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李紫超诗选     
《神州》2010,(11):90-91
沙漠 把你的尸骨埋进戈壁 骆驼不再是骆驼,而是沙漠 我,千年踯躅在沙漠  相似文献   

2.
正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动物又何尝不是这样?阿拉善这片广袤的大地,似乎与生俱来就是骆驼繁衍生息的天堂。南方的一些动物园里也有供游人观赏的骆驼,它们被圈养在动物园里,失去了往昔的神采。在那里,它的标签只是一个身形庞大的动物,风头完全被那些善于哗众取宠、看起来聪明灵秀的动物比了下去。生活在阿拉善的骆驼则完全不同,它们神采奕奕,沉稳大气,受到当地人民的讴歌与尊崇,更不屑与狗兔之流争宠夺爱。  相似文献   

3.
发现     
正"叮铃铃",上课铃响了,我们就像战士听到"冲锋号"一样,飞快地坐到座位上,伏在桌上等老师。"笃笃笃",杨老师进来了。咦?今天杨老师手里除了语文书,还有一样东西,一个鸡蛋!我们疑惑不解,老师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难道是谁表现好就给谁吃,哇,这也太爽了吧!上课了,老师似乎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个鸡蛋想到什么成语?"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道"微不足道","不堪一击",最后一个同学说:"完蛋了!"搞得全班哄堂大笑。接下来老师又提问:"有哪  相似文献   

4.
在阿拉善,人们告诉我,沙漠里有113个湖泊,还有羊群、骆驼、寺庙和人家。在蒙古语里,湖泊被祢作“吉林”。想象中的巴丹吉林广袤荒凉、黄沙漫漫,竟然有水,这很令人惊讶。然而有水必有生命,就有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仰望气质     
毛蕊 《旅游纵览》2011,(12):96-96
<正>多年前我参加过两天北京礼仪学校的培训课,主讲男老师个子不高但长相性感、穿戴体面,声音又标准又男人味,很"范儿"的模样,讨人喜欢。老师用两个课时讲人的气质。他在黑板上写了一个"乎"字,一个"于"字,说,你们仔细端详"乎",是不是觉得它很华贵、典雅?可它又有"于"的气质是不是?就  相似文献   

6.
正"那达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冬季那达慕是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牧民的盛大节庆活动,每年到这时,草原的牧民们身着传统华服,骑着马、赶着骆驼,用自己的方式聚集到一起,参加惊险刺激的赛骆驼、赛马,令人惊叹的摔跤、传统射箭,引人入胜的棋艺等民族体育赛事。  相似文献   

7.
沙武田 《文物》2021,(2):51-58
<正>三彩驮囊骆驼作为唐墓"旧材料",是大家熟知的考古资料,西安、洛阳两京地区多有出土。作为丝绸之路象征符号的骆驼[1],自北朝、隋唐以来,一直是体现墓主死后世界生活和所拥有财富的常见随葬器物[2]。颇为有趣的是,从历代墓葬出土的各类骆驼看,古代艺术家在强调千姿百态的骆驼形象的同时,往往会把观者的视线聚焦于双峰间驮载着的五花八门的物品,  相似文献   

8.
今年4月,因不服福田区法院判决,在上诉状"事实和理由"一栏中仅写一个"操"字且拒绝修改,深圳男子陈书伟被法院认定侮辱司法人员,因此遭拘留15天。有人说这是"因文获罪",更有论者说是"新时代的文字狱"。当法院、专家还在讨论"操"字的合理性时,当事人陈书伟更直接质问:你们"拘留"我是否具有合法性?他为什么写这个字?本刊就此专访陈书伟。  相似文献   

9.
救救骆驼     
在阿拉善的巴丹吉林沙漠,我听到这样的故事:交通闭塞的沙漠腹地人口稀少,牧民的孩子要到外面去上学,每年寒暑假,家长就用骆驼把他们接回来,开学了,再送出去。  相似文献   

10.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黄家寨镇黄东、黄西两村群众独有的蛙图腾祭祀舞"四片瓦",是保留了宋代之前民间蜡祭仪礼信息的古老舞蹈",四片瓦"以四块如瓦状的骆驼腿骨为道具,并因此得名。□它反映了当地村民对昆虫的天敌——青蛙的图腾崇拜,以及对农家五谷丰登、粮食满仓的企盼。  相似文献   

11.
敦煌悬泉汉简的记载和河西出土文物透露了汉代重视天马轻视骆驼的原因。汉代张骞通西域后,骆驼被逐步引进汉地,其作为外来"奇畜"不为人知与熟悉,也缺少相应精湛造型的艺术品,与唐代出现的大量骆驼文物相比,汉代骆驼文物寥寥无几,因而汉代人们梦幻的天马成为真实的外来引进物种,代替真实的骆驼成为了充满想象的神奇动物。可见汉代丝绸之路真正的标识符号应是天马而不是骆驼。  相似文献   

12.
马征 《中国土族》2011,(2):19-20
说起丹噶尔明清时的"茶马古道",据载"陆地崎岖,车亦罕及,故运售货物,番人用牛与骆驼,汉人用骡、马与驴,亦有肩挑背负者"。就是说,茶马古道因为它多属山路,不便行车,仅通人马,故行路难。这种行路难的状况,直至上世  相似文献   

13.
春之声     
正小朋友,你们听过春天的柳树洗头声吗?你们不信吗?你们听……一到春天,爱美的柳梢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头发全部舒展开来,它那又细又长的"头发"伸到已经融化的水中,时不时地摇动着自己的长发,好像在说:"鱼儿快来帮我洗下头好吗?"鱼儿们把自己吹出的泡泡当作洗头液,用左摇右晃的尾巴来帮助柳梢洗  相似文献   

14.
骆驼精神     
正叶剑英在纪念任弼时同志时曾写道:"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民主革命时期的任弼时、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焦裕禄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楷模李保国等优秀同志不都是这样的骆驼吗?"忠"如骆驼——品性忠诚,心系主人,甘于奉献。骆驼最大的特质便是忠诚,忠诚于主人,忠诚于使命。骆驼不仅任劳任怨、忠心耿耿地为主人驮载货物、游离放牧,还可以助其抵御狼袭。一名合格党员首要且最硬的政  相似文献   

15.
《风景名胜》2011,(6):4-5
品牌传奇BRAND LEGEND2003年,国际知名品牌美国"骆驼"与中国乐登户外用品公司合作,全面授权乐登公司在中国开发、设计、生产、销售"骆驼牌"户外装备;从此,一个豪放不羁、鲜亮明快、粗犷却不乏细腻的骆驼品牌,以其差异化的视觉营销模式迅速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强势品牌地位。短短7年,"骆驼"品牌凭借雄厚的研发实力、过硬的产品质  相似文献   

16.
日本新任防卫大臣小池百合子算得上是拣了一个"便宜",因为谁也想不到,她的前任久间章生会如此离奇地丢官。6月30日,日本防卫省公共事务课的6部电话,被愤怒的日本人打"爆"了。"让你们的长官立即闭嘴!""久间君务必切腹谢罪!"在起初的20分钟里,防卫省的官员全都一头雾水——久间章生到底出了什么事?随后,一名工作人  相似文献   

17.
微言     
<正>@思想史略:1987年,蒋经国不顾幕僚劝阻,坐着轮椅出席行宪纪念日大会,结果民进党在现场拉白布条、摔桌子抗议,高喊"老贼下台",蒋经国感叹:一辈子为台湾如此付出,却在油尽灯枯时受此羞辱,真是于心何忍。党内大佬重提恢复管制与"戒严",蒋经国却坚决反对:我能忍,你们不能忍吗?@奔走在午夜的熊:蒋经国先生这是一个奇迹,我承认他是一个独裁者,但他是一  相似文献   

18.
《世界》2007,(11):14-14
遥远、广袤无垠的红色沙漠,遥不可及的地平线,炎热的气候笼罩着大地……如果你认为澳大利亚荒野中只有仙人掌和骆驼,那可就错了,它可是世界上最独特也最值得一游的度假胜地!  相似文献   

19.
雇于大商号,驼户只收“脚钱”(运费),往来于丝路上的商人、使者,大多都骑骆驼。有些大商号,自己经营驼队,如民国时期张掖裕泰隆商号就有庞大的驼队,其足迹东至包头、京津,西达西域。驼队所经之地,大都是沙漠、戈壁和草原,往往数十日渺无人烟,因此每一帮驼队,必须有几只骆驼专驮帐篷、水桶、炊具及行李皮衣之类。有妇女小孩的,则在驼背上搭一驮轿,上有篷盖,像大篷车一样,可以在上面坐卧。驼队每11只骆驼为一小队,俗称“一把子”。最后一只驼的驼颈上或夹杆上挂一只扁圆桶形的铃铛,以防驼只夜间断缰走失。每一把子骆驼,必须由一至两人专管专拉,这些人叫“驼把式”,多年甚至一生拉驼的人则称“骆驼客”。他们经验丰富,夜不迷途,有的可以在行进途中睡觉。每只驼一般驮重100公斤,俗称一个驮子。不论装卸,都由驼把式个人操作,无需别人帮助。途中若遇狂风大雪,帐篷搭不起来,驼把式们就把骆驼拉成一个圈儿卧倒,人们在圈中拂开积雪,铺上栽毛褥子和脚镫毡,盖上大皮袄,睡在骆驼颈项下面。骆驼颈下的嗉毛可以把人完全覆盖,人就可以温暖地度过风雪之夜。在河西驼队中,民勤驼队独具特色:一是行走与歇息时间的不同。宁夏驼队和蒙古驼队出外长行,一般是昼行夜宿。夜间骆驼吃草...  相似文献   

20.
驼的品格     
王殿 《丝绸之路》2003,(5):52-52
在遥远的记忆里,常浮现着这样一幅画面:蹲在柳阴下的我,凝视树影在小河底摇曳,忽然,耳边隐约传来悦耳的驼铃声,由远及近,由轻到重……随后,一位头挽羊肚巾的汉子坐在高大的头驼背上,一摇一晃,一晃一摇,尾随其后的是驮着货物的几十峰骆驼组成的驼队,昂首阔步,驼铃丁当,悠悠走来,不管脚下是沟是山,是泥是石,是荆是棘,大步踩将过去,留下一个个如盘的脚印,迈向没有终点的远方。老人们说:“驼队从很远很远的口外来,向很远很远的内地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