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复<庄子>评点分别从研究范畴的转换、近代学术分科体系下对于科学思想和进化论的阐发、"科学方法"的宣扬三个方面促进了庄学近代转换.但是,范畴转换和方法学的局限性使其在促进庄学近代转换方面只具有初步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1.日本“脱亚”意识的形成日本近代“脱亚”意识,发端于封建时代末期。1853年,美国用炮舰轰开日本封建锁国大门以后,欧美殖民列强先后迫使日本签订许多不平等条约,使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机。因而,曾经接受过西方近代文明的知识分子,开始探寻摆脱殖民危机的对策,于是,近代脱亚意识随之萌生。  相似文献   

3.
汪明舟  沈葵 《安徽史学》2006,3(6):103-106
学界一般认为,传统商业对农业的发展有促进意义,在中国尤为如此.至近代,随着传统商业的近代转型,对中国近代工业的促进、引导作用日趋明显,近代商业资本不断投向近代工业,推动着中国近代工业的嬗变.近代河北高阳织布业的发展即是一个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铁路的兴起与发展处在一个战争动乱的年代,各种势力的倾轧和对铁路的争夺,使中国近代铁路的建设倍加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主要是源于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所以,只有国家主权独立,铁路事业才能发壮大。  相似文献   

5.
王立群 《清史研究》2003,(3):97-106
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王韬、李善兰、蒋剑人、管嗣复、张福僖等中国文人陆续进入墨海书馆工作,成为通商口岸第一批与西方人合作的知识分子.与传教士的合作译书工作使他们逐步了解西学,肩负起向中国输入、传播西学的历史使命.他们所翻译出版的西方科学文化书籍,促进了西方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订立使中国历史进程发生了巨大变化.当时清朝官员和士大夫发出的关于“夷务”的争议,就是对这种历史变化的一种反响与回应.从对《南京条约》前后的几种“夷务”论的考察中,不仅会看到近代中国历史进程起步时的艰难,更可以从中透视到近代中国民族觉醒的历史曙光.  相似文献   

7.
论广西近代圩市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广西近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性质的变化,广西近代圩市发生相应的变迁。就具体的圩市而言,广西近代圩市有兴有废,但总的趋势是兴多废少;从圩市贸易来看,广西近代圩市有盛有衰,但大部分圩市固定人口增加,商业目渐繁盛,圩市的交易圈也不断扩大;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可供交易的商品目益增多,从而使圩期逐步缩短。这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广西近代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8.
清代东北的教育是近代东北教育的基础,由于东北,特别是黑龙江地区有着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使这里的教育呈现出与内地不同的特点.本文拟对这一问题略做探讨.  相似文献   

9.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是中国最初步入国际政治舞台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中英两国在外交上的接触与冲突,是处于社会转轨关键时期的清政府遇到来自西方近代外交体制的首次冲击.然而,封闭的外交体制和自我陶醉的文化心态使清政府既无法体察中英两国国势的急剧变迁,又不能对西方近代外交体制的严峻挑战作出敏锐的反应.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不仅标志着天朝传统外交政策的结束,而且定下了近代中国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制度的外交格局;清朝落后的外交机制以及险恶的国际环境严重地阻滞着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汉冶萍公司的诞生使大冶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汉冶萍公司大冶钢铁厂的兴建使大冶成为中国近代以钢铁为核心、门类齐全的民族重工业基地,以汉冶萍公司为核心的大冶重工业西迁促进了西南重工业基地的兴建,汉冶萍公司国有化的完成使大冶成为战后国民政府新建的最大重工业基地。  相似文献   

11.
铁路与近代郑州棉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州地处平汉、陇海铁路的结点,交通区位优势得以彰显,铁路遂成为其近代棉业发展的容媒和助力器.近代铁路的筑成,促进了沿线地区棉花生产的区域化与商品化.交通网络和贸易网络的互动,使得近代郑州的棉花贸易体系初步形成,棉花转运、堆栈、打包诸业迅速兴起,郑州亦发展成为近代中国三大原棉转运市场之一.在影响近代郑州棉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铁路的作用最为显著,这也是铁路交通功能型城市近代工商业发展的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12.
铁路交通是近代以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全新条件之一.1930年代浙赣(杭江)铁路的兴筑,使千百年来自然形成的浙东、浙西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开始改变;浙江中西部地区主要城镇沿钱塘江分布的基本格局出现变化,铁路沿线城镇的区位优势明显提升,并逐步形成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冲破了自然形成的流域交往格局,重新调整了人们的活动范围,拓展了腹地空间.浙赣铁路促使途经区域现代工业和旅游业的兴起,促进了传统农副业和商业的发展,改善了浙江中西部地区人们的出行条件,传播了近代文化,使沿线300万人受益.当然,这一切仅仅是一个渐变过程的开端.  相似文献   

13.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作为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境内创办、发行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期刊,反映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这些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使长期处于封建君主专制桎梏下的中国人耳目一新,为近代中国民主观念的形成打开了大门。  相似文献   

14.
慈善医院是近代慈善事业的重要代表.本文以20世纪初宁波一地为例,考察了近代慈善医院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与运作特点,揭示了以近代商人为代表的新兴社会力量在地方社会事业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近代慈善医院的创办有着显著的医疗成效和积极的社会影响,至今仍具有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李鸿章与洋务运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刚 《安徽史学》2002,(1):39-43
晚清的洋务运动,影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和改革开放;洋务运动最主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李鸿章,又影响了这一运动的进程和结局.近十年来,史学界主要从李鸿章与近代政治外交、近代海防、近代企业、近代教育四个方面对李鸿章与洋务运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探讨,较客观、全面地论述了李鸿章领导洋务运动的是非功过与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6.
李娟 《安徽史学》2018,(4):74-79,96
救亡图存语境下,近代报刊公共空间的建构与其时社会、政治语境有密切关系.《申报·自由谈》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报纸副刊.1932年留法归国的青年黎烈文主编《自由谈》,期间所进行的改革引人注目,构建起中国近代报刊史上为数不多的公共舆论空间.20世纪30年代,中国面临着对外抗击日军侵略、对内停止内战这一时代主题,《自由谈》的改版恰与时代主题相勾连,使其报刊公共空间的建构成为可能.《自由谈》编辑"兼容并包"的编辑思路集结了当时国内重要的作家,形成多元化的作家群体,而作家群体私人性的杂文写作则成为《自由谈》公共领域的独特话语表述方式.然而,缺乏广泛社会基础的《自由谈》公共空间在国民政府的强力压迫之下难逃"再封建化"的宿命.  相似文献   

17.
庞广仪 《安徽史学》2007,(4):127-128
近代中国处于"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先进的中国人为拯救国家和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从各自的立场出发,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救国方略,从而使社会思想文化处于激烈的变革之中.  相似文献   

18.
论文一、总论、专题20世纪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问题的探索.张海鹏.近代史研究,1关于近代中国“两半”社会性质总理论的由来.周兴.历史教学,2中国近代史上下限新论.李殿元、李君惠.文史杂志,2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金冲及.中共党史研究,3论中国战略文化的近代流变.杜永吉.军事历史研究,3近现代中国和中国研究中的文化双重性.黄宗智.开放时代,4三个历史漩涡与三次历史超越:20世纪中国的历史创造.赵凌云.江汉论坛,4近代中国民族精神重构中的经验之思与形上之思.欧阳彬.山西师大学报,5中国近代社会不是“小资产阶级汪洋大海”.肖铁肩.求…  相似文献   

19.
王大任 《近代史研究》2012,(5):65-76,161
市场机制在近代东北地区农村扩张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权力通过市场逐步获取资源的过程。在由权力掌控的市场机制中,资源不等量地进行传递。市场机制中资源的流动,不但造成资源流出地区生态系统的恶化,也造成了该地农民的贫困化。权力不但使东北农村与外界市场间通过资源的传递实现了贫困的传递,也使近代东北农业因资源匮乏而不能通过引进近代技术走上一条良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经济民族主义的载体是经济问题,但它又并非仅局限于中外经济关系的调整,而是服务于总的民族主义目标。挽回利权是近代经济民族主义的起点;均势外交是近代中国经济民族主义工具性特性的延展;将经济民族主义的旗帜指向国内政治,则是近代中国政治革新举步维艰的曲折表现。在近代中国,内政与外交、外交与外债联为一体,互联互动,使策略性、功利性运用民族主义成为可能,使经济民族主义发生了功能的异化,进而形成内涵上的多质性。它深刻地展现了近代中国在发展经济与维持民族利益之间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