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进 《史学月刊》2008,(5):8-10
为什么要在中国近现代史领域中提倡都市大众文化研究?首先,因为这是一个长期以来被国内史学界所忽略的领域.其实大众文化研究在国外自1970年代以来就开始发展,至今已经成为文学、文化人类学、史学、传媒研究等人文社科领域中的重要方面了.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物质设备和各种知识的结合体,具有物质的、制度的和心理的三个层次.广州都市文化辐射问题不只是中心城市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影响,不只是文化的核体对文化圈的简单的扩散;辐射是双向的,它包括周围区域文化对中心城市文化的反馈作用.准确地说广州都市文化的辐射应是这两方面的统一,是都市文化和区域文化的互动过程.1986年10月,我们参与了美国都市人类学家顾定国教授主持的,以“广州、香港中心城市对周围县市的辐射作用”为题的实地调查研究,1988年又进行复查.以花县和南海县为点,目的是通过对这两地区的文化比较,弄清各自文化系统受中心城市文化影响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随着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西垂陵园的发现,以及其后汉渭文化圈田野考古的开展,学界掀起了探讨早期秦史、秦文化的热潮,把相关课题的学术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与此相应,社会各界对此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嬴秦活动所涉汉渭文化圈内的地方文化事业也蓬勃兴起。本文的目的就是为了适应这种社会背景,使对这一文化领域感兴趣的人们对嬴秦崛起的历史有一概略了解。  相似文献   

4.
从人口分布看青藏高原藏文化圈的基本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顺元 《攀登》2012,(4):114-122
文化圈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具有一定的适用性。青藏高原具有文化传播、发展进而形成文化圈的独特自然地理条件。其中藏文化圈可以从人口聚居程度这个尺度观察而得出其基本形态:以高原隆起中心为文化圈核心,向东、向南呈扇状展布;河湟洮岷—四川盆地西缘—云南中北部一线这一狭长的民族走廊地带,以及喜马拉雅南麓,属于青藏高原藏文化圈的边缘文化带;二者之间,在向东、向东南、向南的不同区域,存在基本可联结起来的不同级文化圈层。  相似文献   

5.
论文从创造教育学视角就美籍华裔杰出科技人才成才机制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世界上有2000多个民族、五大文化圈和众多的亚文化圈,不同民族和文化圈的科技发展水平差异甚大,杰出科技人才在不同民族和文化圈中所占比例亦有重大差距。即使在同一文化圈中,不同民族的科技发展水平和杰出科技人才所占比例差距也不小,而同一民族在不同文化圈中也有不同表现。美籍华裔科技人才是直接或间接受东亚文化圈影响的杰出华人科技人才,他们的成才机制必然有科技人才成才的共性逻辑,但也与其种族和文化有些许相关。美籍华裔科技人才成才机制受社会文化和个体素质内外因素的相互影响,一流科学家群落是美籍华裔科技人才成才的适宜组织环境;文化基因匹配是科技人才成才的精神土壤;优秀天赋是科技人才成才的物质基础;创新素质是科技人才成才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6.
卡约文化是青海境内的一支土著青铜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周边同时代的其他文化有着广泛交流和联系,影响并吸收了其他青铜文化因素,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陶器特点.卡约文化陶器风格主要承袭甘青地区新石器文化的陶器风格,延续了新石器时代以来中原地区形成的以盛食器为主的礼制系统.由于卡约文化地处北方草原文化圈、中原文化圈及西南文化圈的交汇区,所以卡约文化在当时的文化交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文从创造教育学视角就美籍华裔杰出科技人才成才机制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世界上有2000多个民族、五大文化圈和众多的亚文化圈,不同民族和文化圈的科技发展水平差异甚大,杰出科技人才在不同民族和文化圈中所占比例亦有重大差距。即使在同一文化圈中,不同民族的科技发展水平和杰出科技人才所占比例差距也不小,而同一民族在不同文化圈中也有不同表现。美籍华裔科技人才是直接或间接受东亚文化圈影响的杰出华人科技人才,他们的成才机制必然有科技人才成才的共性逻辑,但也与其种族和文化有些许相关。美籍华裔科技人才成才机制受社会文化和个体素质内外因素的相互影响,一流科学家群落是美籍华裔科技人才成才的适宜组织环境;文化基因匹配是科技人才成才的精神土壤;优秀天赋是科技人才成才的物质基础;创新素质是科技人才成才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8.
赣鄱地区处于中原文化圈和百越文化圈的交接地带。商时期,中原文化势力和百越文化势力基本上以赣江为界。西周早期,随着商文化势力撤出这一地区,西周文化势力曾短暂经略过该地区,只是在经略范围上有所区别,从而也造成这一区域文化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西周中晚期,随着周文化势力的减弱和吴越文化势力的加强,赣鄱地区达到了更大范围的统一,成为吴越文化圈和楚地文化圈融合的地区。  相似文献   

9.
刘凤红 《神州》2012,(21):156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与发展,具有商业性、娱乐性和通俗性等特点的大众文化业也飞速的发展起来,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社会流行文化。本文从大众文化的性质和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出发,阐述了大众文化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肖婷 《神州》2012,(8):25-25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与发展,具有商业性、娱乐性和通俗性等特点的大众文化业也飞速的发展起来,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社会流行文化。本文从大众文化的性质和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出发,阐述了大众文化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王敏 《黑龙江史志》2011,(15):54-56
都市化正对人们的生活与命运产生着深刻而重要的影响,都市文化直接促成了人们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转型.人的发展与都市文化建设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不仅都市文化建设呼唤人的全面发展,而且都市文化的繁荣与完善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河湟文化为地域文化。河湟即黄河、湟水流域。其地理范围包括今日月山以东,祁连山以南,西宁四区三县、海东以及海南、黄南等部分沿河区域。西汉,霍去病西击匈奴,在此设立西平亭,从有确切文字记载之始,始称湟中。又因其族属,称为羌中。其文化圈所处位置,在中原文化圈与吐藩文化圈、西域文化圈的交界地带。  相似文献   

13.
肖生禄 《丝绸之路》2010,(12):55-56
对文化生态问题的关注源于大众文化所呈现的强劲发展势头及其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大众文化因其产生所依据的基础而使其生态呈现脆弱性,因此,关注大众文化生态,积极营造一种良好的发展环境,将是消解其负面效应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论嵩山文化圈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嵩山及其周围的山、水、土、生(生物)、气(气候)和位(地理位置)诸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下促使形成中原古文化,嵩山在中原古文化形成中起到发动机与孵化器的作用,故提出嵩山文化圈的概念.嵩山文化圈是全国古文化的核心,也是嵩山地区与周边地区文化不断交流的结果.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统"和"多元一体"的特质,其要旨之一是有嵩山文化圈所起的核心作用.嵩山文化圈形成机制乃环境接壤的边缘效应.  相似文献   

15.
1. 新文字文化圈的诞生和西夏文字遗产 十一世纪之初北宋年间,在汉字文化圈的西北隅曾诞生了一个新型的文字文化圈,这就是西夏文字文化圈。西夏开国君主李元昊,已在1032年创造了体现本国文化象征的国字,于1036年颁布推行。创造国字可谓显示了这一新兴王国朝气蓬勃的宏伟壮举。  相似文献   

16.
经济的发展与合作必然导致文化的发展与交流。当今世界经济已日趋国际化和地区化,随着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急起直追,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有识之士认为:世界经济重心已逐渐由欧美地区移向亚太地区。亚太地区在历史上早就形成了一个“东亚文化圈”。世界上不少人认为,中华文化在东亚文化圈中起着主导作用,或者说充当了内核。因此,也有人把东亚文化圈称为“汉字文化圈”的。而中华文化在东亚和世界各地的传播与弘扬,华侨华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认真探讨有关华侨文…  相似文献   

17.
书讯     
<正>《早期中国——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韩建业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4月作者认为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庙底沟时代就已形成早期中国文化圈或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其范围涵盖现代中国大部地区。早期中国是有中心、有主体的超稳定的多元一体结构,有着以农为本、祖先崇拜等基本特质,是秦汉以后文化中国和政治中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一、河洛文化的时空概念 中华远古文化存在着许多地域性的文化圈,诸如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大溪文化等。春秋战国时期,学者们比较熟悉的有巴蜀文化、吴越文化、齐鲁文化、三晋文化、楚文化、燕赵文化等。早期的中原地区文化当是仰韶文化,经龙山文化之后是夏商周文化,可以笼统地称之为中原文化。中原文化圈的地域概念,除河南全省外,  相似文献   

19.
世界历史上文化形态千姿百态,但就谋取生活资料的方式而言,可划分为两大类型:即内陆文化和海洋文化.内陆文化的主体是生活在远离海洋的内陆民族,他们生产力的体现,亦即改造自然界的方式,主要表现为对土地的改造,海洋文化的主体是居住在沿海区域和岛屿上的人类,他们的生活和海洋息息相关,他们生产力的发展,和海洋结下不解之缘.由于地理环境对生产力致力对象的影响,形成了两大不同类型的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典型的内陆文化有古埃及文化、古巴比伦文化、古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玛雅文化等;典型的海洋文化有古希腊文化、腓尼基文化、迦太基文化、近代西欧文化等.中国的传统文化可划分为两大文化圈,即东南沿海区域和散布于东南亚的华人社会共同构成的海洋文化圈,以及除东南沿海区域之外,广袤的国土上形成的内陆文化圈.  相似文献   

20.
海峡文化圈是历史上汉族文化南下开发东南地区的过程中,与当地闽越文化相结合,应对海峡地区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的挑战而逐步形成的一个区域文化单元。它具有多维的空间内涵和突出的文化特征;在引进和创新科技、促合经济文化互动和整合区域内部文化差异方面,表现出很强的活力。在当代社会历史条件下重构海峡文化圈,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