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汤都亳问题,近些年来学术界争论的十分热闹,认识分歧很大。这次争论是从偃师发现二里头文化开始的。偃师二里头文化分为四期,有人认为这四期文化都是夏文化,有人则认为二里头文化三四期是早商文化。特别是二里头文化的第三期中,发现了大型的宫殿遗址,更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都认为这里是一处王都。持夏文化观点的人认为二里头是夏都,持早商文化观点的人认为是商都,再具体一点,即认为二里头遗址是商汤都亳的西亳。赞成偃师西亳说的人很多,发表了不少  相似文献   

2.
1982年5月24日至29日,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大会暨首次年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二十七个省、市、自治区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考古文物等七十余单位的一百零五名代表出席了大会。年会收到论文一百○六篇。讨论的中心是夏文化及中国古史分期诸问题。参加讨论的同志一致认为:河南二里头文化和山西二里头文化的东下冯类型与夏文化有直接关系。但部分同志认为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一、二期是夏文化,二里头文化三、四期是早商文化。部分同志却坚持二里头文化是独立存在的,它的四期都应属于夏文化。另外,也有人提出二里  相似文献   

3.
二里头文化与夏纪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拟用考古文化的~(14)C 年代数据与文献记载的夏代纪年相对照,从年代学的角度探讨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问题。一目前关于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主要有四种意见:豫西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是夏代文化;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是夏代文化;豫西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文化一二期是夏代文化,三四期是早  相似文献   

4.
夏文化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历史上是否存在过夏文化,现在已经没有疑问了。但是,对夏文化的认识,目前还存在着分歧。例如,对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有的认为一、二期为夏文化,三、四期为早商文化;有的则认为一、二、三、四期均为夏文化,郑州二里岗文化才是早商文化(汤至仲丁)。我认为,在没有发现地下文字记录之前,孤立地讨论这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要为这个问题找到出路,必须先确  相似文献   

5.
夏代纪年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本竹书纪年>记载的夏年471年是自大禹任夏伯之年始,而<世经>记载的夏年432年是自大禹即帝位之年算起,<世经>的记载是正确的.河南龙山文化王湾类型末期文化和二里头一期文化是早期夏文化,二里头一期大体包括启、太康时期和后羿代夏时期,二里头二至四期文化是少康中兴以后的夏代中晚期文化,二里头遗址是少康中兴以后的夏代中晚期都城.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夏王朝年代做了依三代以后王朝积年世数的另类推测,得出由启建立的夏王朝应始于公元前20世纪中叶,并结合考古资料对相关夏代都城及夏文化问题做了探讨,认为:登封王城岗古城为禹都阳城,禹州瓦店遗址可能是禹、启所居,新砦古城为夏启至少康时的早期夏都,二里头遗址为帝槐以后的夏代中晚期都城;夏文化应是一个将考古学与历史学整合的概念,指夏代在其王朝统辖地域内夏族或以夏族为主体的人群创造的文化,"新砦期"遗存是形成期夏文化,二里头文化是成熟期夏文化。  相似文献   

7.
王震中 《华夏考古》2011,(4):79-88,115
夏商文化分界在二里头文化第三期与第四期之交,其年代为公元前1553年或公元前1572年,由此上推471年,则夏代开始的年代应为公元前2024年或公元前2043年。按照这样的年代,早期夏文化应为中原龙山文化晚期的遗存,中期夏文化应为“新砦期”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第一期的遗存,晚期夏文化应为二里头文化第二期、第三期的遗存。长期...  相似文献   

8.
郑州商城即汤都亳说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所有主张二里头文化是商文化者都依靠一条最主要的证据,就是: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所在地是成汤所都的"西亳"。我们主张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其主要依据之一,就是成汤所都在"郑亳"。目前关于夏文化的讨论,意见之所以分歧,关键就在这里。周代有关文献皆谓成汤都亳,无异说。然而,关于亳的地望,自汉以来,却有四说:一为陕西长安杜亳说;二为河南偃师西亳说,三为河南商丘南亳说;四为山东曹县北亳说。此四亳说中,以北亳说证据较多,向来为学术界所重视;其余三亳说,证据薄  相似文献   

9.
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的早期夏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夏代年代学的研究课题中列出四个专题有:早期夏文化研究、二里头文化分期与夏商文化分界、《尚书》仲康日食再研究、《夏小正》星象和年代。这些专题中有两个是考古学的,另两个是天文学的。笔者承担的是考古学中的早期夏文化研究。 关于夏代年代学的研究,立项时通过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以下简称《论证报告》)认为:目前学术界探讨夏文化的对象主要集中在河南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在诸如早期夏文化、夏文化的分期、夏商文化的分界以及夏文化与东方夷人文化、先商文化的年代关系等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0.
夏文化与先商文化关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四十年来,中国考古学成绩斐然,硕果累累。就夏商考古而言,以河南省郑州二里冈遗址为代表的早商文化和以偃师县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夏文化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两大发现。根据史籍记载,夏、商本不同族,夏、商两个王朝的更替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改朝换代。这就向考古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以二里冈遗址为代表的早商文化究竟是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夏文化的自然延续,还是另有自己的来源,即存在不存在先商文化?先商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如何? 在夏、商文化讨论中,持夏、商同源论观点的学者认为早商文化乃由夏文化直接发展而来。“汤革夏命”只是朝代的改换,并  相似文献   

11.
夏代文化的再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在学术界探索夏代文化的空气十分活跃。随着考古材料的不断丰富,和碳14在考古学上的应用,使对夏代文化的研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当前并不是没有发现夏代文化,而是对考古发现的文化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但是在不同的认识中又有比较一致的看法。有的人认为夏代文化当是河南龙山晚期和二里头一、二期文化;有人则认为河南龙山晚期文化不是夏代文化,二里头一、二、三、四期文化才是夏代文化;也有人  相似文献   

12.
2005年以来公布的二里头等遗址的测年数据,对现有的"二里头夏都说"与"郑亳说"构成了挑战。借此契机,有必要反思二里头遗址研究的得失。测年数据以及二里头文化晚期的考古学考察,对于二里头文化三、四期已经进入商代的观点是有利的。二里头遗址是探索夏文化的重要对象,但将其落实到夏都斟鄩尚有疑点。  相似文献   

13.
“二里头四期为夏遗民文化”置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夏商文化分界的讨论中,"夏遗民文化"的提出引人注目。这种观点虽然主张夏商文化分界于二里头三、四期之间,但同时认为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皆为夏文化,惟第四期是进入商初的夏文化。这种观点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到如今不乏响应者,还有专家将其提高到理论层面加以研究,可见其影响力之大。本文作者认为,这一结论不但与事实不符,而且缺乏理论依据,商汤灭夏的时间应在二里头文化四期末,二里头四期文化并不是夏遗民文化,夏商文化的分界在二里头文化四期末至二里冈文化下层早段之间。  相似文献   

14.
谢肃 《考古与文物》2012,(4):60-65,100
从夏商文化在夏商之际地域分布的变化看,夏商分界当在南关外型商文化第一、二组之间。二里头四期晚段文化是最晚阶段的夏文化,其绝对年代没有进入早商。  相似文献   

15.
尚友萍 《文物春秋》2011,(1):3-12,31
本文针对王立新先生《也谈文化形成的滞后性——以早商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的形成为例》所主张的主要观点,诸如对滞后期文化性质的总结,滞后期存在的合理性,早商文化概念的内涵,以及滞后期与早商期的排序关系等,提出了商榷意见,并得出结论:二里头夏城内的四期偏早阶段与二里头夏城外的二里头四期文化总称二里头四期文化,是名实相符的二里头四期文化,时间在夏纪年范围内,是晚夏文化;原二里头文化四期偏晚阶段是进入商纪年的夏遗民文化,性质上已不属于二里头四期文化;二里冈下层与偃师商城早段同属早商文化,但前者出现的时间比后者略早。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河南龙山文化、二里头和偃师商城遗址考古发掘材料的分析,论证了夏朝的起始和终止年代,即夏王朝始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终止于二里头文化第三期,二里头遗址为夏代晚期的王都,并在二里头文化三期时废弃。  相似文献   

17.
关于夏文化的上限问题——与李伯谦先生商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伯谦先生对于二里头文化1~4期是夏文化的观点是赞同的,对于夏文化的上限则提出过比较新颖的见解,认为“二里头类型是‘后羿代夏’以后的夏文化,夏代初期文化应包括在王湾三期之内”。具体地说,“以临汝煤山二期为代表的由王湾三期文化到二里头文化的过渡类型遗存,可能就是夏代初期的文化。”1李先生的根据主要是:羿为少白皋氏族的人,其居地或在少白皋故地今山东曲阜左近,羿的固有文化亦应即以山东龙山文化为代表的夷人文化。“太康失国”、“后羿代夏”以后,随着夷人入主华夏,夷人的传统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必然大量涌入中原,并与传统的…  相似文献   

18.
二里头遗址的发现,填补了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冈商文化之间文化序列发展的空白,奠定了夏商文化探索的基础。该遗址是三代考古学文化研究的圭臬,突出表现在建立起史前夏商文化发展里程碑、树立二里头时代年代学标尺和夏商文化界标等方面。二里头遗址又是都城考古的重要基地,为研究早期都城聚落形态和模式、都城规划布局、宫室建筑营造法式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二里头遗址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圣地",对于推动夏史研究向前发展、了解夏代的都城面貌以及经济与文化生活状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该遗址还为历史学科的整合研究以及多学科、多角度交叉研究夏史提供了重要平台。作为我国主要的考古学专业实践基地和考古人才培养的摇篮,二里头遗址享誉海内外。  相似文献   

19.
二里头文化的性质及其与二里冈期商文化的关系是近年来夏商文化探讨中争论的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是夏商两种文化的界限应该划在何处。归纳各家意见,可概括为两种:一种意见认为应划在二里头文化本身各期段之间,即二里头文化早期阶段是夏文化,晚期阶段是商文化。另一种意见认为应  相似文献   

20.
洛达庙期和南关外期文化是两个分布于郑州地区的、年代相近而性质不同的考古学文化。依据现有的相关考古资料,并利用文化因素和墓葬分析的方法研究表明,郑州地区洛达庙期文化的一至三期是连续发展的,在性质上应属二里头文化。而学术界多认为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均为夏文化,因此郑州地区洛达庙期文化亦应属于夏文化,而不是先商或早商文化。相应地,南关外期文化应为先商文化,而非早商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