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古老的东方文化中,竹子历来是被人们垂青的。人们种竹,用竹,咏竹,画竹,刻竹,爱竹,赏竹。用竹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始于春秋;刻竹作为装饰,始于唐;咏竹、画竹的圣手不可胜数。东坡居士的名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说尽了竹子的风流高雅;板桥老人的竹画、竹论  相似文献   

2.
竹与诗、画     
竹子是人们喜爱的植物,它不但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人们爱竹、咏竹、写竹蔚然成风。王之猷说“:何可一日无此君!”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文人喜竹、爱竹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文人爱竹、咏竹、写竹是有其深刻的心理渊源和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竹自古就受到中国人的偏爱,被奉为"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是气节的代表。苏东坡曾言道:"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又说"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从郑板桥画中的劲竹,到《红楼梦》潇湘馆窗前的柔竹,同样的超凡脱俗。  相似文献   

4.
文摘精华     
文人爱竹趣谈李盛仙 竹之可爱, 世人共识。古往 今来,不少文人 与竹结下了不解 之缘。 晋代大书法 家王羲之的儿子 王敬之爱竹成 癖,他每到一个 地方居住,都要 叫人在宅旁种 竹。有人问他: “暂住何须尔?” 他指着竹子答 道:“何可一日无 此君?”后因称竹为“此君”。 唐代萧悦是著名的画竹大师。白居易对他极为推崇,曾作《画竹歌》诗评画:“万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萧郎笔下独逼真,丹青以来惟一人。”足见他对萧悦画竹评价之高。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写过许多咏竹的诗句。如在《客堂》一诗中写道:“平生憩息地,必种数竿…  相似文献   

5.
徐秉方 《收藏家》2007,(7):50-52
我国是世界上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爱竹者也历来众多,竹画、竹刻、竹诗、竹编等等,人们在竹子上做了大量的文章。东坡有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一语道出竹子在先民生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许多文人都有一些特殊的癖好。苏东坡酷爱竹,他有一句话让如今卖竹地板的都为之兴奋不已——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宋代大书画家米芾则爱石,出门见到奇峰异石必要顶礼膜拜,口呼“石兄”。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人品评花木,极其重视象征意义。列入“四君子”之竹,因其枝干挺拨,节段分明,孤傲而又虚心,岁寒不雕,四季常绿,被赋予多重意蕴,骚人墨客题吟不绝,连苏东坡也唱然长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至于以写竹、画竹名家者更不可胜数。清代贵州画家之中,孙竹雅(1819-1884)堪称画竹高手。他虽然出生云南呈贡,但很早就作为幕僚来到贵州,先后在兴义、郎岱、都匀、安顺等地任过知县和知府,大半生在贵州度过,死后葬在贵州,其子孙亦定居贵州,因而说他是贵州画家,当无“生拉”之嫌。孙竹雅名清彦,字士美,竹雅只是他众多…  相似文献   

8.
观赏一幅清秀雅致的国画小品,犹如凭栏揽月,花荫品箫,水榭观鱼,令人赏心悦目,俗虑顿消。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怡情悦性”吧!现在,让我们来共同品味一下这种艺术美感(它会漾起你心灵的涟漪!)——因为溥松窗先生的《墨竹图》(见本期封底)是献给《满族研究》广大读者的。 竹为植物中之清品,竿直、节坚、心空、叶利,集正直、贞节、虚心、坚强等众美于一身,被誉为“全德君子”,自古便受到人们的喜爱,也得到了画家的青睐。古今竹画,汗牛充栋,画竹名家,代不乏人。画竹方法有二:一、工笔双钩(又称画竹);二、水墨写意(又称写竹)。墨竹晚出,世传始于五代李夫人之摹写窗影,但其实唐代便已有墨竹作品问世。宋元之际,更发展成独立画科,作者寖盛,风格竞繁。文人墨客以墨竹陶写性情,抒发怀抱,表现自己清高拔俗的品德和坚贞不屈的志节,并融诗、书于画中,讲究笔情墨趣,  相似文献   

9.
说“出格”     
郑板桥有幅《墨竹图》,上画墨竹数根,以大石为背,笔势纵逸秀劲,且配一段题款:“昔东坡居士作枯木竹石,使有枯木石而无竹则黯然无色矣。余作竹作石故无取于枯木也。意在画竹则竹为主,以石辅之。今石反大于竹,多于竹,又出于格外也。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据说,宋朝文同(与可)是墨竹的第一大家,苏东坡作墨竹,是向文同学的。而郑板桥的墨竹,却打破了正统,“出于格外也”,不仅不画枯木,且“石反大于竹,多于竹”,收到了不落窠臼、独具一格的艺术效果。同学们写作文,缺的就是郑板桥的这种“出格”的勇气和独创精神,许多文章大都是“套中文”。  相似文献   

10.
竹,袅娜多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有"梅松竹"岁寒三友之美称。我国古今语文人墨客,嗜竹咏竹者众多。据传,大画家郑板桥无竹不居,大诗人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除观赏外,还是优良的建筑材料,竹笋是美食,可制成笋干或罐头等。  相似文献   

11.
修竹图花钱     
竹是上苍赏赐人间吐故纳新滋润生灵的绿肺,竹,内中空有节,外形坚韧、正直、挺拔,常被人们视之为傲而不屈,不卑不亢的"志节"象征。文人爱竹,时常舞文弄墨将其作书画对象描绘,宋代大文豪苏轼言:"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对竹更是推崇备至,其以清逸大手笔充分展现竹的生命律动,昭示竹的雅洁之美。竹在古代艺术品上,  相似文献   

12.
元代,画竹之盛为前代所无,画竹风格也五彩纷呈,但画竹的大类中也有许多细微的讲究。比如有专画双勾竹,青绿设色,细笔渲染;也有专画水墨竹,“大笔儒染何淋漓”,是写意墨戏的风度。据说张逊为双勾竹之翘楚,而李衎则为水墨竹之泰斗,他挥洒自如,风度翩翩,足以让后人仰慕、叹服。 李衎(1244-1320年),字仲宾,号息斋道人,燕(今北京)人,早年在太常寺充当小吏,后累官至集贤大学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博物馆藏明万历朝鲜李滩隐泥金画《竹》(图一),系当今国画大师董寿平先生五十年代初期所捐赠。 泥金,颜料名,以黄金屑为之。用金屑绘之画谓泥金画。此《竹》画为条幅,横58  相似文献   

14.
张国琴 《神州》2013,(34):304-304
农村休闲观光旅游在旅游业中已日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已逐步成为现代人提升生活品质的必然追求和趋向。因此,如何把农村休闲观光旅游同本地自然文化旅游资源整合起来,融入发展旅游经济的大潮中,己是新农村建设中发展旅游业的现实选择和重要课题。百丈镇是浙江省毛竹之乡、中国竹制品名镇,毛竹是该镇的特色产业,毛竹林面积5.5万亩,人均5亩多,素有竹海之称。人们世世代代在风景如画的竹林中休养生息,种竹、养竹、用竹、写竹、唱竹、画竹、舞竹,历经千年的竹文化浸润,透出浓浓的竹文化底蕴和民俗情怀。百丈镇是全国优美乡镇,百丈镇党委、政府努力把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结合起来,大力弘扬竹文化,发展竹文化创意产业,推动百丈旅游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朱秋丽 《收藏家》2015,(3):60-62
写竹,《诗·卫风》中已有"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的美好句子,画竹,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品中已有表现,从竹的品性中抽离出的高尚、气节、君子等象征,尤为士人所推重。王翚画竹,并不为奇,但这两幅画的题跋却暗合王翚及其友人们的几段经历,翩翩青竹,自然成就了当时王翚和他的友人们在相同的境遇和相同思绪下的情感寄托。1.《竹林独坐图》图右上自题:幽人种竹漫多情,一夕春雷看笋成,别有高怀那解识,小窗和雨听秋声。丙子  相似文献   

16.
万新华 《南方文物》2015,(2):176-180
<正>元代,画竹之盛为前代所无,画竹风格也五彩纷呈,但画竹的大类中也有许多细微的讲究。比如有专画双勾竹,青绿设色,细笔渲染;也有专画水墨竹,"大笔儒染何淋漓",是写意墨戏的风度。李衎(1244~1320年)则为水墨竹之泰斗,挥洒自如,风度翩翩,足以让后人叹服。李衎,字仲宾,号息斋道人,燕(今北京)人,早年在太常寺充当小吏,后累官至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晚年以疾辞官告归,定居扬州,死后封为"蓟  相似文献   

17.
十竹斋笺画典故略述王宗光《十竹斋笺谱》分四卷,包括笺画33组,283幅。内容有历代贤哲名流历史典故、古人诗意、山水、花卉、文物博古、清供雅玩等。关于花、蝶、竹、石之属。遍见各卷之中。卷一中的“华石”、“奇石”、“写生”各组笺画;卷二中的“入林”、“无...  相似文献   

18.
——郑板桥的《胸中之竹》描写画家画竹的奥秘时说:"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有了意,才有了趣在法外的机,这段话,为后人留下了"胸有成竹"和"意在笔先"两个成语。——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率之兵谓之乌合。"立意,不仅是艺术创作的前导,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花朝节我们国家是一个爱花的国度,我国人民一直把花视为良朋益友。古人以为: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逸,莲令人淡,海棠令人艳,牡丹令人豪,竹令人韵。因此,陶渊明爱菊,林和靖爱梅,周敦颐爱莲,苏东坡爱海棠,郑板桥爱竹,朱德爱兰历来被人视为佳话。人们把花看...  相似文献   

20.
这是著名国民党元老于右任1928年在南京写的诗,该诗题在陈树人、何香凝、经颐渊等人合作的一幅松、梅、竹图画上。陈树人画松。何香凝画梅,经颐渊画竹。这几个人当时都是国民党中央委员,孙中山生前与他们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