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渌水亭址考     
“渌水亭”是清代满族词人纳兰性德读书和宴客的场所。纳兰性德於康熙十二年(1673)曾抱病写过一部读书笔记,就题名为《渌水亭杂识》。据张任政《纳兰性德年谱》考订,渌水亭址应在北京什刹后海北岸纳兰明珠府的西园,即现在的宋庆龄故居内。然而,在乾隆嘉庆年间,一度盛传渌水亭在北京西郊的玉泉山东麓。  相似文献   

2.
万牲园史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珊 《文物春秋》2003,563(3):27-29,49
本文主要从北京动物园的前身———万牲园的筹建始末、历史沿革等几方面,考证了万牲园于清末光绪帝实行新政时开始兴建,到后来的国衰与衰和新中国成立后国兴与兴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3.
林晓光 《百年潮》2001,(12):50-55
所谓"军票",即"军用手票"的简称,最初叫做"军用切符",是日本政府为进行对外战争而发行,由日军在所占领地区为征发军用物资而强制流通使用的一种代用货币.日军曾首先在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使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日军出兵中国山东省的青岛,开始改用"军用手票"的名称.此后凡是日军出国作战,均在军中和所占领的地区使用"军票",如1922年侵入苏联的西伯利亚,1931年侵入中国东北,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挑起太平洋战争.日军把战火烧到那里,"军票"也就随着其侵略势力的扩张流通使用到那里.因此,"军票"的发行完全是政府行为,其应用沿革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日本军国主义的对外侵略史.  相似文献   

4.
渌水池位于长江之畔,座落在丰都县名山镇甘蔗坝江心蚕背梁(石梁长1000米、宽150米)内侧。外侧为长江险滩,滔滔江水、汹涌澎湃,而内侧却是另一番景象,每当初春季节,桃李争艳、碧水荡漾、清澈见底、鸳鸯戏水、游鱼可数,观景者络绎不绝,为丰都著名胜景之一。为什么叫渌水池?据古代民间传说;很早以前,丰都县城后面有一翠屏山,山上有一古刹——鹿呜寺,寺前有一对石雕白鹿,每到深夜入静时,白鹿结  相似文献   

5.
王沛姬 《华夏考古》2020,(2):124-128
利簋器主人身份为"又事",对此"又事"学界历来看法不一。本文结合甲骨金文及文献材料,考证此"又事"为"右史"。并根据简帛等资料考证"右史"为军中之史。利簋铭文中"岁鼎"体现了右史的司天之职。  相似文献   

6.
清代乾嘉时期的史家崔述对先秦历史疑古辨伪,求实考信,不但澄清许多古书记载的谬误和古史传说的疑团,而且表现出深刻的考史理念与考史见识。其“不以传注杂于经,不以诸子百家杂于经传”的考史理念,表现为以经证史则去古未远的考史原则;强调“不应后人所知,乃反详于古人”的考史理念,表现为对古史传说循流溯源祛疑解惑的考史方法;反对“凡说上古者,皆以后世例之”的考史理念,表现为朴素历史主义的考史学风。他的这一系列考史理念和考史见识,对中国古代历史考证学理论与方法论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北魏崔浩石经石史的内容包括崔浩所注五经和仿效《春秋左传》体例主持编撰而成的国史。它的地理位置独特,东边三里是北魏的首都平城,西边三里是北魏最重要的祭祀场所天郊;它的占地每边长218.4米、面积47700余平方米;它的用功达到300万;它的碑制高1.8米至2米余,宽近1米;它的碑刻有460枚之多;它的篇幅达240万字左右。石经石史的创制遥启了初唐经学统一的端绪,也显示了崔浩的士族政治追求。  相似文献   

8.
华夏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青铜器的出现,推动了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在青铜器冶炼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开创了冶铁及其应用,从此,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居住在西平棠溪这块土地上的先民们,早在春秋时期,就利用当地丰...  相似文献   

9.
日本右翼思潮与右翼团体史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日本的右翼团体为侵略历史翻案的活动日益猖撅,每每在历史问题上干扰和破坏中日关系的大局。日本的右翼势力是如何发展而来的,究竟由哪些人组成,有什么样的政治主张?对于日本政治外交和国家发展方向,对中日关系和亚太地区和平,将可能造成何种影响?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本将就此做一简要的历史回顾和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10.
<正> 河北省平山县战国中山国墓葬发掘出土后,我曾经习作一文,对三件铜器铭文和中山国的历史,作了一点粗浅的考查。近来,又反复研读诸家的大作,受益不小,同时也感到有些问题不敢轻易附合众议,故将原稿修改,删去已经解决的问题,将几点不同意见,祈正于诸家。 (一)三器铭文的问题 中山国一号墓葬出土的王(?)鼎、王(?)壶和(妾子)(次虫)壶三件铜器,共有铭文一千余字,史料价值较大,经各家的考释,已经基本弄通。今只就几处文字,谈谈个人意见。 (1)王(?)壶十行至十二行:余智(知)其忠谤(信)旃,而(讠傅)(专)赁(任)之邦,氏(是)(?)(以)游夕(钦)(饣人)(食),宁又(心皿)(有)(?)(堕)焬(易)。  相似文献   

11.
陈天煜(1880—1912)字奎生,土家族,印江县城西甲山村人。咸丰已未举人、仁怀县教谕陈际清之孙,清末民初贵州名学陈荄生之堂弟。幼聪慧,读书有大志,善属,当作劄数十通,挥毫走翰,顷刻立就,词藻灿然,同时相识咸赞誉之。身体壮实,喜练剑击,游学省垣,师事张忞。其时清廷内政腐败,外侮日亟,天煜在张忞的激励下,革命意志,愈加坚毅。  相似文献   

12.
辽代渌州不在渤海国鸭渌府旧地,已迁往辽东.从有关文献和考古资料研究,渌州城址应在海、辰两州以西的近海之地.从出土两墓志所见的"辰渌盐院"记载,证明辽辰州(今盖州市)与辽置的渌州合置一个盐院,推断渌州城址应距辰州(今盖州市)不会太远.依定渌州城址的4个必备条件看,将今天大石桥市沟沿镇青城村发现的辽城址定为辽代迁徙后所置的渌州故城址似较合适.  相似文献   

13.
《世说敬胤注》所保留晋元帝君臣谋划建国路线的佚史为重描东晋建国史提供关键线索,由其可知在“以天下无主,便宜登大位”的“中兴”路线和“修桓、文之事”的割据路线外,东晋立国前夕元帝曾谋划过“建小晋于大晋之中”的“创革”路线。唐修《晋书·元帝纪》部分内容明显由此条敬胤注改写而来。通过逐一比勘诸家晋史,可确定敬胤注为虞预《晋书》佚文,文字改易很可能发生在晋末徐广《晋纪》修纂过程中,并为唐修《晋书》所沿袭。以此为基础,可重新勾勒出东晋立国路线在“中兴——创革——中兴”间转换的复杂面相。  相似文献   

14.
    
母亲端起蓝边碗一饮而尽时,是在28年前的那个冬夜。我不得而知,母亲是在什么时候有了如此的海量。母亲的举动使全家人大为惊诧。姐姐和弟弟望着刚穿上军装的我,顷刻释然,有榜样的力量,也将碗中的地瓜酒来了个底朝天。父亲生性就是酒的代言人,在母亲的气度面前,却无了平日的性情,眼里流出异样的光,端端地望着相濡以沫的老伴,似乎觉得母亲宽广的心域不曾是他的领地。我明显地感到父亲的心燃烧得噼啪作响。依稀记得桌上的猪肉烧干豆角和咸鳖煮豆腐热气升腾。通红的炭炉映红了母亲的脸庞,我感到此时的母亲是天底下最美的女性! 我走了,我来到大渡河畔一所军营。每每军中节日庆贺,我都不会忘记冬夜里那个浪漫而又实在的炭炉,和母亲碗中醇香的老白干。多少年来,我走南闯  相似文献   

15.
渌水亭是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的会客室,也是他与友人们日常雅集与举行文酒诗会的场所。 纳兰性德入世之初,对满汉两族、社会世情、未来前景还没有形成冷静、客观的看法。因出身于满洲贵族,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思想中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正如他自己所说“德也狂生耳”。他所说的“狂”,既有不受世俗规范的束缚,发展自己的个  相似文献   

16.
说酒·绿酒     
在我国古代诗中,提到酒,特别是质量上乘的好酒,或称赞美酒时,常称作“绿酒”,“绿蚁”等等,并由此衍生出“灯红酒绿”这样的成语,本从古代酿酒工艺等方面探讨了酒在一般情况下都不是绿颜色,称它为绿色,只是强调酒液清澈。  相似文献   

17.
好酒     
1 财主只想让帮工们少吃东西多干活。这天吃早饭时,他叫人抬了一坛掺了很多水的酒给帮工们喝。2 财主倒背着手,笑嘻嘻地朝帮工们走来,但哪个都不理睬他。只有六八转身对他说:“好酒!喝了这酒干起活来劲头大罗。”  相似文献   

18.
丧酒     
辰林 《南方人物周刊》2014,(44):111-111
老家有个风俗远近闻名。老人去世,子女要请戏班乐队,搭台唱戏,来喝酒的不用随礼,主人还要给客人分钱,人均600左右。酒席摆得越多,钱分得越多,主人家越有而子。  相似文献   

19.
《贵阳文史》2009,(2):F0003-F0003
水族人民酿酒历史悠久,文字记载有1700多年。特别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地区的九阡酒,更以味美甘醇驰名海内外。  相似文献   

20.
咂酒史话     
咂酒是我省苗、布依、彝等民族的一种古老风俗,它代代相传,沿袭至今,仍在流行。这种饮酒方式独特别致,趣味横生,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关注和赏识。其历史状况有许多明、清地方文献和诗作可考,现分述如下: 一、酿制和饮用方法咂酒系用黄豆、茅稗、高梁、小米、包谷、谷子等杂粮混合酿造而成。饮用时盛于坛内,插入通心竿子,以手扶竿而低头吮吸,与今之用塑料管吸冷饮果汁无异,所不同者惟咂酒乃多人同时吸饮和管子较长而已。对此,《贵阳府志·杂识》记载:“以芦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