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前228年。古易水七。燕太了丹等为荆轲饯行。壮别之际,荆轲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于是世上有此一首《易水歌》流传,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也被世代传颂,而如易水长流。  相似文献   

2.
志钢 《旅游》1999,(10)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一个秋天的清晨,我和三位爱旅游的朋友从西三环丽泽桥长途汽车站佳上了去河北易县的汽车,开始了燕下都之行。这是一次古遗址游。想去燕下都早已非一日。我知道那儿有燕王故宫遗址武阳台,有燕昭王招贤纳士的黄金台,有燕下都古城墙,有墓葬群,有荆轲、樊于期俗语迂的地方,有荆轲刺秦王前拜别太子丹的古易水……那里发生过的悲壮往事总使我读史时激动不已。汽车在通往易县的公路上急驶,公路两旁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麦田。金色麦浪向四面八方扩展开去,一派丰收景象。这块居于北京与易县之间,位于涿郡、…  相似文献   

3.
余显斌 《文史月刊》2011,(11):74-76
历史上,很多专业刺客搞“斩首行动”,轰轰烈烈开始,凄凄惨惨结隶,如荆轲、高渐离,空留下“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和后人的浩叹。然而,也有一些非职业杀手在“斩首行动”中一剑封喉,让历史为之一颤,也让读史人目瞪口呆。东汉初年的子密,就是这样一位成功的非职业杀手。  相似文献   

4.
易县,古时称幽州、易州,位于北京西南100公里。易县两岸,风光秀丽,有自古就名扬四方的"易州八景",如狼山竞秀、易水秋声、侯台清晓、洪崖积雪等。文物古迹众多,有清西陵、燕下都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省级7个、县级30多个。义士荆轲一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歌更使易水闻名遇迩,难怪历代游人纷至沓来并在此吟诗作赋,其中包括李白、骆宾王、陈子昂等"自游人"。我们于2004年春夏三次赴易县游览,仍然意犹未尽。  相似文献   

5.
荆轲的助手     
公元前227年,秦皇宫中,荆轲刺秦失败。失败的原因是荆轲助手未能按计划上殿,荆轲独自一人,难敌秦始皇的侍卫。荆轲的助手为何没有随荆轲上殿?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历史上的划界原则,大致出于两类:"随山川形便"与"犬牙交错"。地方行政境界形成之初并没有一定之规,由于山川是人类空间扩展的自然障碍,往往就成为政权、部族彼此之间的界限,依凭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物作为行政区边界,使行政区与自然地理区保持一致的划界方式。后来称这一境界构成原则为"随山川形便"。战国时期燕太子丹易水边送别荆轲,荆轲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  相似文献   

7.
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是战国时期的名都之一。它位于今河北省易县东南,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间。其北、西、西南有山峦环抱,东南面向华北大平原。这里是从上都蓟(今北京市)通向齐、赵等地的咽喉要道,也是燕国南方的重要门户和天然屏障。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历来有赞颂侠士侠义的传统。比如,在中国民间,“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一与荆轲有关的千古悲歌,更是被人重复过无数遍。可是,同样是侠义之举,同样是杀秦王,时间也相隔不远,甚至比荆轲死得更加惨烈的“高渐离击秦王”的故事,却较少有人提及。高渐离的侠义之举一直被人遗忘,其侠义形象一直比较模糊。这是一个遗憾,我们还是看看高渐离的悲壮事迹吧。  相似文献   

9.
朱辉 《文史月刊》2011,(2):67-68
聂政,战国时期四大刺客之一。论名气,聂政远不及同行荆轲。原因很简单,聂政最后一"刺"的对象是默默无名的韩国丞相侠累,而荆轲刺的是大名鼎鼎的秦王嬴政。  相似文献   

10.
郦道元(约470—527年)注《水经》,于北魏正光三年(522)大致完成。那时的易水还只是滹沱河水系中的一个分支。许多人都以为易水只有一条,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四册(地图出版社1982年10月第一版)页50-51“相、冀、幽、平等州”图幅(标准年代为497年)也仅绘出一条。事实上,这不过是北魏郦道元时代的北易水。另外,还存在着一条南易水。北易水入巨马河后,于平舒县北与入滹沱河的南易水相汇合。 据《水经·易水经》的记载,北易水出故安县阎乡西山宽谷中,迳五大夫城南,东行,左与子庄溪水合,…  相似文献   

11.
汉代画像石中的"荆轲刺秦"图像分布于山东、四川、陕北、浙江等地,在构成要素上具有基本相同的图像格套。古代文献与刻石图像的比较表明,陕北和山东地区汉代画像石上的"荆轲刺秦"图像最为契合《史记·刺客列传》之描述。儒家所倡导的忠义孝勇的道德规范及复仇行为的盛行是其广为流传的社会基础,这一故事成为了汉代中下层官吏及豪强富绅昭彰逝者、训诫子孙及崇丧邀名的典型事例。  相似文献   

12.
战国时代,荆轲刺秦王一举,其动机众说纷纭,其中为报答太子丹个人恩遇是“士为知己者死”的说法为许多专家首肯,并编入高中教材。而荆轲入秦是否出于报答太子丹个人恩  相似文献   

13.
刘君 《神州》2012,(23):17-17
巍巍华夏九亿神州 八方臣服有龟蟹弄浪 也掀腥风龙骑虎贲 势必鲸吞荆轲挥剑  相似文献   

14.
燕下都是战国中晚期的燕国都城,为保障其安全,构建有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既有保卫都城安全的城墙及附属设施、护城壕、人工河道,也有周邻地区拱卫都城的军事据点、军事城堡及燕南长城,更充分利用了天然屏障北易水、中易水、太行山脉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紫荆关,具有方式多样化、体系多层次化、防御重点突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远方     
吴皓俍 《南京史志》2009,(12):23-23
荆轲刺秦王 梧桐叶落,易河水寒,在太子丹的一声“珍重”中,荆轲头也不回,毅然踏上刺秦之路。是“士为知己者死”的豪迈,还是“精忠报国”的壮志?他凝视着远方,心中纵有万千感慨或无畏,却无人诉说。忽然血涌心头,激昂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初,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北福地:易水流域史前遗址》(下称《北福地》)和大家见面了。中易水是海河水系南拒马河的支流,北福地遗址就坐落在此河北岸,西倚太行山脉,东望河北平原。该遗址在1985和1997年分别有过发掘,围绕着这些田野工作提出的问题,特别是为究明北福地一期遗存中甲类和乙类的关系,经过精  相似文献   

17.
刘继兴 《文史博览》2009,(10):64-65
中国男人怕老婆由来已久,历史上有不少饶有风趣的怕老婆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春秋时期屠户出身的勇士专诸,与曹沫、豫让、聂政、荆轲并列为古代“五大刺客”,因其用“鱼肠剑”(铸剑大师欧冶子亲手所铸五大名剑中的两把小型宝剑之一)成功刺杀吴王僚而青史留名,被司马迁收入了《史记》的《刺客列传》之中。  相似文献   

18.
刘继兴 《湖南文史》2009,(10):64-65
中国男人怕老婆由来已久,历史上有不少饶有风趣的怕老婆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春秋时期屠户出身的勇士专诸,与曹沫、豫让、聂政、荆轲并列为古代“五大刺客”,因其用“鱼肠剑”(铸剑大师欧冶子亲手所铸五大名剑中的两把小型宝剑之一)成功刺杀吴王僚而青史留名,被司马迁收入了《史记》的《刺客列传》之中。  相似文献   

19.
何扬鸣 《百年潮》2002,(1):46-53
1935年5月4日,上海的<新生>杂志第2卷第15期上有一篇署名为"易水"写的<闲话皇帝>一文,这是一篇随笔,泛论包括世界上古今中外的皇帝,特别是那些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君主立宪.文章也涉及到日本天皇,它是这样说的:  相似文献   

20.
正相传,典故"荆轲刺秦王"中,荆轲为了能成功刺杀秦王嬴政,使用的暗器堪称是天下间最锋利的匕首,铸造者是当时堪称铸剑世家的徐夫人,她并非女流之辈,只是姓徐名夫人。明成华年间,号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唐伯虎风流倜傥、艳福不浅。连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在其《警世通言》中都曾记载《唐解元一笑姻缘》,民国时期程瞻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