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笔者所见的有关文康家世、生平的论文大多没有注出具体出处,只是笼统的加以说明,给读者带来很多不便,而且列出的文康家族世系大多也比较简略。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详细列出了文康家族世系有关材料的出处,并尽可能的加以扩展。  相似文献   

2.
地方志被视为学术著作,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其资料应该注明出处。目前之所以没有普遍,主要是这一观点尚未被广大修志工作者普遍接受,对于几乎是全部资料的志书,哪些需要注明出处,以及注明的方式方法感到迷茫。志书资料需要注明出处的,主要集中在历史沿革、统计数据、辑录原文、口碑资料、引文等部分。其注明的方式方法,可以正文交代、篇后注明、页末注、夹注、列举参考书目等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3.
柯九思年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典 《文物》1962,(12)
元奎章阁学士院鉴书博士柯九思,不但是杰出的文物鉴别家,而且是诗、书、画三绝的艺术家。今辑录有关他的若干资料,加以整理和考订,以年谱形式出之。内容分谱、按、注三项。凡谱主生平事迹,归谱;凡考订之事及其社会关系,归按;所有出处,归注。逐年编次,无事可记,从略。因为要反映谱主是著名的书画家,取材侧重于书画著录。社会关系中,包括他的父亲和当时的文人、书画家、藏家的年龄、官职和作品。这样做,希望能从一个模糊印象,勾勒出比较清楚、接近史突的轮廓来。但编者见闻寡陋,遗误必多,敬请方家指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4.
地方志书不注明资料出处,不符合学术规范,缺乏可信度;多数数据资料不可用;造成主管部门和主编审稿局限;容易出现著作权纠纷和其他矛盾;难以扩大资料的线索作用等。因此有必要按《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的要求规定志书必须注明资料出处。为了解决志书资料出处难注的问题,可以将出版一本纸质版志书改成出版一本志书外加一个光盘。  相似文献   

5.
陈元靓《岁时广记》一书将诸书中涉及岁时民俗资料搜集殆遍,成为南宋前最为完整的岁时民俗文献,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研究价值。学界对其研究多在作者、版本、成书年代及内容等方面,并未对其辑录特点及重要保存价值进行深入研究,而其辑录与保存特点与价值恰是此书最为重要的学术价值之一。《岁时广记》辑录文献时皆备录原文,详标出处,不失前人的遗意,一方面使南宋以前的岁时民俗资料更为完整呈现,另一方面其"载原书录全文"的完整辑录,对某些散佚文献起着重要保存作用。  相似文献   

6.
《太平御览》一书搜罗宏富,保存了大量古献资料,至今仍有多方面的参考价值。仅就语言字方面而言.书中所辑录的资料.所保存的古字古义及异现象随处可见,于训诂、校勘工作甚有意义。但另一方面.书中的错误与不足之处也无庸讳言,其主要问题有:因此书成于古代,封建糟粕在所难免;在材料的辑引归类上,多有缺乏明确原则和科学标准之处;在引出处的交代上.也存在好些问题;引多有删节改写之例。  相似文献   

7.
注释是志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应用于5个方面:注表格、注出处、注互文、注年代和注地名。使用注释能起到补正文、释正文、存疑说、明出处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注释的作用,可以从继承传统,兼收并蓄,开拓创新等方面作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刘孝标<世说注>的撰著时间问题,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已有的一些观点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本文从刘孝标为<世说新语>作注所需要的条件出发,结合其生平经历,并综合运用各种材料,得出了关于这一问题的最新结论:刘孝标<世说注>的撰著时间当在梁武帝天监十五年(516)至普通二年(521)之间.  相似文献   

9.
首轮修志中忽略注释入志,留下遗憾。注释入志,应该在第二轮修志中得到重视。注释不入志,其误有三:一是使珍贵史料失传;二是降低志书的可信度;三是影响志书的学术品位。注释入志包括:注资料出处、注语义不详、注同一概念、注行文规约、释重点、释疑点。注释包括夹注和尾注两种形式。注释入志须注意:编排精当、要素齐全、文字准确。  相似文献   

10.
胡汉民年表(1931年9月—1936年5月)(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点说明: 1.为省篇幅,表中各条之出处,均编号附于该条之后,如条后有①者,均出自《国闻周报》,所有编号与资料之对应关系,列于表前,不再逐条注出; 2.台湾蒋永敬先生曾编《民国胡展堂先生汉民年谱》,凡三十万言,但该书对一九三一年以后胡汉民的言行多有避回,所收较少。本表特将引用该书的有关条目以“*”号注出,以示比较。  相似文献   

11.
对孙中山史料的整理和研究,就搜集的篇目与范围而言,当以中华书局1981-1986年陆续出版的《孙中山全集》十一卷本最为完善。它不仅远远超过了《总理遗教》、《孙中山全集》一类书,而且也大大地超过了六十年代台湾出版的《国父全集》六卷本。但是,随着新资料的不断发现,《孙中山全集》中所辑录的部分文稿仍有不断修订和增补的必要。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最近从前驻粤滇军第二军军长范石生将军的后裔范伦先生处发现了一批珍贵的文物资料,其中有孙中山于1923-1924年间致范石生的信函5件、“大元帅令”2件、电报2件。将这批资料与中华书局出版的《孙中山全集》加以对照,可知2件“大元帅令”和1件电报在《孙中山全集》中是有辑录的。但是,《孙中山全集》中的录文与新发现的原件资料又确实存在有某些文字上的差异。本文拟对此加以介绍和辨析。  相似文献   

12.
《文献》2016,(2)
本文是作者在辑录整理三国文实践过程中对一些共性问题所作的学理思考。认为,应重视对三国文范畴和时限的界定,将墓葬遣册、走马楼吴简、医古文之佚文纳入辑录范围符合学理,为防杂乱,可入附录;将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从西晋移植三国,将邴原、霍弋从三国中剔除,符合历史实际,并已尝试为严可均《全三国文》原书新辑增补人物24人带文52篇。又认为,应该把严可均原书中已有作家的佚文辑录增补作为用力的重点,并已尝试从浩瀚传世文献中辑出整文72篇、专著折合佚文54篇、残文121节。同时认为,文本校勘要突出"全"和"精细",各种版本竭泽而鱼,以最早出处为底本,其他出处以时代先后为序,逐一精勘细校并出校勘记,详述取舍或存疑理由,以待后人深研;文本编排应凸显时间顺序,淡化传统的尊卑观念;原文题目应慎改,明显与文本内容不合者,宜从优本改之。还认为,不可忽视对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中重要人物具有书面语特征的话语片段的辑录,并已尝试从出土文献中辑得碑刻85篇、零散简文197则,从传世文献中辑得重要人物书面化短语81节,并各附考辨文字。同时期待未来能从摩崖石刻和题记中有新收获。重新辑录整理的三国文文本(剔除走马楼吴筒)总计新增整文263篇,段落文句399节(则),总规模已突破了103万字,使严可均近52万字规模的《全三国文》翻了一倍,内容已有重大改观。  相似文献   

13.
点校严可均《全晋文》札记李无未清人严可均所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虽然经过清人八次校雠,但错讹仍层见叠出,这一点许多学者已有共识。笔者忝列点校者之伍,在整理《全晋文》部分时深有同感①,这里仅就我所见举例如下。(一)辑录之文未标明出处者严可均辑...  相似文献   

14.
邓军  李萍 《古籍研究》2000,(4):50-51
《春秋繁露》是西汉董仲舒所,一般认为系后人辑录成帙。至清代才出现两个较完善的校注本即卢诏校本和凌曙注本。宣统年间,苏舆兼取卢校凌注,广采前人研究成果,纂成《春秋繁露义证》(下简称《义证》).是目前校订《春秋繁露》较完善的本子。近年有中华书局钟哲点校本  相似文献   

15.
自1992年施闰章作品集《施愚山集》出版后,学界对其散在集外的诗文还在辑录、充实。本文从地方史志及家族文献中,共辑录诗1首、序文5篇,并对部分诗文加以阐释,有助于全面解读诗人的行踪与心态。  相似文献   

16.
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对相关资料的掌握、搜集的依赖程度很高,甚至某些研究成果,就是广泛地辑录整理已有文献资料的工作。我在古籍整理研究的资料工作中认识到,古籍整理的资料工作可分为二个方面。一是为研究人员对其提出的特定的某个具体问题提供资料;一是为某个研究课题,主动全面提供有关系统性的资抖文献。前者虽然能帮助研究人员解决特定的资料咨询,但服务工作面窄,资料利用率低,也不易于使有关人员得到由此及彼的有关启示性和开发性的信息,所以这种方式,大多是查核单纯性的问题。如核对引语,查寻文句出处等,是被动性的服务。而后者对研究人员则非常需要,它是根据研究课题所需,主动全面提供系统资料,这种工作完全属于这一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7.
商代的玉石文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商时代,琢刻或书写在玉石器上的文字,为数不多,主要出土于安阳殷墟,其次为传世器,个别的出土于甘肃省。由于资料比较分散,查找不易,而某些铭辞,对研究殷代的礼制、方国关系等问题有一定意义,故辑录于此,并就器物的年代、占有者身份等问题加以探讨,以求正于同志们。据我们蒐集到的不完全资料,商代玉石文大约有20多件(未计玉璋残片),其中约23件为刻文;2件为毛笔书写。按其内容,大致可分两类。  相似文献   

18.
当代官修志书资料出处缺失现象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新方志中资料出处的标注问题,一直受到学界关注,时至1997年5月8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二届三次会议讨论通过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1998年2月10日经国务院领导同意予以颁发)才明确提出:“地方志所采用的资料,包括史料、人名、地名、年代、数据、引文等,务必考订核实,重要的要注明出处。”然而各地在实际编纂中,除极少处引用原文注明出处之外,一般不注明资料出处和保留资料来源.已成通例.是当代官修志书的一大弊端。  相似文献   

19.
在残存的《永乐大典》里,保存着一部宋、元间的农业生产技术的重要著作的逸书,为清乾隆时代编纂《四库全书》时所忽视而没有加以辑录的,就是卷13194种字韵中所收的宋代吴櫕著的《种艺必用》和元代张福著的《种艺必用补遗》。收有这部逸书的一册《永乐大典》,在1900年帝国主义侵略军攻扰北京时幸免于火灾,但仍被英帝国主义者掠夺了去。这部蕴闭着的珍籍,一直没有被研习我国农学遗产者所发现:王毓瑚先生新编的《中国农学书录》未曾加以著录,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辑录的《中国农学遗产选集》已出各册也未加以辑录,墨里耳所编曾经运用过《永乐大典》的《中国植物学古籍目录》(Elmer D.Merrill:A Bibliogra-  相似文献   

20.
本文辑录了岭南诗宗孙蕡的数篇佚文,并加以考证,可补《西庵集》诸本之阙,亦可见孙蕡文之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