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瑞 《攀登》2001,20(4):39-42
本认为,以往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片面认识,导致了“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西方生态伦理学分别从人的角度和自然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的“生态价值”等观念,为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进一步认识,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
张光闪 《沧桑》2009,(5):129-130,136
环境问题已经不容忽视:环境污染、环境破坏以及环境公平问题就是其主要表现。这些问题是人们对环境伦理的认识不够,甚至人们的行为违背了环境伦理所导致的。我们必须加快环境伦理学研究、加强环境伦理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伦理意识、正确处理伦理关系,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  相似文献   

3.
白晶 《黑龙江史志》2008,(12):42-42
对图书馆员的“知识组配”是最大限度发挥其效用的重要手段,也是图书馆面对复杂环境生存发展的需要,通过分析图书馆员的“知识组配”现状,明确图书馆员“知识组配”的思路,提出具体组配的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在宋代儒士中,已有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许多探索与思考。在他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中,“天人合一”的宇宙哲学观、“中庸”的处世道德观等,也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基础和道德原则。宋人的环境意识认为,人是天地间自然万物的一部分,是自然万物中同等的一员;关心自然就是关心人类自己,人类应该像爱护自身一样爱护自然万物;人类应承认自然界有自己的生存权利和价值,承认自然界的生物享有与人类相似的生存权利和价值。宋人有关环境伦理的理性思考,还注意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宋人的环境意识,还在如何利用和改造自然以及保护环境方面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环境史学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史学在西方兴起于 2 0世纪晚期 ,在中国也许起步更早些 ,但其受到国内史学从业者兴趣日增的关注 ,则是近年来的事 :一方面是缘于西方环境史学发展的促动 ,一方面是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等现实因素的推动。但环境史究竟是历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还是一种新的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视角或方法 ,或者一种新的史学范式和新的通史观念 ,国内外环境史研究者均未形成共识。这组“笔谈”的发表 ,无疑将有助于人们深化对这一新的历史研究领域的认识。“笔谈”的作者包括老中青三代史学从业者 ,虽来自不同的史学领域 ,但都较早涉足环境史研究 :或早在 1973年就开始涉足沙漠研究 ,并多次深入我国北方沙漠地区进行实地考察 ,提出了著名的“沙漠化二重性”论断 ;或长期致力于美国环境史著作的译介 ;或率先在国内高校历史系开设《环境史研究导论》课程 ,培养环境史研究新人 ;或较早运用自然与社会互动关系理论 ,系统地对自然灾害与民国乡村社会变迁问题进行全方位的研究 ,从而拓宽了乡村社会史畛域。因此 ,这组“笔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国内环境史研究者对于环境史的思想认识及其所达到的水平。“笔谈”的组织 ,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梅雪芹副教授的热情支持和全力协助 ,本刊谨此致谢。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人类在地球生物中是一个特殊的类群,其特殊性就在于他能制造和使用复杂的工具,具有特殊的生存方式.通过对埋藏于地下的古人类生产与生存活动所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及其空间分布关系的发掘与研究,探讨人类对特定环境的适应方式、所占有的食物和生活资源的种类及获得的方法和途径,其活动区域的大小及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方式,以及与其它生物的相互依存关系①.而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下的古人类的适应生存方式大不相同,因此东、西方于更新世时代在文化和人类适应生存方式方面存在着很多差别,对这种东西方旧石器文化之间、区域文化传统的成因和传统之间关系的研究是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美国国会于1973年通过的《濒危物种法》是世界历史上一部极其重要的物种保护法,对维护美国的生物多样性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现代环保运动的兴起和高涨,以及美国社会和联邦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成为这部法案出台的时代背景。随着濒危物种灭绝速度的加快,生态学和环境伦理学的发展使人们对物种的认识发生变化,成为该法案得以出台的直接推动因素。在以往物种保护政策实践的基础上,该法案制定了更加严苛的法律制度和实施机制,确立了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立法理念。该法案首次在法律术语上赋予“濒危物种”以权利,体现了生态主义理念与环境伦理的影响,同时对其他国家濒危物种保护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艳 《神州》2012,(32):129-129
环境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并不像今天表现的这样突出,但是马克思恩格斯还是以其见微知著、极具前瞻性的思维为我们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即社会属性与人的自然属性相协调、外在尺度与内在尺度相统一的环境理论思想。本文参照了当代环境伦理思想研究的基本问题,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阐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建国以后如何追求可持续发展、尊重自然规律为人民利益服务的环境理论思想。通过对西方环境伦理学的基本概念的剖析,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环境理论思想来探讨建设当代中国的环境伦理思想结构。  相似文献   

9.
“张军长”和他的儿女们大豹项(张军长)近照张新学摄观众熟悉的饰"张军长"的著名电影演员项,不但谙熟表演艺术,还酷爱体育运动,并终生对这两者乐此不疲。他的这种双重爱好,不只缘于他的天赋和爱好。也缘于他青少年时代所处的环境。项慈爱、善良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  相似文献   

10.
关于旅游现象的生存论本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斌 《旅游科学》2008,22(6):10-14
旅游现象的生成是建立在生存论的前提基础上,即人首先要满足生理生存需求和谋生生存需要,才会有旅游需求和行为的发生。人们在居住地惯常生活环境的生存谋生状态,决定了休闲和旅游的本质差异。旅游研究只有回到生存论前提,旅游现象和概念的本质才有可能得到深刻揭示:旅游就是人们通过筹划,离开和返回惯常生活环境,体验并满足非谋生需求的生存活动。  相似文献   

11.
全球环境史探讨生态环境因素在洲际、甚至全球范围内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全球环境史研究的兴起,与环境问题的全球化有密切关系,是全球史和环境史两个领域相互融合的结果,它还受到近年来兴起的“大历史”这一新兴研究领域的推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环境史研究在克罗斯比和约翰·麦克尼尔等学者的努力下,取得了明显进展.全球环境史有助于从整体上揭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为史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扩展了史学的研究范围,有助于克服西欧中心论和人类中心论,深化对历史的认识.与此同时,全球环境史的发展又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城市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基于此通过对浙江省丽水市区人居环境客观建设水平和人居环境满意度的调查,分析城市环境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改善人居环境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武晓静 《沧桑》2008,(3):124-125
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自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诞生以来,学界关于他的思想的研究就不曾停止过。这其中,大部分理论都是从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入手,着重对自然是否存在价值进行合理性的思辨,对由自然内在价值推导出人类对于自然的义务提出质疑。然而,罗尔斯顿环境伦理思想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他关于实践观的论述。他要求人们把规范化的政策、理论内化为以实践为表征的实践活动,从而从伦理道德层面解决环境带来的问题。本文从罗尔斯顿环境伦理思想的实践观着手,探求这种观点对当代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现代企业所处的法律、道德环境影响着企业行为模式的选择,影响着企业的绩效乃至生存和发展。本文旨在探讨市场经济体制所要求的现代企业“有序”行为模式,并揭示其赖以实现的法律环境和道德约束。  相似文献   

15.
“它是一种生存技术……是一整套把自我塑造成一个对自己的身体有着恰当的、必要和充分关心的主体的方式。这种关心渗透在日常生活中,使得各种重要的或者普遍的生存活动同时成为健康与道德的目标。它在身体与周遭各种因素之间,界定了一种环境战略,最终旨在赋予个人一种合理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梅雪芹 《世界历史》2006,7(6):117-125
人及其活动依然是环境史研究的主题,不过,环境史对人的存在及其活动的认识,不是排斥或远离自然而是融入或回归自然而产生的。环境史的创见主要在于更新了认识人及其活动的视角,因而突破了“人类惟一”的狭隘意识以及“精英主义”的英雄史观。环境史不仅不反人类,相反,它倡导和实践的是一种更宽泛、更真实的人道主义,因为它既关注抽象的人类,也关注具体的人群和个人,还关注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环境。环境史作为解读人类文明的新范式,其研究将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待自然和他人的态度与行为,有助于人们反思“我们应该怎样生活?我们应该为什么生活?”,以便挖掘人存在的丰富意义,从而使史学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7.
文物保存环境中温湿度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保护珍贵文物,防止或减缓文物的老化,需要监测、评估和控制文物保存环境的质量,其中温湿度是最基本的两个指标.文物保存环境对温湿度提出了“适宜”和“稳定”的要求.立足这两项要求,本研究对文物保存环境中长期温湿度的评估方法进行了探讨.在对常规温湿度评价方法比较的基础上,针对“适宜”性评估,提出了“温湿度合格率”和“温湿度分布图”的方法;针对“稳定”性评估,构建了“温湿度波动指数”评价方法.通过对某博物馆一展厅内8个月的温湿度数据评估,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王利华 《史学理论研究》2020,(2):74-86,158,159
中国古代先后两度出现性质相当不同的资源环境困境。第一次是西周至秦汉时期,主要表现为山林川泽自然资源不敷利用,资源困境的忧思催生了早熟的自然资源保护思想理论和礼法制度。第二次是清朝中期以后,“人口爆炸”造成的巨大资源(特别是土地)危机和生存压力,使18世纪末期(1790年)成为历史上的环境拐点,山区毁林开垦迅速显现出恶劣的环境后果,促使当时社会展开以山林保护为重点的环境保护思考和行动。两者之间是一个思想与行动都显得相对平淡和迟滞的阶段,但也有若干历史情节值得特别注意:一是围绕山林川泽之利,发生了国家从“专山泽之利”到放弃山泽垄断的制度变化;二是先秦诸子的自然观念和资源保护思想,在宋明理学中得到了一次明显升华。  相似文献   

19.
吴玉敏 《攀登》2010,29(1):66-71
生态文明是人类正在追求的新的发展高度和境界,体现着人类正沿着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演进之路向着人类与自然真正和谐相处的目标迈进。环境伦理观照了人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道德意义,关注了生态环境之于人类的全方位的价值,在本质上体现的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方向和生存态度与生存方式的重新而重要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必然包括环境伦理的建设内容,中国的环境伦理建设问题需要从细微处加以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本期的"聚焦人物",我们锁定目标人物马林,欣赏他的摄影作品,听听他的拍鸟故事。有人说过:摄影发烧的最高境界就是拍鸟!马林认为,拍鸟的魅力,是缘于其是摄影中最不确定的题材之一。鸟类的生存状态与环境,可能是最不容易复制的。而鸟类作品要达到的境界,莫过于它的传神与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