观察古史的构成,而历史研究中的"故事眼光"更成为贯穿"疑古"和"释古"的一条道路。另一方面,"疑古派"在辨伪过程中也发展出来一些与"重建派"非常相似的具有建设意义的观念,但因其给人留下的"破坏"的形象过强而被忽视了。  相似文献   

16.
不疑     
张勇 《钟山风雨》2015,(1):63-64
笔者曾写过一篇题为《疑》的小文,倡导怀疑一切,进而探究事情的本来面目,不被权威吓倒,不被既有的结论迷惑。"疑"是一种胆略,也需要相当的勇气,"不疑"则需要更大的智识和深厚的学养,以及知人、察人、识人、信人的气度。宋太祖时,郭进的官职是西山巡检,有人密报说他暗地里和河东刘继元有交往,将来有可能造反,太祖听后大怒,认为他是诬害忠良之人,下令将他绑起来交给郭进,让郭进自己处置。郭进却没有杀他,对他说:"如果你能帮我攻占河东刘继元的一城一寨,  相似文献   

17.
<正>从单一性观光旅游到多元化休闲旅游,这无疑是旅游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来看,其中"娱"弹性最大,也是旅游消费支出的主要部分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消费观念的提升,交通工具的普及以及公休制度的改革,休闲旅游必将成为旅  相似文献   

18.
<正>400年前,"中国游圣"徐霞客在他60万字的鸿篇巨著《徐霞客游记》开篇写道:"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癸丑之三月晦",正是公元1613年5月19日。徐霞客就是从这一天开始,从宁海西门出发,历时20余年,开始了他一生壮行天下的旅程。400年后,《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日已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日",中国成为全球少数设立国家旅游日的国家之一。这对中国的旅游业而言应该是个里程碑事件,它是大众旅游时代到来的真正标杆,旅游将不再是少数人的专享。通过在旅游日的宣传、引导,人们逐渐意识到旅游是丰富业余生活,增长见识、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旅游成为当下人们生活主要调剂方式,因此各地市不断就自身旅游文化进行开发,以寻求旅游经济的增长。从河南省旅游资源来讲,河南省文学资源丰富,但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旅游资源价值尚未凸显。文学旅游作为当下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文学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契机。基于此,文章从河南省文学旅游资源着手,对当下河南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当下社会旅游行业发展趋势对河南文学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展开探讨,进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河南省文学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文化财保护法》的框架下,日本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全面的民俗文化财保护传承体系。在日本,"传播"是实现民俗文化财保护目的的重要环节,"传播即保护""传播促传承"的理念深入人心。就日本民俗文化财传播策略来说,一是以社区营造为重点,促进民俗文化财向大众传播;二是大力促进智能媒体技术在民俗文化财传播中的应用;三是文旅融合发展,促进民俗文化财海外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