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还在中国的时候,我时常有一种大国气概的开放感。听见"华侨"、"旅美华人"这些词语,都不由得觉得亲切。但到了美国之后才逐渐明白,其实事实与我们所想的不尽然相同。至少我一直以来相信存在于"中国人"和"中国侨胞"之间的亲昵,多少都有些一厢情愿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达喀尔拉力赛——这个地球上最艰苦的赛事,每年都吸引了千万人的目光。她的魅力,来自沙漠风光的奇异,比赛中的艰苦与刺激,更来自那一种悲壮而昂扬向上的感动! 我为赛车手感动!我为赛车感动!达喀尔,我为你感动!  相似文献   

3.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初中学生正值青春年少,聪敏善感,而且有了一定的积淀,生活也可谓多姿多彩,应该说有丰富的写作源泉,是读生活、创佳作的有利时期。但是,当前学生的写作现状,往往内容空洞、干瘪,虚假,甚至雷同,人云亦云,毫无个性特色和真情实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重视,要想方设法激活他们对生活的触觉,教会他们如何擦亮双眼看世界,教他们如何发现生活中的美,教会他们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发现生活中值得我们去记录、抒写、回味、思考的东西,让生活感动我们,让我们感动生活。  相似文献   

4.
日月开新元,天地又一春。在喜庆祥和的气氛中,2011年带着新的希望,新的气息,新的感动,走进我们的视野、融入我们的生活。在新的一年刚刚开启的时候,我们向一直以来给予《攀登》杂志关心和厚爱的广大读者、作者以及社会各界朋友致以深深的谢意和崇高的敬礼!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充实,才会表白抒发出真实深厚的情思来。”青少年的生活忙忙碌碌,充满快乐与烦恼的瞬间。为什么拿起笔来,很多人却觉得无话可说呢?我想,不善于发现生活中真实而感人的瞬间是根本的原因。用罗丹的话来说:“美是无处不在的,我们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发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写好中考作文的起点是养成关注生活、观察生活、掌握生活的习惯。胸中有人,方能笔下有物。我们的生活从来不缺少真实的有意味的细节,只是我们很多时候粗心地将它忽略了,以至于临下笔方觉得腹中空空。如果在生活中时时关注人的命运,真切而勇敢地反映,并进而  相似文献   

6.
雪域生命     
对生活我们都会投入自己的真情,有真情就有感动,有感动,就总想说出来。在西藏生活二十多年,对这片土地有着一份深深的眷恋和热爱,因为她的朴实、因为她的率真、因为她的亲切,让我感受到如歌的生命无处不在。 我爱高原的山,它们象世辈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民族一样有其独特的性格魅力。我所能感受到的山象是从洪荒中走来的沉稳而肃穆的先知。因为山上少有  相似文献   

7.
吃面啰     
《湖南文史》2008,(1):1-1
这一筷子长长的面条或许并不是这个男孩童年的全部记忆。但在他的记忆深处,肯定有一份温馨的感动,感动面条长长带给他的乐趣,感动生活简单带给他的满足,感动阳光灿烂带给他的温暖,感动小狗好奇带给他的勇气。  相似文献   

8.
吃面啰     
《文史博览》2008,(1):1
这一筷子长长的面条或许并不是这个男孩童年的全部记忆。但在他的记忆深处,肯定有一份温馨的感动,感动面条长长带给他的乐趣,感动生活简单带给他的满足,感动阳光灿烂带给他的温暖,感动小狗好奇带给他的勇气。  相似文献   

9.
姜敏 《黑龙江史志》2013,(13):220-220
我们党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我们自己的旗帜上。我们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一直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其实我们之所以需要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有很多原因,我想从两个个方面来分析,其一是就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其二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风景名胜》2008,(10):125-125
踏上苏州这片土地的时候,我被各种私家园林所感动。不是因为高大,不是因为精致,而是有一种情怀开始苏醒:我可以触摸过去的历史,不是教科书上的,不是官方文本中的,而是几百年来曾经生活在这一片片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旅游》2008,(7)
任新:你好。感谢你的来信和鼓励,也很高兴我们的杂志总有一些新的读者加入。我们的杂志创刊于1979年,期间,样式、风格、内容都有一些变化。其实,我们并不刻意创新,我们一直是在保守地做一些新的尝试,而不是推翻重来。  相似文献   

12.
在南京玄武湖的历史上,700年来一直记载王安石作《湖田疏》奏请将玄武湖"废湖为田",其实《湖田疏》是一篇伪作,王安石的"废湖为田"案是一桩历史冤案。  相似文献   

13.
郑州这几天变天了,要下雨的样子。这让我又想起了"外公",去年他去世的时候是一个暴雨天。说是"外公",其实是我亲外公的弟弟,我们也叫他"外公"。他是从台湾回来的老兵,回来后在老家生活了19年,他回来时我小学一年级,他去世时我已经大学毕业4年。这19年里,他对在台湾的生活一直讳莫如深,从不提那边的生活与工作,我们只知道,他在台湾还是当兵,后来一直住在花莲县。花莲,很好听的名字,直到今天,每次听到这个地名我都有种异样的感觉。  相似文献   

14.
喜欢她的人觉得她知性、克制、善解人意,讨厌她的人觉得他做作、爱背语录、爱自我感动。  相似文献   

15.
我们对于中国民俗学的时间导向经历了"过去"(遗留物)向"当下"(生活文化)的转变,现在看来,这种认识是不够的,其实中国民俗学一直是"未来"导向的,就像中国的现代学术的总体时间意识是面向未来的一样。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革命、学术生产都是为了在未来有一个理所当然的日常生活,民俗学不是在这个大局之外,而是恰恰一直在这个大局之内寻找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今天清醒地认识这种历史宿命,继而要把宿命转化为使命,通过学术自觉成全民俗学学科在时间意识上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6.
当个率性的背包客,踏上生态游的旅途,用镜头定格野生动物,成为自然的记录者。帮助野外生活遇到困难的动物,保持它们的野性美,虽有近距离接触,也不要打扰它们的生活。让野生动物成为人类的图腾,成为人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证据。弘扬生态旅游文化一直是本刊致力于做的事情,这期我们将给大家介绍一些生态游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17.
突如其来的地震,打破了我们平静闲适的生活,一时间我们的身心被地震的阴霾所笼罩,我们最挚爱的亲人霎时离我们而去,我们最可爱的家园瞬间变成废墟。地震无情人有情,地震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感动、牵挂和期盼。  相似文献   

18.
生活的勇气     
孔庆东 《世界》2006,(4):63-64
生活是可怕的,但我们不敢说出这个真理。普拉东诺夫代表人类,看清了我们自己:“我害怕生活。”我们每天自以为在“生活”着,其实那不是“生活”,而是“躲避生活”。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上帝的使者,我一直在人间苦苦找寻,寻找感动,若我被感动了,幸福就会降临于世人,同时,也降临人间。我一直苦苦寻觅,却只是失望,终于,当我来到那个叫做中国的地方时,我不再失望……  相似文献   

20.
赵旭东 《民俗研究》2002,(1):97-105
近日有机会到河北南部的一个县城小住,在那里考察与乡村生活方式变迁有关的课题.我们从农民的口中了解到,他们现在的生活比起十几年前要好得多的多,一位中年男子风趣地对我说,家里去年存着3000多斤的粮食,今年又收了几千斤,今后即使有三年的自然灾害,颗粒不收,老百姓也不会被饿死.不过在吃的问题解决之后,他们想的更多的还是希望手头更多一些零花钱,这些钱积攒下来,一方面可以用来盖房子,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他们过得更体面一些.在农民的心里,钱似乎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因为他们逐渐发现,光有粮食换不来钱,生活一样没有着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