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旅游纵览》2012,(5):48-51
<正>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都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海明威旅行的意义,对于我们来说最受用的是愉悦身心,而对于文字创作者来说,旅行更"实用"的功能便是游出了源源文思,成就了世界文学史上的浓墨重彩。据说《老人与海》是中国读者阅读最多的诺贝尔获奖作品,一部流传了半个多世纪的经典作品和一个最擅长刻画硬汉形象的文学大师,这  相似文献   

2.
情迷古巴     
陈阳  李溱 《风景名胜》2012,(1):89-99,88
第一眼,第七感,说不清的哈瓦那 1月和2月的古巴,并不是旅游旺季。来古巴之前,有太多矛盾的形容来概括她:雪茄、salsa、朗姆酒、海明威、切·格瓦拉、红色古巴、情色古巴……但想破了头,也想不通,所以,古巴,我们来了。  相似文献   

3.
古巴十日谈     
楼洋 《风景名胜》2013,(11):92-99
2013年4月.我和同伴爱国前往古巴,自由自在行走了十天。这是一个有太多故事可谈的国家,无论是它与我们似乎相近又差异甚多的国情,又或是它与美国说不清道不明的巨大隔阂,还有切·格瓦拉与海明威充满传奇的故事,以及浓烈的雪茄烟和朗姆酒……我们在哈瓦那叹服于壮观的大厦、奔放的年轻人,也为衰败的老宅、远去的风华而难过;一路上领略了加勒比海热烈的海风,也目睹了淳朴的农村和富裕的开放城市。“我来过,我看过,我写下”,短短十日,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古巴.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和美国对古巴政策的分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加拿大与美国的特殊关系 ,使得它在处理战后一些重大的国际事务时不得不与美国保持一致 ,但惟独在古巴问题上与美国相悖。美国一贯视拉美为后院 ,视古巴为共产主义在拉美的桥头堡。加拿大公开反对美国对古巴的封锁政策。古巴问题显示出加美对外政策的纠葛  相似文献   

5.
从迈阿密一路南下,抵达佛罗里达半岛的边际,美国南部之旅尚未完结。没在佛罗里达州待过的异乡客们没法知道,在西南方向的墨西哥湾中,藏匿了一系列海上明珠般的岛礁。这座名为基韦斯特(keywest)的热带小岛便是这串明珠的压轴,由美国1号公路连通北美大陆,仿佛漂浮在美国南部领海上的一枚巨大浮标,标志着美国国土的最南端。  相似文献   

6.
海明威是一位艺术造诣很高的作家,他独特的语言风格对当代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海明威的冰山原理为依据,从其语言的简洁含蓄性和象征性两个方面,具体地分析了他的写作特点。  相似文献   

7.
真柏 《丝绸之路》2005,(10):64-67
在去古巴之前,对这个还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度,我们实在是抱了太多先入为主的偏见。但是,从踏上加勒比海上这片绿色土地的那一刻起,意想不到的魅力竟如那一波波纯净的海浪,毫无防备地向我们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8.
2003年,古巴共和国发行了1枚面值10比索,重量20g,含银量99.9%,直径38mm的纯银精制币。  相似文献   

9.
柳植 《百年潮》2000,(3):63-69
1962年秋冬之交,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在加勒比海地区进行了一场被称为“古巴导弹危机”的核对抗,几乎把人类投入热核战争的深渊。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之间近半个世纪的冷战进程中的一次极限,也是20世纪历史上最扣人心弦的重大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10.
张文璐 《神州》2013,(17):5-6
本文主要通过对海明威经典著作《永别了,武器》进行简单的概况与介绍,分析作品中作者所表现的厌战情绪以及反战思想,并且分别从全篇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悲剧命运以及士兵的厌战情绪来来分析海明威的主题思想——反战、厌战思想。  相似文献   

11.
去年的圣诞节,我们全家是在古巴Varadero度过的。Varadero是古巴最负盛名的一个旅游半岛,到处是一间间涉外酒店,冬天平均气温26度。从位于酒店5楼的客房阳台上凭高远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片蔚蓝的天空,头顶的天是深蓝,一点一点变淡,向边际扩展,在远方天际处,蓝白交融,极有中国水墨画的神韵。  相似文献   

12.
李良旭 《江淮文史》2011,(3):167-168
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的一个医生家庭。他的父亲酷爱打猎、钓鱼等户外活动;他的母亲喜爱文学,爱好写作。这一切,都对海明威的人生和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古巴导弹危机与20世纪60年代的美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学功 《史学月刊》2003,(10):65-72
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时期的一个重要事件,人类第一次直接面临着核战争的威胁。这场危机是美苏进行激烈较量、争夺的必然结果。在紧张对峙的同时,美苏都在寻求和解的办法,力图避免事态的恶化,最终的结果是相互妥协,使世界得以从大战边缘蹒跚而过。  相似文献   

14.
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时期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一次最严重正面对抗,整个世界都濒于核战争边缘。惊心动魄的十余天中,美苏双方从剑拔弩张到逐渐趋于和缓,最终平稳解决了这一危机。本文尝试将这一危机和军备控制与裁军进程联系起来,探索这起事件对军备控制与裁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学的载体,读者通常从字里行间欣赏和感受文学作品,不言而喻首先接触到的就是作品中的语言。措词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文章的质量和读者对作者的喜爱程度。本文作者通过阅读海明威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分析了其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6.
古巴的土地改革至今已经整整40年了。40年前,古巴农村发生了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40年后,这场革命给农村面貌带来的巨大变化及其成果依然在各处展现出来。由于这场革命,统治农村几个世纪的封建制度被推翻了,广大农民得到了彻底的解放。由于这场革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年轻的古巴并没有像西方资产阶级所预言的那样,被扼杀在革命的摇篮里,而是在艰苦的国际环境中生存,巍然屹立在加勒比海之中。事实证明,古巴人民所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古巴的土地改革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7.
卡洛斯·米格尔·佩雷拉.埃尔南德斯(Carlos Miguel Pereira Hernandez),2006年10月至2011年7月任古巴共和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相似文献   

18.
北石 《旅游纵览》2016,(1):98-103
正古巴位于加勒比海北部,因其地图形状,被称为"墨西哥湾的钥匙"和"加勒比海的绿色鳄鱼"。关于这个国度,有过太多幻想。社会主义国家、切·格瓦拉、猪湾事件、导弹危机、海明威、雪茄、朗姆酒、拉丁舞,这一道道标签张贴在这片群岛上,散发出一种神秘气息。而那里普通的人们,又会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呢?"我能用我的鞋子和你的鞋子进行交换吗?"一名古巴年轻人指着我脚上这双美国品牌的鞋子问我。他说在古巴现在还买不到这样的鞋子,可能几个月后就能买到了,但或许还需要几年。  相似文献   

19.
阿尔韦托·罗德里格斯·阿鲁菲(Alberto RodriguezArufe),1999年12月3日至2006年8月,任古巴驻中国特命全权大使。  相似文献   

20.
每次都人们问:"没有卡斯特罗的日子,古巴怎样了?"我真的感到有点惘然,古巴会怎样?谁知道。每个人所能掌握的只是那么一点点,我们的逻辑又局限于残缺的识见与际遇;而且,历史发展,根本不是一两个人可以决定,包括卡斯特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