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人对宪法概念的理论探讨和长期进行的古典宪政实践,许多为后世国家所效仿,成为现代西方社会宪政制度实践和宪法概念研究之最初源头。希腊先哲们对政体形式进行分类及其对合理政体形式之探讨,虽是针对当时城邦制度而提出的,但无疑对后世国家选择合理的政权组织模式提供了最早的理论基础。希腊人提出的政体概念,亦在一定程度上为宪法概念的产生做出了应有贡献。虽然在希腊尚未有词汇"宪法",但是古希腊出现的词汇"政体"是宪法概念产生的萌芽。"根本法"这一宪法性质初露端倪。宪法概念最终出现在罗马帝国时期。  相似文献   

2.
基于"可视性政体"概念,本文将对帝制中国和欧洲基督教两种政体进行比较,同时回溯上古中国对死后世界和古希腊对罪恶审判想象的起源,以及救赎宗教和仪式对它们的深化。此时起,两种"可视性政体"即很不相同。末日审判和狂欢使得中国与欧洲相区别开来,在中国,既有对死者的审判和救赎,也强调驱鬼、保护世人。此外,与欧洲权力和财富可见的场景相比,中国皇帝有不可见的特点。但二者的地狱审判和死亡仪式,都是呈现一个看不见的世界的场合,在此人们讲述有关美德与救赎的说教性故事,并可直视帝国的审判及其反应。  相似文献   

3.
波利比乌是著名的古希腊历史学家。他曾倾注20余年的心力,撰写了长达40卷的《历史》。这部以叙述罗马对地中海地区征服(220—145B.C.)为中心的历史巨著,不仅包含有丰富的史学思想,而且对人类社会政治体制问题也作了讨论,提出一种政体循环演变的学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世界政治史研究中,威权主义是一个被广泛使用却无统一标准的政治概念。本文以拉丁美洲的威权主义政府为研究对象,论述了威权主义政体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地位,认为威权主义政体一词的使用丰富了国家政治史研究的视野和内涵,使对国家政体形式的认识和定位更加具体和准确。威权政体是介于民主政体和独裁政体之间的、各国在民主制度建立以前经常采取的一种过渡形式,其内涵是通过强制性的政治整合维持秩序和稳定,以达到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的目的;威权主义同时也应是一个时间概念,它是在近代社会的基础上产生的,可以大体划分为1 9世纪的早期威权政体和2 0世纪以后的现代威权政体。  相似文献   

5.
论夏商周君主制政体的性质李泉,杜建民八十年代初期,我国史学界对夏商周君主制政体性质的讨论曾延续了数年之久。形成了两大对立观点的争鸣:一说认为我国商局政体一如古代希腊,是城邦国家的贵族民主政体;一说认为从夏王朝创建、君主制形成开始就确立了君主专制政体。...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点探讨波里比阿的混合政体及其与罗马共和国政治生活实际的关系。首先讨论了波里比阿有关单纯政体产生、堕落和循环的理论,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他关于罗马共和政体乃混合政体、混合政体相对稳定的观念以及混合性质在罗马政体中的具体表现,并对波里比阿的理论与罗马共和国政治实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指出波里比阿理想化的论述与共和国的实际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本文指出,波里比阿已经意识到混合政体像单纯政体一样,注定会走向衰落,尽管速度相对缓慢。他有关斯奇庇奥美德的描述,正反衬了波里比阿时代罗马道德的普遍堕落。  相似文献   

7.
作者认为,西方法治传统肇始于希腊城邦制度。古风时代希腊城邦兴起之后,纷纷以立法形式确立其政体,从而确立了法治体系,它保障公民参与国家政治商议与决策的权利。以法治原则建立起来的雅典民主政治,更是将政治决策权赋予公民群体,而使得精英阶层处于从属地位。现代民主制和古希腊民主制有着一些根本性不同,尤其是其制度机制其实源于罗马共和政治。但它继承了希腊民主制和罗马共和制共同具有的法治传统。  相似文献   

8.
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权力部门彼此分立、相互制衡;三种国家机构相辅相成,谐调运行,这是近现代西方民主国家的一般政体模式。资产阶级为寻觅适合本阶级需要的统治形式,经历了异常艰难的历史跋涉。先行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英国,在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首先确立了国会立法权支配君主执行权的“两权分立”政体。这是三权分立政体的雏型,也是西方民主的滥觞。本文试对这个政体加以解剖,旨在探索分权政体的一般性历史成因、结构功能特性和基本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近代史上,“政体”问题一提出,就同清末变法改制问题紧紧联在一起。因为当时“政体”问题提出的前提,就:是改变封建专制政体。本文就旧中国从本世纪初起陆续出现的各种政体,探讨中国近现代政体产生和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一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及革命运动兴起之时,日本及西方诸国已经确立起了资产阶级国家的政体,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或革命派以及清政府在政体问题上,不能不在基本搬用外国现成形式的基础上作某些变易和修改。中国近现代(从清末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在政体上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时期。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说:“斯大林严重破坏法制的事件,在英、法、美这样的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邓小平文选》293页)这不仅是因为郡县制(或“秦家店”、“秦政制”、“秦政”)的国家政体与西方不同,而且地方政体也与西方不同。所以我们需要关注郡县制的地方政体,与近现代形成日、美、英、法诸国地方政体作点粗略比较,看看有哪些不同,哪此相同。  相似文献   

11.
辛亥武昌起义后,清季以来朝野各方争执不下的国体政体走向问题迎来抉择时刻。面对已是大势所趋的民主共和的挑战,希望保留清廷、帝制的立宪论者纷纷援引、调适从日本输入的国体政体理论,或扩充国体政体类型,构建包容帝制的“共和新体”;或辨析国体政体,剥离君位与君权的关联,从而尝试破除君主与民主对立的流行认知。尽管立宪派的国体政体观念纷繁参差,但大都承认统治权属于国民,与革命党的国体政体立场颇有相通之处。这从侧面反映出君权政治已难以自证其正当性,而中国也进入探索如何真正实现主权在民的民权政治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都铎时期(1485—1603年)的英国正处于从封建制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代,在此期间政治体制发生重大变化。都铎政体不仅在英国政治史上具有鲜明的特点,而且与其他西欧国家过渡时期的政体相比也有很大特殊性。国外史学界曾就这一政体是否属于君主专制性质长期进行争论,至今仍未形成一致观点。我国学者则一致持都铎政体君主专制说。本文拟在澄清君主专制概念的基础上,评述各家学说并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略论法国大革命后期政体的演变及其原因冯泉一个时代政体变化经常与国体的变化相联系,法国大革命后期政体形式从议会寡头——革命政府制转向督政府的权力分立制又转向执政府的独裁制是与阶级力量在立法和行政机构中的分布和对比分不开的。阶级力量在政治机构中的变化、阶...  相似文献   

14.
黄洋 《历史研究》2020,(1):174-190
西方政治学如何兴起,这对希腊政治思想史和政治学而言,都是一个重要问题。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学界虽然对希腊政治理论讨论充分,但对西方政治学作为一门学问如何兴起这一特定问题,似乎少有探讨。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对这一问题进行过深入分析。他的结论是,苏格拉底的哲学和伦理学开创了西方政治学。然而,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对于政体问题的讨论表明,从公元前470年代开始,希腊知识群体广泛关注和参与政体讨论,提出了不同政体之优劣和最好政体的问题。公元前4世纪的政治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延续了关于政体的讨论,同时又深受苏格拉底的影响,将政治伦理纳入思考范围,由此开创了西方政治学。以此看来,政体和政治伦理是西方政治学的两个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5.
西周分封制度是国家政体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西周的国家政体,以往一些论著多限于中央政权机构的探讨。实际上,西周王朝的分封制度,才是它的国家政体。这一政体的首要内容,是在各级国家政权机关中实行君主制度;其基本原则,是在各级政权的关系上实行等级隶属;而本质特征,则是地方政权在上级政权的隶属下实行有限的地方自治。  相似文献   

16.
黄钟 《炎黄春秋》2012,(1):72-78
对于所谓政体,并没有统一的定义。笔者采用的解释,是指一个国家中政权的组织形式。在历史上,大国怎样崛起,如何衰亡,跟其政体息息相关。自拿破仑战争之后的大国经验显示,不行民主,不搞共和,也有可能富国强兵,不过试图用国家富强来替代和阻碍政体向民主共和转变,是一条充满危险的不归路。  相似文献   

17.
国家体制包括国体和政体。辛亥革命前后,是中国近代国家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的历史时期,整个政治制度向资本主义近代化缓慢演进。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了政体转型。然而,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并没有真正确立,袁世凯统治时期,打着“民国”的招牌,逐步建立独裁专制统治。1915年秋,在舆论界掀起一场变更“国体”的轩然大波,围绕着是坚持共和政体、还是改建君主政体这个根本问题,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与帝制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认为我国古代始终实行君主专制政体的见解在学术界广为流行。1980年,日知先生力排众说,投石激浪,提出周代国家政体是城邦民主制而非君主专制,引起了学术界热烈的讨论,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然迄今未有定论。分歧的症结何在呢?我认为,首先就在于大家缺乏一个区分政体的共同标准,未能搞清楚每一种政体概念的内涵。其次,对史料的运用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先秦典籍中,君主独裁和贵族行使民主权利的记载都是存在的,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发生的。因此,我们应该从事实的全部总和出发,而不应该抓住一点,不及其  相似文献   

19.
孟德斯鸠是十八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之一,也是西方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创始人。他的政体理论对于法国的政治文明,欧美、亚洲的政治发展,乃至全世界的资本主义的发展,都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他的政体理论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该理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在封建社会形态向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过渡的历史进程中,西方主要国家的政体建构,或先或后地由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演变为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英国是世界资本主义的摇篮,也是分权政体的故乡。在这里,资产阶级的革命先行者们为了探索与具有新质意义的社会形态相匹配的政体形态,跋涉过一段异常坎坷的历史路程。简言之,这可以概括为以下三部曲:1.霍布斯的“集权论”和平等派的“分权论”共同构成上述思想演化路线的逻辑起点;2.洛克的“两权分立论”,是这一发展轨迹的中间递进环节;3.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论”,集分权思想之大成,近代资产阶级分权学说从此作为完整体系进入成形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