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北集渠最早见于《水经注》卷33江水,“江水又东会南北集渠”,其大概位置在今重庆万州境,但在历史文献里即存在着一些争论,甚至今日仍有不同的看法。 《水经注》卷33载:“江水又东会南北集渠。南水出涪陵县界,谓之阳溪,北流,迳巴东郡之南浦侨县西,溪夹侧盐井三口,相去各数十步,以木为桶,径五尺,修煮不绝。溪水北流注于江,谓之南集渠口,亦曰阳溪口。北水出新浦县北高梁山分溪,南流逞其县西,又南百里至胸忍县,南人于江,谓之北集渠口,别名班口,又名分水口,朐忍县尉治此。” 通过这则记载,我们可明确两点:一是南…  相似文献   

2.
所谓“行滥”,是指质量不合乎法定标准的物品。《唐律疏议》卷26《杂律》曰:“不牢谓之行,不真谓之滥,即造横刀及箭镞用柔铁亦为滥。”《资治通鉴》卷206天圣元年八月戊子条载:“金银器物皆行滥,非真物也。”胡三省在此条下注云:“行,户刚翻。市例为行,市例造金银器贩卖,率殽他物以求赢,俗谓之行作。滥,恶也。”二书的解释虽有不同,但行滥包括以下两个内容是显而易见的:一是“伪”,即以假冒真,主要指金银等器物而言;二是“恶”,即质量低劣,主要指布帛和各种零细杂货而言。唐代官府对商品的质量有较为严格的规定,质量不合标准者不准上市货卖,“以伪滥之物交易者没官,短狭不中量者还主”(《唐六典》卷20)。“诸造器用之物及绢布之属,有  相似文献   

3.
杜金鹏 《文物》2023,(7):63-75
<正>一关于璧的定义璧,是一种什么样的器物?《尔雅·释器》云:“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疏》曰:“肉,边也好,孔也。边大倍于孔者名璧;孔大而边小者名瑗;边孔适等若一者,名环。”怎样理解《尔雅》的定义呢?自宋代以来的金石学著录和“礼图”中,均采用《尔雅》概念来定义玉璧。如宋吕大临《考古图》卷八著录有洛阳玉璧,谓其“边大而空小,璧也”(图一)[1]。  相似文献   

4.
《湖南文史》2009,(7):35-35
人们常把不负责任地乱说一气,或没有根据,没有道理地瞎说称为胡说八道,比喻不可信。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八回:“你那曾见《素问》、《难经》、《本草》、《脉诀》,是甚般章句,怎生注解,就这等胡说乱道,会甚么悬丝诊脉!”“胡”是中国古代对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称呼。“胡说”一词始于东晋之后,这时候,居住在西北的主要有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胡人说话中原人听不懂,因此,中原人把他们的话叫“胡说”。  相似文献   

5.
归姓胡国史中,有不少值得辨析的问题。《史记·楚世家》载:“(楚昭王)二十年,楚灭顿,灭胡。”《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说:“故胡城在豫州郾城县界。”《史记》集解引杜预曰:“汝阴县西北有胡城。”两说迥异。近来,考古学界又提出新的看法,多谓今陕西境内有胡国。而且,对于楚灭之胡的姓氏,也是各说不一,《姓觿》“胡”下引《郡国志》说:“胡国姬姓,灭于楚。”  相似文献   

6.
刺戈“兹戈友十又二”为术数崇拜质疑高西省1964年洛阳北窑西周墓五发掘出土西周早期刺戈三件。均为长胡两穿,其中M5:35援身近阑处铸铭文一行六字“兹戈友十又二”。蔡运章先生在其《刺戈铭与术数崇拜》(《中国文物报》1992.6.16)一文中指出它是术数...  相似文献   

7.
左思《娇女诗》在我国诗史上是一颗明珠,其写小女儿纨素,“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朱东润先生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释:“似连璧,像一双相连的玉璧。”《尔雅·释器》:“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肉”,指璧、瑗、环呈圆形的玉质部分,所谓“好”,指它们中央的圆形孔。图示于下:玉璧、玉环、玉瑗分别图“一双相连的玉璧”,其耳朵不能算好看,如果是讲“纨素”耳丑,那么其句与全诗诗人那种矜爱之情格格不久。那么“双耳似连壁”到底什么样子?实际上非常简单,即两耳对称,相合(“连”)…  相似文献   

8.
读《说文》札记一则李守奎“串”字不见于《说文》,但《说文·心部》有一“患”字:患,忧也。从心,从上贯□□,□□亦声。古文从省。……《说文》对患字字形的分析颇为费解。后之学者多已看出其中破绽,或谓之“亦近于望文为义”①或谓之“乃浅人所改窜”②。然大...  相似文献   

9.
贉,音dǎn或dàn,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字,平常少有用它。贉字究竟作何解释呢?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未收此字,南朝梁顾野王撰《玉篇》时也未收此字。在唐人孙强增补《玉篇》时,才收入《大广益会玉篇》,该条云:“贉,徒感切,预入钱也。”在以后的《康熙字典》、《辞源》、《辞海》、《中华大字典》中,又增补了一义,将贉释为“卷首贴绫”。现就这增补之义加以讨论。《康熙字典》对贉增补的释文是:“贉……又《米芾书史》:隋唐藏书皆金题锦贉。注:贉,卷首贴绫,又谓之玉池。有毬路锦贉、楼台锦贉、樗蒲锦贉。”《辞源》云:“……(二)卷首贴绫处曰贉,亦谓之玉池。古藏书用锦贉,见《米芾书史》。”《辞海》云:  相似文献   

10.
唐兰先生曾经在 1935年写过《古文字学 导论》,1949年又写了 一本《中国文字学》。他 当时的主要论点是说, 文字的发生在夏以前; 又说中国的历史还是应 该从黄帝开始,中国有 6千年左右的文明史。 在山东发现大汶口文化 遗址以后,唐兰先生连 着写了四篇文章,强调 中国的文明史有6千多 年。这个观点曾经引起 了不同意见的讨论。我 想到,《荀子·解蔽》篇 说:“好书者众矣,而仓 颉独传者,壹也”。《韩非 子·五蠹》篇说:“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好书者众矣”,说明发明文字的不只是仓颉,仓颉所以独传者,是因为他专门研…  相似文献   

11.
源出《周礼·考工记》的“六齐”,记载了中国古代配制各类青铜合金的铜—锡比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合金配制记载,故其科学价值为许多学者所关注.“齐”,“剂”也,就是混合物及其配方.“六齐”全文如下: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注《周礼》者,代不乏人,考释《考工记》的论著有数十种之多.但至今对于“六齐”的认识尚存在着诸多分歧,对其科学价值也缺乏统一评价.本文就是对“六齐” 的一种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古人说:“人之处世.孰不厚生?”从古至今,从中到外,企图通过养生而长寿.这是人类始终探讨不辍的重要课题。我国春秋时期的孔子,作为一个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对养生这个问题.他发表了一些意见,也身体力行一些准则,本文拟就《论语》中的资料,将孔子的养生观极谈于下。一、树立不犹不惧的豁达观点《论语·颜渊》第四章载:司马牛问君子。予日:“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孔子能够做到豁达乐观,那是因为他“不忧不惧”;而之所以能够做到“不忧不惧”,又是因…  相似文献   

13.
火葬是一种古老的葬俗,早在我国先秦典籍中就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墨子·节葬篇》称:“秦之西有仪渠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薪而焚之,烟上,谓之登遐,然后成为孝子。”《荀子·大略》亦云:“氐羌之虏也,不忧其系累也,而忧其不焚也。”这里的“仪渠”和“氐羌”都是指我国西部  相似文献   

14.
“坐部伎”和“立部伎”在唐代乐舞艺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那么,何谓“坐部伎”和“立部伎”?《新唐书·礼乐志》云:玄宗时“分乐为二部:堂上立奏,谓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谓之坐部伎。”《旧唐书·音乐志》亦云;“安乐等八舞(立部伎的八部乐舞),声乐皆立奏之,乐府谓之立部伎,其余总谓之坐部伎”。他们以演奏方式和场合的不同而区别,类似唐“十部乐”,但又不同于“十部乐”中“龟兹”等以地名定名,也不同于“十部乐”中的“燕乐”以演奏场合定名,而是以演奏方式命名,并包含有演奏场合、内容、乐器、技艺等多种因素。根据《旧唐书·音乐志》和杜佑《通典》所记载,立部伎有八部乐舞:《安乐》、《太平乐》、《破阵乐》、《庆善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日:“史之本义为持书之人,引申而为大官及庶官之称,又引申而为职事之称。其后三者各需专字,于是史,吏、事三字于小篆中截然有别.持书者谓之史,治人者谓之吏,职事谓之事。此盖出于秦汉之际。而《诗》《书》之文尚不甚区别。”(《观堂集林》卷六《释史》)观殷人卜辞每以史((?))或吏((?))为事,如“(?)王事”之事,或作史,或作吏,是殷时尚无事字。又以吏  相似文献   

16.
南朝陵墓石柱的来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表,顾名思义,就是华丽的表。表是一种物,华是形容表的。崔豹《古今注》说“华表木、以横木交柱头,壮若华,形似桔槔、大路交衢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今西京谓之交午也。”这是后人给起的名字。其初应称为桓。《禹贡》于梁州条有“西倾因桓是来”句,这里的“桓”字,就是指的桓表。  相似文献   

17.
卢沟桥事变後,滞留于北平的史学家陈垣是士林社会关注的焦点,其出处进退的选择,具有一定的象徵性。本文试图进入修辞的层面,细读陈垣沦陷时期的着作,关注的不是他处理的历史对象,而是史家自身的心事怀抱。从刻意倒填年月的《旧五代史辑本发覆》,到可以作政治史来读的“宗教三书”,再到“不徒考据而已”的《通监胡注表微》,这一时期陈垣的着作中都含有某种“表微”机制。所谓“表微”,即史家有感於当下的处境,援古证今。然其涉及的古事与今事,及与史家当时的心事未必能严丝合缝地勾连在一起。与其遵循陈垣在《通监胡注表微》中演示的读法,阐发其文字间的微言大义,不如将“表微”视为一种修辞策略,一套史法,解析这种表达装置的内部构造与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8.
汉代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其舞蹈艺术精彩纷呈。迄今为止,全国各地出土的文物中,多次出现“徘优”的形象。下面仅就“俳优”的起源、发展及其有关问题作一大致的分析。1965年洛阳涧西七里河东汉墓中出土了一件陶俑,其头流圆髻,上身赤裸,大腹便便.下身着长裤,身矮体胖,头硕大,面貌奇五,身体屈曲作态,表情滑稽可笑(图一)①。这就是典型的“排优”形象。《说文解字》载:“徘,戏也。”段王裁注:“以其戏言也,谓之徘;以其乐言之,谓之倡,亦谓之优,其实一物也。”《汉书·霍光传》曰:“击鼓歌吹,作排倡也。”颜师古注…  相似文献   

19.
释“函胡”     
苏轼的《石钟山记》中有这样一句话:“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余韵徐歇..关于其中的“函胡,,新编《辞海》释为“声音模糊不清.……今通作‘含糊’.”新编《辞源》释为“模糊不清.同‘含胡’.”《中文大辞典》释为“形容大声,模糊不清也.”新编《汉语大辞典》释为“犹含混.模糊不清”.以上四部工具书都释“函胡”为“模糊不清”,而且都引《石钟山记》中的语例为证.这种讲法似乎可以讲通,但令人生疑.“模糊不清”的声音究竟是一种什么声音?既是“模糊不清?,又何以能“枹止响腾,余韵徐歇”?  相似文献   

20.
胡适之父铁花先生的一生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41岁前为第一段,41岁至54岁为第二段。笔者曾撰写《胡适之父铁花先生评传》(刊于《安徽史学》1985年第1期),侧重浮述了铁花先生投笔从戎,为抵御外侮,保卫祖国而献身的第二段生涯。但是胡铁花生平第一段的事迹,我们却知之甚少。绩溪《上川明经胡氏宗谱》录有《胡铁花年谱》,关于前41年的经历仅作了一句话的交待:“由同治庚午岁贡候选儒学训导。”胡铁花在龙门书院的同窗张经甫撰写的《胡铁花先生家传》,对这一段事迹也是语焉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