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咖啡之香 福山镇侯臣咖啡文化村的停车场停满了车子,挂着海南省不同地区的车牌。能看出这里相当受欢迎,可以真实地闻见咖啡的香气。墙上有采摘和烘焙咖啡豆的壁画。这并不稀奇。让我佩服的是旁边还有一幅“蒙娜丽莎的微笑”,画者在右下角画了一杯正飘着香气的咖啡.显然这表示蒙娜丽莎是因为福山咖啡美味才微笑的。壁画画得朴实自然,看来并不是出自什么画家之手,但这样天真浪漫的想法真是可以与达利相比了。  相似文献   

2.
《收藏家》2014,(10):F0004-F0004
花鸟画不能满足于像似和好看.必须具有一种博雅的精神气度。熊广琴的花鸟画追求单纯中的清幽博雅.在她画的牡丹中,这一点体现得十分突出。这很难得。——郎绍君先生在”行云流水——熊广琴作品北大展暨文集《种花集》首发”专家座谈会上的发言。  相似文献   

3.
每看喻慧的画,觉着亲近,会涌出一串串联想,象有许多话想说。绘画本不是说出来的,也不是靠说能说好的,就姑且说说吧:我喜欢喻慧的画。 喻慧明显得益于宋代花鸟画。她十几岁时便大量临摹宋人花鸟与历代名画,初识她时,曾看过她临的《高仕图》和《宋人百花图卷》,其细心与耐心至今记忆犹新。但是,喻慧善于将平常生活中的素材变得拟人、可人,在她的笔下,豆角、麦穗,哪怕是小毛毛草,都是安安静静的,细细的笔触,似赋予这些小生物以无辜。她在画中勾勒渲染,规矩谨然,布局构图,简空疏朗,她画得投入,画得慑人。 由此,我常想,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特定的技法语言,至宋代到达高峰之后,经历了几多朝代的变迁,一  相似文献   

4.
《收藏家》2014,(1):I0009-I0009
大凡宫廷,民间画师皆喜绘牡丹,大凡文人画家更喜绘梅兰竹菊或只绘墨牡丹。概各取其寓意.求其贵贱雅俗之别而已。然彩色牡丹未必不高雅.墨牡丹未必无俗态.其不同.全在画人技道修为耳。若乏精纯之技、旷达之心胸、高清之趣味.万不能得牡丹之庄正.典雅之美。当其落笔之际.凡位置形色、笔墨.气息.皆透显其品格。广琴擅画牡丹.无论墨者彩者.俱能得其雅趣。此一组墨牡丹.乃洛阳写生.素朴自然.娴静绰约.可谓得乎道.进乎技.入乎雅者。  相似文献   

5.
高天民 《收藏家》2014,(9):I0007-I0007
看熊广琴的画.都透露着一种淡定与自在.这不仅是她作为女性艺术家所特有的闲适在今天这个浮躁的时代十分可贵的心态。这是一种祛除了功利心之后的那种无挂碍的心境。更是她对自己的目标明确之后的释然。这是一种她的优势在于她慕古而不摹古,求变而不为变而变。她一面从前人和传统中求发展,一面又从自然中找灵感.从而建立起她自己的意义空间。在她的作品中.女性的细腻体现为对事物微妙细微之处的传达,这使她的作品不仅耐看,而且将一个女性心底的温柔和美好的情愫展现无遗。她以这种情怀面对事物.去探寻连接起人与自然的那种互为因果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拉萨的飞鸟     
仓决卓玛正准备外出,她要到墨竹工卡县选择藏雪鸡研究观测点。看到记者来了.热情的仓决卓玛把我们请进她家。噢.在拉萨.我们还没有见过装饰如此独特的藏式居室——仓决卓玛家的小客厅天花板下的墙裙上画满了黑颈鹤、藏雪鸡等野生动物。环顾自己的心爱之物.仓决卓玛颇为自得,也使她在众多人群中自己就“跳了出来”。  相似文献   

7.
一天,上幼儿园的女儿放学回家,手中拿着一张大画纸,非要我看不可。当时正忙,我敷衍道:"等会儿看,好吗?"可她竟小嘴一噘:"爸爸,你不好!"我一听,急了:"怎么不好啦,我不是很忙吗?""就你的事重要,看我的画就不重要?"看到她委屈的样子,我的心一下子软了:"好好好,我看,现在就看,还不行吗?"她一听,立即满脸笑容地送上画来。哦,原来画得是一幅春景图,画得还真是好。我高  相似文献   

8.
水仙是极易见的花,她没有玫瑰的娇艳;没有牡丹的俏丽;没有荷花的幽美。她有的不仅是那一缕清香,那一片纯洁,她还有那顽强的意志。我家的那盆水仙花,让我读懂了水仙。春节前,爸爸买来一株水仙,放在盛满了水的花盆里。她长得很快,还没有几天就蹿得老高了!在这寒冷的天气里,她还能存活吗?我在心中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相似文献   

9.
梅兰芳学画的启蒙老师是王梦白,又从陈师曾、齐白石、姚茫父学过画。这几位都是旧时京剧艺苑中的大师,梅在艺术修养方面,当然得益非浅。姚茫父(1876—1930)善画佛,他的《达摩面壁图》充满了人间烟火味,梅兰芳前后曾经临摹过七八张,足见梅兰芳对画家之爱。在姚氏的诗集中,第一个涉及梅兰芳的题目是《梅澜祖母八十乞诗》二首。梅的祖母即梅巧玲的妻子,是一位非常慈祥的老人。梅兰芳在写《舞台生活四十年》时仍非常怀念她。此外,诗集中还有《梅湖得子》,自然这都属于一般的应酬诗。《花朝罗投东约集新明院观上元如人剧》,写的是戏…  相似文献   

10.
《收藏家》2014,(3):I0009-I0009
1999年春,我到洛阳写生.得《洛阳牡丹写生画稿》一册。那时我在杭州上学,写生课和同学在玉泉公园写生.得见一株正开的牡丹.钱选画的那种.——浅粉的花冠,粉绿的枝叶.袅袅娜娜,亭亭于初春的丛林中.仿佛仙露明珠。我们都用白描画它,好像谁都不愿放过一个细节。有个同学.趴在地上,把所有的枝叶都画了下来。画时陶醉,画完后再看就不对了——枝叶前后贴在一块——并不好看!后来.有同学提议.上洛阳去吧.那里花更多.接着画。“洛阳四月花如锦”!但游人也多.干扰多。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绘画有山水、花鸟、人物之分,而山水画是发展得最为成熟的画种,成熟的标志是她形成了一套近乎抽象的、带有程式化感味的形象符号“勾、皴、点、染”。皴有一系列的皴法,都是取法大自然的山石结构,由古人绘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如披麻皴、斧劈皴等:点是由自然的树木、花草中创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余春玲 《世界》2004,(10):76-76
80多岁的玛利亚是个孤寡老人。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清晨,她很有兴致地到临近一家麦当劳餐店用早餐。招待小姐看她岁数大.主动破例走出柜台,安排她坐在靠窗的位置,然后把她要的热咖啡和一个汉堡包端到她的桌上。一股可可香味扑鼻而来.玛利亚心动了,她端起咖啡。毕竟是上了年岁的人了,由于端得太急,她手抖动得厉害,热咖啡泼到她身上.转瞬间漫透薄裙.让她感到了疼痛。这时已经有侍者过来安慰她.问她是否要帮忙。  相似文献   

13.
我国第一位女篆刻家刘淑度女士,离开我们已有十二年了。她生前刻的最后一方章,是“牛耕之印”。牛耕系我的笔名,每当我整理旧物或用这枚章的时候,总要想起这位老人。刘淑度名师仪,山东德州人,父亲是工程技术人员,祖父是个老秀才,家里有不少字画。耳濡目染,她对字画发生了兴趣,尤其喜爱画中的印章,虽然还是个孩子,有时一看就是一二小时,祖父喜爱孙女,发现她有这个爱好,更是高兴,于是给她买了刻刀石章,给她讲解篆字笔画,这是她从事篆刻的开始。她1925年考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老师有钱玄月、董鲁安等人。恰好钱、董都是篆刻…  相似文献   

14.
本期封底画《层峦叠嶂图》是满族女画家爱新觉罗·毓岚献给《满族研究》广大读者的一幅水墨山水。 毓岚亦名芸嘉,1926年生于北京一个书画世家,是现代著名书画家溥伒(字雪斋)之季女。幼年就读家塾,以族人、现代书画名家启功为师。她酷爱丹青,深得父亲垂爱。父亲每作画,辄令其随待案旁,手画口授,悉心指导。不数载,已掌握了山水画用笔赋色之法。为了扩展艺术视野,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她又刻意研究元明山水,对元人盛子昭、明人王孟端之作尤为欣慕,手摹心追,寝馈其间,不计寒暑,孜孜不倦。这使她艺术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在传统山水画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王作仁,挚友也。时年五十有二。论人识画,品画知仁。所以,言说作仁画自然得先从其人谈起。初识此君,笃实儒雅,谦恭亲和,令人见之如故。如入其画室,则见其内简直是花草木石之境,四壁皆画,观之令  相似文献   

16.
《世界》2009,(5):4-4
张爱玲在《忘不了的画》的开头.用了不少笔墨在说一幅画:一个夏威夷女人,裸体躺在沙发上,静静地听着一对情侣走过。门外玫瑰红的夕阳里的春天.雾一样往上喷,而这个单眼皮.一手托腮的女人,想必曾经结结实实的恶爱过的,如今的她独自静卧,却没有古老的悲哀,她一脸明净,心平气和……  相似文献   

17.
赵锐 《收藏家》2010,(11):82-83
她是谁?这是一幅油画仕女肖像,既没有明示画中人物的身份也无画家署名。从衣着装束来看,画中的青年女子仪态端庄,头戴貂毛冠,身着黄底绣团龙袍服,佩戴着晶莹硕大的珍珠装饰,都表明了她出自宫廷的高贵身份,具体说应该是满清后宫的妃嫔。  相似文献   

18.
初见赵本芳,就被她率真的性格所感染。一双明快的带着笑意的眼睛,一张极具亲和力的面容,加上直言快语,很快就让人走进了她的内心世界。赵本芳今年53岁,河南淮阳人。她擅长画猫,在国内有着"猫王"之称。在这殊荣背后,她始终带着一颗朴实善良的心以及执着乐观的态度,用五彩的笔绘出一幅幅美丽的书卷,绘出她自己阳光般的人生。  相似文献   

19.
苍茫的贵州高原,有这么一只水汪汪的大眼睛。她晶莹、清澈、妩媚、深情,她就是红枫湖。这只明亮的眼睛,在贵州省中部的清镇与平坝县之间深情款款地等待你来。这只眼睛睁开,是一幅画,闭上,是一首诗。  相似文献   

20.
叶芳 《江淮文史》2000,(4):95-106
新千年开始不久,省政协离休老干部李湘若给我看了一幅画。画面上是一匹低首蹶蹄的骏马,生动逼真。李老告诉我,这是省政协老委员、徐悲鸿长女徐静斐赠给他的。“徐静斐?她不是安徽农业大学的教授吗,她也会画马?”我诧异地问。“是的,她离休之后操起笔墨,又绘画又写字,几年下来已颇有成就,现在全国各地都有人来向她要画呢!”李老回答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