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平市现存碉楼1456座,堪称世界上最大的碉楼“博物馆”。这些碉楼,最低的有三四层楼高。最高的有八九层楼高,多为单家独座,也有两座连在一起的。在碉楼较为集中的塘口、赤坎两镇,每条村庄,少则一座,多则五六座。开平市不但现存碉楼多,而且款式繁多,有中国传统式的,有中西合璧的,有古罗马式的,有欧洲式的,有十六世纪英国式的,有德国式的,有别墅式的,有庭院式的,有教堂式的,比较全面地融汇了世界各国碉楼(堡)建筑的精华。  相似文献   

2.
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陲,是名的侨乡——开平市。旅居海外和港澳台同胞达74万,全市面积1659平方公里,现有人口67万。这里气候温和,自然环境优美,清澈的潭江从市腹流过,肥沃的田野荡漾着芳香。被翠竹绿树围绕的村庄中矗立着座座高大的碉楼和美丽壮观的小洋楼——庐。这些碉楼和庐与传统的青砖瓦房相辉映,显示出开平侨乡独特的建筑化。  相似文献   

3.
由于历史的原因,关于碉楼的记载太少,因此,我们很难准确地了解历史上马尔康地区碉楼的情况。我们收集到的英国人拍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马尔康碉楼的图片资料,使我们对碉楼的早期情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环乐清湾地区出现了一批碉楼,其中部分碉楼带有外悬的垂直射击构造。这种构造有的在碉楼的外观上显示出凸鼻的效果,进而分离出人面碉楼的分支。这个分支在玉环表现得最为明显,出现了三座不同象形程度的人面碉楼,陈凤祥人面碉楼是此类象形建筑的一种初级形式,陈正亚人面碉楼是一座具备眼、鼻、口等三个主要元素的人面象形碉楼,潘万周人面碉楼的象形程度就非常高了,是人面碉楼的典型建筑。  相似文献   

5.
据说历史时期开平有3000多座碉楼,现存还有1833座,集中分布在潭江冲积平原的塘口、百合、赤坎、蚬冈、长沙五镇。开平也因此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碉楼之乡”。碉楼建造的最初是因当地民众防匪防洪的需求而兴起,后来又成为一种攀比炫耀的工具。从建筑材料来看,碉楼可以分为石楼、夯土楼、砖楼、钢筋混凝土楼四大类、在使用功能上,又有众楼、居楼和更楼之分。碉楼的兴衰同时也反映了当地华人华侨的兴衰,是本地乡土建筑和外国文化互相吸收、融合的结果。在开平村落中,中西合璧的碉楼不仅仅是守护家园的防御设施,也成为村民优化环境景观的“工具”。在平原地区的很多村落,它高高耸立的楼体被借用为“靠山”,以实现“背山面水”的理想格局,同时,向上发展的碉楼与低矮的民居结合,还使村落的天际轮廓线高低错落,起伏变化,节奏缓急交错,有张有弛,富有韵律感。碉楼是形成开平村落立面生动活泼的关键要素,是开平村落的聚焦点。开平碉楼与村落作为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三门里村落、自力村村落与方氏灯楼、锦江里村落、马降龙村落群等四个提名地,经历了八年艰辛的申遗之路.  相似文献   

6.
24年前,一个初中生利用家里的简陋照相机第一次走进开平乡村,拍摄碉楼,从此,他与碉楼结缘,用相机记录下碉楼变迁的风云。[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碉楼守望者     
在开平,大部分碉楼都已人去楼空,只有很少一部分有人居住。那些执著地守望着碉楼的人,延续的是今天碉楼人家对家族情谊的珍惜和对沧桑历史的坚守。  相似文献   

8.
开平兴建碉楼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据说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鼎盛时期,开平的碉楼达到三千多座,碉楼成为开平华侨家园的守护神。开平碉楼实在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课题”,它的存在,无疑成为令我们尊崇的庞大的文化殿堂。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用现代人的眼光来观看它呢?  相似文献   

9.
碉楼情结     
王永强 《中华遗产》2007,(6):154-154
他们说:“凡是热爱碉楼的人,都是我们的朋友。”这虽是一句极其感性而又普通的话语,但却蕴涵了他们对碉楼的拳拳赤子情怀。4月的南国,我受邀和《中华遗产》的周一渤一起走进心仪和敬慕的碉楼村落,座座碉楼古老沧桑,影射出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开平碉楼百分之八十多都是乡村工匠根据主顾提供的明信片、照片等外国建筑图案搞起来的。当碉楼在故乡的土地上实实在在地矗立在眼前,那些异国发芽的梦就有了温度,可以触摸了。与梦想和尊严相比,建筑风格的纯粹又算得了什么?  相似文献   

11.
马尔康直波西碉楼是川西藏族松散石砌高耸碉楼的典型代表,通过采用测角测距法和三维模型法两种倾斜测量方法,最终确定了西碉楼总高40.575米,倾斜方向107°22′(东南17°22′),总偏移1.889米,整体倾斜率为46.57‰。与规范允许倾斜率(4‰)相较,西碉楼倾斜率严重超限。采用综合工程地质勘察定性分析和建筑结构力学定量计算方法,确定了碉楼倾斜的首要影响因素为不均匀沉降,其倾斜变形加剧的重要诱发因素为地震和风雨作用,明确了直波西碉楼倾斜发生发展的机理,为类似松散石砌高耸建筑物的倾斜成因机理研究和纠倾加固设计提供了技术思路和系统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玉祥 《旅游》2012,(6):16-21
开平碉楼自2007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遗产后,近些年来,开平的知名度愈来愈高了。特别是姜文的《让子弹飞》更是让碉楼火了一把,王家卫的影片《一代宗师》也在开平拍摄了好几年,近期也快杀青了。算起来竟然有11年没来开平了。  相似文献   

13.
赵浩男 《区域治理》2022,(3):217-220
开平碉楼作为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较为特殊的存在,是特殊的社会背景和移民文化交织的产物.开平碉楼集防洪防涝、居住、抵御外敌于一身,其发展历程,不仅仅是建筑本身功能上的逐步优化,而且凝聚了西方建筑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成就,形成了它独特的艺术性.开平碉楼既是中国传统碉楼文化的继承和延续,又是西方文化与当地文化水乳交融的...  相似文献   

14.
张慧婕 《旅游纵览》2013,(8):172-173
开平碉楼的成功申遗与一系列保护性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密不可分,本文对开平碉楼的相关保护性规划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目前保护性规划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规划的相关建议,以期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开平碉楼的相关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遗产》2007,(3):26-35
华侨华人的兴衰 开平碉楼的兴建,最迟可以追溯到16世纪40年代,现存最古老的碉楼——迎龙楼,就是那一时期的遗物。  相似文献   

16.
在开平的1833座碉楼中,迎龙楼,瑞石楼、自力村和马降龙村落堪称典范。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也是以它们作为“四大代表”。聚焦这“四大代表”碉楼及村落,透析其各自不同的样式和风格,也许能更深地启示我们,为何碉楼已成为华人华侨生命所系的灵魂栖息地。  相似文献   

17.
城子村.是云南红河州泸西县永宁乡所属的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小村庄。前不久,因这个村子还保存的已有千年历史的600多幢古民居——土掌房被外界发现,使这个村子开始引人瞩目。中科院的地理科学家们考察了城子村后认为:这个村庄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是极难得的风景旅游资源,并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第一、二、三、四、五条标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典型代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开平的1833座碉楼和近3000座村落中,哪些才能够典型地代表亦中、亦西、亦土亦洋的开平碉楼与村落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呢?应该:充分体现“开平碉楼与村落”项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全面涵盖它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典型展示其景观特征,还必须得到民众的公认与支持。依据这些原则,三门里村落,自力村村落与方氏灯楼,锦江里村落和马降龙村落群,组成了“开平碉楼与村落”这一遗产项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遗产》2007,(3):36-51
在开平的1833座碉楼和近3000座村落中,哪些才能够典型地代表亦中、亦西、亦土亦洋的开平碉楼与村落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呢?应该:充分体现“开平碉楼与村落”项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全面涵盖它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典型展示其景观特征,还必须得到民众的公认与支持。依据这些原则,三门里村落,自力村村落与方氏灯楼,锦江里村落和马降龙村落群,组成了“开平碉楼与村落”这一遗产项目。[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城子村,是云南红河州泸西县永宁乡所属的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小村庄.前不久,因这个村子还保存的已有千年历史的600多幢古民居——土掌房被外界发现,使这个村子开始引人瞩目.中科院的地理科学家们考察了城子村后认为:这个村庄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是极难得的人文旅游资源,并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第一、二、三、四、五条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