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0年代英国社会学家T.H.马歇尔提出的公民资格理论,成为二战后英国建立普遍主义福利制度的重要依据。公民社会权利是公民资格理论的核心,它对战后英国社会政策的演变产生了重大影响。1970年代末英国保守党倡导的"消费者主义",以"消费者取向"为原则,以避免个人对国家的依赖、回归个人自助和非正式的照顾为目的,从而否定了公民享有普遍福利的权利;新工党实行了新的公民权利体制,权利和义务的平衡是新工党价值观念的核心,也是贯穿福利国家改革的基本思路,它是对公民社会权利的重新界定。"公民资格"内涵的变化反映了人们对福利国家作用的重新认识以及对公民个体责任意识的强调。  相似文献   

2.
美国技术移民政策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从美国移民政策的历史沿革、机构设置、特点,尤其是以技术移民政策方面美国吸引外国人才的制度优势为着眼点,综合梳理了美国技术移民政策的相关研究成果,包括最新的调查报告及统计数据等。认为美国的移民政策始终基于国家利益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经历了自由开放、限制移民和高度选择三个阶段。美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接受国和技术人才引进国,但它的移民构成特点仍以家庭关系移民为主。它通过永久居留类职业签证、临时居留类职业签证、临时居留类的留学生和学者签证等三种签证类型吸引人才,并且建立了劳工证制度、配额制、担保制、优越的科研条件等多制度配合的吸纳人才体系。  相似文献   

3.
观点:漫话     
《南方人物周刊》2010,(20):18-18
地位高高、贡献小小,常感不安。 ——前政协主席李瑞环在新书《务实求理》中说,从中国最高领导层退下来是种解脱 现在不能完全讲权利,权利只是最基本的,还要讲公民的责任、公民的关怀。一个公民有权利,同时也有责任关怀公共事务。假如公民之间互相帮助、协调、联合,可以对政府产生影响力,而那种等待、拜托政府自我清醒完成自上而下的自我改革,把握会更小一些。  相似文献   

4.
平等权是指公民依法平等的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给予同等保护的权利。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的公民权利不平等状况是一个值得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是体制建设的不完善,也是法律保护的缺失。本文以公民权利平等为核心,分析了农民遭遇的不平等状况及其原因探析,并提出了几条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公民权利意识演变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是否有权利意识,是现代公民与传统臣民的重要区别之一。近代国人权利意识的觉醒,与西学的传播息息相关。其演变发展过程可分为五个时期:权利意识觉醒时期、参与意识觉醒时期、伦理人权时期、法治人权时期,以及权利理论的深入探讨期。总体而言,国人对公民权利的认识,无论是具体内容或理论,一步步趋于深入,但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其中之一便是对私有财产权没有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以印尼客家人这一华人次族群为个案,以身份构建为视角,论文通过考察印尼华人再华化的内生动力,揭示了再华化这一概念内涵的复杂性及其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论文认为,再华化本质上是印尼华人在民主化改革后进行身份重构和争取合法权利的手段,其根本目的是赋予"印尼公民"以文化多样性和政治包容性的内涵。协调中国移民后裔与印尼公民这两种身份之间的关系,是印尼华人身份重构的根本任务。印尼客家人通过政治参与以及积极推动华文教育、华人社团和华文报刊的复兴,为再华化与印尼华人的身份重构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印尼华人的再华化与身份重构都是未完成的事业,二者的未来走向既取决于印尼国内政治的变迁,也取决于印尼华人社会的选择与内聚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正处于两重转型的过程之中,社会有序发展和利益整合发生冲撞,道德实践层面和价值规范层面相互摩擦,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异导致分配制度的不公平亦日趋明显,这就阻碍了分配正义的实现。差异的公民资格和差异平等的正义观念正越来越成为差异性群体争取自身权利的理论武器。因此,对差异的公民资格的保护是实现分配正义、体现分配公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姚宇 《区域治理》2022,(4):101-104
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结构的变化在深刻地改变着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科技进步带来的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也对传统法学教育提出新的挑战.我国法学教育经多年积累,已逐步形成符合我国立法模式的成熟体系,但在中国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进入国际社会中心的国内国际两个背景下,也表现出中国特色元素不彰、理论实践融合不足、问题意识前瞻...  相似文献   

9.
中国三十多年来的改革,是一个社会转型的过程。改革自经济体制开始,经济自由空间的拓展,自然地蕴生了社会自由空间,即伴随市场经济出现了公民社会的成长。国际上学者们在研究世界各国转型历史经验的过程中,有一个较为普遍的共识,即认为转型能否顺利和成功,关键是看公民社会能否健康成长。在中国",公民社会"并没有获得如同"市场经济"一样的合法性,有时甚至被作为制度警惕乃至禁忌的对象,这将不利于公民社会的健康成  相似文献   

10.
赵喜平  李成明 《攀登》2007,26(6):149-152
因社会结构不合理而产生的城乡差别、贫富分化、"三农"问题等一系列"社会病"开始显现,社会立法的缺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瓶颈。完善社会法,保障公民的社会权利,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公民"二字是政治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公民意识的培养与构建,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公民对于自身权利与义务的追求以及对于国家政府的认同感,直接反映着这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程度。互联网的出现和应用,对于公民意识的形成有着直接作用,这个作用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本文重点分析了网络社会对于公民意识形成的作用,进而得出对于现实社会公民意识构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孙君健 《史学月刊》2006,1(10):46-49
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是关于国际社会弱势群体为争取和维护自身正当权利、追求国际社会正义和人类进步的一种国际政治理论。从权利的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近代西方永久和平思想与民权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思想等因素对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青措加 《攀登》2006,25(1):121-125
遗失物拾得人的权利是以拾得人的义务为基础的,因此,权利与义务的协调平衡是遗失物制度有效运行的前提,也是遗失物制度发挥其应有作用的条件。然而,我国的遗失物制度已不能有效地解决现存的社会问题。对此,应引起有关部门和学者的关注,法律应明确规定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和附条件取得拾得物所有权,以完善我国的遗失物制度。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公民法治意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来君 《攀登》2010,29(2):119-122
社会主体法治意识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和核心。法治意识作为一国公民的理性品质,构成法治国家的精神底蕴,它既是法律规范化的思想动力,又是制度建设的精神支柱。笔者从我国公民法治意识的现状入手,提出了对公民进行法治意识培养和教育的措施与办法。  相似文献   

15.
李强  毛美媚 《区域治理》2022,(14):213-216
新时期,中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历史的惯性会影响着现代公民的政治生活,缺乏公民精神的社会可能会影响民主制度的有效运转.基于英国学者罗伯特D·帕特南提出的"社会资本"理论,本文简要追溯中国公共传统的历史文化,尝试提出新时期中国完善公民社会的一种路径选择,主要目的在于...  相似文献   

16.
论文分析阐述了欧盟移民权利观从控制移民到尊重移民权利的转变和里斯本条约后的欧盟政策移民权利保护的途径,并对增强欧盟中国移民权利保护提出了思考与建议。里斯本条约生效后,欧盟移民一体化领域的制度有了新的条约基础,在移民一体化法律和政策方面形成了特殊的制度框架。欧盟从以移民控制为主的政策制定的出发点,转变为以尊重移民的基本权利为导向,倡导建立在移民权利观基础上的新的移民一体化政策,为保护中国移民权利提供了新的思路。作为中国移民的国籍国,中国应在与欧盟的移民双边合作及多边合作中以移民权利保护为重心,并加强中国移民个人及移民团体的权利保护能力,重视从国际法的角度保护中国移民,从而促进欧盟中国移民的经济和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17.
朱力  黄威 《神州》2013,(3):218-219
环境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各种社会利益矛盾之间的协调与制衡,还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决不只是技术与艺术的问题。针对中国当代城市环境所面临的权利审美、社会正义与公共空间的缺失、对弱势群体的忽视、"伪生态"等社会和环境设计问题的伦理批评,分析环境设计的伦理维度,提出建设"美丽中国"须重视对现实环境问题的伦理关怀。  相似文献   

18.
公民意识是伴随着"公民"概念的出现而产生和形成的一种现代意识。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不仅应该是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专门人才,更应该是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高素质公民。本文以第二部分为基础,提出了对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四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公民意识教育作为一个系统的全方位的社会教育体系,有着包括全体社会成员在内的受教育主体和多层次、多角度的教育内容。当前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在注重培养其权利意识的同时,将侧重点放在责任意识的明确和有效形成上,以达到受教育主体权责平衡,更好的促进其健康成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向阳  吕航  杨文杰  刘叙含  李潇 《神州》2014,(5):222-224
互联网的迅速兴起深刻地改变了当今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极大促进了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而网络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却还没有建立健全,网络环境鱼龙混杂,缺乏国家社会的有效监管,导致网络泄密、造谣、侵权等现象屡屡发生。大学生作为网络领域的主力军,在虚拟世界里具有高素质性,较高的活跃性和易受蒙蔽和蛊惑性等特点,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生活,为今后的网络立法提供相关有益的借鉴,选取大学生这一网络主力军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统计,准确分析网络权利意识凸显的问题和原因,从而深入考察网民的网络权利意识,保障网络权利行使的合法途径,同时规范网络维权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