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音     
《中华遗产》2013,(3):8-9
“宫廷画只有外在,没有内涵。” -近年来,宫廷书画作品在收藏市场大热,但在书画鉴赏家刘岩看来,这是由于文化断层所造成的人们对古代书画认知不足而导致的。他认为所谓宫廷绘画,就是记录皇帝的功德,只有外在,没有内涵。“价格可以颠覆,但美感无法颠覆,它是人类永恒追求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吉林伪满皇宫博物院曾是末代皇帝溥仪充当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时的宫廷遗址,属遗址型博物馆。在伪满的殖民文化统治时期,有大量的日本书画流入,特殊的背景,独特的条件,使得伪满皇宫博物院在日本书画的收藏和研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除介绍伪满皇宫博物院日本画收藏现状,并精心挑选了松村景文和都路华香两人的水墨禅意作品《禅狐图》  相似文献   

3.
<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是一部著录清代宫廷收藏书画的巨著,对书画鉴藏及艺术史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通过征引史料,对其编纂人员、编纂过程、编纂体例及版本情况详作考述,并讨论了<石渠宝笈>初编版本和内容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收藏家》2021,(7)
正伪满皇宫博物院曾是末代皇帝溥仪充当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时的宫廷遗址,属遗址型博物馆。在伪满的殖民文化统治时期,有大量的日本画作流入于此,特殊的背景,独特的条件,使得伪满皇宫博物院在日本书画的收藏和研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院藏日本绘画现状伪满皇宫博物院收藏日本画作300多幅,这其中不乏日本国宝级珍品,  相似文献   

5.
声音     
《中华遗产》2009,(12):8-8
皇家官廷收藏的作品卖得好,并不代表作品本身的艺术成就的高低和真假。——针对清《石渠宝笈》收录作品的价格不断被刷新的现象,书画收藏家郭庆祥认为:“目前《石渠宝笈》著录的作品卖得好,只是因为它所代表的‘皇家宫廷收藏’是近年来艺术市场运作的一个商业概念。其实,收入《石渠宝笈》的作品格调不高。”  相似文献   

6.
<正>米芾在长期的书画收藏鉴赏中,积累了诸多宝贵的书画收藏鉴赏经验和教训,其中诸多有关书画收藏鉴赏的一些原则、保管、使用、装裱的一些方法和依据,到现在都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做出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作为书画收藏鉴赏的优秀传承保持下来。米芾认为要以所接触到的收藏实物为前提进行收藏、鉴赏活动,  相似文献   

7.
全文以书画装裱为依托阐述和分析收藏与保养的多个方面,涉及的包括药物保存以及湿度温度等在收藏与保养中的问题。综合着保养收藏的并存问题归纳了几点,使书画收藏者能够在欣赏书画的同时懂得保养之法。  相似文献   

8.
李理 《收藏家》2023,(2):2-13
清朝发轫于明辽东边外,最初是以女真—满洲贵族为核心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地区相比,清早期文化具有关外特色,带有原始粗犷的渔猎民族特征,书画艺术尚未起步。在后金—清政权建立、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中原传统文化影响,逐渐形成仿效中原的归属感。定都北京后,清廷采用“清承明制”政策,开始全面吸收、接受古代各朝的政治制度、礼仪规范和思想文化,至清中期,完成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体系建设。在文化艺术方面,清廷对传统书画思想、创作技法和传世文物均十分重视,从宫廷内府对历代法书、名画的大规模收藏、著录,到皇帝、王公贵族、大臣对翰墨丹青的欣赏、临仿和创作,都体现出其对传统书画的仰慕。至今,清宫庋藏的历代书画文物,宫廷贵族仿临与创作的书画艺术品,都成为承载古代历史、弘扬中华文化的一种“大器”。  相似文献   

9.
陈雅飞 《收藏家》2011,(2):19-27
宋元后江南经济崛起,书画市场逐渐形成,至明代中后期江浙藏家辈出,如长洲文征明(1470-1559年)父子、嘉兴项元汴(1525-1590年)、华亭董其昌(1555-1636年)等,都以好古精鉴为人称道。清代前期,朝廷和民间收藏重新整合,一方面北方的清廷内府承平殷阜,孜孜搜罗文物藏入宫廷,  相似文献   

10.
云烟过眼     
赵启斌 《收藏家》2002,(9):29-34
法书名画,历来为宫廷和官宦巨室所庋藏,积而久之,在一些政治中心或经济发达的地区形成收藏中心,并且带动文化发展,使这些地区进一步发展为文化中心,从而成为国力强盛的象征,财富和文化的标尺。鸦片战争以前,我国的绘画收藏,基本上以宫廷收藏和江、浙、皖地区的私人收藏为两大中心,通过各种方式彼此流通,或为宫廷罗致,成为宫廷的重宝巨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