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木构建筑的构件重要性对于整体结构状态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为弄清楚传统木构建筑的构件重要性,开发了一种基于荷载修正的传统木构建筑构件重要性评价程序,基于荷载工况修正与荷载重分布修正重构了荷载分布矩阵,基于荷载施加构件修正改进了构件重要性计算方法。以典型传统木构建筑——保国寺大殿为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基于广义刚度评价了构件重要性,分析了各项修正对构件重要性的影响情况以及最终修正对构件重要性的结果变化率。结果表明:柱类构件的修正变化为-0.526%~2.192%;梁栿类构件的修正变化为-2.638%~50.598%;铺作类构件的修正变化为-12.763%~9.989%;槫类构件的修正变化为-7.586%~6.918%。保国寺大殿构件重要性排序:柱类>槫类>梁栿类>铺作类;修正后柱类、梁栿类重要性提高,铺作类、槫类重要性降低。可为传统木构建筑的结构状态评估和预防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结构构件重要性排序问题,以江浙地区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典型的传统民居木结构类型为研究对象,基于能量方法采用构件属性改变后对结构整体应变能的单位体积改变率作为构件重要性的评价指标,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16.0)开发了基于生死单元法和改变弹性模量法的构件重要性评价程序。分析结果表明,改变弹性模量法更适用于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结构构件重要性分析。通过对抬梁式和穿斗式的单榀框架和整体框架在竖向荷载、水平地震荷载两种工况下的结构构件重要性的计算分析,得到了构件的重要性系数和排序,并提取出了抬梁式和穿斗式传统木构的关键构件。研究结果可以为确定传统木构建筑遗产在修缮施工、维护以及结构健康监测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构件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古建筑木结构的残损点指标是对古建筑木结构进行结构安全评估和加固修缮设计的重要指标,目前主要依据1992年制定的《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 50165—92)中的规定,为了对该规范中的构架整体性残损点指标进行验证和补充,本研究通过对南方地区传统的穿斗木构体系和抬梁木构体系的典型榫卯节点和构架的试验研究,得出两种木构体系结构的整体性关键残损点指标,并与GB 50165—92规范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规范规定的抬梁式木构架和穿斗式木构架的局部倾斜残损点比试验结果小,规范值偏于安全。规范中规定的抬梁式木构架梁柱榫卯连接残损点略小于试验结果,规范值偏于安全;而规范中规定的穿斗式木构架梁柱榫卯连接残损点对于燕尾榫穿斗木构而言是安全的,但对于透榫穿斗木构而言,则是不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原起寺位于山西省潞城市黄牛蹄乡辛安村东面的凤凰山顶。山脚下东侧是潞城和黎城通往平顺的公路交汇处,北侧是浊漳河,过河约1公里便是著名的天台庵。浊漳河两岸汇集了由唐至清的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近百座,其中保存唐、五代、宋、金、元的早期木构建筑10余座,是中国早期木构建筑遗存的密集地。  相似文献   

5.
保圣寺在江苏吴县甪直镇。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因寺内罗汉塑像的发现和保护为人们所关注,但对于同样重要的大殿却未予重视,以至最终遭到损毁。保圣寺大殿为北宋中期江南木构殿常,现仍保存有部分较为翔实的文献和实物资料。本文根据已知史料,分析并复原保圣寺大殿,以此增进对宋代江南木构建筑的认识,并作为现存极少的江南北宋木构建筑的一个补充,可见自五代以来江南建筑的地域做法和传统特色。  相似文献   

6.
明了木构建筑遗存形式与埋藏条件、发掘过程的关系,以及木桩、木柱、柱洞、柱坑的概念,才能对木构建筑遗迹作出准确的判断,辨证、灵活地运用层位学原理对木构建筑遗迹进行考古发掘。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对河南省境内目前发现的汉代仿木构墓葬的建筑形式进行了类型学的探讨,主要包括了仿木构墓葬的类型、历史分期等,最后分析了河南地区汉代仿木构墓葬的建筑特征和技术成就,进行了建筑学的总体论述。  相似文献   

8.
2019年荆州博物馆在对郢城遗址东城门及护城河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一座木构桥梁遗存;2020年7月在郢城遗址内南、北水系中部发现两座木构桥梁及部分圆木护岸桩遗存;2021年4月在南、北水系与南城垣交汇处发现一处大型木构遗存,其与“南、北水系”中部两座秦汉木桥处于同一河道中,同属郢城始建及使用时期木结构遗存,判断为木构涵洞设施。保存如此完好的秦、汉时期木构桥梁及涵道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实属罕见,对于中国桥梁史与城市水利设施系统发展进程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并为郢城遗址下一步保护利用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此次清理的4座南宋时期的小型仿木构石室墓,保存较完整,发现青龙、白虎、武士图像以及影作木构建筑,出土一批有一定科研价值的遗物,丰富了川南地区宋代仿木构石室墓的类型资料,对于川滇黔三省交界地区的宋墓考古学研究、思想史、美术史、兵器史、服饰史、建筑史、民族史、道路交通史研究都将有着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工作以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左拔镇云山村晚清时期的榆木木构民居建筑为保护研究对象,从新型氟硅丙烯酸树脂材料的分子设计、镀膜剂配方与涂布工艺的优化等方面入手,对该地区榆木类古建筑的镀膜保护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丙烯酸酯等单体的多元共聚制备得到的氟硅丙烯酸树脂镀膜剂,具有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耐候性、疏水疏油性、抑菌、超薄、高透光性(无反光)和阻燃等综合特性。该镀膜剂可采用传统涂布工艺,涂布与成膜过程无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可实现对木质材料纤维微结构表面的有效包覆,在不改变榆木类木构古建筑外观的情况下,实现对榆木类木构古建筑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1.
卢川  刘建业 《江汉考古》2022,(2):123-130
2019~2021年,荆州郢城遗址相继出土数处秦汉木构建筑遗存。本文结合考古及相关材料,考察了遗存年代、形制、性质及营建技术,认为这些建筑均由楚地匠人在营建郢城时,出于快速、简便的目的一并建造。其中三座木构桥梁属单跨简支梁桥,南城垣中部地下木构建筑为过水涵洞,具有排水并控制城内水系高度的作用。此外,本文还根据研究结果对这些建筑进行复原。郢城木构建筑的发现和研究,可为中国南方秦汉的城市和建筑技术研究提供丰富材料,也可为区域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陕西唐宋时期的石窟寺建筑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典型石窟寺建筑实例入手,与汉地木构佛寺建筑群体进行对比、分析,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研究:一、对比分析陕西唐宋石窟寺与汉地木构佛寺建筑的营建背景:二、进行陕西省内唐宋时期石窟寺与汉地木构佛寺在建筑群外环境的对比研究;三、进行陕西省内唐宋时期石窟寺与汉地木构佛寺在建筑群形态发展方面的对比研究。通过上述的研究方法,探讨出:陕西唐宋石窟寺在营建背景、建筑选址、建筑构成、建筑布局方面的发展规律及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科学地保护我国传统木构建筑,需要研究我国江南地区传统木构建筑的风振性能,为此,以江南地区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佛教木构建筑——保国寺大殿的主殿为例进行风振性能研究。首先基于三维激光扫描获得的真实可靠的保国寺大殿的几何信息,采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建立主殿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再利用MATLAB软件编写脉动风速时程,并将风压作用于有限元模型上分析,得到主殿的风振响应。得到结构模态、位移时程曲线、位移谱曲线、加速度响应,并对时程位移风振系数和规范风振系数进行对比。结构的振动响应主要由前三阶振型控制,在强风荷载作用下,最容易出现的变形就是南北向振动、东西向振动和扭转振动;各个典型节点的最大位移均在侧向位移容许值内;迎风面阑额中心位移最大、屋面上半部次之、屋面下半部及檐柱柱头最小;主殿相连的两个部分的加速度相差较多,屋面和屋身的连接节点应成为日后保国寺大殿的保护重点;时程风振系数变化与规范风振系数的变化规律不同是因为结构横向刚度分布不均匀;时程风振系数是规范风振系数的1.2~1.4倍,这是由于按照规范计算风振系数的过程中只考虑了第一阶振型的影响而忽略其他所有振型的结果;规范风振系数的计算只适用于形状、质量沿高度不变的高耸结构,不适用于类似本研究中的低矮木构传统房屋结构。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流域的民居保留着大量古老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做法,是浙南传统木构建筑的代表之一。其中徐定超故居是一处保存较完整的晚清民居,其建筑形制和结构体现了较典型的楠溪江晚期民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福建莆田广化寺释迦文佛石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释迦文佛石塔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区西南凤凰山麓的广化寺东侧,又称广化寺塔,建于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之前,仿木构楼阁式石筑,八角五层空心,高30.6米。塔身满雕各类佛教题材造像,极为精美丰富,是福建省除泉州开元寺双石塔外又一处建构水平较高,体量较大,年代较早且保存完好的中国传统仿木构楼阁式石塔,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一、二)。一石塔沿革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对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外观设计进行探讨。经对大量现存古代寺观、宫殿、楼阁和佛塔的结构分析,可知它们在立面设计中以檐柱高为模数,用其作模数网格从整体上控制立面设计。这是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秀美如画的后坑桥作为浙江和福建两省遗存至今的少量木拱廊桥之一,它的成功维修,在为保护重要的木构历史建筑物方面.树立了杰出的技术特色的地域标准。通过对相关桥梁类型的比较研究,该项目显示出对以后坑桥为代表的17世纪精湛的中国建筑传统价值的理解。维修工程反映出这一地区尊重历史传统工程原则,和以自然材料构筑的营造艺术。作为维修工程的成果,后坑桥重新融入了秀丽的乡土文化景观。采用与当地社区签署具有开创意义的保护合同,能够保证后坑桥继续发挥其作为周边村落公共聚集空间的功能,继而延续与这种重要的木构历史建筑相关联的具有深厚根基的地方社会文化传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木构古建筑地震破坏状态评估的准确性,应用概率的方法,以结构损伤指数、最大层间位移角作为评价因子,建立了地震破坏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基于概率法的木构古建筑地震破坏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在综合现状分析与实验数据,在一定烈度下计算各种破坏状态等级中每一种破坏状态出现的概率,古建筑地震破坏状态应为概率最大的地震破坏状态,从而比较准确地判别木构古建筑地震破坏程度。并对经受过汶川地震的两种结构形式的古建筑进行了验证,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这一方法将提高木构古建筑震害预测的准确性,为古建筑抗震加固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河南府文庙建筑群位于洛阳市老城区东南隅文明街中段,系明嘉靖六年在宋代府儒学搬迁旧址上修缮和扩建而成.其中的戟门、大成殿两座木构建筑在明代修建过程中,仍保留有早期建筑构造和做法,其建筑构造特征对研究中原地区早期木构建筑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月10日20点50分左右,因人为纵火,位于韩国首尔中区的崇礼门燃起大火。未几,消防部门及时赶到。但因事先未有木构建筑遗产火灾预案,故采取了保守的灭火方案。22时30分左右,消防部门认为大火已基本扑灭,开始清理余火。就在此时,二层楼阁内再次起火。随后两小时内,情况急剧恶化。11日0时58分,崇礼门城楼第二层开始倒塌。1时54分左右,木构城楼第二层和第一层大部被彻底焚毁,建筑整体木构架塌落。至此,崇礼门券洞基座上的二层木构门楼被完全焚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