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刚城 《文献》2000,(4):230-237
《近代史资料》第三十六辑(1978年第1期)发表有《章太炎致李根源的信》一文*(以下简称《信》),内容为1920年至1928年间章太炎所寄予李根源书札七十九通,主要言及当时国内动荡的政局变扰、人事纷争;亦有一些其他内容:如李根源个人健康、家庭变故等.  相似文献   

2.
李根源(1879-1965),字印泉,云南腾冲人。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积极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反清活动,在云南创办陆军讲武堂,为革命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爱国青年和军事人才。李根源积极参加辛亥革命和反袁斗争,曾在北京政府任农商总长,抗日战争时期任云南贵州监察区监察使。李根源与家父诸祖耿早就熟识。1929年,他介绍家父拜余杭章太炎先生为师。1932年夏,苏州耆老张一麐、金天翮、李根源和诸祖耿共同发起请章太炎来苏州讲学。秋,章太炎决定离北平定居苏州讲学,成立章氏国学讲习会。1933年在苏州锦帆路50号自置西式楼房两幢。1934年家父协助章太炎编…  相似文献   

3.
<正>1937年11月20日,日本侵略军攻占苏州。因不满曹锟贿选总统而退隐苏州的爱国老人、朱德的老师李根源,于11月18日从藏书小王山阙茔村舍,乘坐抗日工兵总指挥马晋山亲驾的汽车撤离苏  相似文献   

4.
“霜冷灵岩路,披麻送国殇。万人争负土,烈骨满山香。”这是著名爱国老人李根源在1932年写的一首题为《奉安东战场阵亡将士忠骸》的五绝。从1932年到1945 年,李根源曾先后四次为英勇牺牲的抗日将士建造英雄冢,披庥送国殇。  相似文献   

5.
汤雄 《文史精华》2007,(6):42-48
李根源是国民党元老,曾任陕西省长、北洋政府农商总长等职。1923年因反对曹锟贿选而退出北洋政府。从此不仅在政坛上销声匿迹,连去向也不为人知。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才又出现在抗战前线。这整整14年,他退隐在哪里,又作了些什么呢?《“山中宰相”李根源后传》详述了这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从古城苏州西部高峻挺拔的穹窿山东南麓,顺着大茅峰蜿蜒东下,即见一峰突起,这就是爱国老人李根源(1879—1965)居住十年之久的小王山。李根源系云南腾冲人,早年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1906年春,他在日本奉孙中山、黄兴之命,在东京创办《云南》杂志,宣传民主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回国后历任云南讲武堂监督、云南督导处参议。  相似文献   

7.
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苏州城西吴县境内有个藏书镇(现为吴中区藏书街道),藏书镇上有所规模不大的善人桥小学(现此校仍在)。1936年,汤宝福在这所小学当校工。一天,大名鼎鼎的曾任云南陆军第二师师长兼国民军总司令的李根源来到学校视察,见到汤宝福那18岁的儿子汤水根聪明又机灵,便当着汤宝福的面流露出对这个小伙子很感兴趣的神情。汤宝福正为儿子没有合适的工作而犯愁,即请求李根源收下他儿子"学生意"。所以他俩一拍即合,李根源当场  相似文献   

8.
在研究云南近代地方历史过程中,我发现一个有趣的历史现象,这就是若干头面人物之间的关系,对近代云南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例举蔡锷与李根源、蔡锷与朱德、李根源与朱德、蔡锷与唐继尧、唐继尧与龙云、朱德与龙云、龙云与卢汉之关系,依次阐述这一问题,以为历史之借鉴。  相似文献   

9.
李根源,字印泉,又字养溪、雪生(1879~1965年),云南腾冲人。早年在日本参加孙中山先生组织的同盟会,回国后,因办理著名的云南讲武学堂(朱德元帅为该校第三期学生,叶剑英元帅为第十五期学生,周保中将军为  相似文献   

10.
周绍莲 《百年潮》2014,(9):33-35
正"天南一支笔"李曰垓艾思奇故居的大门上写着毛泽东给艾思奇的评价"学者、战士、真诚的人",这八个字同样可以用来形容艾思奇的父亲李曰垓。李曰垓,1881年3月4日生于云南省腾冲县和顺乡水碓村,性格沉静、聪敏、好思。11岁即通读《资治通鉴》,并对这本史学巨著做出如下评价:此书阐述兴衰之迹、治乱之数,简而详尽,深解其意。1903年,23岁的李曰垓和同乡李根源、张德溶、张德泽、张德洋一起,  相似文献   

11.
朱德从青年时代起,就有两位恩师,一位是蔡锷,一位是李根源。这两位恩师对朱德早年的影响是很大的。本文着重阐述朱德与李根源令人感动的终身的师生情谊。一朱德在青少年时代离开了家乡,先后到仪陇顺庆(今南充市)高等小学堂、中学堂读书,受到张澜和一些教师的影响.启发了他“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随后又考入了四川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在学校里除了学习体育知识、锻炼身体以外,还秘密阅读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深受教育,认识到清政府的专制腐败,决心要参加中国同盟会,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体育学堂毕业后…  相似文献   

12.
清州观前1号,与苏州最繁华的观前街一墙之隔。冬至前夜,在这座民国建筑里隐逸七十多年后,96岁的朱季海安然闭目。邻人鲜有人知他是章太炎最后一位弟子,精通英、德、日、法等多国语言,通晓梵文、藏文。儿女们回忆:"前些年他还叮嘱我们给他订了几年《西藏日报》。"1916年出生的朱季海,原名学浩。1932年,章太炎应金松岑、李根源等邀请到苏州讲学,16岁的东吴大学附中学生朱学浩前去听课,由此成为章门弟子,与黄侃、鲁迅、曹聚仁等同门。后章太炎为其取名"季海"。朱季海  相似文献   

13.
《百年潮》2017,(9)
正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章太炎认为中国应该向日本宣战。他与马相伯、张一麐、李根源、章士钊、黄炎培等,两次联合通电,批评国民政府的妥协退让政策。1932年"一二八"第一次淞沪战役爆发,章太炎严厉抨击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并与马相伯联合宣言,指责蒋介石。对章太炎早有戒心的蒋介石,竭力想拉拢他,特别邀请他去南京,想给他授个什么头衔,企图收  相似文献   

14.
1912年2月,刀安仁辗转缅甸、昆明等地,抵达南京。随即因唆使永康刀上达"肇乱",鼓动土司闹分裂,经李根源、蔡锷电请,孙中山批准,被南京临时政府拘捕。后移押北京,为袁世凯所"开释",并非孙中山、黄兴"营救"出狱。历史研究应以事实为依据,严格遵守充分占有史料、认真辨析史料、科学运用史料等基本原则,不能情绪化、想当然。  相似文献   

15.
李军 《收藏家》2016,(7):3-10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苏州博物馆草创之际,前辈们便积极搜求古籍文献,而诸多社会贤达亦纷纷响应,将家藏珍品捐献国家。朱德元帅的老师李根源先生、民国元老何亚农的子女(何泽慧院士等)、曲园后人俞平伯先生、海粟楼主人王佩诤教授、顾沅后人顾翼东教授,是其中代表。  相似文献   

16.
正邓之诚(1887—1960)的青年时代是在云南度过的,原籍江苏江宁,生于四川成都。他与李根源为同学,二人都毕业于云南两级师范学堂。云南两级师范学堂是清末边疆省份开办较早的高等学校之一,其中走出过众多杰出人才。邓之诚从该校"选科"毕业后,就未闻再进过任何学校(按,该校前身为云南高等学堂,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二月创办。后改两级师范学堂,学堂分为"优级师范选科",学制3年,等同大专;"初级师范简易科",学制1-2年,等同中专。参见《云南优级师范选  相似文献   

17.
朱德同志和吴玉章同志在一九四○年九月下旬曾写信给我父亲李根源谈到百团大战的问题。我父亲于一九三八年从西安回到昆明,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不断将《解放月刊》寄给我父亲,这两封信也是从西安寄来的。我父亲在抗日战争三周年纪念日写了《“七七”三年抗战纪念感赋五绝句寄慰前敌将帅诸公》,发表在重庆《大公报》上。朱德同志和吴玉章同志看到了我父亲的诗后,分别和诗五首,与信一并给我父亲。我父亲在编《永昌府文徵》中保存了这些极珍贵的史料。现加注发表。  相似文献   

18.
正章士钊与陈独秀两人交往密切,早年曾一起革命,陈独秀创建中国共产党后,两人因政见不合而分道扬镳,但在个人感情上仍然彼此关心,诗书往来不绝,私谊长存。1932年,陈独秀被捕,章士钊多次出庭为陈独秀辩护,时人称章士钊"有古义士之风"。章士钊晚年在《与黄克强相交始末》一文中曾说:"吾弱冠涉世,交友遍天下,认为最难交者有三人:一陈独秀,一章太炎,一李根源。但吾与三人都保持始终,从无诟谇。"陈独秀  相似文献   

19.
李怡苹 《云南史志》2000,(3):51-52,63
赵藩(1851-1927)字樾村,一字蟠仙,号介庵,晚号石禅,剑川人,白族。清举人,历任易门县学训导、四JII酉阳知州、永宁道、盐法道、按察使等职。辛亥革命时在大理,被推为迤西自治机关总部总理,不久调任腾永巡按使兼迤西道尹与李根源一道安定迤西各地,后被选为众议院议员。1910年参加护国运动,任全滇团保局长。护法时期,任广州军政府交通部长,应该说他是一个由封建营垒走向民主主义革命的民国初年云南政坛人物。  相似文献   

20.
1938年12月,在云南腾冲城西核桃园出土汉五铢钱千余枚。李根源先生1939年冬还乡作《雪生还乡吟》其中:有题为做五铢钱》七律一首,诗曰:“汉家声教讫南天,古物埋藏有岁年。郡隶益州征可信,宝峰发现五铢钱。”诗注中说:“民国二十七年戊寅十二月初旬,在腾冲城西八里宝峰山下核桃园荒冢中,发现汉五铢钱,数千枚,冢旁残碣一方,高二尺,广尺余,厚亦尺余,已剥蚀无字,又有陶片无数,质极粗劣,确是汉物。据此可定腾冲旧属汉益州、永昌郡无疑。余先后得四十余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