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前国民党抗战问题再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史学界仍较普遍地认为1938年10月广州、武汉沦陷后,以1939年1月召开的五届五中全会为标志,国民党由抗战初期比较积极的联共抗日转向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笔者认为,五届五中全会后国民党确实由比较积极的联共转向了积极反共,但在抗战问题上国民党却没有转向消极抗日。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抗战文艺是中国新文艺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国民党当局当时在中国的统治地位,在全面公正地评价抗战文艺的同时,就不能不对国民党抗战期间的文艺政策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纵观国民党抗战时期的文艺政策,从总体上来说,是顽固推行文化专制主义,消极抗日,积极防共反共,摧残进步文化事业的政策,但在抗战不同的阶段还是有所变化的。根据其不同阶段的特点,国民党抗战时期文艺政策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关于国民党抗日游击战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关于国民党抗日游击战的几个问题唐利国关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敌后游击战的研究,近几年才刚刚起步。现有的几篇文章,主要是全面地介绍其发展情况,而一些具体的问题,尚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本文拟讨论三个问题:一是国民党何时决定采用游击战;二是抗战防御阶...  相似文献   

4.
略论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之兴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日战争时期,不仅共产党领导开展了广泛的敌后游击战,国民党军也进行过敌后游击战争,其游击武力最高时达100万人。但由于国民党既抗战又反共,因此,国民党敌后游击战对于整个抗日战局,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经历了一个由兴起、发展到衰落的过程。特别是后期,出现了大批游击武力投降日伪的活动,给抗日战争带来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5.
抗战初期,国民党表现了较大的抗日积极性,动员了近200个师的兵力,先后进行了四大会战和其它一系列战役。对这些军事活动的功过是非,论述颇多。但对于指导这些军事活动的军事战略,长期以来,仅以“消极防御”来概括。相反,一些港台学者则认为,国民党不但早已洞察战争全局及其进程,而且成功地运用了军事策略,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孰是孰非,必须以客观事实来说明。本文试图对国民党如何进行军事上的消极防御,如何导致整个正面战场的溃退;在战争的进程中,又是怎样考虑、调整、制定具体战略的;这些战略的利弊如何等等问题,作一些粗浅的考察,抛砖引玉,向各位同行请教。  相似文献   

6.
试论国民党抗日游击战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年抗战,既有正面战场,也有游击战场。通常的说法是:国民党军队只在正面战场作战,而共产党则在敌后开展游击战场。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完全符合事实。实际情况是:国民党军队既在正面战场作战,也在敌后进行游击战争;国民党对日作战,既包括正面战场,也包括敌后游击战场。本文拟对所接触的若干材料,对国民党游击战场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已成定局,这对于长期坚持不抵抗主义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蒋介石及国民党来说,如何争夺胜利果实,如何接收华中、华北、东北沦陷区,已是他们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8.
吴明仁 《文史春秋》2005,(12):20-20
1938年10月26日,国民党军队撤出武昌。由于国民党的消极防御方针和片面抗战路线,致使历时4个半月的武汉保卫战,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武汉地区遂沦于日本侵略者之手。这时, 整个江汉平原狼烟四起,敌骑纵横,宜昌危在旦夕。扼守于川鄂边区的吉星文将军所部,同仇敌忾,与入侵者频频交手。日军虽常以空中优势耀武扬威,但也时常遭我地面部队的炮火打击。  相似文献   

9.
《抗战建国纲领》是国民党在抗战初期发布的一个全面的政治纲领,是当时国民党内政外交方针的集中体现。在一个时期内,它曾经发生过一定的影响和作用。本文就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的内容实质及其政治影响作一探讨和分析。一1938年3月,在全民抗战的高潮中,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督促下,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讨论了党务问题和施政方针,通过了《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的内容包括总则、外交、  相似文献   

10.
所谓建设“西南大后方”,是指国民党把川、康、滇、黔、桂等省作为抗战的政治、经济后方基地的战略行动。国民党到底何时确定西南为对日抗战的战略大后方,涉及到对抗战前后国民党的内政、外交政策和军事战略方针的评价问题。台湾方面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蒋介石早在1935年初就制定了“建设西南大后方”,“向国内退军”,进行持久消耗战的秘密计划”。这一观点,也为大陆某些学者所接受。我认为,考察  相似文献   

11.
彭程 《文史天地》2016,(4):46-49
正白崇禧,回族,字健生,广西桂林临桂县人,生于1893年,暴毙于1966年。他是新桂系仅次于李宗仁的二号人物,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曾担任国民政府国防部部长等重要职位。军事上颇有见地,曾有"小诸葛"的美称,在抗日战争中也为中方军队打击日军出过不少力,为抗战最后胜利贡献颇多。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颇有名气的国民党重要大员,1966年12月1日在自己的寓所内突然死去。其死因究竟如何,说法很多,学界尚不得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共同进行并取得胜利的。国民党在抗战中对共产党采取的既联共又反共的两面政策,在当时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剖析一下国民党反共政策的根源和危害,不无观实意义。一国民党的反共政策有较深的历史渊源。一九二七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后,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蒋介石集团即确立“清党反共”政策,公开宣称要用“决绝手段”,“必以至大至久之恒心与毅力,肃清潜伏之共产分子、绝其根株。”宁汉合  相似文献   

13.
抗战期间国民党组织建设与组织发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战初期,国民党有过一段重振革命精神的短暂时刻。1938年3月29日,国民党在汉口召开全国临时代表大会,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等重要文件,对推动全国人民一致抗战,反对投降主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蒋介石对国民党执政十年  相似文献   

14.
从1937年抗13战争全面爆发,到建国初期1955年的近20年时间里,周恩来国民党将领卫立煌有过多次重要交往。这些交往,使卫立煌有幸聆听了周恩来许多极为有益的教诲.受到深刻启发、它对于卫立煌后来坚持不断抗战,成为名抗日名将,又从蒋介石的“五虎上将”,逐渐转变立场,认清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动本质,消极内战,并最终脱离国民党反动派,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新中国,竭诚回到祖国怀抱,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党的统战史上留下了非常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随着抗战进入尾声,蒋介石对宪政的态度由消极变为积极,而战后的新形势和日益临近的宪政对其政治策略产生了重大影响。政协会议上,蒋对中共和中间势力做出重大让步。政协决议对国民党宪政设计的更改,在国民党内激起轩然大波,蒋发觉事态发展已出乎自己预料之外。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上,蒋对宪政的态度暗中转变。在蒋的默许下,国民党虽未公开撕毁政协决议,但政协决议事实上已不能为国民党所执行。会后,蒋介石受党内强硬势力影响,对宪政的态度从温和的积极一变而为强硬的积极。中共态度也随之强硬,最终国共两党在宪政问题上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16.
1941年6月,在革命圣地延安诞生了一个新的组织──延安黄埔同学会。 当时,抗日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顽固派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皖南事变后,使内战和投降的危机空前加重。为了有效地贯彻党的“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主张,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积极开展团结友军的工作。 当时,仅出身于国民党南京陆军军官学校(原黄埔军校)及其分校在延安工作和学习的即有近百人,分散在敌后各军区工作的人数更多。至于出身于东北军、西北军、晋绥军以及四川、云南各地方军队的军官学校的人数,合计起来就更多…  相似文献   

17.
一、抗战胜利后雷州半岛的形势 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把争夺雷州半岛提到了议事日程,以迎接盟军在雷州口岸登陆为名,从西南和缅甸急调其第二方面军四十六军、六十四军、新一军集结于粤桂边境,伺机抢占雷州半岛及海南岛。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在广州湾成立了南路行署、广州湾警备司令部;不久,又将广州湾改为湛江市,成立了市政府,同时在雷州半岛各县恢复了地方政权,建立了地  相似文献   

18.
中条山会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为抵抗日寇在华北向国民党战场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扼守中条山的中国军队所进行的一次重大战役,在抗日战争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虽然国民党主要当权者推行消极抗战的方针,致使中国军队在中条山会战中丧师失地,遭到失败,但是,广大中国将士敢于同凶恶的、具有先进武器装备的日本侵略者交锋,四万余名中国将士牺牲在与日寇作战的疆场上,表现了爱国精神,永远值得中国人民纪念。  相似文献   

19.
“八·一三”事变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日军攻占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国土,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1938年11月,国民党第二号人物汪精卫出逃河内,发表艳电,响应近卫声明,国民党内部发生重大分裂。在中国抗战形势非常危险的时候,1939年3月12日,蒋介石发起了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本文将简要介绍精神总动员运动的起因及运动开展的具体情况。 按照蒋介石的说法,所谓国民精神总动员就是“集结全国国民之精神于简单共同之目标,使全国国民于自身皆确立同一救国道德,对国家皆确定同一建国信仰,而国民…  相似文献   

20.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逐渐形成了中国抗战的国际政略。该政略将中华民族之命运与世界局势的发展紧密相联,将中国抗战与维护世界和平之大局紧密相联,将中国抗战与世界大战结为一体,以抗战到底、苦撑待变的方式,将中国问题的解决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联系起来,自觉将中国融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中,意图实现中国独立自由之目标。事实证明,国民党的国际政略符合中国抗战的实际,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对中国抗战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