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俞平伯先生的「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已发展为对胡适派资产阶级反动思想的批判。这一思想批判运动由于国内专家学者们的自觉参加,在学术战线的各方面已经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我认为这一思想批判运动的伟大意义,不仅使我们这一步认识胡适派资产阶级思想观点的反动实质,认识他们反动的思想观点与反动的政治活动的一致性;而且使我们通过这一运动的实践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水平,树立社会主义的学术思想。因此,我就自己对胡适派反动历史观的初步认识,提供大家讨论与批评。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违背全国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撕毁「停战协定」与「政协决议」,向解放区进攻,向八路军新四军进攻,因而挑起了反动的内战。这种反人民的战争开始后,我军在毛主席「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的军事方针的指导下,屡歼敌人,给予重  相似文献   

3.
人权派政治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派是以胡适、罗隆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派别。从1929年开始,他们针对国民党蒋介石的一党专制,公开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保障人权、制定约法、实行民主政治的要求,从而发起了“人权运动”,“人权派”由此得名。因他们主办《新月》月刊,亦称“新月派”。本文就人权派的政治思想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最近,随着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已经在全国展开一个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运动,而它的锋芒就逐渐从俞平伯转向胡适。这是很自然的,因为俞平伯研究红楼梦的方法,完全是继承着胡适的传统。「擒贼先擒王」,几十年来的中国学术思想界,如果要找一个资产阶级思想的典型代表人物,当然是胡适。胡适这个人在研究「学问」上涉及面很  相似文献   

5.
“人权派”是本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出现的一个政治派别。其代表人物是当时在上海任大学教授的胡适、罗隆基、梁实秋等人。他们大都留学欧美,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套民主政治制度较为熟悉,对中国的国情则不甚明瞭。因而,他们便以其所接触到的西方民主政治制度为蓝本,以“保障人权”为旗帜,发起了一场较具规模的“人权运动”,“人权派”因此得名。“人权派”针对国民党的专制独裁统治,提出了“保障人权”和“思想言论自由”、施行“法治“和“专家政治”等政治主张,在当时的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试对“人权派”的政治主张及其所起的作用予以实事求是的论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关于「台湾寃狱」这个问题,实质上是南京条约后,投降派打击抵抗派以满足「洋人」要求,最后由于统治阶级利益一致,抵抗派也把人民反侵略的英勇事迹完全否认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当英国侵略者发动鸦片战争之后,旻寗也于一八四一年一月下宣战诏,除命令沿海各口岸要注意防守外,对于「闽海要区」的台湾,也是「时廑圣虑,屡论总兵达洪阿,兵备道姚莹,以夷船沿海骚扰,亟宜预(?)防备」夷氛记闻卷  相似文献   

7.
在胡适研究中,对1927年至1930年胡适居留上海期间的考察,研究者们往往聚焦于胡适在"人权运动"中的表现,进而认为,胡适甫一回国即陷入到与国民党及国民政府的纠葛当中,而忽略了"人权运动"前知识分子之间的纷争。因此,友人劝阻胡适归国的陈述经常被有意无意地引证为胡适回国后处境的写照,以为"人权运动"预热。实则这些陈述掺杂了鲜明的个人色彩,不足为胡适回到上海后的情境预言。与此相对,"人权运动"之前,回到上海的胡适与部分教育界、文艺界知识分子发生了颇为激烈的明争暗斗,而胡适也"知机"地作出了应对。准此而论,此期胡适在上海被"不容异己"(1),其主体当指某些的教育界、文艺界的知识分子,而非国民党或国民政府。  相似文献   

8.
这次讨沦会给予我的课题,是阐明「地域结构论」在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关于战后经济地理学的动向,在「经济地理学的成果和课题」中已作了确切的介绍,而且由于25届大会上「围绕经济地理学的方法论」的报告和争论已经弄清楚了,在此不必加以重复.但是,有必要谈谈它与「国民经济的地域经构论」的关系.因为,国民经济地域结构论,是在对以往一些理论进行反省后开展的,而且「地域结构论」本身并不是新的术语.  相似文献   

9.
在本刊五月号「一八六四年到一八九四年间国际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和中国满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一文中,曾经把这一阶段里国际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作一个轮廓性的叙述。现在再对本阶段中国广大人民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斗争,作一个概括的说明。因为「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  相似文献   

10.
实行民主宪政一直是近现代中国先进分子梦寐以求的目标。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以胡适、罗隆基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以《新月》月刊为阵地,向国民党一党独裁发起挑战,要求以民治代替党治,实施法治以保障人权,在思想界掀起了一场颇具影响的“人权运动”。人权派因此得名。  相似文献   

11.
1953年「历史教学」杂志第三期曾经发表过两篇供大家讨论的论文:扬科特里尼次卡娅作的『学习五年级「古代东方」一篇时如何研究「国家」概念』(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以及吉齐斯和茲纳民斯卡娅作的「论如何巩固学生在研究历史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问题』(列宁格勒)。这两篇论文曾引起许多争论。编辑部曾收到一些论文,并在「历史教学」杂志以下各期上发表了。在1954年第二期上曾刊载了以下三篇论文:克鲁格利亚克作的「论如何研究『国家』概念」(湼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胡适,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评价:多数持全盘否定态度,如说以他为首领的新月派,“是革命文艺的老敌人”,“一批买办资产阶级文人”。或说此时胡适已“由北洋军阀的帮凶,变成蒋家王朝的鹰犬”,“集中反映了买办资产阶级的政治利益和文艺观点”。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新月》时期以胡适为代表的“人权派”,属于“中间派”的“改良主义的政治活动”,属于“在野的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既反对共产党的暴力革命,“也批评国民党的专制独裁”,或认为“人权派”是“代表自由资产阶级的利益、愿望和意志”,“九·一八”后,蒋介石改变政策,胡适才成为蒋家王朝的“御用文人”。有人还具体地论述过这种转变。  相似文献   

13.
胡适在国共党争中选择了国民党,但他的选择并不是无条件的。对他而言,这是一种“弊取其轻”的选择。他坚决反对共产党,对国民党,也曾有相当激烈的批评和冲突。为此,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曾作出决议要求严惩胡适,1931年“九一八”事变,使胡适认为亡国之祸已迫在眉睫,他的政治态度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他到南京晋见蒋介石时,批评者变为建言者。1948年末,在国民党大势已去之时,蒋介石曾派人北上邀请胡适南下就任行政院院长一职,为胡婉拒。不久,蒋便派专机到北平将胡接去台湾。新近公开的胡适致蒋介石的一封信,为人们了解、研究胡适…  相似文献   

14.
这个年表的编写是根据:「斯大林传略」,「斯大林选集」,「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斯大林年谱」,「斯大林论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斯大林论战后国际形势」,「斯大林论中国」,「斯大林的生平事业及学说」等书,但因材料不全,编者学力有限,遗漏错误,在所难免,希望大家多予指正。一九○一年九月编者的话「斗争报」第一期社论。这是斯大林最早的著述。这篇文章里,确定报纸应当领导一九○一年十一月和十二月间俄国社会民主党及其最近的任务工人运动,尽量地接近工人群众,以便经常地影响他们,成为他们的自觉的领导中心。发表于「斗争报」第二期,指出科学社会主义与自发工人运动结合的必要,指出工人阶级应在民主解放运动中起领导作用,并提出了组织独立舞产阶级政党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红皮白心     
在同国民党蒋政权作斗争的年代,有为数不少的共产党人(或虽未入党但反蒋的革命者)打入国民党的党、政、军部门做地下工作。这种同志大都被喻为“白皮红心”———表皮是白(国民党)的,内心却是红(共产党)的。他们对革命的贡献,不低于(有的甚至超过)一名参加武装斗争的革命者的贡献。许多十分重要的情报,都由他们传出。我认识的老作家黄秋耘就干过这种工作。当年我在学校读书,谁谁上了国民党政府的黑名单,必需撤退,就是由打入国民党省政府的同志(我一直想感谢他们却不知他们是谁)提供的。与此同时,当然也有国民党人冒充革命者的“红…  相似文献   

16.
高小历史课本第二四课「抗日战争」中说:「一九四四年三月间,日寇为了便于控制东南亚,要把从河北直通广西的铁路线打通,因而对国民党战场发动新的进攻。」其详情究竟如何?(河南省第一革命残废军人学校阚维新提)  相似文献   

17.
勃朗基(L.A.Blangui,1805—81)生于拿破仑第一统治时代法国南部一个官吏的家庭中。当他十几的叶候,拿破仑的「百日政权」倾覆,在列强枪刺支持下的波旁王党惨杀拿破仑党人和革命的工农及民主知识分子。勃朗基的家庭不得不到处逃亡;幼年的勃朗基,对于亡命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刺激,他在(?)家逃亡中亲眼看到了四个革命者被处死刑的悲惨景象,激起了他反阬反  相似文献   

18.
蒋介石与胡适的关系为学术界所乐道,甚至被赋予诸多象征意义.1949年国民党政权逃台后的蒋胡关系,既是大陆时代的延续,也有在台湾时空环境下新的特点.蒋介石在台湾时期日记的开放,为研究二人关系提供了全新的资料.蒋介石与胡适均记载了他们交往的经过与彼此观感,但相异甚大,往往是"一个事件,各自表述".蒋介石在日记中痛骂胡适与在公开场合下对胡的"礼遇"形成鲜明的对比,背后的玄机,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9.
大革命时期曾先后出现了以邻鲁、谢持等人为首的西山会议派和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右派集团,他们都背叛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反对实行国共合作。这两个右派集团,在反共问题上有一致性,但在反共时机的选择和反共策略的运用上,又存在着分歧。同时,两派为了争夺国民党的最高领导权,彼此间也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和激烈的斗争。西山会议派的“联蒋倒汪”策略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的右派分子就肆无忌惮地活跃起来,竟与帝国主义和反动军官相勾结,于8月20日,在中央党部门前暗杀了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凯。11月23日,以邹鲁、谢持…  相似文献   

20.
一、「哥老」之本义及其前期之被音演为「咽噜」在探讨哥老会起源之前,我们先要搞清「哥老」一名之含义及其由来,清人朱克敬在「瞑齐二识」中会肯定而明白地指出:「哥老会始于蜀中,蜀中呼弟曰老,哥老,犹言哥第也。」说明「哥老」是四川的方言,我们只要对照一下哥老会之义名为「哥弟会」,便知共确切不移,清史稿亦谓:「哥老会者起四川,异姓相约为昆弟,同祸福,结盟立会。」[注一]足证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