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水根 《南方文物》2003,(2):96-100,121
在拙著《鸟图腾及相关问题》一文中①,笔者以《陶渊明笔下的氏族英雄》为条目,记述了陶渊明在《读〈山海经〉》诗中所歌颂的两位神话传说英雄,即刑天和丹朱,以说明鸟图腾的意识,直到晋宋时代的陶渊明脑海中,依然浓郁地保留着。自然,从中也流露出陶渊明的民族意识。人们不禁要问,陶渊明与鸟图腾氏族,有否渊源关系?或者换言之,他是“南蛮”族的后裔吗?本文试作补述如下。先说陶渊明的“猛志”在表述生平理想时,陶渊明往往写到鸟。他总想像鸟儿那样自由翱翔。曾以鸟自喻,把自己被官场约束得失去自由称作“羁鸟”(《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  相似文献   

2.
包光潜 《文史月刊》2010,(12):73-73
<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能够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隐士诗人,应该感谢夫人翟氏,她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如果遇到一个爱慕虚荣的女人,为了荣华富贵,非让他做官不可,陶渊明的人生恐怕就要彻底改写了。  相似文献   

3.
高英贺 《神州》2011,(21):96-97
在这个忙碌喧嚣的社会,我们都在渴望一份恬淡,渴望一份舒适,但是经济的压力,生活的忙碌让我们错过了一个又一个美景,科技的发展,高楼的建立让我们失去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风景,我们拥有的只有满眼的钢筋水泥,满身的灰尘和疲惫,这养的生活日复一日,我们的心也就越渴望舒适自在的田园生活,就像那个美丽的桃花源,它不止是陶渊明的梦,也是我们所有人的田园梦。  相似文献   

4.
时兰兰 《丝绸之路》2011,(14):73-75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超凡的人格,造就了他诗文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诗平淡之中见绮丽,尤其是其将平常的田园生活写进诗歌,创造出一种与内容相适应的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在中国诗歌史上开创了田园诗派。本文拟就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陶渊明的“新自然观”出发,从思想、文学评论的角度来探讨其思想中的否定性特征.指出其否定性存在于文学主体和内容之间彼此背离的关系.虽然陶渊明的作品歌颂自然状态,在风格上被视为“笃意真古”的代表.但是他的“古”是建立在“以今观古”的视角中得以形成的,不同于传统的“自然”视角.在本文的第三部分,对陶渊明的文学创作进行了...  相似文献   

6.
牛永旺 《神州》2011,(3):150-150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20首《饮酒》诗的艺术特色更表现在平淡与醇美的结合;情、景、理在诗中的高度统一性;朴素的语言和白描手法的相结合;并没有雕词琢句、裁云绣月,用的只是朴素的口语化句子,如实写来,他的诗篇看来古朴无华,读起来却琅琅上口。在中国文学史上,可谓前无古人,后有袭者,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受世人推崇。  相似文献   

7.
貌似闲云野鹤、超然世外的陶渊明却出仕达五次之多,"孤云独无依"道出了他痛苦、寂寞的内心;"心远地自偏"却又说出了他无奈、自慰的旷达。一个清高、自尊却又积极入世的知识分子注定是孤独痛苦而又矛盾的。  相似文献   

8.
浅议陶渊明饮酒诗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永旺 《神州》2011,(11):7-7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20首《饮酒》诗的艺术特色更表现在平淡与醇美的结合;情、景、理在诗中的高度统一性;朴素的语言和白描手法的相结合;并没有雕词琢句、裁云绣月,用的只是朴素的口语化句子,如实写来,他的诗篇看来古朴无华,读起来却琅琅上口。在中国文学史上,可谓前无古人,后有袭者,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受世人推崇。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20首《饮酒》诗的艺术特色更表现在平淡与醇美的结合;情、景、理在诗中的高度统一性;朴素的语言和白描手法的相结合;并没有雕词琢句、裁云绣月,用的只是朴素的口语化句子,如实写来,他的诗篇看来古朴无华,读起来却琅琅上口。在中国文学史上,可谓前无古人,后有袭者,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受世人推崇。  相似文献   

10.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三次出仕归隐,困扰他一生的矛盾,一是出仕和归隐的矛盾,二是躬耕与生活实际的矛盾。他因家贫和政治理想的实现而出仕,但他“质性自然”、不善逢迎,动乱的现实和残酷的斗争使他厌倦了官场生活,最终毅然选择归隐,即使饱受饥寒之苦也义无反顾,这也正体现了陶渊明高尚的人格和节操。他的这种做法,对后来的仕途失意和厌倦了官场的士大夫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有某种范式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三次出仕归隐,困扰他一生的矛盾,一是出仕和归隐的矛盾,二是躬耕与生活实际的矛盾.他因家贫和政治理想的实现而出仕,但他"质性自然"、不善逢迎,动乱的现实和残酷的斗争使他厌倦了官场生活,最终毅然选择归隐,即使饱受饥寒之苦也义无反顾,这也正体现了陶渊明高尚的人格和节操.他的这种做法,对后来的仕途失意和厌倦了官场的士大夫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有某种范式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尝试通过对梁启超与陈寅恪的有关陶渊明论述的梳理,说明在现代的文学史研究中,有些研究结论的差异乃至于学术争鸣,实际上是由于研究者的关怀所在以及他们接受的学术训练不同造成的。梁启超的由文入史和陈寅恪的由史入文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学术路径。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诗人陶渊明以爱菊而称。后人也习惯于将陶渊明采菊的行为归因于他对菊花的喜爱。然而菊花除了可供玩赏外,同时还是延年益寿之灵药。历代仙传中不乏服食菊花之仙人;降及晋代,士服食菊花更是蔚然成风。处于这一背景之下的陶渊明的采菊行为,实际上包含着明显的摄生意图。在陶渊明的诗歌中常常表现一种人生不永的感叹,这和诗人服食菊花以求长生的行为是内在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在东晋百年诗坛上,陶渊明的田园诗以其鲜明独特的艺术特色显示出独具异彩的风格魅力。这种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平淡自然、旷达;纯真有味;富有意境三个方面,文章把这些诗歌特色归因于陶渊明的自身生活、诗歌创作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本文强调陶渊明对中国诗歌的贡献在创造出足以辉耀整个传统的新美典。文章提出陶氏的社会理想接近"秦汉之际新儒家",故其对力田和个体生命的态度与孔孟扜格。而陶诗美感的源泉,则在与此生命态度相关的"委运"和"乘化"。本文第二、三节转入对陶诗田园世界和抒情自我的讨论,并以三端概括陶诗新美典:首先,"乘化"的生命态度令诗人自时间面去体悟四季、晨昏的循环,天人一体、身心一体地感知熟稔的土地。由此生出的不设色的田园世界,与诗坛逐渐声色大开的局面形成对照。其次,陶诗解构了屈原开创的抒情自我原型,首次将诗人自我形象白描在日常生活化背景之上。最后,陶诗以彻底的内在主义,为中国诗歌由嵇康开始的对超越境界的追求找到了归宿。  相似文献   

16.
苏轼虽曾一再表示过对陶渊明和白居易的倾慕之情,但实际上他对陶、白二人的接受态度是有所不同的。苏轼既受白居易的影响,主要将陶渊明当作是精神上的“导师”,而不取其贫寒困顿的一面;又将白居易所开其端绪的“中隐”化心态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苏轼之能成为中国封建士大夫人的一个“标本”式的人物,与他对陶、白二人的这种接受态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因“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愤然辞去彭泽县令的职务,隐居山林,开始了独善其身的隐士生涯。在后人的心目中,隐居后的陶渊明是一直过着“悠然见南山”般的快乐生活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联系他的身世再品味一下他的诗作,我们会发现答案是否定的。考察一下幼年的陶渊明,再看一下他那些并不是很出名的诗,我们就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陶渊明。  相似文献   

18.
许辉 《神州》2012,(31):14-15
中国“自然诗终让渊明独步”,华兹华斯作为“自然诗人”,奠定了他在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二者都崇尚自然,表现自然,但诗中的自然却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境界,即陶渊明的诗歌呈现出与天地同一的审美境界,具有逍遥之神韵,华兹华斯的诗歌呈现出在人神之间的宗教情怀,具有拯救之意味,这源于各自所处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游斜川》是陶渊明的一篇重要作品,袁行霈先生在《陶渊明年谱汇考》一(原载《中国典籍与化论丛》第四辑,中华书局,1997年;现收入袁先生《陶渊明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中,将之列为据以判断陶渊明生年的“第一等”资料两种之一。现存这首诗有多处异,  相似文献   

20.
乔志祥 《神州》2013,(12):9-9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言为五柳先生写自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是他真正的性格。"性嗜酒,好读书、不求甚解,常与文章自娱"是他的爱好和志趣,塑造了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形象,赞美了他自然率真,安贫乐道的品质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性格,以及对淡泊宁静,自给自足的生活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