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健 《史学月刊》2008,(1):86-92
"市民社会"概念是从欧洲历史发展中演绎出来的,但市民社会本身并没有一致的共同模式,而只是一种具有特质的社会现象.德国市民社会的发展也有自己的特点.以普鲁士改革中的乡镇自治为重点考察对象,不难探讨出德国市民社会建立的模式:普鲁士国家借助法律手段和对公众舆论的掌控,强行规范公民的政治参与,使农民和城镇市民从家庭、血缘、社团、行会等传统权力的支配下解放出来,卷入国家政治生活,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新的社会空间.在普鲁士市民社会的形成过程中,国家是积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国家与社会之间存在着某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当然,国家与社会间的特殊关系也带来了负面后果,它导致了西方式的议会民主在近代德国难以建立.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的德国流行着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在人身奴役关系广为存在的时代,“市民城市”以其自由的法律地位,如漫漫长夜中灿烂之星斗,与周围的乡村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人充满希冀和向往。“市民城市”夺目的光彩,也引起了西方史学界的极大重视。遗憾的是,他们往往脱离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法权和政治角度解释“市民城市”的自由地位,将“市民城市”的自由单纯归结为法权的演变和宪章的授予。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开始探讨“市民城市”的自由问题,但亦过于强调超经济因素的作用,仅仅将“市民城市”的自由地位归因于政治分裂和封建割据,而忽视了“市民城市”的具体经济内容与其法律地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宗教改革对德国社会的影响,是判断宗教改革性质的重大问题。为此,需要分析宗教改革爆发前后的社会矛盾、改革的各项措施和农民建立人民共和国的纲领,从而阐明市民、农民推动德国社会发展的作用。由于德国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市民与君主结盟无法实现,而是采用了市民与农民相联合、自下而上推动德国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方式。通过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德国告别了中世纪,走向了近代政治体制、社会体制和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4.
时代呼唤创新——评朱孝远著《神法、公社和政府:德国农民战争的政治目标》徐洋近年来,有关德国农民战争的研究增多了,究其原因,乃是因为德国农民战争在德国史乃至欧洲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94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朱孝远先生的《神法、公社和政府:德国农民战争...  相似文献   

5.
在德国史学界,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责任问题一直是有争议的。20世纪20-30年代,主要针对《凡尔赛和约》的相关宣判,一部分德国史学家编辑出版了大量外交档案,极力为德国开脱责任,从而在国际上引起激烈争论。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汉堡史学家弗里茨.菲舍尔以其论述德国战争目标的论文,对德法两国一度达成的一致意见提出质问,再次引发激烈争论。这些争论既与国际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密切联系,也与参与者的政治态度和民族情感息息相关。时至今日,不同观点依然存在,只是研究重点发生了明显转移,研究方法也出现了较大更新。  相似文献   

6.
俄国城市人口的社会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城市人口的社会成分变化可回答不同社会集团的移动和迁移问题 ;18世纪下半期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农村 ,农民移居城市数量不足 ,部分市民迁往农村或转为农民是俄国城市化缓慢的直接原因 ,国内总的经济形势是城市化进程的主要障碍 ;18世纪下半期— 19世纪上半期城市人口增长缓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分化程度和规模不够 ,市民和农民比重变化具有周期性互动性质 ,主要取决于经济形势和城乡经济条件的变化 ;城市人口的社会结构变化反映出城市社会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朱孝远《神法、公社和政府:德国农民战争的政治目标》读后赵文洪笔者对德国农民战争没有任何研究,不具备评论朱孝远先生《神法、公社和政府:德国农民战争的政治目标》(下称《目标》)(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一书的学术资格。但我对德国农民战争问题很有兴趣,...  相似文献   

8.
侯树栋 《世界历史》1999,(5):115-117
1991年,美国人文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由两名英国学者编译的《文献中的德国农民战争史》一书.该书收录德国农民战争史的直接文献162份.这是一本史料价值很高的资料书①.书中所载《施图林根农民条款》和《肯普腾修道院臣民陈情书》,是研究农民战争前南德农民人身依附状况的重要的历史资料.研读这两份资料,对揭示德国农民战争的农村社会根源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论南宋江南地区市民阶层的社会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国灿 《史学月刊》2008,7(4):85-91
南宋时期,江南地区市民阶层全面兴起.除了不断壮大的工商业群体,为数不少的商业性文化演艺人员和具有商业观念与城市意识的官吏、士人、地主、农民等也都成为市民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之间的社会等级关系并不是身份性的,而是在贫富分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且随着财富状况的变化而处于不断变动之中.同时,各种市民社会组织的涌现,表明市民阶层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对城市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但南宋时期的市民阶层又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并没有成为主导城市发展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0.
刘作奎 《世界历史》2006,6(6):130-135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英国从“欧洲均势”考虑出发,担心德国战败后法国会成为另一个霸权国家,所以对法国采取有限援助政策,希望法德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这种战略构想直接造成了战争初期英法联军由于协调不力而节节败退。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法国和平主义运动和反战运动高涨,前线士兵出现严重厌战情绪,国内政局不稳,法国政府有可能单独与德国缔结和平务约以走出战争,这极大违背英国的“欧洲均势”原则,故一战后期英国不得不全力与法国合作以赢得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