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985年,他像一枚飞碟,空降拉萨1985年,波普艺术之父、后现代艺术大师劳生柏空降中国;北京之后、在拉萨举办展览。这是至今令艺术家们难忘的冲击。当劳生柏试图用集成式的作品弥合艺术与生活间的鸿沟时,西藏艺术家才刚走出苏联式绘画的桎梏;他的展览当然震惊了拉萨,但其影响究竟如何评判?  相似文献   

2.
斋林.旺多1934年生于江孜,1940年到1945年在西藏江孜、日喀则、拉萨等地辗转求学,在拉萨至日喀则的山道上连续7天在马背上颠簸,个人的“旅行生活”自此开始。1946年进入印度大吉林圣约瑟夫学院学习后,往返拉萨过寒暑假,要在路上走34天,他把这些经历糅进自己的小说《斋苏府秘闻》。  相似文献   

3.
孙缨 《风景名胜》2013,(3):172-173
拉萨的一晚让人感觉舒适安逸。早上,胖子穿一件翠蓝的长衣来见我,我换上白色麻布小西装,我们准备在拉萨城里好好享受一下清晨的微风,午后的酥油茶。早餐厅里,我们和阿原见面了。阿原是我们的朋友,现在一直在拉萨工作,我们一路行程多亏他的策划。他已经为我们定了明天布达拉宫的门票,这样,我们的行程基本都安排妥当,后天让次仁开一趟纳木错,就可以胜利返回了。他后来抱歉地和胖子说,他只有上午几个小时陪我们玩一下,因为今天有一班  相似文献   

4.
胜地查叶巴     
岗夫 《中国西藏》2013,(5):66-67
在拉萨生活了多年,可在拉萨附近、名声显赫的查叶巴寺却没有云过。藏族有谣谚曰"西藏灵地在拉萨,拉萨灵地在叶巴;到了拉萨不去叶巴,等于做件新衣忘了做领子。查叶巴寺距拉萨市36公里,位于达孜县帮堆乡叶巴村叶巴沟,拉萨河的东北面,全与建筑都紧嵌在山崖峰壁间,据说始建于公元7世纪,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西藏历史上有名的寺庙之一。  相似文献   

5.
索穷 《中国西藏》2006,(1):62-65
强巴遵珠的名片上有很多头衔.他是拉萨市彩泉福利民族手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拉萨彩泉福利特殊学校校长.拉萨彩泉福利康复医疗门诊部主任等……那可不是虚名.他要实实在在地工作.为手下百来号残疾职工和孤儿的生活日夜奔波.辛勤操劳.因此.他把自己比喻为一头任劳任怨的“老牛”是很恰当的。  相似文献   

6.
在拉萨的英语角第一次见到马弗,他是当时唯一以英语为母语的参与者,对活动帮助很大。得知他在拉萨当外教后,感觉身份独特便有了这篇采访。言谈间感觉到他在中国多年的生活经历产生的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而在西藏的日子对他也意义深刻。我是在美国中部的伊利诺伊州,靠近密西西比河的一个非常小的镇子里长大的,小时候从没想过会在中国呆那么久。大学我学了英语专业,毕业后我有机会去非洲旅行,这之后就喜欢上了生活在各地,这总有太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相似文献   

7.
正出生于四川甘孜州的桑吉江措对拉萨有着特殊的情感——欢喜、舒服、念念不忘。当他13岁那年走了三个多月到拉萨朝圣后,就一而再、再而三,一次次地来到拉萨。2014年4月15日,他和另外两位合作伙伴经营的"藏家壹号"藏餐厅开业了,以经营传统藏餐为主,加入了朗玛、堆谐等传统的藏文化元素。来"藏家壹号"就餐的不仅有拉萨本地的藏族人,还有游客和僧侣,然而,桑吉江措并不满足,  相似文献   

8.
正在拉萨全季酒店二楼环境优雅宽敞的圣安奇咖啡店,藏毯企业家仁慈尼玛一边品尝美食一边侃侃而谈。这家在当地消费者中广受欢迎的西藏圣安奇餐饮责任有限公司的主人正是这位年轻的藏毯企业家。一原拉萨地毯厂的员工达瓦次仁今年82岁,身体还很健康。他是当年作为专业技术人员从藏毯之乡调到拉萨工作的藏毯厂早期员工之一。听说要"采访他",老人笑呵呵地  相似文献   

9.
拉萨是藏语音译,在汉文字面上看不出什么意义,但在藏语里有十分明确的意义。在有些介绍拉萨的文章里把拉萨译成了“圣地”、“佛地”。依我看来这些译法都没有准确地表达出“拉萨”一词的真正含义。要把“拉萨”一词的意思表达清楚,首先要把原文的意义吃透,这是翻译常识。在藏语中“拉”指的是神、佛,“萨”指的是地、地方。这两个字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名词,这个名词的准确意义应该是神佛所在的地方,那么神佛指的是哪个神佛呢?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需要追溯一千三百年前的历史了。 众所周知,公元七世纪的时候,吐蕃王朝第三十二代藏王松赞干布以他强大的实力兼并了临近的部落,从而  相似文献   

10.
正在大部分时间里,扎西是一所北京高校的在校大学生,次罗是中国石油在拉萨的一名雇员,但他们也彼此分享着另一重身份:他们都是业余的涂鸦手。他们分别是拉萨第一个涂鸦工作室YING的创始成员之一。生活中的扎西不善言辞,他的声音有一种电影《阿甘正传》中Forrest Gump的带入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更习惯于用画笔来"说话",而"涂鸦是他的另一种语言,帮助他与外界沟通"。一旦拿起画笔或是喷漆,喧嚣的、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20岁的洛丹跟着58岁的阿妈宗吉,从青海来到拉萨,参加父亲安多强巴100年诞辰纪念展览。虽然洛丹与父亲安多强巴相差了80岁,虽然洛丹在父亲去世后跟随母亲在青海待了多年,但拉萨的友人们还是很容易地就把他认出来了,因为这位年轻英俊的小伙子,与他父亲实在太相像了。安多强巴曾经赠送给我一  相似文献   

12.
长久以来,布达拉宫巍峨矗立的拉萨是朝圣者心中的圣地。而对于西藏以外、乃至地球另一端的人们,它又是一座充满神秘与魅力的古老城市。20世纪初,一位来自异域的虔诚教徒朝圣至此,他也许想象不到,他和朋友在旅途中记录下的影像与文字,不但将拉萨的风土人情介绍给了世人,更机缘巧合地成为了《国家地理》杂志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13.
热爱西藏     
“飘”在拉萨的老范,是杂志社刚结识不久的作者。他晒太阳,自由撰稿,并领队旅游。天天和天南海北的朋友们扎在一起,天天有好多关于西藏的选题在脑海里产生,对于这个给予他快乐生活的美妙地方,老范充满了太多热爱。在拉萨3月14日那天,那台跟随他多年的IBMX40电脑,以及辛苦积攒而来的佳能400D,以残骸的形式,代替了本应由他自己去承受的真实梦魇。  相似文献   

14.
书讯     
正《雪域山水藏地人》该书是一部纪实性的长篇回忆。作者金志国,童年进藏,在藏生活工作30余年,是20世纪80年代有影响的西藏作家。在书中,他饶有趣味地向读者讲述了自己10岁随父母进藏的经历,以及此后在拉萨读书,长大后在西藏工作的种种经历。由于作者经历独特,该书为读者提供了了解西藏的别样视角。如作者所言,西藏是他名副其实的"第二故乡",有一份抹不去、撇不掉的"西藏情结"。透过作者不可多得  相似文献   

15.
在民主改革40周年之际,西藏这个海拔高峻、重重雪山环绕的古老大地上,正在长出新的细胞,使它每天都变得更新鲜、更有活力。尽管某些人对此一直都在怀疑,但这种变化仍然很激动人心。一位藏族老者当被问到他家的单扇小门如何变成了双扇大门时,他风趣地笑道:“不修大门,怎么请得来‘铁牛’?”这些发生在西藏农村或城镇的小事,正在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拉萨清晨的叫卖牛奶者“卖酸奶、卖鲜奶!”当大多数人还在梦里酣睡时,拉萨大街小巷里响起了一声声吆喝。这些拎着桶、背着袋的农民,大多来自市郊的藏热村。藏热村是拉萨市…  相似文献   

16.
世人看王朔     
阿城:他不搞人前人后那一套。大院出身的人有正直的一面叶京:他过去遇到了他的信仰危机艾未未:他一路骂过来一路杀过来,对一切人和事不留情面我们在尽力地展现一个50年代出生的人,一个著名作家,一个引领了上世纪90年代的电视剧风潮,在商业社会里获得过最大利益的作家,一个内心痛苦的既得利益者,一个天真又狡狯,超脱又世俗,单  相似文献   

17.
房建昌 《西藏人文地理》2010,(3):106-110,I0001,111-119
外国人的早期进入 300年前.耶稣会神父叶普里图从克什米尔出发.穿过藏西.于1716年来到拉萨并住了下来。在1721年被召回前,他精通藏语和藏传佛教的理论.而且经常与格西(西藏佛学博士)展开辩论。他被视为是第一个全面地报道了这个地区的人,并被称作是西方研究藏学的开拓者,据他说.拉萨有亚美尼亚人和莫斯科公国人。  相似文献   

18.
在尘埃落定专事绘画之前,人们印象中东方的一项主要事迹,是他以拉萨为终点、从深圳骑摩托车一路游历而去的率意之行。其过程中,尚有近半年在四川甘孜康巴藏族地区的无目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论超脱     
雷达 《文史月刊》2008,(10):50-50
常常见到有人宣称“我很超脱”,却又发现他因为没有在主席台就座而面露愠色;又见有人劝谕别人“你要超脱”,自己却忽然困在人生竞技场上的失利而抑郁成疾。于是我想,世间只有相对的超脱者,难有绝对的、纯粹的超脱者,这大约是世界的物质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正绿树白墙点缀于平坦旷野之上,青稞苗郁郁葱葱,田野一片碧绿青翠。初夏的农区大地生机盎然,人们平和安详地生活着,而如此般的甜蜜和神圣,便构成了他们幸福无忧的每一天。五月末的拉萨近郊,天降甘露,青稞苗郁郁葱葱,田野一片碧绿青翠。上午10点过,距离拉萨市区100多公里的林周县春堆乡塔加村,已然从美好睡梦中苏醒过来,开始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一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