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月青海     
“八月该去哪儿?海边、草原我都去腻了,就连爬不上去的雪山我也去过了,我还能去哪儿?”朋友在电话里问。“去青海!”我毫不犹豫地回答他:“因为八月是青海最美的季节。”  相似文献   

2.
李志东 《旅游》2000,(7):10-11
世上本没有鬼,“鬼”是人编造出来吓唬人、欺骗人的虚无概念。倘若真有人被“鬼”吓着了、骗住了,那么他遇着的一定是外貌是人、内心似鬼的人。你不信?我在闻名全国的鬼城丰都,确是被“鬼”诈了一把,骗了一回。  相似文献   

3.
戴逸 《北京文史》2000,(1):12-14
宣南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我们把范围收缩,可以作一篇“清代宣南的士文化”文章。清代历经268年,会试将近百次,每次都有几千知识分子到北京来,住在北京宣南来应试的知识分子非常多。清代士文化怎么写?抓什么?我觉得是否可以考虑写士文化中的典型,至少可以提出三个典型。  相似文献   

4.
在中央电台“新闻纵横”广告中,总能听到这样一句:“明皇蜡像宫,高品位的文化享受”。 高品位,高在哪里?文化享受,享受在何处?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走访了通向八达岭和明十三陵交汇处的,堪称世界之最的北京十三陵明皇蜡像宫。 据工作人员介绍说:“北京明皇蜡像宫是一座中外合作经营的综合  相似文献   

5.
高原遭窃     
练越斌 《旅游》2000,(7):11-11
无意中买了一张西藏地图.简介中写到“如果你踏上那陌生而神奇的土地,沿着朝拜者的足迹,走向那古老而遥远的年代.游览那叠碧辉煌的名刹古寺.欣赏那灿烂的文化艺术.饱览那奇丽的河湖风采,领略那一处处不同的雪域情调,邀游那一座座冰山雪蜂……,定会使您如痴如醉,不由自主动地啧啧称奇,”就为这我背起行囊就到高原去了。  相似文献   

6.
“你要看毛片吗?一看毛片,就有灵感写下去了。”——稿子写不下去时,我就又想起我的师傅来,那个总是满嘴胡说八道的、35岁的“胡老头”。第一次见面,是他编我的稿子。本来应该是北京新闻部的编辑王姐姐编的,但逻辑结构乱得她头昏。中国新闻部的编辑——我师傅,一向见不得女人撒娇和掉泪的他,就在“王小麻子”的撒娇声中,晕晕乎乎地接过了我的稿子。  相似文献   

7.
太阳落山了,一只蜜蜂只顾采花,来不及飞回去,只好落在一块石头上歇宿。过了一阵子,一个蚊子嗡嗡地飞来问蜜蜂:“你是哪个?”“我是蜜蜂。”“你在这儿干什么?”“来采花蜜,天黑了赶不回去,只好在这儿过夜。”“怎么?天黑你不能飞行么?”“不能,我没有夜行的本领。”“呕!我的本领比你大,我夜里也能飞行。”“你又为啥也落到这儿来了?”“我好久没有吸吮到人的血了,肚子饿,飞不动了。”  相似文献   

8.
朱通华 《百年潮》2003,(6):58-59
我于1976年10月16日下午奉命参加中央工作组随彭冲同志急赴上海。当时我毫无思想准备,是从会议室里被人叫出来赶到彭冲家里,简单说了几句后,彭冲就说:“明天一早就走,是北京来的专机。”我在江苏正在做的工作如何交代?家务如何安排?都没有细谈。说走就走,那个年代其实就是这样简单的。当时上海的局面还在“四人帮”余党控制之下,一场武装暴乱  相似文献   

9.
“五.一”长假去远行.是我心中一直企盼的梦,在遥遥远远的日子里就为之编织了太多的如梦行程.最后却不料被《旅游黄金线》栏目组派往云南随一支特殊的队伍拍摄“三江并流——香格里拉自驾车之旅。”  相似文献   

10.
李斐然 《人物》2020,(1):22-25
無印良品(MUJI)掌门人金井政明最近来了一趟北京,这家公司发布了一项新的服务——给中国人装修房子。结束采访后,他反过来问到场的人,你们觉得無印良品怎么样?你会买吗?现场答案五花八门,但其中一半是委婉地表达“我不买”。金井政明是株式会社良品计划董事会会长兼执行董事,也就是MUJI母公司的负责人。有人告诉他,MUJI给人的感觉“只适合一个人住”,家里多一个人就乱了。  相似文献   

11.
笑园     
《旅游》1994,(10)
在川流不息的北京二环路上,有一辆小汽车追尾撞到了前面的汽车上。前面汽车的司机下车后,看到自己豪华的凌志车尾已被撞得惨不忍睹,就对撞他车的司机说:“你会开车吗?”那个司机回答:“车我倒是会开的。”“哪你怎么把我的车撞了?”“我就是不大会停车。”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老虎只咬黄牛、山羊、狗、猪等动物,却从不食水牛呢?有这样一个传说。一天,有头水牛在巴桑山脚吃草,突然见一只老虎狂吼着从深山密林中飕飕地冲出来,铜铃般的双眼紧盯着水牛。水牛不慌不忙地问:“虎老弟,你想干什么?”老虎傲慢地说:“这还要问吗?我要吃你的肉。”水牛说:“我们先来比赛,如果我输了,你就吃我的肉;要是我赢了,我就吃你的肉。”老虎问:“赛什么呢?”“赛游水吧。”老虎食肉心切,不加思索地就说:“好,赛吧。”水牛把老虎带到河边,就从容不迫地走进水里自在地游来游去。老虎“喳”地一声滑进水里,扑咚扑咚挣扎着,一连呛了好几口水,幸亏碰到一块浅滩,才爬上岸来。  相似文献   

13.
太阳的眼睛     
“爸爸,太阳有眼睛吗?”女儿今年5岁,在长江幼儿园上大(2)班,喜欢画画,也爱问个为什么。这一天她一边涂鸦,一边问坐在她旁边看书的我。我放下手中的书,目光移到女儿的画纸上,红色的水彩笔已经画好了一个圆,虽然线条还显得稚嫩,却也较为流畅。我的心中一动,认真地回答:“有啊!不然,它怎么会露出脸看小朋友们做游戏呢?”“那我就画上两只眼睛吧!”女儿一笔一画地在圆中画上了两只笑眯眯的大眼睛,然后又问我:“爸爸,太阳有没有嘴巴呀?”我笑了:“也有啊!”我肯定地回答。“是啊,要不怎么能喷出火来呢?”女儿模仿我的口气,又低下头去给太阳画了…  相似文献   

14.
老凡游记     
邓凡 《旅游》2003,(9):31-35
我第一眼看见独龙江,就被她的美丽征服了。车子转过最后一个山口,司机指着下面说:“看吧!这就是独龙江。”我凑近车窗,只见两山夹着一条淡蓝色的丝带,在绿色的山谷里蜿蜒飘舞。  相似文献   

15.
幽默三则     
包得好病人:售货员同志我上次到这里来旅游买 的这种感冒药我按时按量吃了一周多时间, 怎么感冒一点不见好呢?售货员:您买的是什么药呀?病人:就是您向我推荐的“包得好”!售货员:是呀!我一开始就告诉您了这药叫“包得好”。病人:“包得好”的意思不就是保证能把我这感冒治 好吗?售货员:您这是“包”“保”不分,我们这是“包得好”不是  相似文献   

16.
抽陀螺     
儿子小学毕业升初中,吵着要电脑。哪有十来岁的孩子就玩电脑。我工作二十年了,还不是靠一支钢笔写文章,报刊上可没少发表?谁知儿子振振有辞:“我们班上大多数同学家都有电脑,你大小也是个干部呢,难道连电脑都买不起?”小小年纪竟用起了“激将法”。最后还是妻出面协调:“买就买吧,只当给孩子买一件玩具。”“玩  相似文献   

17.
焗油父亲     
近日,校园中染发者日益增多,红、橙、黄、绿、青、蓝、紫,可谓花样百出。走在大街上也常会撞上几个“彩球”,此谓之“流行”。可就这“流行”被校领导狠批了一顿——这叫“不务正业”。可是前天我却发现,父亲的头发也焗了油,不知是老爸赶“流行”,还是“不务正业”。“唉!?孩子他爸,你的白发怎么又出来了?”晚上洗头时妈妈又惊又疑地指着父亲的头发说。父亲好像是受了电击一般,急用手摸头发,忿忿地说:“真的?明天就去找他!”“找谁?”我一手拿着饼干,一手擎笔从书房跑出来问道。“找焗油的那个人!”父亲依旧忿忿地说  相似文献   

18.
如意  莞尔  Paul 《旅游》2004,(3):90-93
“我为什么要来呢?吃苦受罪地跑这螺髻山的冰天雪地来干什么?”为什么?事实上我也模糊极了。“要风景没风景地自讨苦吃。”于是又想起musa的话:走的路多了,风景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和什么样的人经历了什么样的事。大概生命里总是有着这样的冲动,不问目的四下飘游,却又总是被一分又一分的情感缠绵住落回原地,才有了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出发与回程。  相似文献   

19.
故事一:抢过来洋洋(3周岁)看到菲菲拿着“鱼竿”玩“钓鱼”游戏,就上去把“鱼竿”抢了过来,自己“钓”起了“鱼”。“你怎么抢我的玩具?是我的。”“你的又怎么样,我就要玩,你管不着。”两个孩子你推我搡,打了起来,最后是大人来了才劝开。  相似文献   

20.
“在印度,加入顶级俱乐部是跨入名流阶层的象征,也是印度的一种社交文化现象”,印度专栏作家乔蒂说,“早在殖民时代,英国人就将这种文化根植在了印度。”乔蒂是我来印度后认识的第一个朋友,我们第一次见面就在印度的一家会员制俱乐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