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钱三强(1913-1992),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7年赴法国留学,从事核物理学的研究工作,1940年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48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55年起领导并参加了我国原子能研究所,对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建设、计划和学术领  相似文献   

2.
正吴良镛,男,1922年5月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4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系。1946年协助梁思成创建清华大学建筑系。1949年毕业于美国匡溪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投身新中国建设。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人居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吴良镛是新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六十五年来胸怀祖国,心系  相似文献   

3.
王大珩,应用光学专家,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大珩,原籍江苏苏州,1915年生于日本东京。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我国光学事业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4.
李学勤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清华大学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等。1996年起,任"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  相似文献   

5.
2011年5月26—29日,东亚的书院与科举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新竹清华大学举行。此次盛会由新竹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主办,新竹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研究中心、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协办,新竹清华大学校长陈力俊和人文社会研究中心主任黄一农、历史研究所所长赖瑞和出席大会,并致辞。来自海峡两岸、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近40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发表论文。大会主要围绕以下几个议题展开。  相似文献   

6.
院士在中国,原来称为学部委员,通常是指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就是在某一领域内的资深专家.现在的院士评选需要提名,提名资格一般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以上;需要经过大概三轮评选才能成为院士. 中国最早的院士产生于1948年,即中央研究院院士,通过层层选拔,81人当选为第一届中国院士,包含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著名学者.这次选举中,除了中央研究机构以外,获选人数最多的四所大学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央大学.  相似文献   

7.
韩晋芳  张柏春 《百年潮》2007,(11):47-50
马大猷,1915年生,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物理学家,中国声学事业的开创者。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考取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1937年赴洛杉矶加州大学物理系学习电声学专业。半年后转到哈佛大学就读,1940年获博士学位。同年8月回国,在西南联合大学工学院任副教授,两年后升任教授。1946年北大、清华等校复员,负责筹建北京大学工学院,并成为首任院长。1951年11月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前后,调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作,任教务长,协助苏联专家进行教学改革。1955年,调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工作。  相似文献   

8.
《郑和研究》2010,(2):21-25
一、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时期 从2002年起,在北京由中国科学院陈述彭院士,北京大学侯仁之院士、唐晓峰、潘懋、莫多闻教授、陈秀万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刘重日研究员(历史研究所原所长),军事科学院张序三政委,海军郑明,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海洋分会张宝印,国家海洋局陈炳鑫,科技部郑立中,中国石油学会海洋石油分会王佩云,中国太平洋学会张海峰、许森安,中国未来研究会高恒等倡议组建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1月8日,由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主办,广东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东南亚中心合办的《"一带一路"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中国侨联副主席隋军及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肖延兵致开幕辞,中国华侨华人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10月25日,英国杜伦大学博士、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伟伦特聘访问教授张志楷(Gordon C.K.Cheung)应邀以"中华文化与华商经营——以英国食品行业为例"为题主讲了中国侨联华侨华人研究系列讲座。讲座由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张秀明主持。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所长张春旺,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主任龙登高,北京华文学院教授李嘉郁,国务院侨办侨务干校副教授张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编审宋燕鹏,东北大学社科院讲师孙璐,清华大学华商研  相似文献   

11.
李学勤,清华大学教授,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教授学贯中西、儒雅谦逊。他长期致力于先秦的历史与文化研究,注重将文献与考古学、古文字学成果相结合,在甲骨学、青铜器、战国文字、简牍帛书及其相关历史文化的研究领域,均有卓越建树,是国际上公认的简帛研究和古文字、古史研究的权威。李老事务繁多,时间宝贵,当记者如约而至,仍满面笑容,拿出茶点热情相待。当得知李老是刚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思想史、文化史的研究──张岂之教授访问记张越张岂之教授,1927年出生于江苏南通,现任西北大学名誉校长、清华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1952年,张岂之先生在清华大学文科研究所读研究生期间,随侯外庐先生赴西北大学任教。1954年借...  相似文献   

13.
田亮 《环球人物》2013,(13):64-66
专家认为,一位普通教授无法和院士展开平等的学术竞争,这是对自由和创新的破坏"施一公教授现在在国外,不便接受采访。"2013年5月6日,对于环球人物杂志记者的采访要求,施一公的秘书这样回答。4月底,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的名字相继出现在美国科学院、艺术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的名单中。作为世界著名  相似文献   

14.
罗香林(1906—1978),字元一,广东兴宁人。罗香林在兴宁读完中学后,1924年到上海读书,1926年秋就读于北京清华大学获文学士,受教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朱希祖等大师。1930年毕业后,在清华大学研究院攻读,专治唐史和民族史,同时就读于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1932年,受中山大学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0月26日,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在莫斯科俄罗斯科学院“学者之家”举行建所50周年庆祝大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中俄友好协会副会长朱佳木应邀前往出席并致贺词。大会由远东研究所所长、俄中友好协会主席季塔连科院士主持,俄罗斯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弗努科夫、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聂基别洛夫院士、中国驻俄罗斯使馆公使程国平、远东研究所名誉所长齐赫文斯基院士,以及来自中国、美国、德国、韩国等国的学者约150余人参加了大会。  相似文献   

16.
《文物》2019,(3)
正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中国先秦史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先生于2019年2月24日0点11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相似文献   

17.
张岂之,1927年11月生,江苏南通人,知名历史学家、思想史家、教育家。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同年考入清华大学文科研究所攻读哲学研究生。1952年在西北大学从事教学工作。1988年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88年12月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博士生指导教师,1989年10月荣获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1994年被聘为清华大学双聘教授。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专家、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在对南通的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认真考察后,经续密研究、反复论证,提出了南通是“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命题。这一命题得到了学术界、理论界、史学界及张謇研究者的  相似文献   

19.
《人文地理》2008,23(1):F0002
2007年11月3日至11月4日,由中国地理学会、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承办的中国地理学会2007午学术年会在南京隆重召开。中科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陆大道,中科院院士、  相似文献   

20.
《世界遗产》2014,(5):124-125
<正>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所是面向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创办的重要专业部门,研究所的工作重点是以历史城镇、历史街区、传统村落、古遗址以及相关要素为主的聚落型文化遗产。研究所秉承梁思成先生等老一代学者的学术精神,继承清华大学在遗产保护领域的优良传统,依托清华大学深厚的学术积淀与领先技术优势,聘请ICOMOS、住建部、国家文物局、清华大学等在遗产保护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组成顾问团队,以中、青年规划师与研究人员为中坚RESEARCH CENTRE FOR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