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话题     
《中国国家旅游》2015,(1):28-28
太空旅行,一步之遥 2014年,“烧脑”电影《星际穿越》再一次点燃了人们探讨太空的热情.持续不断地引发出天文、物理、宗教……各种话题。而随着《三体》等科幻电影的投拍,有人预言2015年将成为中国电影的“科幻元年”,“太空”将占领更多的大银幕。其实,“太空旅行”在现实生活中也并非遥不可及,2001年,美国亿万富翁丹尼斯·...  相似文献   

2.
《神州》2006,(2)
2005年10月12日早晨。平沙万里,中国航天第一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天空晴朗,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天蓝色的发射塔架在大漠中冉冉升起的朝阳照耀下如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熠熠生辉。云淡风清,一切都显得是那样的安祥与宁静。上午9点整。“点火!”指挥员一声令下。戈壁深处惊雷滚,一道电光裂长空。发射场腾起浓浓烟雾,乳白色的船箭组合拔地而起,火箭托举着“神舟”六号飞船,以排山倒海之势直刺苍穹,飞向太空。继“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后,费俊龙和聂海胜再次背负着十几亿中国人的期待,开始了他们的又一次伟大的太空之旅。  相似文献   

3.
近日,中国女航天员壬亚平,在太空中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卅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身在地球的人们了解到太空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相关知识。有趣的是,在这场长达40分钟的太空直播过程中,画面里全程显示出“天链”的字眼。那么,天链到底是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4.
《神州》2006,(2)
2005年10月1 7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继“神五”以后,再一次载着中国两名航天员成功返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张建启苦苦奋斗了大半生。曾几何时,他立下了铁铮铮的誓言:“我们将来要亲手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  相似文献   

5.
范登生 《百年潮》2008,(6):65-70
20世纪60年代,美、苏之间围绕争夺太空优势进行了一场激烈的竞赛。面对美苏之间的太空较量,毛泽东以“可上九天揽月”的英勇气概,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  相似文献   

6.
“女神”过了半百都爱玩点疯的,前有张曼玉蹦上舞台吼摇滚,后有莎拉·布莱曼飞去太空录唱片。当科技和音乐结合,自由妙不可言。“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将成为第一位飞上太空的专业歌手。她将在2015年10月搭乘“联盟号”飞船进入太空,登上国际空间站引吭高歌,体验为期10天的太空之旅。如果这项太空之旅成功,她将成为被俄罗斯送上国际空间站的第八位私人乘客,也是第一位歌唱家。  相似文献   

7.
《世界》2008,(11):18-18
如同“远东”在某些世界里是特指中国等国家一样,“南亚次大陆”是这个国家很多年里在殖民者嘴里的特定称谓,这个命名现在看来是如此的贴切,当年的殖民者好像具有在太空中俯视的角度,他们准确地将“次大陆”这个词授予了这个星球上世态最为斑斓多姿的这一片地区。  相似文献   

8.
彭继超 《华夏地理》2007,(10):64-65
从火药发明到民间工匠万户的“飞天”壮举,中国人一直怀着探索九霄的梦想。然而当前苏联1957年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之际,中国刚刚开始仿造近程导弹,更谈不上运载火箭。但当时的领导人毛泽东已经认识到:“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1960年2月19日,中国发射了自己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燃料推进探空火箭,飞行了8公里。就是从这个8公里开始,中国人迈开了太空探索的第一步。从设计火箭到发射卫星,再到载人航天,中国从无到有,历尽艰辛,终于在40多年后跻身世界航天大国之列。[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山茶》2009,(9):150-151
在短暂的15年太空竞赛中,前苏联消耗殆尽、已经无力迎战。美国在越战期间资金捉襟见肘,于是也放弃了登月计划.转而建造航天飞机以及后来的国际空间站。1981年航天飞机酋度亮相.当时被誉为一项科技奇迹。前苏联也先后建造了“礼炮“号空间站和”和平”号空间站,尝试着能够让人类在太空停留更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继2003年10月中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首度成功地完成太空使命后,时隔两年“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再次圆满完成了太空任务。毫无疑问,今天中国的航天航空事业已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然而50多年前,旧中国的航空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新中国便是在这种基础极其薄弱的艰难处境下开始发展航空工业的;从只能驾驶别国制造的飞机到第一架自行研制飞机试飞成功,中国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研制速度之快,在世界飞机研制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这称得上是一个奇迹。中共中央积极擘划朝鲜战争爆发后,因未掌握制空权,中国入朝志愿军部队和战略物资运输线总处在敌…  相似文献   

11.
我们花费大把金钱建遣“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难道就是为了用它替换老旧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是为了更仔细地观察太空中的其他行星和星系?我们建造“类地行星发现者”号天文观测台,难道就是为了寻找另外一个有生物居住的世界?这些太空观测设施,虽然能让我们发现一些出乎意料的现象,却很难给我们的地球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那么,这样的纯科学研究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相似文献   

12.
飞船新时代     
10月7日,私营企业“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将正式承担货运任务,向国际空间站发射“龙”货运飞船。旧时代结束,新时代开启。当航天飞机不再苦苦挣扎,决定谢幕的时刻,私营太空公司稳步赶上,替自己赢得了身份  相似文献   

13.
观星天眼     
《华夏地理》2013,(6):30-30
“哈勃”靠边站吧。等到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由美国宇航局、欧洲太空局和加拿大太空局联合打造——发射升空,将飞越它的前辈哈勃望远镜,到达离地球160多万公里的位置。巨大的遮阳膜将挡住太阳和地球射来的热能,使望远镜冷却到零下220摄氏度以下。其红外线设备便可运作。欧洲太空局的科研首脑马克·麦考烈安说:“我们殷切盼望的是,能看到字宙中最早诞生的那一批恒星。”——伊丽莎白·普雷斯颤  相似文献   

14.
巴丹吉林沙漠:中国初步具备导弹飞行试验条件的基本场地“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神舟”飞船的幕后英雄“神舟”飞船历次行动回放“神舟”飞船何时载人上天“神舟”飞船在神州人期盼的目光下,同中国其它航天事业一样从无到有,从低到高,从地面到太空,一步步走向美好。现已进行了的四次飞天试验,使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享有世界航天大国殊荣的国家。神州儿女无不为之自豪与鼓舞。然而,谁能想到,中国航天事业却是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起步并发展的,航天事业每前进一步,都少不了神州亿万人民的大力支持。骄人的“飞天”硕果中溶入了航天科技人员的大量心血。每个成果的后面都有一串动听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风景名胜》2014,(12):24-24
宇航迷们有福了,12月1日起至明年2月1日,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及泰国中央百货集团共同举办的“人类探索”太空宇航展首次来到了东南亚,泰国成为展览的首站,方便宇航迷们在“家门口”参观世界级太空宇航展。  相似文献   

16.
《南方人物周刊》2012,(22):13-13
毛泽东说过:“妇女能顶半边天。”今天,中国把女航天员送上了太空,但对大部分中国妇女来说,这事与她们并不相干,在很多关键的方面,中国妇女的权利仍然遭到侵蚀。在意识形态的色彩消退后,一些人回归了他们原本的儒家倾向,把女性视作物品。  相似文献   

17.
占康 《名人传记》2022,(8):12-16
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习近平主席接见基层军队人大代表,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也在其列。“你可是巾相英雄啊,也是妇女能顶半边天的代表,现在还成了中国妇女的‘形象大使'!”习主席称赞道。“我们幸运地赶上了国家发展的好时代,我们一定会将祖国的荣誉写满太空!”刘洋回答。间隔十年,刘洋先后执行“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从突破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到建造空间站,正好是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里“第二步”和“第三步”的关键节点。刘洋踩着时代的鼓点前进,这份幸运既来自伟大的时代,更来自她数十年如一日的奋力前行。  相似文献   

18.
贺钰祖 《铁军》2022,(6):9-11
<正>4月16日上午,神十三返回舱成功着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太空飞行6个月,创下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接受采访时,王亚平十分动情:“我们在太空并不孤单,因为有国家领导和全国人民的惦记和关心,我想说我们已经圆满完成此次任务,同时我也想对我的女儿说,摘星星的妈妈回来啦!”同日下午5时许,3位航天员抵达北京,王亚平下飞机后,女儿赵芸熙一袭红裙,手捧鲜花和爸爸一起迎接妈妈凯旋。和女儿拥抱后,王亚平掏出一颗从太空带回的“星星”,笑逐颜开地递给了女儿。  相似文献   

19.
73岁的蒂托虽然不可能亲身体验火星之旅,但“灵感火墅”计划让他再次实现了一个飞跃——从太空计划跟风者,变成太空计划的超越者  相似文献   

20.
丁肇中教授曾为南航师生作了一场学术报告。按照惯例,一小时报告后,丁教授回答同学们提问。“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不知道。”“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不知道。”“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不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