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哈尔滨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从1898年中东铁路的修筑到1945年哈尔滨解放,在不到1个世纪的时间里完成了从渔村到都市的变迁。自1896年  相似文献   

2.
作为甲午战后清朝大办铁路的序曲,津芦铁路不仅在中国铁路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同时也是清政府推行"实政改革"的标志性一环。津通之议的无奈流产与津芦铁路的迅速立案,不仅能够充分反映甲午前后清朝改革的不同特色,同时也能生动展现国人的思想剧变与各派政治势力的浮沉。而在津芦铁路修筑过程中暴露出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诸问题,以及英、法、美等国列强的挟势干扰,既是近代中国铁路修筑过程中一直无法绕开的挡路石,也是困扰甲午战后清朝诸项改革的普遍症结。  相似文献   

3.
<正>十九世纪末,沙俄为侵略中国东北和称霸远东,在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同时,为了在远东寻求一条到达海参崴的便捷通道。中日甲午战争,为沙俄找到了胁迫清朝同意修筑铁路的契机。清朝于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同日本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其中有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的规定。俄国一直视中国东北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蓄谋把东北变成它的"黄俄罗斯"。于是,联合德、法两国进行干涉,迫使日本退还辽东半岛。沙俄在"还辽"事件以后,即向清政府索取报酬。李鸿章于1896年与沙俄政府签订的中俄《御敌互相援助  相似文献   

4.
1898年,中东铁路的修筑催生并带动了近代东北区域城镇的发展,而以中东铁路附属地建设为发端,在铁路经济和国内外移民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东铁路沿线先后速度崛起了一批以哈尔滨、大连为典型代表的近代化新兴城镇,其城市化、城市近代化水平跃居全国前列,而东北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也由此开启。  相似文献   

5.
1898年,中东铁路的修筑催生并带动了近代东北区域城镇的发展,而以中东铁路附属地建设为发端,在铁路经济和国内外移民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东铁路沿线先后速度崛起了一批以哈尔滨、大连为典型代表的近代化新兴城镇,其城市化、城市近代化水平跃居全国前列,而东北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也由此开启。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在大片国土沦陷、对外通道被截断的情况下,桂越国际铁路被迫修筑.资金筹措成为铁路修筑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广西省政府公报》等资料记载了这一过程.这些资料蕴藏着较丰富的历史信息,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强大的民族力量和伟大的抗战精神.  相似文献   

7.
晚清以北京为中心的铁路网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铁路出现之初 ,中国官民“诧所未闻 ,骇为妖物 ,举国若狂 ,几致大变”,结果被迫拆毁。 1 9世纪七八十年代 ,政府官员在修筑铁路与否的问题上还进行了长时间针锋相对的争论。到了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 ,修路风气已经大开 ,清政府在北方地区修筑了京奉铁路 (北京——奉天 )、京汉铁路 (北京——汉口 )、京张铁路 (北京——张家口 )和津浦铁路 (天津——浦口 )四条主干线和一些支线 ,构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铁路网。铁路网的形成是北京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大大促进了北京与外地的联系与交流 ,加强了北京作为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对全国的辐射力。铁路的出现改变了中国传统的交通方式 ,推动了城市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从修筑同蒲铁路看阎锡山其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2年2月阎锡山就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同年4月他便成立了山西省政设计委员会,自任委员长,并编制了《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修筑同蒲铁路则是该计划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在这一年的10月,他便着手筹划兴建同蒲铁路。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在天津城市空间从传统的城厢向四乡拓展时,铁路的引入使该过程变得更为复杂剧烈。对于城市空间而言,铁路带来的变化并不能完全用商贸繁荣程度来衡量。东站在带来巨大的商贸利益的同时也阻断了沈王郭旺诸村居民的市内交通,使铁路两侧迥然不同,形成一块特殊的隔离区。西站的建立并没有使当地传统的商业中转中心复兴,反而因联运使得当地商业利益受到冲击。而不同城区居民也通过各自方式应对铁路带来的变化。沈王郭旺诸村居民通过呼吁政府修筑地道的方式将铁路带来的隔离效果略为降低。而西站附近居民通过疏通西站的方式使其没有彻底贯彻联运,保障了本地的商业垄断利益。  相似文献   

10.
《贵阳文史》2009,(1):10-10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慈禧太后逃往西安,次年回京后准备到清西陵去扫墓,袁世凯主持修筑了一条从京城到清西陵的铁路,称“西陵铁路”或“御用铁路”。  相似文献   

11.
铁路是“现代工业的先驱”;李鸿章是中国铁路的创始人。李鸿章亲手描绘了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第一张蓝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及第一批钞路。在开创中国铁路事业的历程中,他曾与封建顽固派及外国资本集团进行过难能可贵的抗争,也留下了发人深省的教训……。铁路计划的酝酿李鸿章创建铁路的念头是由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企图搜取在华筑路权而引发的。早在1844年,外国商人就产生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的企图——这年美国怡和洋行的档  相似文献   

12.
果莹 《黑龙江史志》2011,(6):23-24,38
<正>中东铁路建筑群,全部分布在黑龙江省海林市的横道镇域内,占地规模200公顷,是19世纪末修筑东清铁路(后改称中东铁路,现称绥满线)时期的重要历史遗存。据2005年普查数据,横道镇内仍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学界关于中东铁路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作者认为,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中东铁路的修筑与沙俄的扩张政策,中俄(苏)关于中东铁路问题的交涉,日本、美国围绕中东铁路问题的矛盾与斗争等方面,就整个中东铁路历史进行研究的著作尚不多见,较少涉及俄侨与中东铁路的关系及对中俄关系的影响,有的译名也不够规范等。  相似文献   

14.
张俊义 《抗日战争研究》2022,(4):80-95+159-160
修建滇缅铁路是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贯通西南国际运输通道战略决策和行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修筑滇缅铁路需要将云南境内的铁路与英属缅甸的铁路贯通,所以自滇缅铁路计划酝酿伊始,国民政府就与英国政府进行接触。英国政府为防范中国介入其缅甸殖民地,加之经济上不能得利,起初对中国的试探反应冷淡。在国民政府就滇缅铁路计划正式提出交涉前后,由于英日矛盾日趋紧张,出于遏制日本的战略需要,英国政府态度发生转变,决定支持中方的请求,主动出资修筑缅段铁路。然而,英国仍不忘为自身攫取利益,乘机在长期悬而未决的中缅南段未定界上索要筹码,并将其作为支持中国的先决条件。从维护抗战大局整体利益出发,处于弱势的国民政府被迫妥协,以牺牲部分中国领土的代价,换取英国对滇缅铁路的支持。在与中方达成合作协议后,英国出于改善对华关系及协同抵抗日本侵略的目的,克服困难,精心组织缅段铁路的施工,并坚持到缅甸陷落的最后一刻。  相似文献   

15.
循礼门在与铁路有关的地名中,汉口老城堡的城门也是一个系列。除了前面说过的玉带门之外,尚有循礼门和大智门。这些自1864年便出现的城门,在城堡时期是进入汉口城的通道,在芦汉铁路修筑期间,城门所在地几乎无一例外地成了与铁路垂直的交汇点,而循礼门和大智门更是成为铁路的站点,成为近代化的火车头进入汉口、进入武汉的必经通道。城堡时期,来来往往穿梭于城门间的只是少量的人和货,  相似文献   

16.
唐凌 《世纪》2023,(1):60-63
<正>桂越国际铁路是抗战时期连接中越两国的铁道线,在中国境内由湘桂铁路和黔桂铁路组成。该铁路修筑始于中法战争之后。为了打破日军的封锁,中国修筑湘桂铁路和黔桂铁路,这两条铁路均在镇南关与越南铁路接轨,合称桂越国际铁路。其中,越南境内采用窄轨,与中越边境铁路相同。湘桂铁路1937年开始修筑,黔桂铁路1939年开始修筑,至1940年,南宁至镇南关段基本筑成。具备基本通车条件时,日军突然发动桂南战役,已筑成的这段铁路被迫拆毁。1944年,日军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又发动桂柳战役,力图将桂越国际铁路控制在自己手中。  相似文献   

17.
桂越国际铁路交通线在抗战时期紧急修筑,这条新的战争生命线的开辟,支持了中国的持久抗战,引发了桂南战役和桂柳战役。《广西动员百万协筑湘黔铁路桂段工程纪实》详细记载了其修筑的过程及其相关的内幕,是研究抗战史和铁路交通史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大量原始资料的运用和对民众抗战力量的重点表现,使其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8.
吴千 《文史博览》2013,(11):21-22
早在1887年至1888年间,清王朝就在其大本营内修建了两条鲜为人知的皇家“游玩”铁路,一条在御苑颐和园内,一条在皇城之中,它们都是专供当时紫禁城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游览享用的。这两条御用铁路都是由当时的洋务派李鸿章提议修建的。1887年正值李鸿章在海防前线的渤海岸边修筑津沽铁路,  相似文献   

19.
广梧铁路肇端于清季,在其开筑之初,就因与法国、美国等列强在华势力纠葛在一起,只能修筑一段。进入民国后,广梧铁路虽屡为地方军阀势力所提及,但因国内政局变动、经费困难等原因而进展缓慢。广梧铁路筹议进程的一波三折,既反映了当时的两广政局与人事变动,也折射出时代发展和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20.
李玉 《安徽史学》2015,(4):25-32
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刘锡鸿都是晚清较早"接收"铁路知识的官员之一,但他却提出25条理由反对中国修筑铁路,从而以"不接受"铁路闻名于时。他的论据在于中国不具备兴办铁路的政治与社会环境,缺乏相应的经济与文化基础。对此,不能以"保守"简单定性,应当看到刘锡鸿对于西学知识的认真思考和理性抉择,进而理解近代国人在接收与接受西方事物方面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