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大使”,牛群也。好好的一个牛群,怎么当上“大使”啦?“牛群当大使”这一消息是在由柯达(中国)有限公司、牛群摄影工作室等联合主办的“你拍我拍他拍”电视系列片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的。当然,牛群担任的不是派驻某一国家的大使,而是柯达摄影教育大使。不久前,牛...  相似文献   

2.
文史选萃     
《贵阳文史》2008,(3):96-96
给英国大使一个下马威 沙祖康原则性很强,在外交场合为维护国家利益,对任何人,他都寸步不让,上任伊始他给英国大使一个下马威。沙祖康重返日内瓦,担任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团特命全权大使。那时候各个国家驻日内瓦的大使,都礼节性地来祝贺、拜访。沙祖康说:“英国大使来拜访我,落座后,很不礼貌地说:‘大使阁下,我们大英帝国对你们的人权情况表示关切。’  相似文献   

3.
他是唯一担任过美国大使和中国大使的“双面大使”。他代表中国与自己的祖国——美国,签订了《蒲安臣条约》。他在欧美的一系列政治和外交活动,让清政府始料未及,应接不暇。在这个摇着龙旗的大使身后,是一段从“天朝”到“世界”的尴尬之旅。  相似文献   

4.
张宏喜 《百年潮》2012,(10):66-69
外交部有一对著名的外交官夫妇陈叔亮大使与夫人康岱沙。陈大使资历很老,曾就读于与北大、清华、燕京并称四大名校的辅仁大学,留学日本极负盛名的早稻田大学,1937年入党,是党内难得的高学历人才。1950年3月他们夫妇调入外交部后,陈曾任第二亚洲司司长,驻柬埔寨、罗马尼亚大使等职。康岱沙在外交部虽未当过司长和大使,其名气却非同小可,老一  相似文献   

5.
李琛  李祎  汤菁 《风景名胜》2009,(5):78-79
陪我们前去的导游见到蔡先生时,一个劲地叫“大使好”、“大使好”。 “大使’?蔡先生是什么大使,难道他是外交官?但眼前的他又不像.他的办公室位于“Busihess Bank”大楼的顶楼,窗户外面是漂亮的马尼拉海湾“日落大道”,宽敞的办公室排满了他旗下各公司的主导产品——当然最多的是饮料。在菲律宾,蔡其仁是家喻户晓的饮料企业Zest-O团的董事长。  相似文献   

6.
丁国钰大使1929参加革命,历经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曾任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十四师政委,第四野战军四十二军一二四师政委,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二军政治部主任。1953年任朝中代表团志愿军首席谈判代表,同年7月朝鲜停战后任军事停战委员会朝中方面志愿军委员。1955年回国后任我国驻阿富汗首任大使,驻巴基斯坦大使。1966年起任国务院第八办公室负责人、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市政协主席等职。1980年任我国驻挪威大使,1982年任我国驻埃及大使。中共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7.
大使,调典解释是“由一国派驻在他国的最高一级的外交代表”,历来颇有神秘性。我国驻阿尔巴亚大使范承祚,正好经历了两国关系的“春夏秋冬”,了解范大使,正好可以重温那一段耐人寻味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索穷 《中国西藏》2007,(2):86-90
同样,手工艺品也是各民族间相互了解和进行感情交流的基本因素。也许.可以把手工艺品视为是一个民族、一个部落的文化大使。这个文化大使从不放弃自己的使命。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大使更加展示了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一、并不情愿当大使胡适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大学教授,新文化的倡导人。然而,在抗战期间,他却放弃了研究学问,当上了驻美大使。学者当大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人。1938年9月17日,国民政府发表了胡适  相似文献   

10.
一位叫美国闭嘴的大使,温总理为此称赞道“:中国需要这种声音,中国需要这样的大使!”他就是新任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  相似文献   

11.
互动     
<正>【异见】谁是第一个学者型大使?刚看到第一期《文史月刊》,刊中有文《中国第一位学者大使———胡适》,颇感意外。印象中,胡适当大使、做学者没的说,但是,这第一位的由来是什么?标准又是什么?莫非胡适之前的那  相似文献   

12.
雪涌  志刚 《世界遗产》2010,(2):24-29
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于2010年5月1日在上海开幕。本刊独家专访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前中国驻法大使、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大使。吴大使风度翩翩、儒雅从容,为我们精练简要地话说世博。"申博"成功是世界对中国的认可吴建民特别提到,"申博"的特点是需要不断地向各国  相似文献   

13.
姚仲明同志工作作风十分严谨 ,一丝不苟 ,脚踏实地 ,精益求精。 60年代初 ,在他担任驻印尼大使期间 ,中印尼关系友好 ,姚大使所做的大量友好工作功不可没。那时使馆外交活动异常繁忙 ,特别是大使 ,几乎每天上下午和晚上的活动都排得满满的。两国间各种代表团 (组 )的互访也十分活跃 ,每月都有数十起 ,有时同一时间好几个团 (组 )交叉 ,迎来送往 ,有些高级代表团还需大使亲自出面 ,姚大使的工作负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能做到忙而不乱 ,井井有条。令人惊异的是 ,他的话剧《乌云难遮月》就是在这期间利用加夜班完成的。在如此繁忙紧张的情况下 …  相似文献   

14.
王进 《世界》2004,(7):10-11
最近,我有幸结识了中国首任驻美大使柴泽民先生。柴老先生是山西闻喜人,今年已经88岁高龄了。是当年闻喜县牺盟会的负责人。解放以后,柴老曾经担任过中国首任驻泰大使、中国首任驻美大使。是中国外交界一位颇富奇色彩的人物。谈起当年的中美建交,老人如数家玲。  相似文献   

15.
和平大使不是和事佬。和事佬固然热衷于调解纷争,但有时会陷入无原则的调解,没有明确的是非和爱憎。和平大使则不然,他们往往以天下为己任,深度体察民间疾苦,旗帜鲜明地反对战争,倡导和平,在战与和等问题上有着很强的原则性。我国春秋时期就有这样一位不辞劳苦的和平大使,正是由于他的不  相似文献   

16.
《文史月刊》2010,(7):1-1
看到今年第4期文史月刊刊登了中学山先生对本人作品《第一位学者大使》的“异见”后,对申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感钦佩。 关于“学者大使”胡适的提法,我当时考虑到胡适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新文化的倡导人,原先并没有从政,但为了抗战他却放弃了研究学问,当上了驻美大使。  相似文献   

17.
“老兵可以退役,但精神永不谢幕。”1月25日,驻英大使刘晓明在英国《每日电讯报》发表任内最后一篇文章《难忘英伦十一载》,在文末借这句英国军歌名言挥别英伦三岛。这句话也是他对自己半生外交事业的总结明志。29日,刘大使接受《环球人物》记者视频专访。31日,他偕夫人归国,满怀深情发表致辞:“持节英伦11年,我成为中英关系史上任期最长的中国大使和中国历史上在一个国家任职时间最长的大使,深感荣幸和珍惜。”  相似文献   

18.
1908年7月,清政府派遣唐绍仪赴美致谢退还庚款事并赴各国考察财政。袁世凯命唐绍仪与列强各国秘密商谈互派大使问题。1908年12月10日,唐绍仪从华盛顿给清廷发回电报,报告美国当选总统塔夫脱提议与清政府互派大使事。该电报引发朝廷内部的激烈政争。摄政王载沣和军机大臣张之洞等对袁世凯私自策划派大使事深为不满。他们不能认可大使所享权限和礼节,并不愿承受派大使所需经费。1908年12月25日奕劻被迫致电唐绍仪令其"缓办"派大使事宜。袁世凯仍不死心,27日又向摄政王和军机大臣上呈主张派大使的《节略》、《说帖》等文件,载沣、张之洞等人不为所动,否决了袁世凯的主张。12月31日,清廷发电报谕旨给唐绍仪,请其通知美国政府,将互派大使一事"作罢"。  相似文献   

19.
蔡再成 《百年潮》2008,(8):57-61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中央从军队系统调了一些高级将领,到北京集训。经过集训,这些高级将领成为新中国派驻各国的大使,人们称他们为“将军大使”。这其中就有我的舅舅袁仲贤。  相似文献   

20.
蔡再成 《百年潮》2008,(8):57-61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中央从军队系统调了一些高级将领,到北京集训.经过集训,这些高级将领成为新中国派驻各国的大使,人们称他们为"将军大使".这其中就有我的舅舅袁仲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