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父亲卢恭安,字让三,甘肃省景泰县中泉乡胡麻水村人,一九0三年农历七月十九日出生在一个半农半牧半教的家庭。全家兄妹七人,父亲为老大。胡麻水村位于黄河岸边,自然条件较差,在众多的戈壁河滩中,显露出少许农田。父亲六、七岁时随祖父读私塾,十三岁才读初小,以次高小、中学,或读或辍。二十一岁参加国民革命军冯玉祥部。一九二六年随军离甘肃,此后再没有回过故乡。  相似文献   

2.
<正>吕大千,又名吕树俊。1909年3月4日,出生于宾县东吕家烧锅屯(现宾县常安镇老营口村本屯)一个没落的富裕农民家庭。他7岁时分家,父亲患癫狂病,常年不能劳动,分得的家产不到两年已大部卖光,3年后,父亲病故。孀母领着大千兄弟3人,靠所剩10多垧山荒薄田度日,家境十分困难。家贫求学师生相助吕大千11岁时入私塾,13岁时转入九千五(现宾县宁远镇)初小三年二期学习。在高小阶段,大千即已显示出聪敏的才华和高尚的品德。他刻苦攻读,成绩优良,作文、绘画、唱歌、体育更为不凡。他尊敬老师,爱护同学,待人忠厚诚恳。他家生活很困难,但又尽力帮助别人。一次,把母亲  相似文献   

3.
<正> 杨守敬(1839—1915),字惺吾,湖北宜都人,五十岁时曾在黄州筑邻苏园藏书,故晚年别署邻苏老人。 杨守敬于清道光十九年春生于宜都一个商人家庭,家里开设几个店铺,由祖父和父亲经营。不过他父亲在他4岁那年就去世,  相似文献   

4.
“对于我的父亲,我知道得越多就越困惑。”1943年,穆藕初去世时,其幼子穆家修只有10岁。很多年以后,已经70多岁的穆家修老人回忆说:“我万万没有想到,父亲的事业涉猎的范围这么广。研究了10年,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知道怎么看他了。他除了是我父亲,到底是历史上的准?”  相似文献   

5.
我祖籍山东,1926年生于郑州。我父亲葛心田于1956年去世,终年78岁。他早年和冯玉祥同班为伍,担任班长。因为他比冯玉祥年长几岁,所以冯玉祥对他常以“老大”相称。后来,冯玉祥逐步擢升。我父亲当过冯玉祥的副官,所以人们都称呼他为“葛副官”或“葛老大”。  相似文献   

6.
正我的父亲郭万夫(1915-2009),出生在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长子,初小在本村小学校读书,学习努力上进。1927年,学校聘请来中级师范毕业的一位叫姚润源的老师。姚老师在小学废除了体罚,实行男女同校,动员和吸收女孩子上学并以德、智、体兼顾教学。他与学生关系融洽,下课脱下长衫就跟父亲这些学生娃一起踢足球,成为父亲人生中第一位良师益友,给父亲幼年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影响。1928年,13岁的父亲在姚老师鼓励下考上了县城的高等小  相似文献   

7.
正我给房东老乡当"金童",捧花烛我生于部队,长于部队。父亲不论在戎马倥偬的时候,还是到后来由于9次负伤而不得不休养的时候,对我的管教始终是抓得很紧的,他是我真正的第一位老师。1937年2月20日,在战火纷飞中,我出生于陕西礼泉县叱干镇。从此,父亲南征北战,我如影相随,在热血、战火和硝烟中成长。1938年,父亲进延安马列学院学习。一天,日军飞机轰炸延安,他的住房被炸塌,1岁  相似文献   

8.
正我出身安徽省太湖县徐桥镇朱家楼屋一个贫寒的家庭。生于民国1937年4月23日,弟兄排行第七。小时候听村里老人说,我家十分贫困,父亲出于无奈,叫母亲不要这孩子,让他自然死去,母亲于心不忍,仍将我洗洗包好,藏在她的怀里,我就是这样活了下来。直到我读中学时,村里还有老年妇人对我开玩笑说:"季元,你是捡来  相似文献   

9.
伊里 《百年潮》2003,(6):36-41
我第一次见到张平同志是1997年在他的好友舒自清的追悼会上。那时他已85岁高龄,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后,我就常常造访他在北京锡拉胡同简朴的寓所,听老人回忆过去的岁月。精明强干的“红心商人”张平,原名张焕文。江苏省无锡县洛社镇滨口村人。1912年生于农家,8岁丧父,后因生活困难,  相似文献   

10.
1910年11月,费孝通出生于江南水乡吴江县城所在地松陵镇。他的姐姐费达生生于1903年10月,比费孝通大7岁。有一次,费孝通谈到姐姐时,这位饱受坎坷磨难的耄耋老人动情地说:"我的姐姐是承担了我母亲的责任,爱护照顾了我一辈子。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笔名余捷,柏香等。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11月22日生于江苏东海县,因祖父、父亲长期定居扬州,六七岁时随全家由东海迁来扬州,他成长于扬州,弟妹皆生于扬州,故自称“我是扬州人”。他在扬州私塾读书时,得力于一位戴子秋先生,他说:“我的国文是跟他老人家学做通了的。”14岁与扬州名中医武威三的女儿武钟谦订婚。后来他在《择偶记》中说:“光复那年,父亲生伤寒病,请了许多医师来看,最后请着一位武先生,那便是我后来的岳父。”1912年,朱自清于安徽旅扬公学高等小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扬州两淮中学(…  相似文献   

12.
父亲     
今年是父亲去世20周年。家父慈文学,生于1932年。我出生时,他38岁,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亲相貌魁伟,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个头高,二是长得黑。他身高1米85以上,在我们村里可以说是最高的了。因为自己个子高,他在家里放东西也多在高处。印象中身材矮小的母亲总是嗅隆他放得高,自己够不到。关于他的黑,还有个小故事。父亲年轻时在河北沧州的东光县找王中学当校长。  相似文献   

13.
郝庆椿 《文史月刊》2007,(10):12-18
号角新中国建国之后,我军指战员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战士中初小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0%,干部中高小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8%。更为严重的是文盲半文盲  相似文献   

14.
齐桥桥 《百年潮》2013,(11):4-10
2013年10月15日,是我父亲百年诞辰的纪念日,父亲生于农历癸丑年(1913年),属牛,他十分喜爱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父亲革命的一生表明他就是任劳任怨为人民事业勤奋耕耘的老黄牛。父亲从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到带领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他光辉的战斗历程,丰富的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和教育家吴泽霖教授,1898年12月28日生于江苏省常熟.童年时,家道清贫。为了纾难,他跑过当铺、赊过帐,也常帮父亲着色画上。父亲的安贫乐道,母亲的宽容热诚感染着他那纯净的心灵。少年时,在家乡断断续续地上了两年小学,1909年以优异成绩插入了高小三年级。毕业后,考取了极难录取的清华学校——用“庚子赔款”的余额创办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9年,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他涉猎的知识广泛,甚至通读了莎翁的大部分著作。与白面斯文人相反,他以多才多艺闻于校中。曾同闻一  相似文献   

16.
儿子腾腾今年五岁,他从小就跟爷爷、奶奶长大。到了三岁,我们把他接回来上幼儿园。可是,腾腾非常割舍不下对老家的情结,尤其是对两位老人的感情。时常,儿子就会在我们面前讲起爷爷奶奶的故事,以及他的一些小伙伴们,讲着讲着,儿子就眉飞色舞,异常兴奋。老人住在近郊,不算太远的路程,平时,我一个月几乎都要回去两三次,看望老人。每次回去,我都要带上儿子,让他高兴地玩上一天,正好老人也想看看日夜想念的孙子。这一阶段,我发现他养成了不少坏毛病,我很恼火,总觉得老人的溺爱会助长孩子的不良习性。如果再这样下去,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于是,为…  相似文献   

17.
著名学者,世界科技史院通讯院士,古籍整理专家胡道静已在2003年11月去世。回想他与我父亲周楞伽的多年交谊,总觉得应该写些文章,留下一些吉光片羽的回忆,才能为这个喧嚣的尘世,增添一抹静谧的曙色吧。胡道静生于1913年的上海,祖籍安徽泾县,父亲胡怀琛(寄尘)和伯父胡朴安,擅长诗文,精于小学,  相似文献   

18.
张建安 《江淮文史》2012,(5):85-101
沈从文,生于1902年,逝于1988年。 1918年6月,沈从文高小毕业,准备上初中,因为家境困难,加之母亲认为他不容易管教,便让他辍学参加一支土著部队。这就是他正规学习的终结。  相似文献   

19.
<正>黄花塘是江苏北部的一个小村庄,地处淮安市盱眙县境内;黄花塘又是一个红色的名字,1943年1月至1945年9月新四军军部曾经移驻于此,华中抗战史在此写下了一段辉煌的篇章。2021年6月初的一天,在黄花塘,我遇到了一位76岁的老人,他叫刘华明,是开国将军刘毓标之子。对于黄花塘,老人有着特殊的情愫,这里是他父亲刘毓标战斗过的地方,更是他的出生地。提起父亲刘毓标,刘华明的心中流溢出无限的爱戴和敬仰:父亲刘毓标,从大山中走出,像无数开国将军一样,有着太多的传奇,太多的经典,如山,  相似文献   

20.
<正>北京、上海、武汉、重庆等城市现在都有张自忠路,以纪念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张自忠将军,这足以显示出人们对他的敬慕与怀念。2009年6月的一天,我来到位于北京蓝靛厂南路的一个普通小区,采访了张自忠将军的女儿张廉云。老人86岁高龄,满头白发,步伐却稳健如常,思路也非常清晰。简单地寒暄后,她深情地向记者讲述了父亲悲壮的一生。为尽忠,投笔从戎1891年8月11日,父亲出生在山东临清唐园,家里的八个子女中,他排行老五,唐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