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01转角食档的孤独那天夜里我正坐在芽笼21巷转角的食档里,一个人喝着虎牌啤酒大吃麻油鸡。这里相比起新加坡普遍繁华的夜生活来显得有些不堪,要不是这家人气旺到自带光芒的综合食档,走在路上还真有种令人担忧的荒凉扑面而来,冲破了新加坡30摄氏度的夜晚。而由此往西,路北是一排排占据旺角和巷口的美味街边餐厅,产出中包括著名的胡椒螃蟹和葱姜田鸡。而路南  相似文献   

2.
拉卜楞花季少女梳妆习俗夏玛·扎东拉卜楞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平均海拔高度在3000米左右,气候寒冷,冬长夏短。这里是藏族的又一个聚居区,有农区也有牧区。多少年来,这里的民俗风情一直是藏学界研究的课题之一,随着改革开放,它又吸引了国内外的游客。在说不...  相似文献   

3.
正01转角食档的孤独那天夜里我正坐在芽笼21巷转角的食档里,一个人喝着虎牌啤酒大吃麻油鸡。这里相比起新加坡普遍繁华的夜生活来显得有些不堪,要不是这家人气旺到自带光芒的综合食档,走在路上还真有种令人担忧的荒凉扑面而来,冲破了新加坡30摄氏度的夜晚。而由此往西,路北是一排排占据旺角和巷口的美味街边餐厅,产出中包括著名的胡椒螃蟹和葱姜田鸡。而路南  相似文献   

4.
5.
拉卜楞北接临夏,南与四川阿坝相连,东邻岷县,西通青海。自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拉卜楞寺建立以来,拉卜楞就逐步成为安多地区佛教文化艺术的中心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拉卜楞的对外开放,佛教文化艺术以及拉卜楞奇特的民俗风情吸引了国内  相似文献   

6.
文以明清时期的梳妆文化为主题,探讨了其历史背景、发展演变和影响。明清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兴盛,梳妆文化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和分析,对明清时期梳妆文化的历史、特点、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梳妆用具是人类崇尚美的物证之一,也是一个时代审美趋向的局部反映。本文通过对马王堆汉墓出土梳妆用具制作装饰艺术的分析,找寻汉初人们审美活动的踪迹,并从中揭示其所呈现的审美趋向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妆扮风尚。  相似文献   

8.
王丽华 《南京史志》2022,(Z2):110-112
<正>时代向前,青年向上。在创新报国的新征程上,处处有年轻人奋斗的身影。他们甘坐冷板凳,敢啃“硬骨头”,争当排头兵,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富强,人民的幸福,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用辛勤的汗水,谱写着青春报国的最强音;他们用丰硕的成果,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旅游》2012,(9):52-53
我很好奇那里到底有没有一千扇窗户。如果每一扇窗户后都有一盏灯,每一扇窗户里都有一个故事,那就只是比一千零一夜少了一点点儿精彩吧,但已经足够迷惑人了。离开了地拉那,才瞥见了阿尔巴尼亚的真实。我们的下一站是山城培特拉(Berati)。"路好走吗?"我问了问身边的搭客,这个年轻的阿尔巴尼亚人在地拉那上大学,主修经济,身上穿着一件串错了英文字母  相似文献   

10.
《中华遗产》2013,(4):110-124
世代相传的掌敌中,它是辽国萧太后的凉亭,抑或是带有密道的行富前哨。专家口中它又化身为中国最早的伊斯兰建筑,而它曾经的主人则给中国带来了一次伊斯兰化的可能。传说与现实之间,这个农牧交界处的砖石小楼究竟有着怎样离奇的“身世”?  相似文献   

11.
尹洁 《环球人物》2014,(31):23-25
2011年她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窗里窗外》60岁时又出版了第二本散文集《云去云来》“爱好文艺和学问的女学生大多充不得美人样品。”这是钱锺书在《猫》里写的话。但林青霞是个例外。在娱乐圈,林青霞创作的文字超过了她绝大多数同行。岁月流逝,红颜易老。林青霞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充满文字的桃花源,于是,岁月加载给她的时间变慢了。  相似文献   

12.
陈平 《旅游》2007,(6):66-71
大均的街巷、民居、铺面以及工艺考究的砖雕门楼,质朴自然的卵石泥墙,无不显示出传统文化的古貌和耕读世家的风尚;小船、流水、人家,千百年来,这里淳朴典雅的风韵依然;古树、古巷、古风,这里畲族风情浓郁,因而被景宁畲族自治县政府命名为“畲乡之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陈春雨 《旅游》2009,(12):55-55
繁华的文昌路边一个不起眼的小巷子——“灯草行”,听名字就很轻巧。  相似文献   

14.
梳妆楼墓葬墓主人的问题一直在学术界争议颇大。该文通过对梳妆楼墓上享堂建筑的西亚风格分析认为,该墓主人与爱薛之子阔里吉思这个支系家族有关,因该家族成员出身西域,且执掌与西域有关的政府事务,但这一考证仍期待更多考古发现来支持。  相似文献   

15.
正梳妆楼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平定堡镇南沟村东(图一),长期以来,其特殊的建筑形制引发了种种猜测和讨论。1999~2002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其地下遗存及周边遗迹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确定其为一座元代初年的蒙古贵族墓上建筑。2001年,该建筑及周边遗存以"梳妆楼元墓"为名,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5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调研小组在沽源县文物保管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白云裳 《南京史志》2010,(12):22-22
蝉聒噪地鸣着,那些只能活一个夏天的昆虫几乎遍布了整个城市,伏在每个角落随时随地为这个夏日增添几分枯燥的声响。  相似文献   

17.
    
王雨平 《南京史志》2014,(12):26-27
奶奶坐在靠窗的床上。夕阳飘进来,洒在她身上,如同一件专门为她定制的金衣一般。 自奶奶搬来和我们住后,我总发现她一早一晚地望着窗外,也不知道看些什么。早上一起床,便看见奶奶已洗漱完,正趴在窗前呢,凝望着窗外。我凑过来。哦,不就是单调的树吗7远处也只是朝霞:再有,无非是喧闹的汽车和形形色色的行人。有什么好看的呢?  相似文献   

18.
郑曙斌 《收藏家》2012,(1):19-25
梳妆自古并非女性专利,男性亦须梳妆理冠。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早梳妆盒即为男性所使用:湖北枣阳九连墩一号楚墓出土的“便携式”梳妆盒,盒内相应部位凿空,分置着铜镜、  相似文献   

19.
我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核心,是保护文化遗产的价值。从某种角度来讲.世界上不存在永远不消亡的文化遗产。任何文化遗产都在每时每刻地发生着变化,只是变化的程度与速度不同。我们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就是在减缓这种变化的发生。但卸不可能完全阻止。  相似文献   

20.
1999年秋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本省沽源县俗传是辽代萧太后“梳妆楼”的古代建筑进行了考古勘察 ,在楼内中央地下发现一座古墓。墓穴土圹内东西排列 3个长方形砖室 ,以中室最长最宽 ,棺内盛装一具男性尸骨 ,西侧和东侧棺内为女性尸骨。盛装男性尸骨的棺木是《元史》上记载的独木棺样式。墓中还清理出具有元代蒙古族特色的衣物、金饰等珍贵文物。中室木棺出土的鎏金龙纹银带扣 ,表明墓主人地位较高。从而证明所谓萧太后“梳妆楼”实际上是一座罕见的蒙古贵族墓的墓上享堂。迄今为止 ,考古界发现的元墓极少 ,元蒙古贵族墓更是绝无仅有。这次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