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北京西直门外的五塔寺(图一),创建于明永乐元年至二十二年间,明代称“真觉寺”、“大真觉寺”,后因避清帝胤禛名讳,改称“正觉寺”、“大正觉寺”,因寺中有五塔林立,故俗称五塔寺。寺中的金刚座宝塔,闻名遐迩。据历史文献记载,真觉寺是为一位西番僧人向明成祖朱棣献贡金刚宝座规式而建立的。明宪宗即位后,“念善果未完”,于成化二年(1466年)“命工督修殿宇,创金刚专座”,成化九年告成立石。自此,真觉寺已形成以金刚座宝塔为中心,前有牌楼、  相似文献   

2.
唐高僧塔铭碑《益州正觉寺政大德行感禅师塔铭并序》于2001年11月出土于杜甫草堂唐宋民居遗址区三号水井(编号2001cdfIIJ3)。井口下深至0.58米,发现出土一通石碑,系唐武则天垂拱三年(公元687年)益州正觉寺高僧塔铭碑(图一)。碑铭文面向下覆盖于下层井口上,唐碑保存基本完好。唐碑应为编号J3水井最后废弃时所置,是被作为三号水井盖所用。  相似文献   

3.
寺的起源     
《文史博览》2009,(10):36-37
“寺”的本义是宦官和官吏办公的处所。《经典释文》中说“寺,本亦作侍。寺人,奄人也。”奄即宦官,后来称太监,故“寺”最初的本义是从“侍”这一意义而来的,乃是宦官的意思。《说文》云:“寺,廷也。”《汉书》注:“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如汉代的御史府,也称御史大夫寺,中央一级的常设机构有太常寺、大理寺等。秦汉两代建立的“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称为“府”,九卿的官署称为“寺”,即所谓的“三府九寺”。  相似文献   

4.
寺的起源     
《湖南文史》2009,(10):36-37
“寺”的本义是宦官和官吏办公的处所。《经典释文》中说“寺,本亦作侍。寺人,奄人也。”奄即宦官,后来称太监,故“寺”最初的本义是从“侍”这一意义而来的,乃是宦官的意思。《说文》云:“寺,廷也。”《汉书》注:“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如汉代的御史府,也称御史大夫寺,中央一级的常设机构有太常寺、大理寺等。秦汉两代建立的“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称为“府”,九卿的官署称为“寺”,即所谓的“三府九寺”。  相似文献   

5.
禾青 《丝绸之路》2012,(9):20-23
崇圣寺远眺对于大理崇圣寺,我早闻其名,最初是在金庸先生《天龙八部》中知道其笔下的"天龙寺"就是崇圣寺。后来写历史小说《忽必烈风云传》(上下卷,北京同心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6.
正定文物勘辨两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定文物勘辨两则郭开兴(一)关于龙藏寺的始建年代查阅多种文献和正定方志,包括1992年新编的《正定县志》,均说龙藏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即公元586年,其依据是《隋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但笔者反复认真研读此碑,却发现此说显然是一种迷误。事实...  相似文献   

7.
唐代龙门有十寺。白居易在《修香山寺记》(作于公元832年)中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十寺之一即是天竺寺。龙门在唐代曾先后建过两个天竺寺。第一个天竺寺是景云辛亥岁(公元711年)天竺僧人宝思惟所立,见于苏(?)撰《唐龙门天竺寺碑》(载《文苑英华》卷856北)。该寺的位置,据考证在龙门东山北侧。开元十年(公元722年),伊水泛涨,  相似文献   

8.
武威历史考辨三题李鼎文(一)海藏寺名的解释海藏寺,在武威城西北五里。清张尉有《忆海藏寺》诗,诗前有《序》说:"寺为凉郡梵宫之冠,林泉深秀,幼时数数游之。夏月避暑,真人间清凉境也。"现在已成为"海藏寺公园",重加修缮,面貌焕然一新,是武威人民休假日的好...  相似文献   

9.
资讯     
《文物天地》2021,(1):128-129
要闻马首铜像入藏圆明园2020年12月1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圆明园正觉寺举行“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入藏仪式”,国家文物局正式将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收藏,成为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百年梦圆--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归展》同期开展,以马首回归为主线,共展出文物,照片等共约100组(件),将作为正觉寺基本陈列持续展出。  相似文献   

10.
兜率,为梵文译音,亦作兜术,谓知足或喜足。考古之以兜率名寺者,四川有二:一为大邑县西十五里之高堂山;一乃梓潼县北四十里之明月山。前者系文同宦地,后者为文同家乡。两处兜率寺,均有诗人题咏。唐杜甫游梓州时,有《上兜率寺》、《望兜率寺》二诗,载《杜诗详注》卷十;北宋文同官大邑时,有《高堂山兜率寺》、《题兜率寺》两律,载《丹渊集》卷八和拾遗上。千馀年来,杜诗  相似文献   

11.
渤海初期都城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才 《北方文物》2002,(3):33-37,39
渤海初期都城当今何处?众说纷纭,但多数认为在今敦化敖东城。特别是在软化六顶山发现渤海初期王室贵族陵墓后,敦化敖东城说殆成定论。随着考古调查资料的新发现和研究的深入,认为渤海初期都城在今敦化是毫无疑问的,但不在敖东城,而应在敦化境内的永胜遗址和城山子山城。  相似文献   

12.
从八邦寺文物看噶玛噶举派在康区的兴衰德格八邦寺是藏传佛教重要教派噶玛噶举派最有代表性的寺院,任建新发表在《康定民族师专学报》1995年第四期上的文章对其在康区的兴衰作了研究。文章说,在噶举派的众多支系中,曾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要算帕竹噶举、止贡噶...  相似文献   

13.
这里传说是英雄格萨尔的故乡巴伽活佛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阿须乡岔岔寺的寺主之一,也是著名的格萨尔庙的负责人,在佛学上有很好的造诣,在信教群众中威望很高。巴伽活佛还是一位《格萨尔》的爱好者,是《格萨尔》事业的热心参与者和推动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Royal Ontario Museum)收藏的中国文物中,有一铺《弥勒说法图》(彩色插页),原是山西省稷山县兴化寺的壁画,作于元代。兴化寺现已荡然无存。从该寺保留下来的壁画,保存在国内的还有一铺《七佛说法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该图原系马衡教授于1926年为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考古学室购藏,当时他曾撰写《山西稷山县兴化寺壁画考语跋》,详述收购的经过,并考  相似文献   

15.
活佛转世的历史定制和宗教仪轨申新泰在《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三期上发表了题为《从历史定制和宗教仪轨看达赖擅自宣布班禅转世灵童之非法和政治图谋》的文章。文章说,班禅这一名号,最初是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于公元N45年赠送给西藏扎什伦小舟寺卞罗桑...  相似文献   

16.
成都草堂寺和浣花祠的创建年代,得名之由,历代之演变,几经更迭,诸多异说,莫衷一是。笔者据现有资料申论于下,以飨读者。 (一)草堂寺 一、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草堂寺。 见《文选·北山移文》李善注引梁简文帝《草堂传》说:“汝南周颙昔经在蜀,以蜀草堂寺林壑可怀,乃于钟岭雷次宗学馆立寺,因名草堂,亦号山茨。“周颙任成都令  相似文献   

17.
产中 《郑和研究》2005,(3):58-60
贵刊2005年第1期发表杨波《静海寺始建年代小考》一文,为了证明他所坚持的“永乐说”,反对“洪熙说”,在材料的取舍上,有本末倒置之嫌。因此,笔者撰写此文,与之商榷。  相似文献   

18.
利用《尼戒香等尊胜幢记》、《唐遵善寺大像碑》、《遵善寺尼慈和墓志》等石刻资料及卢纶诗《春日陪李庶子遵善寺东院晓望》、《宋高僧传·昙一传》等传世资料中有关遵善寺的记载为线索,考知唐代长安的遵善寺与大兴善寺是两个不同的寺院,遵善寺位于唐长安城外的南郊,属长安县永寿乡管辖,推测其为尼寺可能性较大,其创建和废毁时间不详,但至迟在唐大历年间仍存在,北宋元祐间已不见记载。  相似文献   

19.
上寺梵天院及其明代壁画蔡运生上寺梵天院坐落在四川省剑阁县下寺镇上寺村二组,小地名叫活龙山。它背靠凤凰山.西临铁佛山,被清江河和黄砂河三面环绕,是川北著名的明代佛教古刹。据《剑阁县续志》记载,“上寺,一名梵天院.由中寺循清水而上,两山壁立,疑若无路,行...  相似文献   

20.
峨眉山伏虎寺,在报国寺右,经来凤亭右上行1公里左右。寺何以名伏虎?其说有二。一曰以寺后山形如虎仆伏,山名伏虎岭,寺因山而取名。一曰宋代寺周多虎,常伤行人,行僧士性募猎者除之。并于虎溪北岸尊胜石幢,以志其事,寺因以得名。但以唐代寺即名伏虎,则以前者为是。 《峨眉山志·寺观》云:“伏虎寺在伏虎山下,行僧心庵开建”,据唐代末叶、四川人唐求《赠伏虎寺僧》诗云:“不知名利苦,念佛老峨眉”。可知峨眉山伏虎寺,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