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月起 《民俗研究》2002,(3):188-190
冀南鲁西馆陶一带有一些乍看十分反常但却自古有之且至今仍然普遍存在的民间习俗,称得上咄咄怪事,很值得人们玩味。  相似文献   

2.
民间剪纸艺术与民间习俗息息相关,与劳动人民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也正因为如此,剪纸艺术流传面广、样式多、流派多。文中则主要就针对昌黎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进行分析,为剪纸艺术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我国汉族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民间风俗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又融合了不同民族的良风美俗,使其风俗更加丰富多采、独特迷人。然而,过去对汉族风俗的介绍零碎分散,缺乏整体感。这与汉民族所处的历史地位很不相称。最近,由徐杰舜教授主编的《汉族民间风俗》称补了这个缺陷。它将汉民族斑斓多姿的民间风俗搜罗备致,巧加编排,娓娓道来,读来获益良多。它有如下几方面特色:  相似文献   

4.
寒食节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食”,是我国民间自古沿传的一个节日,一般是指“清明”前的一天。无论民间的口头传说,还是古籍的文字记载,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寒食”起源于“火焚绵山”的故事。这个故事如果是史实,应当发生在公元前637年(春秋时期周襄王十六年),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5.
秦汉时期基于神秘主义信仰的民间礼俗,导致"生子不举"和弃婴现象的频繁发生。贫穷,也是致使初生婴儿的生存权利受到严重侵害的主要社会原因。多种历史文化信息告诉我们,当时溺杀女婴的情形更为普遍。弃婴故事的发生和流传,是有一定的社会意识背景的。当时法律有禁止"杀子"的条文,却并不能真正禁绝相关现象。有的行政官员通过有效的引导使得这种风习有所改变,其政策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首先在于重视经济发展,促成民间富裕。  相似文献   

6.
冼光位 《广西地方志》2005,(1):51-52,57
春节是中国民间一个最隆重的节日,时间是夏历元旦,即正月初一。日本、朝鲜、越南亦有此俗。  相似文献   

7.
杨秀 《民俗研究》2003,(3):93-110
2002年12月7日至9日和2003年1月2日至4日,我在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沙峪村做了两次田野调查。这两次调查都是以求雨仪式为切入点,主要探讨的问题是:民间求雨仪式与地表水资源之间的关系,村落民间活动与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内江的蔗糖业源远流长。近代以来,内江的蔗糖产量在全省名列前茅,蔗糖业一度成为内江的一大经济支柱。食糖、冰糖、蜜饯成为对外交换的重要产品。内江渐以“甜城”驰名,饮誉中外。“甜城”一词已载入《辞海》。内江的自然、社会、历史条件尽管与川中南各地无较大差异,民间习俗与川中南大同小异,但随着近代以来内江蔗糖业的发展及与之相关的行业的产生,内江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些较独特的民间习俗。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有火神、水神、土神等诸神。与阳世形成对立的则是阴司、地狱.并逐渐形成了因果相循、善恶报应种种观念的产生,使人们形成了敬畏、尊崇以及惊悸、恐怖的思想行为。这种无形的观念慢慢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形成了种种民间习俗。  相似文献   

10.
徽商是徽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学术界对徽州商业生活习俗问题关注不多。本文从民间歌谣的视角,对徽州的商业生活习俗进行了整体研究和审思,认为徽州民谣反映了徽商白手起家积极求富的习俗心态,反映了徽商族人相扶、诚信勤俭和以义为利的优良习俗,反映了徽商早婚习俗、爱情生活和徽商妇从一而终的风俗观念,还反映了徽商妇受理学思想影响的民俗特征。并从民间音乐艺术的角度,对相关民谣进行了一些文化阐释。  相似文献   

11.
张明乐 《民俗研究》2002,(1):187-187
臧继骅先生撰著的《中国淮河流域民间工匠习俗》一书,于2001年1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全书30万字。该书系专门介绍和简评淮河流域(涉及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民间匠人习俗与禁忌的通俗而健康的民俗读物。  相似文献   

12.
吕小满 《民俗研究》2003,(3):146-152
民间剪纸中常见以鱼、凤、蝶、猫、虎比附男性,以莲、牡丹、葫芦、瓜比附女性,又常合二而一为“猫卧莲”、“鱼钻莲”、“金鸡探莲”、“鹭鸶绕莲”、“鸡卧牡丹”、“蝶闹牡丹”、“蝴蝶戏牡丹”、“蝴蝶扑瓜”、“蝴蝶闹西  相似文献   

13.
踩生     
林中 《中国土族》2013,(3):68-68
踩生.是河湟地区汉族的一种民间习俗。即孩子正在出生或出生后第一位进这个家门的外人,可以是生人、熟人,男人或女人。认为孩子以后的性格、行为动作与踩生人大致相同,常被人们说:“某个娃娃或丫头是某人踩生的。”  相似文献   

14.
周星 《民俗研究》2002,2(1):106-114
在台湾本岛的一些地方,还有在与福建厦门盈盈一水相连的大小金门岛上,存在着独特的“风狮爷”信仰。其实,在福建闽南一带,民间也有不少涉及风狮爷的俗信。从风狮爷俗信的分布看,台湾及金门和大陆的闽南原本就属于同一个地域文化圈。无独有偶,在日本南端的冲绳群岛,也有一种和风狮爷颇为类似的民间习俗,日语称为“屋根狮子”,翻译成汉语即“屋顶狮子”。分析风狮爷及相关俗信,对风狮爷和屋顶狮子做一番比较,有助于我们理解民间风狮爷俗信的复杂性,理解风狮爷和屋顶狮子各自的特征及彼此的异同,这也将从一个小小的侧面,说明中日两国民间信仰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和民间文化逻辑上的许多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5.
风俗、民俗是否同义词,从《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中国风俗辞典》4部重要辞书分开立条和释文内容看,义项是有差异的。即风俗是人类社会、各民族相沿积久而成的风尚、习俗,而民俗为民间风尚、习俗。风俗范畴较广泛,而民俗限于民间。上述4部辞书,虽然分开立目,除释文稍有差异外,并无指出其不同点。  相似文献   

16.
闹棚     
徐高潮 《民俗研究》2001,(1):192-198
在鲁南乡间民间葬礼上,流行一种叫做“闹棚”的习俗,它不是葬礼的仪式,但它是葬礼上的一个高潮.是今日葬礼上不可缺少的一个插曲。所谓的闹棚,就是在丧主招待宾朋的山棚下,吊孝的亲朋会聚一堂.边饮酒,边取闹,边欣赏乐班的吹奏、闹棚共有两次,一次是在葬礼正式举行的前夕,另一次在葬礼当日的中午。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鱼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鑫 《南方文物》2003,(2):108-111
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中鱼的题材相当丰富,包括彩陶器皿上的鱼纹、鱼图;青铜器上的鱼纹;秦砖汉瓦上的鱼纹、鱼图;铜器、玉饰、漆器、瓷器艺术中的鱼形装饰以及民间年画、国画中的画鱼作品,这些资料充分反映了“鱼”题材的美学意义和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各地的农村中,作为乡邻的家庭之间结成怎样的合作关系,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象征性行为与价值观念,大体上属于基层社会自治方面的习俗,均可反映出家族、乡里组织和亲属级别等制度实际存在的状况。在调查一些地方的民间自治组织时,可能会遇到村落共同体或家族的制度都显得松散而不完整的情况,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这些地方就一定缺乏乡邻合作与民间自治的传统;  相似文献   

19.
念大学时,读古典文学爱情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至结尾处诗句为“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旁。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呜,夜夜达五更。”老师说,这是我国民间文学作品描写爱情悲剧结尾的基本模式:不是化作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蒙古族婚礼中,新郎必须掰开一只女方为考验其力量和智慧而准备的整支羊颈骨。为了戏弄新郎,陪亲的姑娘们往往会巧妙地将一根红柳棍或筷子插在羊颈的骨髓里,使新郎费尽力气却怎么也掰不断羊颈骨,又着急又羞愧,姑娘们便乘机取笑揶揄新郎。有的新郎知道其中的奥妙,取出那根柳条或筷子。用力一掰,羊颈骨即折断为二。大家也就对新郎赞赏一番,不再为难新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